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80100000034

第34章 曹操——从西瓜籽到西瓜(7)

曹操之所以是曹操,因为他是肚里能撑船、额头能跑马的宰相。在曹操看来,这事能算什么深仇大恨?吃了崔琰的一通抢白,常常闹心、堵心倒有可能,若说因为这件事就动杀机,与曹某人的为人风格、行事风格不符。

何况,这件事过去十多年了,沉渣泛起,就要了崔琰的老命,也难以用常理解释。所以,曹操报仇杀人一说,我认为还是暂且存疑的好。

崔琰死因的另一种说法是,曹操神经过敏。所谓神经过敏,也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刚刚奉迎献帝的时候,对献帝和朝臣们来说,曹操是英雄、忠臣,是救世主。随着曹操权势的扩大、作风的专横,随着封侯、封公、封王的得寸进尺,那些忠于汉朝、维护献帝的大臣们,有的忧心忡忡,横眉冷对(如杨彪);有的冷嘲热讽,口诛笔伐(如孔融);有的磨刀霍霍,伺机下手(如耿纪、韦晃);有的离心离德,分道扬镳(如荀彧)。

鉴于崔琰此人的脾气品性、行为表现,曹操对他有些神经过敏,是很可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曹操的神经怎么过敏,也不至于过敏到歇斯底里、丧心病狂的地步。曹操杀人,并不像晚年的孙权,喝醉酒说杀就杀。曹操杀崔琰经过了一个免职—劳动改造—赐死的过程。

平时神经过敏是很正常的,真的要动刀杀人,曹丞相总得拿出一点像样的证据,总得给自己心理上有个交代吧?所以,说曹操因神经过敏杀崔琰,并不是轻易讲得过去。

至于说崔琰是曹氏立储之争的牺牲品,似乎有点道理。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是曹冲。

另一个堪当大任的是曹操的长子曹昂。可惜,曹昂在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张绣的宛城之战中阵亡。

曹操有个“黄须儿”曹彰,武艺高强,深得曹操喜爱,但只是一介武夫。曹操只好在曹丕、曹植两人之间选择接班人。曹植貌美而有才,曹丕深沉而稳重,曹操在立储问题上确实犹豫过,摇摆过,但最终抛弃了花花公子曹植,选择了曹丕。于曹操称王的次年,即公元217年,曹丕正式被立为魏太子。

这就是所谓的建安年间的“立储之争”。至少,文人学者们向来就是这么说。

崔琰的死,真的与曹操立储有关吗?

《三国志·崔琰传》记载:“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崔)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指曹丕)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意思是说,曹操立太子之前,喜欢才华横溢的曹植,在曹丕、曹植之间举棋不定。曹操以背靠背的方式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算是搞了一次“官”意调查。

别的大臣都匿名作答,唯独崔琰露板回复,誓死捍卫曹丕继位,坚决反对曹植接班。所谓“露板”,是指回函署名,不封缄,也就是公开作答。我也搞不懂,崔琰为什么总是要那么标新立异,特立独行。

这个大动作,效果“很好”。“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意思是说,曹操对崔琰的高风亮节赞叹不已,马上把崔琰提拔为近卫军司令。

曹操所立的接班人,的确是曹丕。崔琰的观点与曹操的做法是一致的。充其量,崔琰标新立异的做法让曹操反感而已。崔琰的赞成立曹丕,肯定不是拍马屁,搏前程,而是出于捍卫立长立嫡的传统道德,或者说,捍卫当时的皇位继承法。所以,崔琰的“露板作答”,冠冕而堂皇。

问题的另一面,可能也有崔琰的私心作怪。曹植的正妻,是崔琰的侄女,据说因为穿了一条花里胡哨的衣服,就被曹操以“违制命”的理由赐死。曹操的这个做法,已经明确暗示大臣们,选谁做接班人,俺老曹早已成竹在胸,你们可不要站错了队。聪明的崔琰,肯定知道曹操这一反常举动的政治含义,深切体悟到曹操的良苦用心和险恶用意。

聪明的人有时候又太过聪明,可能崔琰故意以公开作答的形式,明确告诉曹老大,我是没有私心的。俺老崔在灵魂的深处、从思想的高度,是赞成立曹丕为太子的,你老曹也用不着如此这般地敲打我,何苦用我侄女的命来玩呢?人太过聪明,总是不好的。

崔琰的这一手,看似高明绝伦,还换了个近卫军司令干干,实际上,很可能是弄巧成拙。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崔琰的悲惨下场,可能是最不幸的注释。

即使是弄巧成拙,也不至于要命的吧?

曹操在立储的问题上,似乎曾经有过犹豫。但曹丕兄弟的立储之争,并不像后世之人想象的那么剧烈。曹操在自己称王的公元216年,早已心里有数。而且,曹操早就把曹丕当接班人培养,不仅上文所说的公元206年征并州高幹,由曹丕留守邺城。公元211年征马超、韩遂,还是留曹丕留守邺城,只不过,这次的留守师傅是程昱。

事实上的君王曹操,每次出征,留谁守大本营,是有象征意义的,那叫监国。公元211年,“天子命公(指曹操)世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这个五官中郎将是皇家警卫司令,而且能自行配置官属,又是曹操行政上的副手。前一年(公元210年),曹操发布了一个《让县自明本志令》,让出了献帝增封给他的三县二万户食邑。公元211年,曹操的三个儿子曹据、曹植、曹豹被封为县侯,曹丕未封侯,却当上了五官中郎将和副丞相。

曹操给其他已成年的儿子名誉、地盘、实惠,却用责任和担子砥砺曹丕,说明什么?说明曹操一直把曹丕当接班人培养。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曹丕立为王世子六年前,曹操的意图就相当明显。后世之人,包括一些历史学者,总是要为曹植打抱不平。比如陈寿,他也在《三国志·曹植传》里说:“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位嗣。”

陈寿的意思是说,太祖曹操很宠爱曹植,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好几次差点就立曹植为世子。只是曹植任性而为,从不掩饰自己,又饮酒无度。而曹丕呢,正好相反,心机很深,虚情假意,连宫里的下人都说他好。进一步的意思是,曹植本来是可以当世子的,只是曹操被曹丕忽悠了。

陈寿的这段话说得有点好笑。好像曹植的失宠是直肠子和好喝酒造成的;曹丕的世子地位,是靠虚伪忽悠而来。乱世奸雄曹操,是那么好忽悠的么?

究其实,那些历史学者和文人墨客,为曹植抱冤叫屈,与给诸葛亮歌功颂德一样,都是精神自虐或精神自恋的表现。一些玩文字的人总是以为,会写史书、小说、散文、诗歌的人,或能出专著、论文、专辑的人,也就应该而且能够出将入相,济世安民。攒了钱,出了名,还得弄顶官帽戴戴,否则就愤愤不平。

当然,曹操的确喜欢曹植,陈寿在贾诩、桓阶等人的传记中多次提到“陈思王(指曹植)有宠”。但曹操分得清什么是喜欢,什么是信任;什么是才华,什么是才能;谁能当文联主席,谁能当最高领导。而且,曹某人的“宠”是理性的。必要的时候,宠着宠着,就可以叫人脑袋搬家。

曹丕是在曹操称王的次年(公元217年)十二月立为魏世子的,宣布曹丕为世子之前,曹操发布了一道《告子文》,其中有一句:“汝等(指曹操的儿子们)悉为侯,而子桓(曹丕字子桓)独不封,而为五官中郎将,此是太子可知矣。”谜面由曹操亲自揭底,总是可信的吧?

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是在公元211年。就在这一年,曹操心目中就确立了曹丕的世子地位,曹植去争,不是自作多情么?我倒是认为,曹植的沉迷酒色、放纵胡为,除了天性使然,就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因为曹植早就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希望。

曹丕、曹植之间的夺嫡之争,虽然不能说是子虚乌有的事,但后世的文人墨客们的杜撰成分要比当时的事实多。有些历史学者和文人墨客们倒腾历史,总是尽可能地弄一些夺嫡呀,宫廷谋杀呀,诸如此类的花边,来点缀自己的文章。正如某些小说,总得加上偷情通奸、单相思和手淫这些情节一样。

作为文学,搞一点吸引眼球的东西,多赚几文稿费,或者寄托一点自己的理想、梦想之类,是完全可以的。写历史,还是少弄些花花草草的东西为好。

为什么说,曹操的晚年根本就不存在立储之争?

首先,自从曹昂、曹冲死后,曹操即属意于曹丕,从来没有摇摆过。在那个时代,最高权力者的意志就是法律,是不可更改的。

其次,朝中的元老,如贾诩、董昭、桓阶、崔琰、毛玠、刑颙等等都是主张立曹丕的,元老重臣中并没分成所谓的拥丕派、拥植派,或者什么太子党、陈王党。至于曹植身边的几个小混混,如丁仪、丁廙等,哪里算得上派?只是陪曹植白相白相的文友加酒友而已。

再次,曹植可能有过当世子的野心,但他很快他就觉察到,世子之位,于己而言,只不过是一枕黄粱,一泡尿就憋醒了的美梦。他的酗酒成性,行为放荡,就是曹植自甘颓废的心证。曹丕为了稳固自己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肯定表现得有些虚伪做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世子,在老爹面前玩一点小把戏,这都是很正常的。

其实,曹操所做的、崔琰露板作答的这次“官”意调查,只是个形式而已,最多让自己酝酿多年的想法,请大家确认一下,同时给曹植一个说法。不出曹操所料,绝大多数官员是赞成立曹丕的,你曹植也就无话可说。不管是真是假,崔琰赞成而且是公开赞成立曹丕的。何况,曹操决心已定,崔琰的意见如何都不至于影响立储的人选。

既然崔琰在曹操自己封公、称王的问题上,未曾站出来反对;在立储的问题上,与自己意见一致,那么,说崔琰是曹氏兄弟立储之争的牺牲品,是说不过去的。

为什么呢?一、立储之争,似是而非。既没有立储之争,哪来的牺牲品?二、即使有立储之争,崔琰与曹操意见一致,立场相同,曹操有何理由杀崔琰?

曹操到底为什么要杀崔琰?

有些读史的人忽略了一个致命的细节。《三国志·崔琰传》记载了一件事。这件事是指,袁绍外甥、并州(今山西省中南部)牧高幹在曹操平定冀州后降曹,继而复反。公元206年曹操西征高幹,命曹丕镇守邺城,留下崔琰做曹丕的师傅和助手。曹丕这个时候是二十出头的小青年,玩心很重,经常乔装打扮,带一帮武士,驰骋野外,游猎取乐。

在曹丕看来,这只是好玩而已;在崔琰看来,这不是好玩的事情。曹操占领冀州以后,以邺城为自己的大本营(天子在许都),叫曹丕留守大本营,在政治上,是对曹丕的考验。曹丕频繁出猎,不仅是责任心和脱岗的问题,还有威仪和安全问题。这样下去,肯定是得不到曹操赏识、信任的。

所以,崔琰就以政治导师的身份,给曹丕写了这封劝诫书。书中严厉谴责(不是责备)曹丕,自轻自贱,玩物丧志,逐犬马之乐,忘社稷之重,命令他改过自新,必须毁掉打猎用的所用工具,“屎”盆洗手。果然,曹丕收到这封批评信后,吓得屁滚尿流,赶紧把打猎用的车上的华盖和外出穿的骑服毁的毁,丢的丢,赶紧收手。

陈寿不会无缘无故地把崔琰的《谏世子书》记载在崔琰的本传里。我们可以从崔琰给曹丕上书这件事得出一个推论:既然曹操不是为自己杀崔琰,那么他就是为他的儿子曹丕杀崔琰。

上文说过,崔琰刚从牢里被曹操救出,又被委以重任,就要给自己的救命恩人一个下马威,于是“太祖亦敬惮焉”。曹操这样的一个强人,平生敬过几个人?载之于史的恐怕只有三个:刘备,是曹操敬重的;荀彧,是曹操敬崇的;崔琰呢,曹操是“敬惮”的。连老曹对崔琰尚且“敬惮”,那么,曹丕对崔琰肯定是“惧惮”了。

曹丕既然已经立为王世子,曹操死后,曹丕的路还是要走下去的,必然篡汉。那么,曹操死后,令曹丕“惧惮”的崔部长,就是“曹操的荀彧”,必然是曹丕篡位的巨大精神障碍和人事障碍。

所以,崔琰的死,跟曹操立谁为继承人,可以说几乎没有关系。曹操的主要目的,是为自己死后,曹丕的篡汉扫清障碍。这个推论可以得到其他事情的印证。

公元216年曹操称王的时候,德高望重的朝中元老死的死,被杀的被杀,只剩下贾诩、董昭、崔琰、毛玠、程昱、桓阶、钟繇等。崔琰死后,毛玠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下狱,赖桓阶、和洽的极力营救,得免一死;程昱早已被免职;董昭、桓阶是曹氏劝进之臣;钟繇也于曹操死前四个月免职。至于军队中重量级人物,都是曹氏和夏侯家族中人。何况,军人是没有什么尊君护汉思想的,只要有仗打,能在打仗中升官发财,就会乐呵呵、屁颠颠地赞成、拥护。

可以说,曹操的杀人,不仅为自己称王扫清障碍,还要为曹丕篡汉铺平道路。曹操的杀人,以荀彧、崔琰之间为分界点,分两个阶段,荀彧(包括荀彧)之前,是为自己称王杀人;崔琰(包括崔琰)之后,是为儿子称帝杀人,包括临死前的杀大才子杨修。

按理说,曹操该杀的人杀完了,大王的宝座也坐定了,还添置了皇帝的全套行头,享有了皇帝的全部礼仪。百尺竿头,为什么不进一步?

⒍曹操之死

曹操于公元216年称王之后,还活了四个年头。我们看看《三国志·武帝纪》就知道,曹操在这四个年头里,几乎没有干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公元217年春,南征孙权,到濡须与孙权打个照面就回来;夏天办齐皇帝的全部行头,争取到皇帝的全部礼仪;冬十二月,立曹丕为王世子。公元218年,无大事,下了一道公卿死后薄葬的命令。公元219年春,亲征汉中,刘备据险不战,五月回长安,七月立卞氏为王后,十月回洛阳。公元220年正月在洛阳去世。

一句话,这四年中,曹操主要的工作是为自己的死亡做准备。

曹操是怎么死的?在我之前,恐怕没有人对曹操的死因进行过科学的论证(注意,我说的是论证,而不是实证)。

诊断

曹操晚年的经治医师,是华佗,而不是御医。《三国志·华佗传》对华佗的医术作了详细的介绍。拿现在的话来说,华佗是那个时代著名的外科医师和运动医学专家。他创造了一种叫做五禽戏的运动体操。外科方面,主攻腹部外科和妇科,发明了外科麻醉技术,研制出一种叫麻沸散的麻醉方剂。

曹操的死因,正史上没有记载,但对曹操的一些病症则有所记录。《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太祖(指曹操)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意思是说,曹操苦于患头痛病,每当发作的时候,神志恍惚,双眼昏黑发花。华佗用针刺治疗,手到病除。

《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讲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曹操于公元219年十月,自征汉中的前线回到洛阳,一病不起。次年正月,孙权派人送来关羽的首级,曹操厚葬之。自此之后,常常梦见关公,想筑别殿居住,取殿梁之材时,冒犯了梨树神,病情更加沉重。

华歆推荐国际名医华佗为曹操治病。华佗望、闻、问、切一番之后,得出明确的诊断,说,大王,您的头痛发作,病根在脑袋里面,是脑袋里长了瘤子引起的。您的病,内科药物治疗是无效的,必须手术治疗。我有一种根除的方法,先给您口服麻醉药,待您不省人事后,用锋利的斧子砍开脑壳,把里面的瘤子取出,即可治愈。曹操认为华佗欲谋害自己,即将其下狱。十余天后,华佗不明不白地死于狱中。

杀华佗之后,曹操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发展到恶心呕吐、视力丧失的地步,安排好后事,便一命呜呼了。

同类推荐
  • 太平洋主宰

    太平洋主宰

    沧海桑田,太平洋巨变造就了一个群岛。而这片群岛却引发了人们的贪婪,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个世界已经面目全非,很难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就此爆发,很难说谁最终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请拭目以待.................................Ps:偶尔皇后也会寂寞,打开后门开一点缝,点开密码:310156989,男宠、逗比、水货、闺蜜之类的潜进去了......
  • 妖清

    妖清

    明治天皇睦仁老兄剑指华夏,大放厥词:大日本帝国要成为亚洲的主人!沙皇尼古拉二世从新疆中俄边境的乔戈里峰直到海参崴划了一条直线,并扬言要将此以北的土地全都划归沙俄:“远东是上帝赐给俄国人的,本皇要将远东变成帝国的黄俄罗斯!”美国大白舰队整装待发,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高呼:“美国已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20世纪的海洋必将属于伟大的美利坚!”法国人说:“法国拥有世界第二强大的海军,除了英国,我们无所畏惧!”英国人说:“日不落帝国坐拥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将继续以英国为中心!”这个时候,张林站了出来:“列强们听着,现在开始打劫,把殖民地统统给我交出来!”
  • 汉末之召唤英豪

    汉末之召唤英豪

    汉末三国!一个著名金戈铁马的时代;出现了无数风流人物,看腻了魏蜀吴三分天下?来看唐太宗战魏武帝!看腻了三英战吕布?这有西楚霸王项羽、挑滑车高宠、独拒小商河的杨再兴、武悼天王冉闵、大明第一武将常遇春等超级猛将,在这里,杨坚和赵匡胤孰强孰弱?曹操还能一统中原河北?历史人物大集合!(本书不是爽文啊。。。)
  • 我的老婆叫李瓶儿

    我的老婆叫李瓶儿

    当客轮倾覆,蒋文蕙把自己的救生圈给了酷似初恋的陌生女子;当他睁开双眼,自己的老婆竟然是李瓶儿。作为男人,心里是多么的纠结。请看他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在陌生的大周杀出一片天空,携手红颜,泛舟中华。
  • 多姿多彩的陶俑

    多姿多彩的陶俑

    本书选用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上起秦、下讫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各类陶俑60件(组),其中以被确定为国宝的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佣”最为精彩。
热门推荐
  • 菩萨戒本

    菩萨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剑神录

    异世剑神录

    杨穆毕业后因为奇遇走上了古董生意的道路。一次无意间收购了一个神秘的黑色莲花石刻,却是三十六品莲台的碎片之一灭世黑莲。带着灭世黑莲穿越到了异界,转生到一个纨绔子弟的身体里。从此杨穆走上了一条神途,一人一剑,闯荡异世大陆。高贵的精灵,倔强的矮人,强壮的兽人,学院,帝国之争,种族之战.....一切尽在异世剑神录!.
  • 汉血拒五胡

    汉血拒五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何罪泣九州,汉血拒五胡。五胡乱华,北地汉人血泪将流尽,谁人为其出头庇护?只能能乞求虚无缥缈的上苍吗?同时再被当被当奴隶兼口粮的“两脚羊”吗?哦不,我不甘心如此,既然我不甘当“两脚羊”,那就让我们血拒五胡。过去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今开始,我取名为汉血,姓刘,就是为汉血拒五胡而生。
  • 你的薪水从哪里来

    你的薪水从哪里来

    本书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全新的薪酬理念——薪水其实是你自己付的,你才是自己薪水的设计师,决定你薪水高低的关键是你的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而不是你的老板。
  • 万象天魂

    万象天魂

    一个不修元气的少年,体内被打入冰火两种元气后,开启了逆天的修行之路!稀有的元魂:什么自然系,灵能系,兽系幻兽种,统统猎过来成就无上万象天魂!
  • 终成仙王

    终成仙王

    末世异变大世纪,独战苍穹孤傲行;无尽天穹须臾路,终成仙王莫往生,一场崛起于退化古源之地的惊天造化,从这一刻开始!唐佩羽便是这古源之地,觉醒的一位修行者!书友群:304927254
  • 子梦回

    子梦回

    纷繁世界,欲盖弥彰,活在当下,如梦一场,平凡一生。
  • 总裁在上,娇妻你别怕

    总裁在上,娇妻你别怕

    念天地间有何缘,为何断去记忆能重现!茫茫人海中,我仍能把你辩
  • 如何挑暖男(财蜜eMook)

    如何挑暖男(财蜜eMook)

    本期七夕特辑,将引进高端大气的商学院教学形式,手把手教你如何挑绩优蓝筹男。女合伙人都是这么挑暖男的:价值观要高度一致,说俗点就是怎么看待钱和消费。人生目标是否一致,就是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啦!兴趣爱好是否接近,毕竟一过上柴米油盐的日子,多少都会觉得无聊啊、没意思之类的!脾气性格要合得来,因为脾气不合可是相当痛苦的事情啊!生存技能互补,这个大家应该都懂的,就是他不会的你会,你不会的他会。生活习惯要相近,比如你习惯11点前就睡觉,结果对方是个夜猫子,你想碎觉觉时,人家还正亢奋呢!
  • 佣兵首领也穿越:佣兵皇后

    佣兵首领也穿越:佣兵皇后

    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佣兵界首领,想不到有一天,不幸的穿越到一个废物公主身上。“刷”当痴傻公主的痴呆的目光,被锐利的眼眸代替,现代佣兵王者降临异世。痴也好,傻也罢,现在既然自己占了这副身体,那当然是:“欺 我者死”且看现代佣兵首领,如何在异世一步一步走上权力巅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