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2800000040

第40章 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朝圣(5)

古印度敬牛

印度是世上最大的“牛国”,共有牛两亿多头,约占世界上牛的总数的1/4左右而且,印度的牛还有“圣牛”之称,印度教徒是不会吃牛的。为什么牛在印度文明中有着这么神圣的地位呢?这与印度的宗教习俗有很大关系。不光是牛,在众多的动物之中,与印度教有关的最多。印度教主张万物有灵的“泛神论”,把许许多多大山大河,动物植物都敬奉为神,或当做精神的寄托,形成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梵文化”,处处体现人对自然的崇敬、感恩之情。印度人尊崇好多种动物,例如猿猴类就有称为“哈努曼”的猴神,被许多印度的村镇到处都供奉着。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主人翁罗摩王子在和恶魔罗婆那作战时,千钧一发之际得到猴军相助,因而取得最后胜利。从此以后,猴子就被纳入诸神当中,受到人们敬奉。

此外,印度人宠养有许多的小松鼠和多得数不清的乌鸦,大象在印度则是象征幸福的神祗之一,印度钱币就上印有三种动物:虎、犀牛和大象,而国徽上则有四种动物:雄狮、大象、骏马和公牛。不过,在所有动物中最“神圣”的就属牛了。而牛之所以被视为“圣牛”,成为宗教上崇拜的对象,有数种说法,有人说,是因为“牛是湿婆神的骑乘,也是他的麾下,同时那头牛还是人称为‘南蒂’的生殖之神。”有的提出,“牛是以创造之神毗湿奴为本、与毗湿奴一起创造出来的神圣生物。”还有人说,“印度教众神中以湿婆与毗湿奴最具人气。毗湿奴不同于性格激烈的湿婆,脾气温和;而且在世间遭遇灾难时会化身成世间生物拯救生灵,据说化身有10种。他的第八个化身——黑天神,具备神力擅吹笛,拥有迷惑女性的魅力,少年时是个牧童,看牧的就是牛。”种种说法都可以看出印度宗教上的影响。

在印度供奉湿婆神的庙门口有牛的塑像,游人进庙,首先要脱下皮鞋,因皮鞋大多用牛皮制成。在城市街道上,牛可以自由自在地行走,车辆要给它们让路;甚至许多大型卡车司机在驾驶室里供着牛像,以求神牛保佑出入平安。在市场上,牛可以随便吃市场上的食品,主人不但不加以驱逐,相反还要跪在牛的面前,双手捧着最好的食品供奉它的来临。当牛衰老后,就被送到“圣牛养老院”去供养。印度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敬牛的节日活动,把花环和铜铃系在牛颈上,牛角涂上色彩,并在牛颈上挂上糕饼和椰果,僧侣击鼓诵经在街上护送牛游行。当牛把颈上的食物、果品摇掉时,旁边的人纷纷抢拾,认为这是神的恩赐。

其实,牛皮是印度出口的重要财源,如果订定法令禁止杀牛的话,那不等于是掐住自己脖子?据说因为这样的事情,激进的教徒曾和其他势力结合进行抵制,后来他们嫌中央政府态度太过温吞,于是在1967年发起“反对屠杀圣牛运动”,包围国会抗议示威,并且和警察起了激烈冲突,结果造成数百人死伤。既然是圣物,就不可侵犯,但也很容易在战场上被敌人用来致胜。有一段关于战场的文字这样写道:“假如对方是士兵,印度人可以直接射击;假如对方是装甲部队,印军好歹还可以拿个什么火箭筒或者炸药包上去跟他们拼了;可是,现在对方是一群牛……怎么办?拿刀上去捅?那还不如把自己一刀捅死算了……”。

虽然印度人把牛当做神,但这个“神”也还是要为人干活。在印度广大的乡村,牛是人们重要的生活、生产工具,耕地、驮重物,充当交通工具什么的,中国牛该干的活,印度牛也都得干。所不同的是,印度人除了把牛当工具用外,也把它当心爱的宠物来打扮。主要是在牛头上有各种装饰,如在牛角上挂上系着红丝带的小铃铛,牛走动起来,便会发出阵阵清脆悦耳的声响;更多的是在牛角上涂抹红蓝、黄红、蓝黄等对比鲜明的色彩,远远地望去,就像戴了顶缤纷灿烂的帽子,让人感到十分温馨。印度的牛只似乎很了解自己的“圣牛”地位,相较于其他动物,在态度上显得颇为“高傲”。常常不是大摇大摆坐在车水马龙的路上,就是悠哉游哉地走进只有一米多宽的小巷,害得人们必须退回原地等它通过后才能进入。

走在路上的牛就像飞在天上的鸟那么自然,有的成群结队地在路边闲逛,有的旁若无人地在拥塞的交通道口自在地穿行,红绿灯、警察不能管束它们,好似一个“特权阶层”,真是“牛气十足”。总之,走在路上,你随时可以看到自由自在的牛的身影,它们就像是印度人中的一员,这也可说是印度的一大奇观。

印度教如何兴起

印度教是如何兴起的呢?影响世界深远的佛教又是如何兴起的呢?印度教是不是就是佛教呢?这些问题想必大多数人并不清楚。

印度教兴起之时,流行的宗教已经由简单的多神教变为错综复杂的信仰和礼制,崇拜的神祗也变得数量极多,等级有别。神的称号和等级以及崇拜的形式,随着地区和居民阶层的不同有变化。除了少数例外,从前雅利安神祗中比较突出的神已退居次要地位,而新的神祗则随着本地前雅利安崇拜的融入而增添进来。最后,被承认的神和半神增至几千几万乃至不可胜数。可见,当哲学正向一神论发展的时候,流行的信仰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动。不过有三个神始终被视为最高神,虽然其性质和含意众说不一。

太阳神毗湿奴据说有许多化身,因而以不同的名号受到崇拜。他仍然被视为欢乐的善神,是代表宇宙中创造力或构成力本原的“保护之神”。毗湿奴据说不赞成杀生,所以他所收受的祭品不是牺牲而是花环。与之大不相同的是湿婆,即“毁灭之神”(大概与印度河谷的一个神相同)。尽管他有些方面使人感到可怕,但却成了比毗湿奴更孚众望的崇拜对象。湿婆的典型形象是五面四臂。在某些方面,他被视为善神,因为毁灭的力量(以湿婆的舞蹈为象征),是世界和生命演化中必不可少的力量。湿婆的某些信徒是苦行主义者和神秘主义者,但在其他族中湿婆崇拜要求血祭,而且同采用放荡礼仪的繁殖崇拜相联系。第三个大神影响最小,叫做梵天,是哲学家所说的绝对存在物或世界灵魂的化身。梵天代表一种抽象的力量,不像毗湿奴和湿婆那样吸引大家的想象。他被具体化为能够在一片莲叶上安坐的细小形象,然而,这个神促进了神秘的禅定。

印度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的与宗教的综合体,它体现着各种各样的宗教和社会阶层,但只有婆罗门即祭司才有权予以综合。婆罗门成为全印度的礼仪执掌者和崇敬及物质报酬的领受者。他们不推行任何正统的信条,也不反对异教徒,但却有力地把持着神与人之间的中介地位。

公元前6世纪,社会的分化和宗教礼仪的束缚激起日益激烈的民怨,结果发生了由贵族人物领导的几次反抗运动,这些斗争的目标就是反对婆罗门过度的要求。所以,它们最初采取了一种异教徒的甚至反对宗教的形式,其中有两起则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哲学和宗教学说,就是耆那教和佛教,尤其佛教,传入了印度以外的亚洲地区并受到及其广泛的崇奉。随着的改革运动也开始,印度历史进入新的时期。令人奇怪的是,随着佛教的外传,这种宗教形式却在其诞生的国家内消失了!

心灵的修炼瑜伽之谜

现在的瑜伽,不管是不是教徒,男女老少都在练,以其可以强身健体愉悦性情,真可以说风靡世界。但是大概很多人都不清楚,古印度人为什么要修炼瑜珈?瑜珈功和印度教之间有什么渊源呢?

瑜珈一词原初的意思是驾驭牛马,从遥远的古代起,它也代表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是修炼。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珈经》中,瑜珈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瑜珈在印度有着渊远的历史,尤其在我们所知道的古印度婆罗门体系中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印度,人们相信通过瑜珈可以摆脱轮回的痛苦,内在的自我将与宇宙的无上我合一;通过瑜珈将产生轮回的种子烧毁,心的主体被顿悟,一切障碍都将不存在。在印度现在很难区分瑜珈与印度教的关系,在寺庙中、在经典中、在生活中、在许许多多的范围,两者的关系都彼此相互融合。

印度教认为:生命不是以生为始,以死而终,而是无穷无尽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段生命都是有前世造作的行为(业)所决定。动物、人和神的存在都是这个链索中的环节。一个人的善良品行,可以使他升天,邪恶则能令他来世沦为畜类。一切生命,即使在天上,都必有终期,不能在天上或人间求得快乐。虔诚的印度人的愿望是获得解脱,即脱离生死轮回,在那种不变的状态之中获得安息,这称为梵和涅。对肉体和精神的这种看法是瑜伽的基本理论吧!

苦行是瑜伽士寻求解脱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印度经常可以看到坦胸露肩的苦行者在路旁打坐冥想,在这段其间里,苦行者以极端瑜伽方式对待自己的身体,生活极其简单并实行彻底的禁欲。有时还遵守古代沿袭下来的各种条例规定,苦行者通常身体消瘦,衣襟俭朴甚至破烂,皮肤黝黑,但是他们目光犀利,有坚定的信念和善良品行,经常具有常人没有的神奇的神通力,他们遵守瑜伽的道德,坚信通过苦行可摆脱业的束缚,使生命得到永恒的净化。

此外还要理解经典中存在的奥秘,丰富的知识,以及导师所传授的精神秘密,这也包括长期体验中对梵语的领悟和心灵的历程。一个有着丰厚知识的瑜伽者在任何的地方都会得到任何生命的赞许!瑜伽也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来了悟生命的认知。

瑜伽修持秘要是理论和实践互相参证的法典。瑜伽修持者开始只有少数人,一般在寺院、乡间小舍、喜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带修持,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门徒。以后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

而今的瑜伽,已经是印度人民几千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修炼法,再也不是只限于少数隐居人仅有的秘密。目前瑜伽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印度有很多专门研究瑜伽的学校。瑜伽自有一套从肉体到精神极其完备的修持方法,当今的瑜伽不仅只属于哲学和宗教的范畴,它有着更广泛的含义,生生不息,千年不衰,其强大的生命力一定会使现代人得到最高开悟和最大愉悦!

同类推荐
  • 康熙教子

    康熙教子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沃土,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抛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拥有品德的收获;撒下一粒品德的种子,就能收获命运的硕果。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禀赋与父母一脉相承,他们说话的神态,走路的姿势,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其父母有意或无意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禅茶:认识与展开

    禅茶:认识与展开

    本书收录了第三届禅茶文化论坛上的论文,分为基础问题、文史研究、清规研究、美学展开、整体认识等部分。
  • 兰州历史文化.1

    兰州历史文化.1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热门推荐
  • 九离凤求凰

    九离凤求凰

    她是身世悲凉的亡国公主,是名动江湖的逍遥公子,是搅动风云的青年谋士。他是名满天下的西川之王,是容颜绝世的琴师江蓠,是固守家国的边疆战神。初遇她时,他正值年少,离开她时,他不过而立。如果注定此生尔虞我诈争斗不休,能不能来世许我一世温柔不放手。
  • 我要娶个白富美

    我要娶个白富美

    当那个身影消失在霓虹闪烁里的时候,我知道我的爱情死掉了。
  • 混沌山河

    混沌山河

    战火纷飞,天下几分。诸国争霸,各派相斗。七山五宫三殿两谷,谁主沉浮?一个没落质子,温文儒雅却又阴狠毒辣。一个神秘少女,看似平淡却又身负大仇。两者相聚,或庙堂或江湖,尔虞我诈,机关算尽,鹿死谁手?这般混沌山河,尔等如何平定?
  • 鸣惊

    鸣惊

    凉国将军之子,因不满父亲对自己的态度而离家出走,渴望获得自由,一切由自己选择,但获得自由代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付出的代价又改变了主角离家的初衷,让他感受到了痛苦迷茫和无助,而主角的结局怎么样呢?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想好,真的没想好。
  • 网游之另类大神

    网游之另类大神

    什么是大神,高贵冷艳?霸气万分?但是也有可能那些披着大神光环的玩家就是普通人,可能崩坏,可能跳脱,可能逗比,大神其实也不是那么的高不可及。小白女主遇见另类大神,爆笑故事开始了。
  • 神传录

    神传录

    众神的世界,却没有神,一切只是无限的追求。想要活着只有不断的前进,直到成为神。千万年来,众神变成了传说,直到一个少年,跟随传说的不断追寻,最终成为了传说。
  • 永恒神灵

    永恒神灵

    万古之前,诸神共存,统治诸天,为神话时代。岁月尽头,天道崩灭,神灵陨落,为乱古时代。如今,万物轮回,天地重演,万仙降临,立三千轮回,掌众生灵之生死!一名少年偶得神话时代的古物,传承神灵之血,在仙道纪元时代里,命运又会如何?
  • 商道:决胜市场的战略主线

    商道:决胜市场的战略主线

    《商道:决胜市场的战略主线》精选了国内外多家著名企业的案例,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来分析他们的经商之道,全书既有对商战观念的深入暴露,也有对知名企业各种商战策略的深度剖析和独到揭发,是一本了解现代商战活生生的教科书,是了解、从事现代商业的必读书。
  • 冷血兵王回归都市

    冷血兵王回归都市

    孙浩这次回来是执行刺杀任务,结果要结果,他去收了一群兄弟,想要闯荡去自己的事业。
  • 戮血妖莲

    戮血妖莲

    一朵青莲穿世而来,是机遇,还是天灾,是佛教的引种,还是佛教的伏笔,我又是谁,管他什么棋子,若天要阻我,我自携绝世妖莲捅破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