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1500000018

第18章 名与利(7)

可见,庄子所要表达的含义是这样的:你说泰山大、彭祖长寿,而我也可以说泰山比秋毫之末还小,而彭祖比夭折的孩子短寿;同样可以说我与天地一起产生,与万物一体。只是说说而已,无法断定谁对谁错。

庄子所反对的正是以大小、多少、对错来看待事物的态度,而这段话所表达的恰好是这种态度,因此它不可能是庄子正面的观点,而是他所要批驳的观点。如果以大小观点来看待事物,由于大小是相对的,那么把大的说成小的,小的说成大的,把短寿的说成长寿的,长寿的说成短寿的,都可以找出充足的理由。用一个现代的例子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遥远星系中的恒星是十分巨大的,可是看起来却比我们的拳头小得多。依据观点的不同,同一事物的大小就会不同,近的时候大,远的时候小。可见是没有定准的。

在《齐物论》的另一个部分,庄子也有同样的思想。有人问王倪:“你知道万物的共同道理吗?”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你知道你不知道吗?”“我怎么知道呢!”“可是事物就无法认识了吗?”“我怎么知道呢?我何以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会是不知道呢?”然后他举例论证说:人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得腰疼病,可是泥鳅离开潮湿的地方就无法生存;人在树上感到害怕,但猴子却不能离开树。那么这三种动物中谁知道什么样的住所是标准的呢?人吃牛羊,鹿吃草,猫头鹰却吃老鼠,什么是真正的美味呢?人们见了公认的美女,就趋之若鹜,然而鸟、鱼看见她们却赶紧逃跑。它们谁知道真正的美色呢?可见不可能有一个普遍的共同的标准,能够为一切人或生物所认同。

因此,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把自己指定的标准强加于人。那么,人们通常所说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不是绝对的标准呢?仍然不是。因为对于人来说并不存在这样的规律,没有独立于人的认识之外的规律,这样的规律即便有,也只能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是未知的;而凡是被人意识到的规律就一定具有了主观性。这就是说,所谓“客观规律”也只是某些人的一种观点、一种认识,因而也不能成为别人必须遵守的东西。退一步说,即使它的确是绝对真理,也没有权力强迫别人接受——因为这意味着别人放弃自主判断的权力,放弃了自由意志,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了,顶多算得上一个奴隶。

从事物本身来说,它们本来就各有其本性,不存在统一的标准。这种本性决定了它的生存方式,是其生命力之所在。既然这是它们的本性,那么不同事物之间的性质就不能互相代替。事物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其存在的根据。假如要求不同事物之间消除这种差异,结果则是可悲的。鸭子的腿虽然短,但是不能给它加长,鹤腿虽然长,却不能将其削短,否则结果将是悲惨的,它们将因无法生存而死亡。万物出乎自然,其本性都各有差异,但都是合乎自然的,因此我们不能用一种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它们。

人的本性原本也各不相同,同样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比如用“仁义”的标准——去规范他们。假如非要这样去规范他们,结果只能是使他们丧失本性,导致悲剧。在庄子看来,自夏、商、周以来,天下之人都是在以身外之物残害自己的天然本性,例如名、利、家和天下,都是人人所追逐的,正是人们所追逐的这些东西在伤害着人的天性。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也。”“彼仁人何其多忧也。”(《骈拇》)因为从夏、商、周三代以来统治者就以仁义治天下,天下之人都似乎在为仁义而奔忙,实际上却是为名利而劳作。具体地说,小人是在追逐物质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士人君子则是为了名声而牺牲自己,卿大夫则是为了家的利益而伤害自己的生命,圣人则是为了天下而牺牲自己。虽然他们所做的事不同,名称各异,但在损害本性,把自己作为牺牲品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天下之人都是这样,以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牺牲自己。

庄子认为,其实,仁义也罢,罪恶也罢,都不过是一些名称而已,名称不同,但实质却无别,都是为了利益。伯夷饿死于首阳山中,为名而死,这个“名”还不是一种利益吗?盗跖由于追逐物质利益而死在东陵山,不也是为利而死吗?他们死的原因不同,但在伤害人的天性方面却是相同的。那么有什么理由说伯夷是对的,而盗跖是错的呢?为仁义而殉身就被称为君子,而为财货而殉身就叫做小人,他们究竟有什么实质的不同呢,不都是殉身吗?从损生残性这方面来说,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消耗生命,哪有什么君子小人之分呢!

把仁义与盗贼相提并论,人们可能很难接受,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仁义是高尚的,而盗窃是卑鄙的,而且仁义与盗窃是界限分明的。然而这只是概念上如此,事实却不然。按照庄子的理解,正如盗窃一样,仁义也是改变人的自然本性的行为。自从尧舜以来。“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骈拇》)即使天下的人都致力于仁义,也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人的本性会被这仁义所扭曲。

人本来的存在状态是无所谓仁义与不仁义的。仁义的出现恰恰是由于已经出现了不仁义,人性已经被扭曲。如果没有不仁义的出现,也就根本不需要仁义,也不可能有仁义。从这个角度说,仁义与不仁义都是扭曲人的本性的。况且,仁义与不仁义之间的界限本来就不清楚:圣人以仁义取天下,博取天下的名声,不也是一种盗吗?只是与盗贼取天下的方式不同罢了。那些打着仁义旗号的人真的仁义吗?谁能够说他们不是在盗取人心、盗取天下呢?

人的自然存在状态本来是简单的,没有什么善恶、美丑、好坏之分,一旦有了这样的分别,人就变得越来越复杂,复杂得看不清人的真面目了。人们都在趋善避恶,连盗贼都会说自己是正义的,谁还弄得清它们的区别呢?这种种的区分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规范人的行为的繁复制度,日益遮蔽了人的本来面目,以至于人连自己都认识不清了。

那么什么是自然本性呢?自然的本性就是无为。无为,天下万物就能够各自按照其本性存在;君主无为,人人就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特性而自由发展。有为则相反,它往往掩盖了事情的真相,以人为的东西代替了自然的东西,使事情朝违背本性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而且你越是执著于某种有为,你就越是觉得你的有为合理,因此,这样你就陷入了一种视野陷阱:凡是与你的既定看法不一致的东西,你都看不到,你只能看到与自己一致的东西;如果你具有一定的权力,那么你的“正确”就会得到更彻底的印证,周围的人都会向你证明你的伟大和英明。最终你将掉进自设的虚幻陷阱。

人一有为,就必定有所求,必定是为了得到什么,不管他是以什么名义进行的。小人有为是为了获得利润,君子有为是为了得到名声,卿大夫有为是为了得到家族的繁荣,圣人有为是为了得到天下。为什么说这种有为是损生伤性呢?这是因为,人的自然需要中并没有这些东西,人无须利润就能够生存,利润是多余的。名声也非人所必须,家的繁荣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的努力。人本也不是为了天下而活着。为了利、名、家、天下而去劳心费神,岂不是在伤害自己的生命吗?得到了这些又怎么样呢?生命就变得有意义了吗?我们之所以觉得追求这些东西理所当然,是因为我们生活于这种状态中太久了,已经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状态,于是就认为离开了这种状态无法生存。要看清问题的实质,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推到极端。我们可以设想,当我们一个人生活于深山老林的时候,是否还需要这些东西?金钱、名声、天下都将毫无价值!

有个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从前有一次发大水,在逃走的时候,穷人没有什么可带的,只能带一些饼子之类的东西,而地主却把金元宝带在身上。碰巧,他们俩躲到了同一棵树上。饿了的时候穷人就吃饼子,而地主却不能吃元宝。地主想用元宝去换,穷人不干,最后饿死了,那些元宝也就归穷人所有。

己之所欲,勿施于人

【原文】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②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④,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⑤,浮之江湖,食之鳅⑥,随行列而止,委蛇⑦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⑧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⑨闻之,相与还⑩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11}而福持{12}。

(《至乐》)

【注释】

①御:迎接。②觞:以酒接待。③太牢:最高的祭祀规格,祭品为牛羊猪。④脔:小块的肉。⑤坛陆:即坦陆,广袤的大地。⑥鳅(tiáo):泥鳅和苍条鱼。⑦委蛇:逶迤,自由自在的样子。⑧(náo):嘈杂声。⑨人卒:众人。⑩还:通“环”,即围绕。{11}条达:条理通达。{12}福持:得到幸福。

【译文】

从前,有一只很大的海鸟停留在了鲁城的郊外,鲁侯亲自到郊外以最高规格的宴度接待它:演奏只有在最隆重的场合才可以弹奏的九韶之乐,献上了牛羊猪皆备的最高祭品。但是,这只鸟看得眼花缭乱,以致情绪忧伤,连一块小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三天后死去。这就是国君以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而不是以养鸟的方式来养鸟。怎么样才算是以养鸟的方式养鸟呢?

以养鸟的方式来养鸟,就是要把鸟放归深山密林,使它们自由自在地在大地上遨游,在江湖上飘荡,饿了就找泥鳅、小鱼吃,吃饱了就随着鸟群自由飞翔,从容自得地相处。它们一听到人的声音就厌恶,哪里喜欢听什么九韶之乐之类的嘈杂之音呢!咸池、九韶这样的音乐被认为是最高级的音乐,但若在洞庭之野演奏,鸟听见了就飞走,兽听见了就逃跑,鱼听见了就沉入水底;可是,人们听见了,却聚集到一起,围绕着观看。鱼处于水中才能够生存,而人在水中却会死亡。人和鱼本来是不同的,所以好恶也不一样。因此,以前的圣人不把不同的人看做是一样的,不让他们做同样的事情。名要与实际相符,根据人们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相适宜的制度,这样就能够使人们心情舒畅,生活幸福。

同类推荐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本书主要指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包括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对于没有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往往容易心存好奇和诸多想像。因为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人们对美国的深层关注和更多联想。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多次出访美国,而让我记得最清晰的是2001年的5月下旬去美国参加“纽约经济周的论坛”活动。
  •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是宋朝的一本讲述酒的书籍。《酒经》是宋代酒文献的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是中国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论述有关酒的著述。
  •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八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
  • 百万成仙

    百万成仙

    一个在与人对决时被偷袭的修仙倒霉蛋,为逃亡穿过了异次元大门来到了不存在任何神秘力量的现代都市。他变成了孩子,因为抑制力他发现自己用不了任何力量。想要恢复实力,他就必须要让这个世界的人学会修仙!
  • 极品救世主

    极品救世主

    救世主,乃是应天地之变而生,有着得天独厚的运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圣器召唤而来的救世主,只有救世主的命,却没有救世主的运。千年大劫,黑暗作乱,我为救世主,置身乱世,却看不见光明。哀红颜命苦,悲英雄迟暮!我本是穿越而来的救世主,为何要受尽人间百般苦难;凄然独行,那些陪伴我的人别走;天地浩劫,人间苦难,我怎去拯救?
  • 极品豪门大少

    极品豪门大少

    辰明朗命犯桃花劫,身中桃花瘴,散发异香,能化解美人敌意。辰明朗艳遇不断,俘获美人芳心,异香不断升级,增强超能力,坐拥美人,笑傲天下,从而开始了他的一段极品人生。
  • 烟梦浮尘之蓝色妖姬

    烟梦浮尘之蓝色妖姬

    复天下之仇踏上绝路,死有何惧?!反正已无回头路!“玄力都是废物,我没有,照样能把你打得满地找牙!”“什么?你要陪我一起?!那可不行!天下,只能是我一人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小小少女已经蜕变成熟。当此非彼时,昔日,是无法言说的痛。蓝色妖姬盛开,与夜空相映,真的,很美......
  • 佛说法集经

    佛说法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滔滔心火

    滔滔心火

    修道者,前方无路,平庸或者天才,都在寻找前进的路。世间人影匆匆,一路风雨,不为风雨后的彩虹,只为那风雨之中的精彩。心火,凝结生命的一切力量而成,是生命体的力量根源。当它熄灭的那一刻,意味着死亡已找到了你。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因一个少年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期待而开始。嗯……来了兴趣,想要写一本书,走过路过的朋友,请不要吝啬你的票票。
  • 沧海云帆

    沧海云帆

    一百年前,人类引以为傲的文明毁于一场洪水,幸存的人类栖身于孤岛“中原”。一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洪水世界的探索,但是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少年夏禹说服首领舜帝,组织了远征军,乘坐人类最后的一艘宝船,开始了第十次探索。中原之外的世界究竟是一片怎样的世界?除了人类之外,是否还有其它的物种存活?这场滔天洪水,到底是从何而来?什么是善恶,什么是正邪,什么是天道?三界之中,到底谁才是主宰?!
  • 因为刚好互相喜欢

    因为刚好互相喜欢

    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一个想的太多,一个不愿意解释,总认为想给彼此最好的,却不知道对方是否需要,不愿解释,不愿多说,两人越走越远,最终只有分开!真心相爱的两个人,不论相隔多远,心永远是在一起的,因为对方就住在你的心里,你也住在对方心里!
  • 小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小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藏剑雪中行

    藏剑雪中行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吾张凌从临天大陆来,倚天抽宝剑,诛尽世间负心人。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