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4500000035

第35章 生死以求真如旧宅——罗汝芳之生死智慧(2)

孔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放心之谓也。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但放心则萧然若无事人矣。观子之心,其有自信者耶!其有不得放者耶!子如放心,则火然而泉达矣。体仁之妙,即在放心。初未尝有病子者,又安得以死子者耶?”罗公跃然,如脱缰锁,病遂愈。《颜均集》卷九附录,《颜山农先生传》,黄宣民标点整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2—83页。颜山农认为:人欲望太盛之病表现于身体四肢,而想“制欲”之病则在人之精神意识的“心”,所以,“心病”不除,人即离死不远矣。如何来治“心”呢?颜山农提出了一种异于传统的说法,把“放心”之“放”解为显露、扩充,这与《孟子》书中的说法似乎有所不同。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四书集注》,《孟子》卷之六《告子上》,朱熹注,岳麓书社1985年3月版,第422页。这里以“鸡犬放”与“放心”并列,显见得是指重新收拾与安排丢失了、放逸掉了的“本心”。但是,“心”只一个,既然言“本心”又如何会丢失呢?所以,在颜山农处,“放心”其实就是把人们获自于“天”的“本心”扩而充之,使之自然流露而毫不勉强而已。罗汝芳求“本心”之仁心切,习多种功夫,如道教的“澄湛”之术,每日去克制本心,此不唯达不到本心之仁,却足以使其“病之”,甚至于“死之”了。在颜山农看来,人初获“本心”,从未使人“病”,为何人们却要以制欲的工夫来克制“本心”呢?此不是求“生”之方法,恰恰相反,正是求“死”之途。罗汝芳闻知此言,才如梦方醒,终于从收敛本心的克己之中醒悟过来,实也就是从死亡边缘回了过来。故而,后来有学者觉得颜山农功名学问都不如罗汝芳,为何罗还要终身师事之呢?罗汝芳是以其救己之“心火”,从而保其“性命”来看待颜山农的,这岂是一般的“经师”所能做得到的?罗汝芳真正是得到了“人师”之指点和帮助,所以,他师事颜山农,并终生尽心尽孝也就是必然的了。罗汝芳在南昌偶遇颜山农,解了“心火”之症,实际上也仅是解决了为学的功夫问题,而生命之学问本身,其实还须深入求之。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罗汝芳再赴省城乡试,中得举人,并于次年参加京城的会试,又顺利通过,但他放弃殿试机会,没有取得进士的头衔便“归学十年”之久,一者休养生息、侍奉父母,二者广为游学,遍访贤良、异人和大德,期望在生命之学上有真正的突破。楚中胡宗正,曾从罗汝芳习举子业。罗汝芳发现他对《周易》有特别的见解,在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罗汝芳反过来师事胡宗正,并“闭户三月,亦几亡生,方蒙见许。”所谓“闭户三月”,当是足不出户,刻苦习《易》,伴之以一种神秘性体验,但终不能悟,反而心力憔悴,濒临死亡之境。这感动了胡宗正,终于收下了这个以生命搏学问的前老师为徒弟,他为罗汝芳讲解大易之奥妙云:“《易》之为《易》,原自伏羲泄天地造化精蕴于图画中,可以神会,而不可以言语尽者。宜屏书册,潜居静虑,乃可通耳”师如其言,经旬不辍。宗正忽谓师曰:“若知伏羲当日平空地著一画耶?”师曰:“不知也。”宗正曰:“不知则当思矣。”次日,宗正又问曰:“若知伏羲当时平空地一画未了,又著二画耶?”师曰:“不知也”。宗正曰:“不知当熟思矣。”师时略为剖析,宗正默不应。徐曰:“障缘愈添,则本真益昧。”如是坐至三月,而师之《易》学恍进于未画之前,且通于《学》、《庸》、《论》、《孟》,诸书,沛如也。《罗近溪师行实》,《罗汝芳集》,第835页。宗正所授之《易》当属易学史上所谓“先天易”,注重的不是《易》本身的画、卦、文,而是要求研习者去神会《易》之前、《易》之内的“易理”。罗汝芳在拜胡宗正习《易》之前,当然已对《易》的文本是烂熟于胸了。但在宗正看来,正是沉迷于《易》本身的画、卦、爻、《易传》之文字解释,让人们难以深入《易》之上、之内、之前去掌握其堂奥。

也就是说,要习得易理本真,则必除“障缘”——文字语言,故而胡氏授易理,不是通常的用语言来讲解,用箸草来摆卦,而是要求罗汝芳不断地熟思反省,内求之心。如是三个月后,罗汝芳的思维有了重大的突破,也就是恍然进之于伏羲“未画之前”的宇宙本真状态,并且以之贯通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认为:人们都迷恋于《周易》卦爻辞的变化万端,其实要真正达其理,必须脱离卦爻辞,回归伏羲仰观俯察、近取远求之状态,体验那“黑董董而实明亮亮,真是圆陀陀而实光烁烁”的宇宙本真,此就是“太极”。“太极”无形无状,先天地生,神鬼神帝,本无法用语言来描摹,而勉强要说点什么,只能以既“黑董董”又“明亮亮”、既“圆陀陀”而实“光烁烁”这种完全矛盾的语句来描绘,以让人们跃出语言之外去理解本体之奥秘。罗汝芳又说:盖伏羲当年亦仅将造化着力窥觑,所谓仰以观天,俯以察地,远求诸物,近取诸身。其初也同吾侪之见,谓天自为天,地自为地,人自为人,物自为物。争奈他志力精专,以致天不爱道,忽然灵光爆破,粉碎虚空,天也为天,地也为地,人也为人,物也为物,浑作个圆团团、光烁烁的东西,描不成写不就,不觉信手秃点一点,元也无名也无字。后来却只得叫他做乾画,叫他做太极也。此便是性命的根源。《罗汝芳集》,第80页。“太极”也就是人与万物之“性命之根”,既是产生宙宇万物之本,又是构成人与物之性命的终极存在的根据。于是,他悟解出“孔门《学》、《庸》,全从《周易》‘生生’一语化将出来。”《罗汝芳集》,第233页。也就是说,“生生”不息乃宇宙大化之本,其表现则为“仁”,而《大学》、《中庸》,乃至《论语》和《孟子》无不贯之以“仁”德。所以,“反而求之,又不外前时孝悌之良,究极本源而已。从此一切经书皆必归会孔孟;孔孟之言皆必归会孝悌。以之而学,学果不厌;以之而教,教果不倦;以之而仁,仁果万物一体而万世一心也已。”《罗汝芳集》,第53页。至此,罗汝芳理解了孔孟之学的根本在“孝悌”,此孝悌又为什么是人世间人人都应该践履之德性呢?因为其是取之于天地之根——“生生”之太极而显诸于人的。在罗汝芳看来,当人们可以真正体悟“人者,仁也”的孔孟之学的真义,则就应该回归“仁”之本,亦即回归本体的无限,如此,也即超越了生死。他在《天衢展骥册序》里说:孔子曰:“仁者人也。”夫仁,天地之生德也。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而无尽曰仁,而人则天地之心也。夫天地亦大矣。然天地之大,大于生;而大德之生,生于心。生生之心,心于人也。故知人所以为人,则知人之所以为天;知人之所为天,则知人之所以为大矣。

《罗汝芳集》,第519页。“仁”是天地化生万物之本,是无穷无尽的创生力,其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生生不息。人是天地之“心”,自然禀赋天地之根以为性,故而说“仁者人也”。人把此天地与我者(即“仁”)扩而充之,使“生理盈腔”,必能“生生而无尽”,由“万物一体”而“将泽无疆”,亦即超越了生死。《罗汝芳集》,第592页。

在罗汝芳看来,人类繁衍子孙,代代相传,其实也是生生不息之仁的表现之一,他说:“盖天命不已,方是生而又生;生而又生,方是父母而己身,己身而子,子而又孙,以至曾而且玄也。”因此,家族的繁衍与昌盛,也是人们超越生死的重要途径。他说:“某惟人之身必本乎祖,人之心必本乎仁。身之受形于祖也,生生不已而族斯延;心之体仁于天,生生不已,而斯族盛。”《罗汝芳集》,第542页。人之生理性身体由父母祖先而来,人之“心”则源于“生生”之“仁”。物质性身体可以在家庭与家族的繁衍中获得永续,为此,人们必须践履孝悌慈之德性;而人之“心”之“仁”则取之于“天”的生生不息,其万古常存,不生不死,是为精神的不朽。所以,人生在世需孜孜不倦地为“仁爱”之学,践行“仁爱”之事,以孝悌慈的实践来配天德,以实现永垂不朽的超越性生命之境。但是,人们回归本体之“仁”,获得超越死亡之途径,知识上的了解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体验式的觉解,而实现此的关键,则在混然与本体合一的工夫。罗汝芳师胡宗正习《易》,基本上是知解了易之理。但如何与易理的本体合一,则是摆在其面前的另一重大问题。据记载,罗汝芳在“归学十年”后,准备北上应廷试的1553年,过临清,忽患重病,后渐有好转。一日倚榻而坐,精神恍惚间一位“泰山丈人”来到面前,说:“你的身病似乎稍有好转,但你的心病怎么办呢?”罗汝芳默然不对。老翁又说:“你出生以来,遇事不动,当倦不瞑,干扰喧闹而不应,即使在梦中的事情也总不忘。这就是你的心病所在,难道还不尽快治疗吗?”罗汝芳大惊失色,说:“这些不都是我长期修炼把持的结果吗?”本以为是自己平生之学所可骄傲者,现在反被老翁说成了心病之表现。老翁再言:人之身心体出天常,随物感通,原无定执。君以宿生操持,强力太甚,一念耿光,遂成积习。日中固无纷扰,梦里亦自昭然。君今谩喜无病,不悟天体渐失,岂惟心病,而身亦不能久延矣。盖人之志虑,长在目前,荡荡平平,与天日相交,此则阳光宣朗,是为审境,令人血气精爽、内外调畅。如或志气沉滞,胸臆隐隐约约,于水鉴相涵,此则阴灵存想,是为鬼界。

令人脉络纠缠、内外胶泥。君今阴阳莫辨,境界妄縻,是尚得为善学者乎?吾固为君惧矣!《泰山丈人》,《罗汝芳集》,第582页。听了泰山丈人的话,罗汝芳“惊起,叩谢,伏地汗流,从是执念潜消,血脉循轨矣”。《罗汝芳集》,第582页。此处关键在破除“执念”。人生在世,好执此执彼,一刻也不放松,即便对梦境中的虚幻物事,亦不能放下,此必渐失了“天体”之常,病患由此而生,由心病而“身不可久延矣”。其实这是直指罗汝芳好内敛之术之弊,他凡事静默内观,处处收敛克己。在泰山丈人看来,这是向着“鬼界”做工夫,混淆了阴阳之界,岂不离死不远了?这在罗汝芳求生命之学的历史上,不啻又是一次当头棍喝。故而其汗下如雨,叩谢不已。那么,当一个人全部的“执念”尽消之后,他能够达到何种境界呢?在罗汝芳的经历中,他曾悟出:遂觉六合之中,上也不见有天,下也不见有地,中也不见有人有物,而荡然成一大海。其少亦不见有滴水纤波,而茫然只是一团大气。其气虽广阔无涯,而活泼洋溢,觉未尝一处或纤毫而不灵妙。然此生化灵妙,默之,似若影响可言,乃即而求之,实是端倪莫得。则此一团神气,充运海中,且尤未尝一处或有纤毫不玄洞虚通也。其时身家境界,果然换过一番,稍稍轻安自在,不负平生此心。《罗汝芳集》,第354—355页。所谓“荡然成一大海”,实从生命的存在上回归本体之境。大海给人之印象是无限广阔、无垠的存在;又含涵万物,深不可测。因为本体是不可用言语来描绘的,所以,罗汝芳就以“大海”喻“本体”,其混然觉得本体即是一“生化”之灵妙,“活泼洋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能默而契合,则无有不通,无有不安。所以,“圣人”立教,无非就是要让人们体悟天地之心,以其心为己心,达到“如生生化化,天地原有此性,则性其性以为吾性,又使人人物物皆性其性,以同全天地之性也……则是合天地人物而完成一体,通始终本末而贯彻一机。”《罗汝芳集》,第355页。所谓“通始终本末而贯彻一机”,亦即与自然大化之本根合一,无思无虑,无做作无计较,应物待人皆“顺适”而已。此为“一天人”之存在,借助于本根之无穷无尽,人们便可以超越生死之限囿,获得“无疆”——不死之境。所以,罗汝芳有所谓“仁者寿”之说。孔子有言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四书集注》,《论语》卷之三《雍也篇》,朱熹注,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16页。《中庸》里也有:“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则覆之。”《四书集注》,《中庸章句》,朱熹集注,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42页。此“寿”者,当然首先是指人之生物性生命的长。朱熹在注释中,专门提出“舜”活了110岁为例证。有大德的仁者,为人行事充蕴着仁爱之心,无所愧疚于天地之间,自然生理之寿命会长。但是,仅以自然寿命来理解“仁者寿”,还远远不够。所谓“宗庙飨之”、“必得其名”,实际上即是提出了一个人文性生命不朽的问题。所以,罗汝芳指出:“夫寿者,受也。人所受乎天,莫大于仁,而仁在吾人,则固根于其心而生生不息者也。”《罗汝芳集》,第510页。与一般人把“寿”仅仅理解为自然寿命的长不同,罗汝芳还把“寿”解为“受”,是人受之于天之仁体,其本质是“生生不息”者。所以,他说:即曾子与夫子许颜处,便见他两个人是合成一个人。后来短命,则这个人有一截,没一截了,所以夫子说:“天丧予!天丧予!”皆实事且苦情也。全是他造化好,却得曾子这人来,再传又得子思,又得孟子。便把此老身命接长,直至我们今日一堂人,集聚讲明道学,则身便皆是替他坐,口便皆是替他说,眼便皆是替他看,而耳便皆是替他听,颜子之命始不短,而夫子之予,终亦可免乎丧叹也已。圣门求仁之学,须是如此理会,吾侪仁身之功,亦须如此图谋,只得不厌不倦一段精神,直与孔子、颜、曾打得对同,我管保百世诸人,亦又替诸君子接续寿命于无疆也已。《罗汝芳集》,第17页。

同类推荐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 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中国舆情报告(2013-2014)

    本书综合权威机构、专家、媒体的前沿观察和深度解析,并及时提供解决问题的典型案例,用老百姓关注的视角全方位解读当下热点问题。全书分为时代大舆情、改革大舆情、网络大舆情、社会大舆情、政务舆情年度大回顾五个部分。
  • 政府权能场域论

    政府权能场域论

    政府权能场域是政府存在和政府权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政府权能获取与 维系的条件和前提,是引起政府权能运动的力量。研究政府权能场域是为了说明政府、政府权能与其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联性。本书围绕政府权能及其与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型塑过程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当下中国政府权能及其运行所依存的场域问题。
  • 聚焦中国改革

    聚焦中国改革

    本书立足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以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蓝本,重点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决定》内涵、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政治理论专题讲座

    政治理论专题讲座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组织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方法、途径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热门推荐
  • 超神辅助:傻傻嫡女欢乐多

    超神辅助:傻傻嫡女欢乐多

    因为粗心忘记系上安全绳引发的悲剧,还连累了班长大人一起穿越。好吧,这也不说什么了,别人穿过来都是各种特工,为毛咱女主就是个学生。这也不说什么了。别人穿越过来各种空间,各种逆天,咱这女主还真就废柴到底了。女主曰:“怎么,姐姐我专攻辅助系都不成。”
  • 武圣I侠客行

    武圣I侠客行

    侠义二字,难以述清。打打杀杀不是目的,行侠仗义才是人生。我只想仗剑煮酒走天涯。
  • 不败战尊

    不败战尊

    诸天万界,唯我不败!大千世界,生灵以天源炼出体内诸天,成就天地主宰!天源青皮葫芦,蕴含紫气青莲,出现在一个少年丹田,铸造诸天万界至高天地!
  • 书山堆起来的神

    书山堆起来的神

    这是个以书为尊的神奇世界,只要你能写出来,就有实现的可能。当写出人之初,性本善而得到天地认可的时候,他疯狂了!当因此而获得巨大力量的时候,他差点就成了精神病!带着一个盗版网站资源库穿越的风辰子,今生必定成为这个以书为尊的世界的神!俯瞰众生!
  • 血色诛心

    血色诛心

    她,是魔界长公主,是号令魔兵的王,一步步紧逼,她将何去何从,步步为营,谁料人心难测,一切的一切,竟是一个无底的棋盘。
  • 倾我一生还你幸福

    倾我一生还你幸福

    鹿允熙身来就带着诅咒,克死了母亲,又在一场车祸中成了孤儿,被鹿允峰救起,从此暗恋他。十年前鹿家移居韩国,却把她留下。十年后,命运让她遇见了他,却不曾料到她的诅咒竟然消失。他是她的守护精灵,表面装作对一切毫不在意,内心却十分关心她。明明知道一切的真相,却不曾告诉她,一个人默默承受。一个一个的阴谋接踵而来,他会一直保护她的对吧?在漫天的繁星里,总有一颗星星是在为我们自己而努力的发着光。如果勇敢地抬起头,或许会发现空气都是甜蜜的。星空璀璨,照亮了所有希望,明亮的光芒似乎能忘掉一切仇恨。这次,就让我自私一次吧!
  • 守护甜心之唯梦物语

    守护甜心之唯梦物语

    转学生的来临,是否会破坏唯梦,两个转学生,有敌有友!
  • 我曾爱过的白衬衫男孩

    我曾爱过的白衬衫男孩

    为了这个白衬衫男孩我打败了无数的情敌我放弃了骨灰级的友谊我将生活变得混乱不堪都是因为他。可我到最后也只是想走到他面前告诉他我喜欢你
  • 战神营:冷血女王

    战神营:冷血女王

    21世纪佣兵之王、战神营的冷血女王、异世纪唐家千金唐蓝雪,穿越到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国家=====东阳国。
  • 恶魔猎手

    恶魔猎手

    一位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少年,父亲去世后,众叛亲离,从天堂掉到地狱般待遇,偌大家业被别人占为己有,自己最终沦为恶魔奴隶,他到底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