登陆注册
7804600000004

第4章 美丽乡愁(2)

每次看到这座正在建设中的钢筋水泥大桥,我就会想起自己走过的桥。我的家乡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青山环绕,屋舍俨然,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滋润灌溉着两岸的田野和村庄;一条古老的盐道,从村庄中间穿越而过;村庄里延伸出的三条公路,从村边绕过通往东、南、西三个方向。村庄里面的街道小巷都用鹅卵石拼镶而成,展示着村庄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河上有古老的石拱桥,也有可通车的水泥大桥,走在上面和平地没有差别。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宽宽窄窄的水泥桥或古老的石拱桥,那不算桥,而是地面的一部分,是陆地的正常延伸。我记忆中的桥,是独木桥、木头桥、浮桥。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走过的桥虽然很少,但每一次过桥的印象都特别深刻。因为对于我来说,屈指可数的几次过桥都像过生死关口一样艰难:站在桥头,频频四顾,抉择再三,泪水涟涟。每一次过桥,都有一个值得付出的理由,同时也留下一个记忆犹新的故事。

独木桥

也许最原始的独木桥是偶然形成的:一棵长在河边的大树,老了,枯了,倒了,恰好它的树梢搭到了对岸,无意间成为一座连通两岸的桥。于是动物们在上面嬉戏攀爬,古人类也借助于它在两岸之间穿行,原来分隔的世界因为独木桥的存在,重又融合成为一个和谐相处的整体。

不过,我所走过的独木桥比实际意义上的独木桥进步得多,毕竟时间已经跨越了五千年的人类文明!

读初中时,每个星期有劳动课,每个学期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勤工俭学活动。学校新建在一座山包上,一届接着一届干,轮到我们,劳动课一般是担沙挑石或平整操场。勤工俭学的任务是上半年到山上端一次毛竹,下半年上山捡一次油茶,其间还会组织高年级的同学给学校食堂砍一次棍子柴。

我的年龄太小,比班上最小的同学还小两岁,个子也矮,一直坐第一位。所以每次上山端毛竹时,也在学校当老师的爸爸就帮我向班主任请求劳动替换,往往是班主任老师在需要平整的操场上,用石灰线画一个两米长一米宽的框,任务是往下挖出一尺深的土方,再把泥土倒在操场边需要填高的洼地上。一个人的劳动有点机械和单调,特别是随后几天听着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谈论劳动趣闻,我更是心里痒痒的。下一次砍柴,我要求参加,爸爸不肯,我只好又一个人到操场上去挖土方。

初中最后一个学期,学校又组织上山端毛竹了。这一次我坚持无论如何也要参加,因为再不参加,以后就没有机会了。爸爸终于答应,并拜托班主任周科夫老师多多照顾我。那一刻,我真是高兴啊!

这一天终于到了。我背着空书包和同学们一起早早赶到学校,领了学校发给每人的四个馒头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向着目的地出发。

到了山脚,我们几个女同学一边叽叽喳喳有说有笑,一边沿着山涧边的护堤往山坳里走。特别是我,因为第一次参加这种劳动,更是兴奋不已,真的像一只放飞出来的快乐小鸟。走了两里多路,来到一个岔路口:一条路直接上山,一条路要过一座独木桥,到了山涧对面再逆着水流向里走。

直接上山的那条路我走过一回,是空着手带着饭团跟在水花表姐后面上山砍柴。我在表姐的安排下,花了一天的时间,端回来一截稍有弯曲的木头。到家里一称,12斤,是荷树,木质坚硬适宜做家具。爸妈把它留下来,后来做了两条靠背椅的4条后腿,那恰到好处的弯度,让木匠师傅连声称赞,节省他很多工夫。那座总爱把太阳藏到它背后的高山,曾经让我遥望和想象了很多年,那次我终于走进了它。虽然没登上山顶,但我却仰望到了它的风采。

端毛竹却一定要过独木桥。前面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过了桥继续往山坳里走,我也毫不在意地跟在女同学后面一脚就踏上了桥板,马上发现这座桥很不一样:不仅上下弹跳,还左右摇晃,第二脚还没落下,自动弹上来的桥板已经粘到我的鞋底;第三脚已经深深地踏了下去,心都已经悬到半空,脚却还没有踩到桥板。我吓得大叫一声站在原地再也不敢动弹。前后的同学看我害怕,故意站在桥上用力蹦跳几下,独木桥晃荡得更厉害了。我赶紧退回桥头,重新站到了安全坚实的土地上。

独木桥为什么这么可怕啊?我仔细观察起来:长约五至六米,宽约一尺五六,七八根劈成扁平形状的长长的圆木,按照头梢互搭的顺序排列,用几根横木档按一定的间距拦腰销上,组合成一块特长的桥板,直接搭在山涧的两岸。它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会被山洪冲毁,确保一年四季畅通无阻。

如果不过桥,能不能找到其他过河的办法呢?河堤有两米多高,就地取材用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叠得垂直平整,想攀缘下河根本无法落脚;河床借了山石的凹凸不平,形成了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深潭,上半年正是丰水季节,河水又急又深,涉水而过根本不可能。独木桥是目前唯一的通道。

在我左顾右盼、迟疑不决时,全班所有的同学都晃晃悠悠但又稳稳当当地过了桥。班主任周科夫老师带着几个高高大大的男同学,在河对面一边等我,一边给我鼓劲。

这是我向爸爸争取来的劳动体验!这次去不成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可这座独木桥为什么这么可怕啊!我看看桥,看看河,看看对面的老师和同学,又看看桥……急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周老师问:“叫两个男同学牵你过来,行吗?”“不行!”“你自己慢慢走过来,好吗?”“不敢!”“派两个同学把你送出山口,你自己回家去,可以吗?”我急得大叫:“我一定要跟着你们去!”

我慢慢地提起一只脚,轻轻地落在桥面上。然后把第二只脚也放上桥板。趁桥没晃的时候一小步一小步地挪,一晃荡就吓得站在原地,一动不敢动。等到桥不晃了,又赶紧往前面挪两步。越往桥中间,越像踩在一根弹性很好的橡皮筋上,每一步都飘着、悬着,怎么也不踏实。脸上挂着泪,眼睛只看桥,桥晃人停,桥停人挪。桥真长啊,五六米长的桥煎熬了大约十几分钟,我终于含泪带笑站到了对岸的土地上。

追上前面的同学,我又快乐地与他们同行。沿着山涧走了七八里,看见前面山坳的树林里散落着十几户人家,村庄因地势命名为山坑。我们从村边左拐,走上了上山的路。

这简直是一座石山:石壁光滑,山势逼陡,几乎与地平面垂直,高达百米以上。用平整的大石块垒出的台阶,缘壁而上,蜿蜒曲折直通蓝天,仿佛是一条点缀着花花草草的绿色天梯。我们正攀得汗流浃背时,眼前一片新天地,让人感觉豁然开朗,深山之中,高山之上,竟然藏着百亩良田:绿油油的禾苗像绸缎一样丰盈、柔软,在微风中掀起绿色的波浪;路边沟渠正汩汩流动着清澈透明的高山泉水;稻田的边缘,是几栋土墙瓦顶的公房,房子的前半部分留着很宽的走廊,廊柱和木门整齐划一地排列着,那是分场的场部、仓库,以及职工的住房。田野周边,几头黄牛水牛正在悠闲地吃草。整个地形像一把圆形的蒲扇,一道山脊是手握的扇柄;更像一个天然的圆形舞台,坐落在群山环抱的中央,三面悬空,一条连接后台的通道,傲然独立,自成风景。那些在家门口需要抬头仰望的高山,到这里都变成一个个丘陵似的小山包,正安静地围坐在舞台四周,观看着舞台上百亩良田的春种秋收、四季转换。这里日照时间比山下长,种的都是双季稻。也许此地曾经盛产苦竹,所以它有一个听起来很悲情的名字——苦竹洋。设在这里的林业分场就叫苦竹洋分场。可在我心中,所谓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那份景致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我们踏着右边的山脊进入深山,又走过三五里,来到一座毛竹山上。毛竹已由林场工人按照标准放倒砍好,一般六米多长,从刀口上面一米五处量圆周六寸以上。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毛竹端到山下的收购组,收购组按照毛竹尺寸,付给我们一定的工钱作为班费。

其他女同学都有端毛竹的经验,听见手拿皮尺量毛竹的男同学喊“这根六寸的”,就马上跑过去把毛竹抱在怀里。我站在毛竹林中,这里看看,那里瞧瞧,还一心想象着如果登上前面这座山顶,又会看到怎样的风景,结果满山都找不到六寸的毛竹了,最小的也是七寸。“七寸的很重吗?”我天真地发问。“七寸比六寸只重七八斤,但路长就会显出分量。你先自己试试看!”周老师耐心地作了解释。我从女同学手中接过六寸的毛竹放在肩上,大约二十多斤,又试试七寸的,有三十多斤。平时在家我们经常砍柴挑担,这点重量我觉得不算什么,所以嘻嘻笑着,领了大男生早为我们准备好的、用竹梢削成方便歇脚和上下坡时借力的竹撑,毫不费力地扛了七寸的毛竹,跟着女同学一起返程。周老师还在后面大声叮嘱:“万一扛不动,就慢慢走等着我们。我和几个男同学走在最后面,我们会帮助你的。”

女同学们嘻嘻哈哈地说笑着,扛了毛竹一路走得飞快,回到那个天然的圆形舞台时,已经中午十二点多。来到清澈的水渠边,放下毛竹,我们开始吃午餐——馒头。

正午的阳光照着远处的群山、近处的禾苗、眼前的山泉,让人感觉明媚而清新。开始我们只喝自己水壶里带的茶水,看见渠里的水纯净透明,我忍不住捧起来喝了一口:“哇,真甜啊!”同学们也争相品尝,连连称赞“这水真好喝”。我们干脆把冷硬的馒头浸到水里,再吃进肚子。吃饱喝足后,大家还把水壶里的茶倒掉,灌上满满一壶的高山清泉,留着一路慢慢品尝。

我们开始下山。坡很陡,毛竹很长,所以下山时需要有点技巧:用竹撑当拐杖,可以借力,可以防止滑倒,垂直撑起毛竹一头,就可以腾出肩膀休息;竹梢要尽量朝山坡外面;拐弯时毛竹头不要撞到山壁上。

路遥知马力,路远才知道肩上毛竹的分量。左肩换右肩,右肩换左肩,两个肩膀都已经又红又痛,肩上的毛竹越来越重,下山的脚步也越来越沉。我这才明白,为这多出来的一寸,周老师是多么的不放心了。等我终于磨蹭着下了陡坡,已经赶不上女同学们的脚步,走一会儿就要歇,拖了大家的后腿,于是就让她们先走,我一个人慢慢地扛。

不断地有男同学超过我往前走了,断后的老师和同学也赶上了我,然后我成了落在最后面的那个人。周老师带着几个大男生,总会在前面看得见我的地方等我。我赶上后他们又往前去了。有时也叫大男生回来帮我扛一下。

有一段路是先下一个陡坡,接着又上一个陡坡。老师他们在对面的坡顶上歇着等我,我扛着毛竹手握竹撑小心地下坡。快到坡底时,忽然觉得肩膀上的重量一下子全没了,再往下走一步,毛竹怎么到我头顶上去了?本来扶着毛竹的手,这时却把我整个人挂在了毛竹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还没反应过来,对面的老师和同学全都笑了。一个大男生还一边哈哈笑着一边向我走来。我举着一双手想把毛竹扳回到肩膀上,可毛竹纹丝不动。这才发现因为我人太矮,还没走到最低洼的地方,毛竹就已经被两边的山坡搁着了,架空了,挂在毛竹上瞎折腾的我活像一只可笑的毛猴,怪不得他们都在笑我,还说他们来了这么多次,这样的事情也是第一次碰到。我跟在帮我扛毛竹上坡的大男生后面,想想自己刚才的滑稽模样,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又来到独木桥前。大家都过去了,只剩我一个人。周老师鼓励我自己扛着毛竹过桥,并解释说人越重桥越不会晃,走起来更踏实。我咬咬牙扛了毛竹踏上了桥。

试着走了几步之后,我就对周老师说的话有了深刻体会:人太轻,独木桥在左右摇晃的同时还会上下弹跳;人重了,也会左右摇晃,但是桥往上弹不起来,只能随着人的脚步一点一点地往下弯,踩上去的脚步便踏实了很多,这样就避开了独木桥上下弹跳的障碍,只需应对左右摇摆问题。我很快摸准了独木桥左右摇摆的规律,和着桥的节拍,一步一步挪过了桥。

过独木桥的经历,给了我很多感悟。比如,坚定的目标能给人无限的勇气;比如,适度的负重和压力有利于我们踏实生活,应对危机;比如,战胜困难,超越自己,你的成功就是一道永远属于自己的风景……

毛竹送到收购组,登记本上我的工钱是二毛八。竹撑带回来做了家里木门的门撑,住老房子时一直在用。独木桥就在我家西边的深山中,此后我再也没有勇气尝试。桥那边的人家为了读书,为了赚钱,陆陆续续住到集镇里,开始是租房,后来政府搞移民建镇,划拨土地和资金,帮助他们在镇政府所在地建造起三四层高的新楼房,漂亮的移民新村让很多本地村民羡慕眼红。

我惦记着桥那边的风景,一再向爸妈询问。为此,妈妈特意向别人打听:住户都出来了,但苦竹洋的田还在种,农忙季节男劳力们组织起来进去住一段时间,农闲时请两个人在上面放牛管水。山坑人也一样,播种和收获的季节,男人们就进进出出地忙碌,但家,早已经安在像城市花园一样美丽的移民新村里。

木头桥

舅公家在我家东南方的山脚下,一个叫彭家坞的小村庄里。妈妈四岁时外公过世,舅公领养了妈妈,所以实际上他也是我外公。姜金钱是舅公的名字,一个在书童的陪伴下从鹅湖师范毕业的小学老师,温和、善良、慈祥。

去舅公家七八里路,都是田畈中间弯弯曲曲用鹅卵石镶铺得平整的古盐道,只要转过那座形似龙头的龙头山,就可以看见舅公家门口的那片竹林。竹林前面有一条大河,水很清也很深,阳光下泛着墨绿色的光芒,用我们本地话形容,叫“乌叮咚”。河上有一座木头桥,河中间用大石头和青石板做成一个大大的四方形桥墩,在我们去的方向,河堤和桥墩之间架有四块木头桥板,过了桥墩后直接与河滩倾斜相接的部分有三块桥板。桥板三米多长,一尺五六宽,每两块桥板之间,有一个用两根圆木斜撑起一块横木板的木桥墩。桥板和桥墩都用粗大的铁链连着,牢牢地拴在河堤和石桥墩上,万一涨水时桥被冲倒了,材料也不会丢失,等水退了,很快就可以把桥重新搭建起来。

很小的时候,有一天上午,爸爸把我放进一只箩筐,和另一只箩筐里的货物配成担,过桥到了舅公家。吃过午饭爸爸要回家时,问我是留下来玩几天还是一起回家。最小的小姨和我同龄,只大几个月,为了留住我和她一起玩,早就给了我很多用废书废本子折的纸团,把自己的纸团对着地上对方的纸团用力拍击,只要把对方的纸团拍翻一个面,这个纸团就归胜利的一方,这个游戏我们正玩得乐此不疲。在爸爸询问我去留的时候,小姨也在一边许诺只要我留下,就把所有的纸团都送给我。最后还是纸团的诱惑大,我决定留下。

同类推荐
  • 河南先锋诗歌论

    河南先锋诗歌论

    《河南先锋诗歌论》通过梳理活跃在诗坛上的蓝蓝、森子、罗羽等18位河南先锋诗人的创作轨迹,作者引用了后抒情、叙事的熄灭、知性写作等概念,有效地打开了先锋诗人创作的秘密通道。作为诗人批评家,作者透过词与物之间的裂隙,探讨了主体与语言、诗歌民主性等前沿问题,深入剖析先锋诗歌的内涵与外延,显示了作者对先锋诗歌深沉的思考与关怀。
  • 普希金诗选(经典世界名著)

    普希金诗选(经典世界名著)

    普希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近代文学语言的创造者,他不仅在俄罗斯享有崇高的声望,而且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普希金诗选》收录了《我的肖像》、《我的墓志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暴风雨》、《小说家和诗人》、《黄金和宝剑》等120首抒情诗;《茨冈人》、《铜骑士》2首叙事诗;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这本《普希金诗选》是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系列之一。
  • 玫瑰念珠

    玫瑰念珠

    本书是旅奥美术史学者李述鸿的随笔集,主要为美术评论。内容包括艺术杂谈、咀嚼文化、看画说话、看电影四大部分。作者李述鸿纵谈古今,既有美术经典作品赏析,又有对国内外美术界状况的独特评论。读者可以看图说话,直接面对大师经典,详细了解这些作品的来龙去脉和美术史地位。
  •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 放飞心灵的风筝

    放飞心灵的风筝

    土地,蓝天白云覆盖的土地,我们身躯亲近的土地,在平常情况下,有谁会更多地关注呢?即使关注又有谁会倾其全心呢?一般的人~大概很少有。
热门推荐
  • 不可言状的战争

    不可言状的战争

    凌言平凡的人生从他在一盗版贩子手里买了一张碟之后便永远的离他远去。他稀里糊涂的变成了一只“天使”,稀里糊涂的加入了拯救世界的大军中,稀里糊涂的开始在各个不同的世界做着名为拯救世界实则槽点满满的事情。但是灵言并不高兴。原因很多,比如拯救世界却没人感激、拯救世界却没有工资、拯救世界却没有后宫等等,不过,最让她不高兴的还是为什么她是一只奶和为什么她是一只奶以及为什么她是一只奶这三件事情。
  • 姜就,你是我的不愿将就

    姜就,你是我的不愿将就

    十四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母亲的生命。昔日幸福温暖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上天似乎格外针对她,每当她要触及到幸福时,又将幸福狠狠地碾碎。她就好像搁浅沙滩上的一条游鱼,拼命的挣扎着想要摆脱这里,却始终无济于事……
  • 都市琴皇王子

    都市琴皇王子

    当二十一世纪末来临之际,肖天龙大声的对世人说:我用琴声改变了世界、、、、、当二十一世纪末来临之际,肖天龙大声的对世人说:我用农业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当二十一世纪末来临之际,肖天龙大声的对世人说:我用科技改变了世界、、、、、当二十一世纪末来临之际,肖天龙大声的对世人说:我用科技征服了星空、、、、、本书讲述了一条小龙变成大龙腾飞的时刻、、、龙的时代已经来临了新书上传,求收藏、推荐、点击支持
  • 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

    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

    人生在世,总有很多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顾此失彼。有多少人曾经遇到过自己最大的麦穗时,他却没能摘下,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于是,在患得患失中,我们不断地在寻寻觅觅,却最终给自己人生留下不少遗感。
  • 穿越异界争霸之暗龙决

    穿越异界争霸之暗龙决

    一个年轻的科学狂人,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却在一场粒子对撞实验产生的黑洞中消失。等他醒来时却发现穿越到了异界大陆,一个与地球完全不同的大陆,一个残酷、血腥、实力地位为主的世界,等待他的将是死亡、还是新生。在黑洞泯灭中获得了神奇的力量,且看他在异界掀起怎样的波澜,当一个个国家在他的铁骑之下瑟瑟发抖,金戈铁马、血染沙场................新书出品,望大家支持,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如果有不足的地方还希望多多指正,处女作啊........各位大哥,各路大神希望多多指点。
  • 农女的空间和系统

    农女的空间和系统

    冯云死了,被自己的男友亲手推下河,淹死的。应该说是老天可怜她,还是她自身运气爆表呢?重生之后的冯云就像小说里的女主一样,获得了一个空间,可以升级,可以种菜,可以修仙的空间。本以为这是最大的金手指,不过在她18岁那年,她发现,原来她还有一个修仙系统!!任务1:请宿主在24小时内治好某某富豪。否则抹杀!任务2:请宿主在一年内拥有一亿信徒。否则抹杀!……任务N:请宿主在一个星期内将自己嫁出去。否则改变性别!其实系统才是宿主对吧!对吧!吧!
  • 我和女友与闺蜜

    我和女友与闺蜜

    王的爱情,香艳离奇!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桃花朵朵开,爱情一起来,身不由自己,躲都躲不开!
  • 神皇鬼妃之千世情劫

    神皇鬼妃之千世情劫

    “千世劫,今生延,还魂者殃,重生者殇,顷天下,无妄之灾也。”什么,她是不幸之人,还要和鬼附身的三皇子成亲来破解末日预言!?但她是谁,管你什么末日预言,什么鬼附身的,既来之则安之,这可是她一直奉行的做人原则。可这个三皇子为什么总给她一种熟悉感呢,一种积累了千年的熟悉感,这其中究竟韵藏着什么呢?
  • 女科证治准绳

    女科证治准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修真那些年

    都市修真那些年

    他是来自异界的高手,他也是都市中的一名高三学生,他冷静狠辣,他也善良敦厚,他的双重人格让他麻烦不断,也让他好运连连,他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大小美女,在她们的眼里,他就像是一道让她们越是解不开越想要去钻研的谜题,殊不知……他还想研究她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