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4500000041

第41章 精光凛凛丰骨棱棱——李贽之生死智慧(3)

然但言不异,犹是二物有对,虽复合而为一,犹存一也。其实我所说色,即是说空,色之外无空矣;我所说空,即是说色,空之外无色矣。非但无色,而亦无空,此真空也。”《焚书》卷三《心经提纲》,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93页。也就是说,“色”为现象界全体,因其“体空”、“性空”,故是“空”。但“色”与“空”若对称而言,将落入与“有”相对之“无”的世俗之见。所以,李贽根据《心经》的思想,特别指出:“色”本是“空”,说“色”即是言“空”,“空”不外“色”而有;“空”即是“色”,说“空”亦即讲“色”,“色”不外“空”而存。既然如此,连“空、色”也不存在。“空、色”皆无,谓之“真空”。因此,世间人“执色者泥色,说空者滞空,及至两无所依,则又一切拨无因果。”其实,“经中分明赞叹空即是色,更有何空?色即是空,更有何色?无空无色,尚何有何无,于我罣碍而不得自在耶?”《焚书》卷三《心经提纲》,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93页。跳出“有有”与“有无”的世俗之见,则人何能执着于世间万事万物?而人之生死之变,皆为“色”,故而“空”,其根本则在“色”、“空”皆无之“真空”。那么,人又何能且怎能执着生死不放呢?由这样的“缘起性空”论来“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则“本无生死可得,故能出离生死苦海,而度脱一切苦厄焉。”《焚书》卷三《心经提纲》,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93页。李贽运用“缘起性空”论来阐述生死之道,不是从人出生之后来考虑超越生死问题,而是从人生之“原点”来窥测生死之道;不是从死之后人们能留下什么、或者回归自然本体来超越死亡,而是从未生之前即取消生死实在来出离生死,是谓“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因此严格来讲,这不是超越死亡,而是“出离生死苦海”的智慧。李贽说:“学道人大抵要跟脚真耳,若始初以怕死为跟脚,则必以得脱生死、离苦海、免恐怕为究竟。虽迟速不同,决无有不证涅槃到彼岸者。若始初只以好名为跟脚,则终其身只成就得一个虚名而已。”《焚书》卷四《观音问十七条》,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158页。至此,李贽基本脱出了儒道生死智慧的轨道,通过皈依佛门,消除生死烦恼,最终进入涅槃境界,从而真正“脱生死、离苦海、免恐怕”。对佛法这种回归生死原点的智慧,儒家经典也有所涉及,这就是《易传》提到的“原始返终”,后来宋儒周敦颐对此进行了发掘阐述。《周易·系辞上》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周易大传今译》,高享著,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511页。周敦颐对此进行了阐释:“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太极图说》,见周文英主编《周敦颐全书》卷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1页。这是要人们意识到“天地万物人我”在本源上皆“一体”(合德),此谓“原其始”;如此,个“我”之“我”就跃出了自身肉体与精神的限囿,获得了“大我”(宇宙之我)的存在,以这种观念来对待自我之“生”与“死”,则可泯灭死亡,达到无死之境,是谓“反其终”。但这种“原始反终”的儒家生死智慧,本质上还是从人出生长成之后的精神、观念上回归“本体”,而非佛法那样是从时间上回到人未生之前的“原点”来“窥破生死”,两者仍有很大区别。

从理论渊源上看,李贽注意到佛教“缘起性空”的生死智慧,应该说受王龙溪思想的影响甚大。李贽曾要焦弱侯一定为他找来《龙溪先生全刻》,认为“王先生字字皆解脱门,既得者读之足以印心,未得者读之足以证入也。”《焚书》卷二《复焦弱侯》,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44页。李贽对龙溪先生的这段语录尤为深契:“人之有生死轮回,念与识为之祟也。念有往来,念者二心之用,或之善,或之恶,往来不常,便是轮回的种子。识有分别,识者发智之神,倏而起,倏而灭,起灭不停,便是生死根因。此是古今之通理,亦便是见在之实事。儒者以为异端之学,讳而不言,亦见其惑也已。夫念根于心,至人无心则息念,自无轮回。识变为知,至人无知则识空,自无生死。”《新安斗山书院会语》,见吴震编校《王畿集》卷七,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65页。这里,把人之“念”与“识”视为世人陷入生死轮回不已的根源所在。在龙溪先生看来,人们如若“无心”,则“念”息,自无“轮回”;如若“无知”,则“识空”,那有“生死”?这也是从佛法回归生死原点来窥测生死奥秘的方法,李贽从这些观点中受益匪浅。有了这种“出离生死苦海”的智慧,李贽终于找到了一种从“怕死”到不恐惧死的精神资源。他说:“父母已生后,即父母未生前,无别有未来前消息也。见得未生前,则佛道、外道、邪道、魔道总无有,何必怕落外道乎?总无死,何必怕死乎?然此不怕死总自十分怕死中来。世人唯不怕死,故贪此血肉之身,卒至流浪生死而不歇;圣人唯万分怕死,故穷究生死之因,直证无生而后已。无生则无死,无死则无怕,非有死而强说不怕也。”《焚书》卷四《观音问十七条》,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160页。世人无不执著自我的血肉之躯,去受、想、行、识,求这求那,无一刻停息,从而陷入了生、老、病、死等痛苦中。李贽告诉人们:在父母已生之后的“我”,实际上就是从父母未生之前的“我”,人们往往都执着于父母已生之后的“我”,不知这个似乎是实在的“我”正是来自于“父母未生前”的那个“空”之“我”。正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个“我”本质上就是个“无”,还是个“无无”,即“真空”。在此状态中,那有生?既无“生”,则何有“死”?故而人们只要去“窥”人之生死原点,“穷究生死之因”,便会发现人之生死的真谛是“无生则无死”,如此体认,人们就可以获得“无死则无怕”的生死坦然。在李贽看来,此“不怕死”的状态是从“怕死”开始的,唯“圣人怕死”,才会去积极地寻找生死根因,终至于“不怕死”;而一般的俗人,懵懵懂懂地“不怕死”,沉溺于世间的富贵荣华、口腹之欲,这叫做“流浪生死”苦海中而不知。所以,李贽写道:“甚快活,甚自在,但形神离矣,虽有快活自在不顾矣。此自是恋臭皮囊者宜为之,非达人事也。且夫形、神,两物也,生即神寓,死即神离,神有寓有离,形有死有生,则神亦与形等耳。正所谓无始以来认贼为子者,好修者以为宝,是以徒劳而罔功;真修者以为贼,是以投诚而皈命。如公所言神,正所谓识,神千万劫被伊拖累,轮转六道,未尝暂歇者,顾反宝藏而快乐之耶?孰若一超直入如来地,庆幸何如!”《续焚书》卷二《复马历山》,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2页。

人之身体是“臭皮囊”,人之神识被其拖累而轮转六道永不止息。所以,人们应该“直入如来地”,以佛法回归人之生死原点来窥破生死,以无生死来离生死、脱离生死轮回。唯如此,“庆幸何如”!至此,李贽已完全悟出执“生死齐一”之道家、求“三不朽”之儒家,都还是有生无死之论,唯佛法是出离生死、无生故无死之学。于是,李贽完成了由求“真人不死之道”的王学到“出离生死苦海”之佛学的转型。弘一大师对李贽深为佩服,曾作一《赞》:“出儒入释,悟彻禅机。清源毓秀,千古崔嵬。”《李贽年谱考略》,林海权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6页。“死所”之求:“其死也必有所为”由“不死之道”的求索到“原无生死”的体认,耗费了李贽毕生的精力,虽然对生死产生了透彻的认识,但毕竟还要面对自我人生的过程。那么,具有如此高妙生死智慧的李贽,会怎样安排自我的生死大事呢?这表现在李贽许多关于“死所”的论述中,而最令人震撼的是,其最终走向死亡,是以自刎的鲜血购得了自己所向往的“死所”的“门票”。常以豪杰自任的李贽说:“丈夫之生,原非无故而生,则其死也,又岂容无故而死乎?

其生也有由,则其死也必有所为,未有岑岑寂寂,卧病床褥间,扶柩推辇,埋于北邙之下,然后为得所死矣。苍梧殡虞,会稽尸夏,圣帝明王亦必由之,何况人士欤!”《焚书》卷四《五死篇》,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153页。在李贽看来,“死所”不仅仅是对死亡方式和场所的选择,也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李贽说:

人有五死,唯是程婴、公孙杵臼之死,纪信、奕布之死,聂政之死,屈平之死,乃为天下第一等好死。其次临阵而死,其次不屈而死。临阵而死,勇也,未免有不量敌之进,同乎季路。不屈而死,义也,未免有制于人之恨,同乎睢阳。虽曰次之,其实亦皆烈丈夫之死也,非凡流也。又其次则为尽忠被谗而死,如楚之伍子胥,汉之晁错是矣。是为不知其君,其名曰不智。又其次则为功成名遂而死,如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文种是矣。是为不知止足,其名亦曰不智。虽又次于前两者,然既忠于君矣,虽死有荣也;既成天下之大功矣,立万世之荣名矣,虽死何伤乎?故智者欲审处死,不可不选择于五者之间也。纵有优劣,均为善死。《焚书》卷四《五死篇》,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153页。李贽对死亡的实践方式进行了价值评判,认为有五种死法均是“善死”,但有高下之分。程婴、公孙杵臼、纪信、奕布、聂政、屈原之死是“天下第一等好死”,为什么呢?程婴、聂政、屈原三人都是自杀身亡者(公孙杵臼和纪信二人之死法也接近于自杀),前二人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理念,屈原是为“忧国忧民”的信念而主动地选择了自溺,此不唯是世上最勇敢最无畏的行为——亲手终结自己的生命;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为一种自我认可的信念而毅然选择了死途,充分凸显出主体独立抉择的意识。可见,李贽许其为“天下第一等好死”,其实主要是欣赏他们能够掌控自我的生死大事。季路被许为第二等的好死,因其能够“临阵而亡”,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终则战死疆场,也是大丈夫所为,虽然有些“勇而不量敌以进”,故而只能屈居“二等”。睢阳之死被李贽许之“第三等”的好死,因其能够“不屈而死”,但未免有受制于人之恨。伍子胥、晁错为第四等的“好死”,因为他们是尽忠受谗言而死,但其“不知君”,是为“不智”。而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文种是第五等的“好死”,他们立天下之大功,传万世之荣名,死又何妨?只是“不知止足”,亦为“不智”。由此看来,李贽眼中的所谓“好死”,皆是以“不怕死”为前提,或者为个人认定的某种信念,或者为忠君爱国,都能够勇于赴死而不惧。另外还有二种不“甘死”的方式:“若夫卧病房榻之间,徘徊妻孥之侧,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此庸夫俗子之所习惯,非死所矣,岂丈夫之所甘死乎?虽然,犹胜于临终扶病歌诗,杖策辞别,自以为不怖死,无顾恋者。盖在世俗观之,未免夸之为美谈,呼之为考终。然其好名说谎,反不如庸夫俗子之为顺受其正,自然而死也。等死于牖下耳,何以见其节,又何以见其烈,而徒务此虚声为耶!”《焚书》卷四《五死篇》,见《李贽文集》第一卷,第153页。可见,李贽最怕的死亡方式是:病重且拖延甚久,卧病在床,受照顾于妇人之手,是庸夫俗子的死法,无声无息自不待言,且有病痛及临终前的心理及精神重负。而最差的死法则是:临终前作哀怨状,扶病歌诗,与众人百般话别,貌似“不怖死”,实则虚伪之极,此死反不如庸夫俗子的自然而死。善死有“五等”,不愿死有“二类”。

作为大丈夫,在行事处世时要有豪杰之气,在死亡面前,也必须“死得其所”:一是在观念上有“节”、“烈”之追求,为某种自我坚执的信念而勇于献身;二是对死亡的地点(如战场)、方式(如自裁)、时间要有所选择,方无愧于做一个俯仰天地之“英雄汉子”。可见,从根本上而言,李贽所追求的“死所”,关键在凸显自我主体的意志,即生死大事,要由自我来掌控。因而第一等的好死,大多是自我选择的死;而死于疾病、妇人之手以及临终哀怨等,无不是自己无法掌控的被动死法。那么,出入儒释道、探求了一辈子生死学问的李贽,最后是如何走向人生终点的呢?他是否真正实践了自己的生死哲学、找着了那个称心如意的“死所”并死于其中呢?万历二十四年秋,李贽住在因父丧守制的吏部右侍郎刘东星的家中,学生汪可受赶来看望他。一日深夜,汪问及“宗门下事”,李贽也许太累,推托说:“尚有数年不死,可再晤谈。”汪说:

同类推荐
  •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服务公众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伦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受到官方与学界的日益重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公众需求成为公共管理者的主导性伦理理念,公共管理伦理的建构也成为政府廉洁与效率的基本保障。对此,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已形成共识。相应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共管理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在于,国内对公共管理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 政治理论专题讲座

    政治理论专题讲座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组织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方法、途径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 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

    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

    本书立足“浙江省十一五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对策研究”这一重大招标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考察了北京、上海、苏南无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扩展成一本专著,作为本套丛书第一期六本书的结篇。
  • 工会建家工作指南(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工会建家工作指南(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本书比较全面和详细地介绍了俄罗斯政治格局的演变和发展。全文共分10章,分别介绍了自转型以来俄罗斯联邦制度的改革和调整,政党制度和主要政党的演变和发展,寡头与政权关系,普京政权的主要依靠力量,给俄罗斯国家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车臣问题由来与发展,各种政治思潮的碰撞和主要政治人物的命运,以及对当前俄罗斯社会所存在的对原苏联怀旧心理的认识等。
热门推荐
  • 图拉的面具

    图拉的面具

    巫族早已埋下邪恶的种子,面具背负了永恒的诅咒!他们终究要卷土重来,当战火重燃,世界沦陷,黑暗蔓延的黎明!模糊的彼岸,扛起最后希望的人,听着兽人进攻的鼓点,夏一吹响远征的号角!而此刻,他最想做的是摘下那枚面具,看一看曾经熟悉的那张脸!(嗨少年,别光看简介。作者保证坑内还有身材火辣的御姐、清纯温柔的靓妹、傲娇可爱的萝莉、孤傲高冷的公主......放心入坑不会太监.....)
  • The Story of a Pioneer

    The Story of a Pione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道界主

    武道界主

    苏伟偶然间获得异界至宝界珠!在地球建立武界,开创武修时代。苏伟带你们去行侠仗义,仗剑江湖,快意恩仇吧。人已经不在江湖,江湖却有你的传说!还等什么!来吧!进入武界,留下你的传说!
  • 一妃倾城:奈何帝君太腹黑

    一妃倾城:奈何帝君太腹黑

    相传诺寻国皇后落雪锦莫名坠崖,护国将军府的二小姐风倾若却与其长得非常相似。据说此人毫无杀伤力,与她亲姐姐风宛汐可谓天上和地下。可传言,从来不靠谱。她修天灵力,驯服魔兽,壁咚美男。“喂,你不是相传全国的废物吗?”“流言不靠谱,还有,你叫我什么?”“你为什么跟着我?莫非你喜欢上本公子了?不不,我已经有爱妾了,是不会喜欢你这个冷暴力女的。”“你再吵,我就把你漏下的玉佩当了。”他和她在战场上相遇,她问他:“你后悔吗?”他摇头,“不,我不怨上天,不怨苍穹,我只怨我遇见了你,又对你动了心。如果可以,她想对他说:“如果你的守护时万劫不复,那我愿意堕落,再不回头。”
  • 帅渣穷二代:逆袭尤物女毒枭

    帅渣穷二代:逆袭尤物女毒枭

    她,孤独成瘾,利用美色与智慧,身入黑帮毒窟成为一名卧底,不惜一切代价,只为铲除毒品‘恶势力’。他,放荡不羁,尝试接近与温暖,误入黑帮毒窟成为一名杀手,常伴在她身边,只为替她免于危险伤害。一朝深情守候,最后,他却被她亲自送进了铁牢监狱。原来,一切温情时刻,你我皆是演员,偏偏我动了真心,你却是旁观对戏……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三世羁绊:魔妃狠绝色

    三世羁绊:魔妃狠绝色

    异世大陆,二魂归一,统一六界,谁人可挡?弟弟遇难,姐姐痛不欲生,决定报仇,几年后,世界上出现了一位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界之王——阳暂。一夜之间杀掉了X集团所有的人!从此消声灭迹…再次醒来时,已经到了异世大陆。废材之名远播…深院里的阴谋暗算,一一破解。收小弟,开组织,契约神兽,捡美男…这时,出来一个装傻卖萌的妖孽,虽然她对美男不过敏,但,这妖孽的眸色和发色怎么跟她梦里的人一样?!三世恋情,终会有结果…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星河无垠

    星河无垠

    宇宙无限、星河无垠,无边无际难以揣摩,但比宇宙星河更难以琢揣摩的却是高等级生物的心灵。
  • 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