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80100000037

第37章 司马懿——曹操的借尸还魂(1)

上集说到,曹操借鸡生蛋,借壳上市,借尸还魂,一路“借”下去,最后,把老刘家的国家“借”到自己家里,变成儿子的私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曹操死后三四十年,曹操演过的一出戏,又有一个名角重演一番。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江山轮流坐,今年到我家,一点不错。曹家的天下坐了不到五十年,司马氏如法炮制,将曹家的天下拿了过去。

⒈该死的司马懿

读了《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一死,《三国演义》就不好看。总共一百二十回的皇皇巨著,罗贯中将诸葛亮死后的三国剧情,仅用十五个章回的篇幅,匆匆交代过去,草草收场了事。似乎,三国历史,是刘备的三国史、诸葛亮的三国史。

那是没有办法的事,谁叫罗贯中是刘备和诸葛亮的超级粉丝呢。

在我看来,三国的故事,曹操死前的那一部分好看。曹操、刘备、孙权等等,打来打去,打得再没有水平,也打出了一个三国。袁绍、吕布、公孙瓒,打来打去,打得再没有水准,也打了几场闻名的恶仗。

三国故事,唯独不好看的部分,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在蜀国掌权的十二年中,那些断断续续、虚虚实实的北伐,看了让人堵心;诸葛亮劳心伤神、呕心沥血,为虚无缥缈的理想而战的无奈,看了让人泄气。三国的故事,诸葛亮死后的那一部分本来也应该是好看的。司马懿父子打来打去,打得再无赖,打得再没章法,毕竟打掉了三国。问题是,罗贯中偏偏要让司马懿的历史不好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真正主宰三国历史的,除了曹操,就是司马懿父子;刘备、孙氏兄弟,多少还掺和了一些三国的历史进程,诸葛亮呢?一边去。没有他,蜀国照样建立;没有他,说不定蜀国还可以晚几年灭亡。

我们现在来看看,重演曹操历史大戏的这个名角:司马懿,还有他的两个儿子。

司马懿没有曹操幸运。至少,曹操是忠臣奸臣、英雄奸雄的问题,全国各族人民还可以讨论一番,折腾一阵,满天的口水可以替代人工降雨,缓解旱情。曹操还可以在阴间地府看看热闹,偶尔冷笑几声,或者痛苦一阵。

如果请什么零点公司调查一番,问问普通民众,司马懿是忠臣还是奸臣?是英雄还是奸雄?调查结论会毫无悬念地高度一致:司马懿是奸臣、奸雄,而且还是奸人,而且……还是……诸葛亮的手下败将,直至诸葛亮死后,仍然是诸葛亮的手下败将。《三国演义》里,不是有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司马懿字仲达)的故事么?

司马懿知名度很高,可美誉度很低。

近代著名历史学者吕思勉先生写了一本《三国史话》,其中一章叫做《替魏武帝辩诬》,情真意切地、苦口婆心地、甚至脸红脖子粗地为曹操平反昭雪,辩诬正名。只要谁说曹操的一句坏话,他老人家就生气,就跟人家急。此书紧接下来的一章是《从曹操到司马懿》。老先生继续替魏武辩诬漂白,还要拉上一个垫背的——司马懿。

吕先生说:“从魏武帝到司马懿,可以说是中国的政局,也可以说中国的社会风气,一个升降之会,从此以后,封建的道德,就澌灭已尽,只剩些狡诈凶横的武人得势了。”

按照吕先生的观点,司马懿是狡诈凶狠的武人的代表,曹操则似乎是文明和博爱的集大成者。在吕先生看来,曹操是封建伦理的继承者,发扬光大者。司马懿是封建伦理的破坏者,封建政治道德的毁灭者。中国封建道德的沦丧,司马懿该负全责。一句话,曹操该上天堂,司马懿该下十八层地狱。他不仅篡夺了曹氏孤儿寡母的万里江山,还撕毁了封建统治的温馨面纱——封建统治的纲常伦理。

我有些想不通的是,吕先生为何对曹操如此厚爱有加,对司马懿竟如此大张挞伐。

在民间就更不用说,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有点文化的人,或听过三国戏的文盲都知道,司马懿这个人,不仅无赖、无能,还彻头彻尾地没有出息。公元234年,诸葛亮带了十万大军,对曹魏帝国进行第五次攻击,司马懿率兵抵抗。诸葛亮三番五次地挑战,司马懿像缩头乌龟似地不敢出来。甚至,诸葛亮叫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衫,司马懿还是不敢应战。你说司马懿窝囊不窝囊?

事,是这么回事;话,却不能这么说。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去说,同一个人从不同侧面去说,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三国演义》以文学的形式,记载了三国的那一段历史,相当一部分还是历史的真实。但是,哪怕是历史的真实,《三国演义》里的话,是罗贯中说的。罗贯中说的话,总是包含着他自己的情感、观点,难免有意无意地诱导甚至误导读者的思维、判断。

笔杆子杀人,不露痕迹不见血。难怪历史上的那些杀人如麻的赳赳武夫,对付笔杆子,要么利用,要么咔嚓。

既然后世之人用司马懿的“怯战”,来衬托诸葛亮的能征善战,我们就拿这两个对手、对头来做一个比较。比思想,比品德,比作风,那是很难比较的,因为缺乏客观标准。那就比能力,因为能力表现在过程,更表现为结果。

诸葛亮前四次北伐,其对手是曹魏帝国的大将军曹真。公元231年,曹真去世,司马懿接替曹真,成为曹魏帝国的西方屏障,也就是诸葛亮的对手。

诸葛与司马,就要鸣锣开打了。

⒉司马PK诸葛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第一次较量,并不是在北伐战场。在诸葛亮北伐之前,两人已经开打,可谓是先声夺人。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交手,犹如现代数字化战争,敌人远在千里之外,连皮毛都没看见,轰隆!一发弹道导弹从天而降,预警机还未升空,“你妈的”(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尚未启动。

公元227年,刚刚上任的魏明帝曹睿,诏命司马懿率军驻扎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曹魏的“荆州”和南阳郡治所),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曹魏帝国的南方方面军司令),在首都的南面,东扼吴,西备蜀。

早先,襄樊之战(公元219年),关羽丢了荆州,蜀将孟达畏罪投降曹操,断了诸葛亮两路北伐的念头。两年前(公元225年),诸葛亮已平定南中,如今声称,他要北伐中原,恢复汉室。

孟达投降曹魏之后,很受魏文帝曹丕的宠信,封侯,假节,为新城郡(今湖北房山一带,治所在上庸县)太守。孟达是个首鼠两端、反复无常的小人,为人又狂妄自大。曹丕死后,朝中的一些元老重臣开始排挤、打压孟达。诸葛亮想策反孟达,作为北伐的右翼,至少可以牵制曹魏的兵力。

孟达果然与诸葛亮暗送秋波、明度陈仓,决定反魏归蜀。魏兴郡(今陕西安康地区,治所在西城——陕西省安康市)太守申仪与孟达不和,向司马懿检举(实际上是诸葛亮派郭模诈降,故意向申仪透露消息,逼反孟达)。

司马懿得到情报,急忙写信给孟达,在信中跟孟达说,你老兄早已弃暗投明,现在是国家的栋梁,蜀人对你切齿痛恨,故意中伤你要反魏,说你要造反,老夫我是绝对不相信的。

孟达接到司马懿的信后,果然放松警惕,还给诸葛亮写信,得意洋洋地对诸葛亮说,宛城距魏国首都八百里,距上庸(今湖北省房山县)一千二百里;司马懿派使者请示中央,返回宛城,再率兵抵达上庸,至少要一个月,那时我城池已坚固,各项准备就绪,司马懿无能为力了。

孟达哪知,司马懿立即率兵出发,出军的同时派人进京请示,倍道兼行,仅八天,就兵临上庸城下。孟达如雷轰顶,措手不及。

上庸城一面靠山,三面临水,孟达依山固守。司马懿派出打援部队,拦截援军。同时,立即挥军攻城,仅半个月,就灭了孟达。

从此,诸葛亮东西两路北伐中原的梦想,彻底破灭。

孟达的反魏,是诸葛亮策动的,是诸葛亮北伐行动的一部分,司马懿牛刀小试,诸葛亮只能仰天长叹,欲哭无泪。司马懿的大名,诸葛亮肯定早已如雷贯耳。诸葛亮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这个文官打起仗来,竟如此的出手不凡,如此的心狠手辣。

的确,司马懿一直是个文官,曾经干过相当于地方财政局长、太子侍从、国务院办公厅主任、国务院秘书长、最高副监察长等职务。

公元224年,魏文帝曹丕御驾亲征孙权,46岁的司马懿留镇许都,才开始独立带兵。曹丕去世(公元226年)后,驻宛城,48岁的司马懿才真正成为军事上的方面大员。

司马懿灭孟达之后,回军宛城。

公元231年三月,司马懿接替曹真的时候,诸葛亮正进行他的第四次北伐,进围祁山(今甘肃省礼县东北)。司马懿令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陵率精锐四千驻守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南下解救祁山之围。诸葛亮留一部分部队包围祁山,率余部挺进到上邽,趁机收割上邽之麦(注意,诸葛亮的军队也抢劫)。

车骑将军张郃等坚决要求主动出击,司马懿不许,一直尾随诸葛亮,不与正面接战。将军贾栩、魏平等对司马懿大为不满,说,像你这样,畏蜀如虎,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可见,这些骄兵悍将对这位新统帅还不服气。

五月,司马懿命张郃出奇兵进攻祁山蜀军的南营,自己与诸葛亮正面对峙,以为牵制。诸葛亮命魏延等迎战张郃,张郃大败,死伤三千余人。六月,蜀军粮尽撤退,张郃追击至祁山东,遭伏击阵亡。

公元234年春二月,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此次北伐,老诸葛是来玩命的,空巢而出,率领十万大军(约占蜀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出褒斜谷(今陕西省太白县西南褒河山谷),四月抵达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于渭水南岸扎营。

司马懿在军事会议上说,如果诸葛亮到达郿县以后,向东进攻并占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西部),长安会受到威胁,我们的麻烦就大了。如果诸葛亮向西占领五丈原(今陕西省眉县西部,平地中的高地称为原),我们就平安无事。

诸葛亮果然进入五丈原,司马懿派雍州刺史郭淮抢占五丈原的北原(东西流向的渭水将五丈原分为南、北两部分),以切断蜀军北上之路以及与西方羌、胡少数民族的联系。司马懿命令所有部队,深沟高垒,闭关不战。

两军相持百余日,蜀军百般挑逗,诱惑,讽刺,辱骂,司马懿无动于衷,或者说不屑一顾。诸葛亮将妇女的衣衫送给司马懿,以示羞辱。魏军将士们群情激愤,“兵”怨沸腾。司马懿“无奈”,向朝廷请战,朝廷派卫尉辛毗持节(皇帝的全权特使)来到军中,任司马懿的参谋长。将士群情汹汹,纷纷要求出战。辛毗手持尚方宝剑,站立于中军大门,口宣圣旨:出战者,斩!

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军内讧,自相残杀(指魏延“谋反”案),班师回朝。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直接交锋,只有两次,即诸葛亮的第四次、第五次北伐。其实,这两次交手,就像乡下男女的相亲,互相深情地望了几眼,悄悄地拉了拉手,连个Kiss都没有,离别后留下一大堆的遗憾。

我搞不懂的是,后世之人竟把司马懿当成诸葛亮的老对手;而且,非要用司马懿的怯弱无能来映衬诸葛亮的能征善战。

诸葛、司马这两次若即若离的交战,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惨烈的阵仗,其实就是思想战、意志战、心理战。论思想,诸葛亮崇高而空洞,司马懿敏锐而具体。论意志,诸葛亮垂死挣扎,司马懿忍字为上。论心理,诸葛亮惶恐焦躁,司马懿闲庭信步。

历史学者们都认为,诸葛亮北伐的最大障碍,是粮草运输问题。其实,这只说到问题的一半。准确的说法是,诸葛亮北伐的最大障碍,是粮草来源问题和粮草运输问题。

蜀汉国小民穷,从汉中至关中只靠栈道运粮。与曹魏帝国相比,国家财政、资源(包括粮食)储备、军队数量、作战工具(主要是马匹),均处于明显的劣势。加上仰攻作战,运输困难,对他们有利的作战方式是速战速决;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蜀军一旦有野战、决战机会,是会玩命的;玩命的军队,战斗力是强大的。

对于玩命的军队,当然跟它玩命。司马懿不,他玩的是智慧。

⒊智慧

司马懿的智慧,表现在对于敌我双方形势的研判。既然你诸葛亮寻求野战、决战,寻求各个击破。那么,我在险关要道挡住你,用我的时间耗你的粮食;我用大兵团固守,化解你的攻势,让你无法各个击破。等你的粮食吃完了,乖乖地收起作战地图,卷铺盖走人。公元231年的祁山之战,张郃出奇兵袭击祁山南营,被魏延打得大败。蜀军撤退时,张郃追击蜀军而阵亡,都用血的事实说明司马懿坚壁清野、闭关不战的正确。

司马懿的战与不战,是智慧的问题、策略的问题,而不是勇气的问题、荣誉的问题。古今中外,官方民间,却一致认定,司马懿是怯而不战。

《晋书·宣帝纪》(司马炎称帝后,追封他的爷爷司马懿为宣帝)在结尾处,给司马懿做了一个评注,其中说道:“……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既而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反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

作者这段话的意思是,司马懿百日平定辽东,半月消灭孟达,外断内决,雄才大略,不愧是世之良将啊。可是,与诸葛亮对仗的时候,却偃旗息鼓,毫无斗志,直至诸葛亮送来女人衣衫,才被激起一点羞耻之心。然而,还要假惺惺地千里请战,请来的是皇上不许出战的尚方宝剑,徒然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本来,蜀兵勇武比不上魏军,魏军以逸待劳,司马懿若有勇气干他几仗,打败蜀军,建功立业,是显而易见的。不幸的是,司马懿反而闭军固垒,不敢出战。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惧怕蜀军的实力;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还疑神疑鬼,吓得掉头而逃。如此作为,可不是良将之道啊。

《晋书》这段话的言下之意,跟诸葛亮相比,司马懿也就算不上什么真正的良将了。

后世的历史学者论及司马懿时,多以《晋书》的评价为标杆,得出司马懿怯战、司马懿不如诸葛亮的结论。

司马懿真的是因怯战而避战?因惧怕诸葛亮忍受奇耻大辱么?

蜀军每次北伐,刚到敌国领土的时候,肚子填得饱饱的,斗志昂扬,锐气正盛,看起来确实有点可怕。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郃攻祁山南营的失败以及追击蜀军时的阵亡,证明蜀军是有野战战力的,这也是事实。

怕不怕只是浅层次的问题,就算司马懿怕诸葛亮,又怎么样?什么都不怕,未必是真豪杰;有时候知道怕,未必不是大丈夫;韩信还受过胯下之辱。深层次的,真正有意义的,是理念问题。

从理念上看,《晋书》“以此争功,其利可见”中的“功”,与司马懿心目中的“功”,肯定是不同的概念。从字面上看,“功”是指战功。究其实,《晋书》作者以及后世之人所说的战功,是战斗效果。司马懿心目中的战功,是指战役甚至战争效果。

具体来看,论将领、人数、战力,司马懿手下的军队绝不会亚于诸葛亮的北伐军。司马懿忍受奇耻大辱,不痛打蜀军一场,涉及作战意图和作战目标的问题。

此时的吴、蜀两国,已结成牢固的联盟,两国都在竭力(不是极力)扩张,甚至在地图上瓜分了曹魏帝国的版图。曹魏帝国的国策,是从长安、襄樊到巢湖三点一线的固守,并积蓄力量,伺机消灭两个敌手。对于司马懿来说,只要能守住关中,就达到了作战目标。

同类推荐
  • 大唐的那些年

    大唐的那些年

    一朝梦回大唐,三生顾盼回首。李亮作为历史车轮下的一颗小石子,却使大唐偏离一个既定的轨道。与时代格格不入,却吸引众蛾扑火。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唐,一个繁荣昌盛,万世来贺的鼎盛王朝。
  • 森蚺在行动

    森蚺在行动

    一支正在演习的中国连队被意外的送到了1938年的抗日战场,他们利用特殊的身份做为掩护,在抗日战场上打击敌人的指挥系统,他们利用各种地形攻击日军,在他们大有收获的同时他们也牺牲了很多队员,但是他们从未停止对日寇的打击,“只要日本人在中国一天,我们就绝不会放过他们,森蚺敢死队誓死抗日。我们怕死但是我们更怕到我们死的时候侵略者还在侵我国土,杀我国民,所以我们不能死!”绿色信号弹划破了黑色的夜空,当日军看到森蚺的标致颜色时,心里不仅仅是害怕了……,日军指挥官都曾告诉部下,如果看到绿色信号弹就把你们的头缩起来,他们的狙击手最爱你们的脑袋。满身鲜血的梅津美治郎对自已说:“不将森蚺敢死队除掉,我梅津枉为帝国军人!”森蚺在行动,你准备好了吗?
  • 玉贵红楼

    玉贵红楼

    相貌平庸徒有才学的失意男子穿为红楼男主贾宝玉,欣喜若狂的他如何风生水起玩转红楼?林妹妹~哥来了~
  • 忠佞录

    忠佞录

    “卓然卓然燕云史,飞来一卦金缕衣。不断不绝不熠熠,乱否真否可着否。朋宴友席,奈何一翻路人甲。当年豪放,不确如今形陌路。”——《忠佞录》
  • 妙手回春之唐风于明

    妙手回春之唐风于明

    盛世之风,万代皆同,强国之民,傲视苍穹风起云舒万国朝,朱四万国来朝之时,应天府漂水县东坡山西坡村的医科苦逼学渣躺在自家的院子里慵懒看着天上的云慢慢爬过,郑珏笑道火器?神机营天下无敌用得着我嚒造船?郑和正替朱老四满世界装逼呢我也插不上手啊
热门推荐
  • 倾国倾城赋

    倾国倾城赋

    她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带着一颗简单的真心入宫,却不知是自己兄长的步步为营。他是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天下正主,坐拥江山美人,却因一曲《倾国倾城赋》难以忘怀。他是不败战神,是大漠里面驰骋无阻的天之骄子,保家卫国,却逃不开飞鸟尽良弓藏的宿命。她是一国皇后,伊人如水,有一种美丽永远不随时光而消逝,可惜,自古皇帝多薄情。他是名门之后,雄姿英发,却牵连进了皇位之争,为她生、为她死。昔日的“若得阿娇作妇,当以金屋贮之”犹在耳,内忧外患的长安城中,色衰日、爱去时。阿娇若歌,子夫若曲,李蓁若赋,钩戈若诗。看汉武帝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个女人,看汉武帝背后的四个男人,看盛世西汉,看深宫内的勾心斗角。
  • 金鳞记

    金鳞记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化成龙。一场巨大的阴谋致使强大的龙族覆灭,在家臣的誓死护卫之下,龙族的小殿下侥幸逃生,他化名踏上神源大陆,背负起了为族人复仇的艰辛道路。年少的他在大陆上受尽了屈辱与磨难,唯一支持他能够走下去的便是流传在龙族的一个传说……九大神兽齐聚之时,便是龙神复活之日……
  • 古剑奇谭同人之琴心

    古剑奇谭同人之琴心

    洛神宓妃乃伏羲女娲之女,喜音律,擅弹七弦琴。太子长琴为火神祝融的儿子,是处榣山,始作乐风。以古剑奇谭为基础背景,类属于半架空。
  • 大明软饭王

    大明软饭王

    当周世显穿越到了明朝,并且要成为驸马之后,立马感觉好日子来了。抱上了一个公主,可以抱上皇家有一辈子不劳而获吃不完的软饭,可是他很快就傻了!“我的老婆是崇祯的女儿朱媺娖,也就是被砍断了手臂那个?而且现在是崇祯十七年,我勒个去!李自成即将进入北京,满清紧随其后,接下来又是一片大屠杀!结果老婆没有两年,也就病死了?我去,这个软饭吃个毛啊!满清鞑子,你大爷的,我不就是想要安稳吃软饭吗?既然你不让我吃软饭,那我也就跟你没完!”周世显发飙的想道。
  • 综漫之宅男希望的平淡生活

    综漫之宅男希望的平淡生活

    这是一篇普通人,希望在不普通的世界,过上普通生活的小说!:)(新人新作,希望大家鼓励!)准备穿越的世界有SAO、弑神者、Muv-Luv(全蚀)、青之驱魔师、圣斗士、杯子战争等动漫世界,嘛,还会根据读者的意见酌情添加的。
  • 道心魔种之成东传

    道心魔种之成东传

    “什么是圣佛?为了一己之私,害了十几条性命的佛,不顾清远意志强行夺舍的佛?他就算是佛,也非贫僧心里的那尊佛。”玄悲大声喝道。“圣佛降世,泽被众生。这点小小的牺牲算什么?师兄还不快束手伏诛?”玄苦趁着老和尚抵挡玄难龙爪手的破绽,狠狠的在他胸前印了一掌。“凭什么他们注定要被牺牲,贫僧想不明白!也不必明白!更不愿明白!”玄悲嘴角溢血,苦苦的抵挡。
  • 飞跃苍穹

    飞跃苍穹

    天生我才必有用,一飞冲天跃苍穹!这是一个腹黑男的热血一生!
  • 雨后萌娇妻

    雨后萌娇妻

    董小圆在一次ktv醉酒事件中做了别人的妻子,这霸道总裁的架势和数不尽的好处让董小圆心动,于是这场假结婚就上演了,可是,董小圆从小就喜欢的欧阳尚杰遇见了她跟少爷......
  • 凤丘

    凤丘

    一只蚂蚁想获得自由,一只狐狸在追求爱情,一名将军想守住自己的家园,一个流氓他说想做个好人......一串链子,串出了一个故事。
  • 佛道门徒

    佛道门徒

    齐天降临到道统蹦坏的九阴大陆。身怀佛道两家绝学的他,步步走来。破开大陆迷沉,开宗立派,传下道统。他的身后是万千的佛道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