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79600000054

第54章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

本篇是批评革命队伍中的宗派主义、关门主义的观点。

大致上可分四大段。

第一大段,分二小段。第一小段,开宗明义,摆出对方的论点:“倘说,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的革命军,否则不值一哂。”这正是脱离实际,漫天空谈,形而上学的一种“左”倾机会主义观点。

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纯的,只有相对的纯。即使是最严格的化学分析,最后总还有一个小小的不纯的尾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纯化。要求百分之百的纯,说明只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臆想,一种毫不懂得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正说明着这一真理。

鲁迅摆出他们的论点,文笔故意一挫,说:“这言论,初看固然是很正当,彻底似的,然而这是不可能的难题,是空洞的高谈,是毒害革命的甜药。”这是鲁迅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对“左”倾机会主义形而上学观点的批判。

第二小段,以具体的例子来论证上述的论点:“每一革命部队的突起,战士大抵不过是反抗现状这一种意思,大略相同,终极目的是极为歧异的。”这就是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问题在于在革命实践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正确的思想处于优势。这样就保证了革命部队的质量。

列宁说过:“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无产阶级运动都不是也不可能‘一下子’就产生出来,就具有纯粹的阶级面貌,完整地出现在世界上,象密纳发从丘必特的脑里钻出来一样。无产阶级的阶级运动只有经过最先进的工人、所有觉悟工人的长期斗争和艰苦工作,才能摆脱各式各样的小资产阶级的杂质、局限性、狭隘性和各种病态,从而巩固起来。”(《俄国工人报刊的历史》,见《列宁全集》第20卷248页)每一次革命的兴起,必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革命队伍中,也正如列宁所说,必然会有一些“最不能领会无产阶级的理论和策略”甚至“最不能在崩溃的时期坚持下去”的同路人参加,列宁认为,这也“毫不可怕”,只要无产阶级政党善于改造他们。至于对革命队伍的掉队者,“共产党员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善于说服落后分子,善于在他们中间进行工作,而不是臆造出一些幼稚可笑的‘左的’口号同他们隔离开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全集》31卷36页)

何况,从客观效果来看,“对于敌人,个人主义者所发的子弹,和集团主义者所发的子弹一样能够制其死命。”因此,在双方对垒的阶级斗争中,即使暂时的同盟者也必须争取,否则,正如关门主义者那样,“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喝采。”(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也许有人担心,这样一来,革命队伍就不纯了。其实,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粹凝固的东西,一切事物无不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因此,革命队伍的参加者“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历史上革命团体、革命队伍这样的分化、改组屡见不鲜,这是完全符合历史辩证法的。因此鲁迅对此种现象并不悲观,他能够洞察发展的趋势,因而对前途总是充满信心的。例如他后来也曾以这个观点来观察当时文坛上的斗争,他在1934年5月31日的一封信中说:“上海之所谓作家,鬼蜮多得很……但是‘作家’之变幻无穷,一面固觉得是文坛之不幸,一面也使真相更分明,凡有狐狸,尾巴终必露出,而且新进者也在多起来,所以不必悲观的。”

第二大段,讲到为叶永蓁《小小十年》作序的原因。叶永蓁,又名叶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黄埔军官学校的学生,后来走向反动,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为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师长。鲁迅所作《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最初发表于1929年8月《春潮月刊》第一卷第八期,后来收入《三闲集》。《小引》中指出:叶永蓁写的是“一个个人主义者,遥望着集团主义的大纛,但在‘重上征途’之前,我没有发见其间的桥梁。”这就是说,作者写主人公的思想转变缺乏必然性。但鲁迅也赞美作者“有直抒己见的诚心和勇气”,因为书中描写“战场的一段,无论意识如何,总之,许多青年,从东江起,而上海,而武汉,而江西,为革命战斗了,其中的一部分,是抱着种种的希望,死在战场上,再看不见上面摆起来的是金交椅还是虎皮交椅。”

本段主要承上一大段文意,再次申述“倘若要现在的战士都是意识正确,而且坚于钢铁之战士,不但是乌托邦的空想,也是出于情理之外的苛求。”再次对宗派主义、关门主义批判。鲁迅在1933年5月10日致王志之信说:“其实有些人,即使并无大帮助,却并不怀着恶意,目前决不是敌人,倘若疾声厉色,拒人于千里之外,倒是我们的损失,也姑且不要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这样,就不但不会有好文章,而且也是假朋友了。”这实在是革命的经验之谈,具有忠言逆耳的特点。

第三大段,可分三小段。

第一小段,由当时《申报》上对叶永蓁《小小十年》貌似极“左”的批评谈起,觉得资产阶级的《申报》怎么忽然登出这样的犹如“鼓动革命”的文艺批评来了,显然与报纸不相称,同时也说明这文艺批评不过是故作激烈的矫揉造作。因此,鲁迅说:“要指出貌似彻底的革命者,而其实是极不革命或有害革命的个人主义的论客来,使那批评的灵魂和报纸的躯壳正相适合。”这是对形“左”实右的揭露,也照应本文开头所谈的这种批评是“毒害革命的甜药”

第二小段,承上文,作为例证之一,指出这类高唱极“左”论调的论客,其实是“颓废者”。他不过是为了寻求刺戟,故作高论。恰如法国的颓废诗人波特莱尔,他也欢迎革命,然而真的革命妨害他放纵颓废的生活时,便憎恶革命了。

鲁迅说得好:“所以革命前夜的纸张上的革命家,而且是极彻底,极激烈的革命家,临革命时,便能撕掉他先前的假面,——不自觉的假面。”所以装作极“左”,一碰到革命实际,便变得极右了。

第三小段,鲁迅分析了“毫无定见,因而觉得世上没有一件对,自己没有一件不对,归根结蒂,还是现状最好的人们。”他说:“我还定不出他的名目。”实际上,这是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者,他可以“随便捞到一种东西以驳诘相反的东西。”旁征博引,只要对自己有利,真是“万物皆备于我”。而对别人,则“用英尺来量俄里,又用法尺来量密达”,总之是一无是处。

第四大段,结语。指出《申报》上的批评家对于《小小十年》虽然要求彻底革命的主角,然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翻译,则加以刻毒的冷嘲,以示敌意,露出了这张报纸的本来面目。鲁迅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中说:“上海的《申报》上,至于称社会科学的翻译者为‘阿狗阿猫’,其愤愤有如此。”所以,那批评者的灵魂,如同“饕餮者餍足了肥甘”,便要吃胡椒和辣椒之类,不过是颓废者寻求新的刺戟罢了。

本篇命题很奇,叫做“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既然是“急进革命论者”,怎么会“非革命”呢?原来“急进革命论”不过是他的形式,现象,而他的内容、实质则是“非革命”的。看似矛盾的两个极端,实则上却是统一的。统一于这种“个人主义论客”的灵魂。

“急进革命论”之成为“非革命”是必然的。即使是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也就将成为谬误。“急进革命论”,超越于客观现实的可能性,它是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产物。因而必然是“非革命”的。

揭穿这种故作极“左”,故作激烈的骗局,是本篇的任务。因此作者用了革命军这个例证,说明脱离实际的空谈实际上是“毒害革命的甜药”。接着又从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找出这种论客的本质,实则上是颓废者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者,他们的思想方法则是主观唯心主义。

本篇对矛盾的分析充满着辩证法的观点,同时也是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深刻的批判。

对这样的大题目,作者只用两千多字的篇幅便分析得透辟精到,在行文中时作诙谐,更增添了文章的活气。

同类推荐
  • 我的舞台我的家

    我的舞台我的家

    这是一位资深文学组织工作者自叙一甲子文学生涯的纪实散文集。本书视野开阔,材料翔实,感情真挚,文风质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纪实佳作。本书从作者个人的视角,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和事。从书中你可以清晰听到作者在文学舞台跑龙套尝到的酸甜苦辣,和在文坛风风雨雨中的独特遭际、命运。你也可以真切了解作者所熟悉、敬重的文坛前辈、名家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文学的真知灼见。书中收入的有关作家协会重要文学活动、文学组织工作、儿童文学工作的演讲、访谈、述评、报道等,有助于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研究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作协的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
  • 诗集

    诗集

    作为一本诗歌读物,本书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穿堂风

    穿堂风

    在《散文公社·山东卷:穿堂风》中,作者雪松以与大地精神往还的纯朴心灵,阅读大地上的事物,感悟大地的内蕴,发现大地上鲜活的生存细节,并依此抒发、延展自己富有诗性的激情、感动和思考。作品情感沉郁,语言富有张力,篇幅短小而存宽厚的精神容量。此前,作者已出版诗集、书法集六种,《散文公社·山东卷:穿堂风》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
  • 感悟智慧:拈花一笑间的96个灵感

    感悟智慧:拈花一笑间的96个灵感

    成功主要是因为态度。你有怎样的信念,就会有怎样的成功。感悟智慧,成功人生。
  •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站在无数前人吟咏过的美丽山川的面前,忽然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所幸,美丽的山水并未嫌弃我们这些粗鄙的后来者。它们仍然以宽广博大之胸怀,拥抱每一个来访者。于是,它们只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吵吵闹闹的话语声中,想起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怀念王湾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思念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人生得意须尽欢

    重生之人生得意须尽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作为重生人士,赵志远觉得自己的未来有无限可能;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总得有点理想吧?喝最烈的酒?开最炫的车?泡最靓的妞?好吧,赵志远觉得,这些都可以有!
  • 潇潇墓语

    潇潇墓语

    衣冠冢里的一枚奇特的铜符引出一段惊天奇闻,然而在奇闻的背后却是一个酝酿了上千年的阴谋!深山古尸、戈壁滩上的死亡之虫、千年不腐的楼兰国师遗体、嗜血的东汉行尸......先不论前路凶险,单单看一名摸金校尉、一个卸岭力士、一个退伍军人的盗墓铁三角组合也是前无古人!究竟谜底是什么?我们一起探寻......!
  • 江湖儿女情仇录

    江湖儿女情仇录

    柳依楠为给外公报仇雪恨,闯荡江湖,战飞鹰教,灭赤水国,维护祖国统一。终成一代大侠。他抗击忽必烈,斩首蒙哥,助守襄阳,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
  • 神医娘亲:财迷儿子

    神医娘亲:财迷儿子

    她是21世纪的神医,可是却死在自己的先天心脏病,一朝穿越到快生孩子的孕妇,被本尊的爹爹乱棍打死扔在乱葬岗,光芒万丈的她带着财迷儿子回到了原先的家,欺姐妹,侮辱姨娘,教训老爹。呃等等,眼前的妖孽怎么回事,“娘子,你逃不掉的了。”某男邪魅的笑,某女抚汉:“我擦,能追到这里,儿子这里就交个你了。”某女逃之夭夭,被某男一把抱起,“本王说过你逃不出本王到手掌心。”【当小腹黑遇见大腹黑时,软绵绵大趴下,宠文+卖美男】
  • 器武撰书

    器武撰书

    器修,传承万古锻器术,炼本命锻造屋,一念成器。武修,习霸道,调和,时息功法,炼灵源技能树;一击天陨。三界有魂,炼魂入器,亦可开天辟地!魂亦有情,忘前世之旅,化今生魂心;魂与人的故事,始于初见,止于终老.器,武,人,魂点缀的文字,散尽天下,永世长存!而器武书的开头总是:他由山上来……
  • 二次元天王

    二次元天王

    在这个——小说没有全职高手、刀剑神域;游戏没有型月世界;漫画没有火影、海贼;但二次元ACGN却空前发展的新世界,楚文卿带着一切而来……(本书又名《没有正常人的世界,我该怎么活》。)
  • 血炎神尊

    血炎神尊

    将军之子,惨遭家变。破祖训,闯宗门,立血威,诛皇族,报父仇。一柄血炎剑杀遍天下人,成不世魔祖。终自灭于天下,护妻儿,再入万世轮回。
  • 守护甜心之半夏涟漪

    守护甜心之半夏涟漪

    ”当初,是你背叛了我。我遍体鳞伤,现在,我要让你痛不欲生“当天使坠落成恶魔,当天真变成冷酷,我初心不变。我的永远是我的,除非,是被我抛弃的东西!介里素复仇文哒,结局会有番外哒~云晏也不会弃文滴,请米娜放心ing。
  • 仙魔缘之冥花彼岸

    仙魔缘之冥花彼岸

    作为神,他们永隔离恨天那若他成为魔,他们的愿望能否实现?我倾安,愿卿一世安
  • 我在警校的那些年

    我在警校的那些年

    我们不是正式的警察,和所有正在读书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名为学生的身份。我们没有工资,不存在待遇,穿上了“一拐”标志的警服,就已经失去了作为学生的自由。社会上大学生利用暑假四处旅游,我们却站在了城市的路口,任由八月的日光炙烤。过年回家也是我们的期望,但是春运的洪流,我们必须承担疏导的力量。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大学,因为纪律,我们数九寒冬时六点早操,因为纪律,我们安然随时听候调遣。我们本是政策体制的受益者,但照顾制度从未落实。不少人在毕业后黯然的脱下那身挚爱的警服。但即使如此,在他们心里,警徽依然在太阳下发出最耀眼的光芒。警校的生活,让我们比普通大学生学会了更多,那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种无法溢于言表的力量。这段岁月使我们从青涩走向了成熟,使我们脱下稚气的外衣,也留下无尽值得皓首的回忆,沉淀下最美的年华。此生流年,我不后悔曾和你们并肩走过。我的兄弟,我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