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3800000010

第10章 宁夏历代修建的古建筑

在宁夏历代修建的古塔有20余座,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和喇嘛式塔等形制。位于银川市兴庆区的海宝塔寺,其寺院始建于北魏,塔始建于唐中早期,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国主赫连勃勃曾重修。现存的海宝塔,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的,塔身9层,通高53.9米,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塔身整体形制独特,其形制为“亚”字形制,不同于一般古塔的建筑形制,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宏佛塔。这座古塔位于贺兰县潘昶乡红星村。是一座造型十分奇特的佛塔。塔身由楼阁式和喇嘛式两种不同形制组合而成,当地人称该塔为“半截子塔”和“五澄堡塔”。塔身通高28.3米,始建于西夏晚期(1190年~1227年)。宏佛塔是宁夏境内发现文物最丰富、最珍贵的古塔。在塔的天宫中出土的彩绘绢质佛画(唐卡)14幅、彩绘泥塑佛头像6尊、佛面像2尊、罗汉头像18尊、罗汉身像12尊、力士面像2尊、彩绘木雕9件、西夏文木雕版残块2000余块、西夏文残页5件、瓷钵1件、宋代钱币17枚。其中彩绘绢质佛画,是目前国内所见最早的唐卡;西夏文木刻佛经雕版,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木刻印刷雕版。这批珍贵文物的出土,被国家文物局列为1991年度全国十大文物重点发现之一。

关于宏佛塔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红星村住着一家农户,户主叫王澄保,是个厚道忠实的小伙子。有一天,王澄保像往日一样听到鸡叫声就起来,扛着犁,赶着老黄牛到地里犁地。刚出家门不远,在半路上就碰见从南面来的一位黑脸大汉。大汉粗声粗气的向他问路:“哎,赶牛的小哥,去平罗的路怎么走?”王澄保一听,声如鸣钟,吓了一大跳,但看这黑大汉并无恶意,便很风趣地说道:“看你长的像座铁塔一样,听口音也不像外地人,怎么连走平罗的路都不知道了?”黑大汉一听王澄保说出一个“塔”字,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座小黑塔。王澄保吓呆了,不由自主扬起赶牛的鞭子,向小黑塔用力一抽,只听“啪”的一声巨响,在空中出现了一道红光,黑大汉所变的塔,腾空而起,在空中转了三圈后,缓缓落在了地上,上半截向北飞去,下半截留在了原地。第二天有很多乡亲们前来围观,王澄保就把遇到的情况讲给乡亲们听,乡亲们就把这座塔叫做“王澄保塔”。后来,这座塔香火旺盛,人们在塔的四周修起了院墙,从远处看像一个小堡子,时间长了人们就叫成了“王澄堡塔”,也有的根据塔的形状叫“半截子塔”。此后,就在贺兰县潘乡和平罗县的姚优镇,各出现了一座佛塔。

拜寺口双塔。拜寺口是贺兰山北路17处“隘口”之一,位于贺兰县金山乡境内,距银川市43公里,因沟口在历史上曾建有寺院而得名。在进入山口10余公里处还有一座已被毁的方形密檐式方塔———拜寺沟方塔。拜寺沟方塔被毁以前,是一座高30米的11层密檐式实心方塔;每层面南的密檐下,正中设有一个长方形浅龛,龛内原塑有佛像;塔身外表以白灰包裹,并有彩绘壁画。1990年11月,方塔被不法分子炸毁后,经考古部门发掘清理,出土了汉文和西夏文佛经36种,约12万字。其中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合本续》是目前我国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印刷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拜寺口双塔,依山耸立在沟口北侧的山坡台地上,东西对峙,相距仅百米,分别称为“东塔”和“西塔”。东塔高34米,西塔高36米,均为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在塔身的外表装饰上,东、西两塔各有特色,十分华丽。

拜寺口双塔的建筑年代。在明代《嘉靖宁夏新志》上,记载了安塞王朱秩炅重游贺兰山后,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其中“文殊有殿存遗址,拜寺无僧话旧游”一句表达了作者在当时观赏拜寺口后的激情。还有明代《万历塑方新志》卷首的《宁夏镇沦路图》将双塔作为重要的地物标志绘在了图上。这说明双塔在明代以前就已存在。从1986年,宁夏文物部门在西塔顶部的穹窿形的塔室内发现了不少珍贵文物。其中有存世稀有的蒙古汗国银币“大朝通宝”、元初的“中流宝钞”、佛教密宗唐卡《长师图》、《上乐金刚图》、木雕彩绘花瓶、柔软的印花绸料等。经专家从文物和文字上考证和碳-14的测定,拜寺口双塔是始建于西夏中晚期。

一百零八塔。说起一百零八塔在宁夏还流传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说。相传在北宋时期,金国在黄河对岸摆了一个“天门阵”,要宋朝派兵来打。如果破了“天门阵”,金国就退兵,再不侵犯宋朝;如果破不了“天门阵”,宋朝皇帝就投降。宋朝皇帝接到此报后,十分害怕,随召集众臣商量破阵之策。众大臣一听此阵十分厉害,没人敢领兵破阵。大奸臣王丞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心想这个“天门阵”这么厉害,何不趁此机会灭掉杨家将呢?于是,他就向皇帝奏本:“皇上啊,杨家将忠勇善战,破‘天门阵’非他们不可。”这个昏君眼睛一亮,“是啊,赶快传佘太君上殿。”佘太君上殿后,皇帝问:“老太君啊,近日可好啊?”佘太君说:“托皇上的富,老身马马虎虎还活着。”皇帝十分尴尬,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个理由让杨家出兵。其实,老太君早已知道金国设“天门阵”来吓唬无能的皇帝。佘太君是个大忠臣,就直接问皇帝:“听说金兵又侵犯我边境,摆了个‘天门阵’,皇上有什么退兵之策吗?”皇上一听,有戏了,赶忙说:“老太君高见,请老太君明示”。老太君也知道皇上的意思,就把“天门阵”的利害关系向众大臣陈述了一遍,皇上和众大臣听后吓傻了。还是大奸臣王丞相时刻都没有忘记利用任何机会来加害杨家将,他赶紧给皇上奏本:“皇上啊,既然老太君对‘天门阵’十分熟悉,想必早有破阵之法,何不让老太君挂帅破阵呢?”这个昏君一听大喜,忙说:“太君听旨……”。太君领旨回府后,立即召集全体杨门女将商议破阵之策,最后决定由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穆桂英带领众将官到“天门阵”周围察看一遍,回到大营,挑选了108名大将。因“天门阵”有108个生死门,每个大将攻打一个门。穆桂英选择了一块背靠群山、面对黄河的“风水宝地”,开始了破阵训练。穆桂英站在最高处,挥舞着令旗,经过108天的训练,每员大将都掌握了破阵之法。于是选择了吉日,一举破了“天门阵”。当地群众为了纪念穆桂英,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修了108座塔,代表着108名大将。也有人把一百零八塔叫做“穆桂英点将台”。但是,故事归故事,历史还是历史。

一百零八塔位于宁夏青铜峡黄河西岸的山坡上,始建于西夏时期,是一座喇嘛式实心塔群。在塔里发现有西夏文题记的千佛图帛画。佛塔群依山势自上而下,按1、3、3、5、7、9、11、13、15、17、19的奇数排列而成,供12行,108座佛塔。无论您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个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

塔的基座,除去最高处第1行第一座塔为方形外,从第2行以下均为单层八角形须弥座。塔身除第1行第一座塔,高为3.5米外,第2行至第12行的塔高均在2.5米左右。塔体形制可分为四种:第1行第一座为覆钵形,面东开有龛门;第2行至第4行,为八角鼓腹尖锥形;第5行至第6行,为葫芦形;第7行至第12行,为宝瓶形。现在看的塔体为白色,是后人维修所致。一百零八塔在初建时,每个塔身都绘有与喇嘛教有关的彩绘图案。

在西夏时期,从统治阶层到平民百姓,都非常崇拜佛教,对佛教中的大乘教、小乘教、喇嘛教、都笃信不疑。“108”又是佛教中常用的奇数。佛教认为,人生有108个烦恼,所以规定念经要念108遍、惯珠要有108颗、钟声要敲108下等。

对一百零八塔,有两种说法。一是由一批“佛教功德主”为了消除人生中的烦恼与灾难捐资而建造;二是“功德主”为尊仰《金刚顶经毘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而建造。无论是出于哪种因素,都于佛家常用的“108”这个奇数有关。

镇河塔,俗称“东塔”,位于灵武城东南约2.5公里处,始建于元代以前。因经历了两次大的地震,镇河塔先后两次倾圮。现在的镇河塔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重新修建。塔身为八角形的楼阁式砖塔,共11层,通高43.6米,每层的转角处悬铎挂铃。塔顶为琉璃砖面须弥座,上托宝瓶状绿色琉璃塔刹。塔心室为厚壁空心木板楼层结构,原有木梯可盘旋而上登至顶层。1962年11月在给镇河塔安装避雷针时,在塔顶发现了一尊铜像,出土时在铜像外面还罩着一座小铜塔。从铜像的腹中,取出元代藏文佛经31卷。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由于黄河河床不断的东西移动,灵武城也几度迁移,大片农田和农房被河水淹没。当时人们无法解释这种自然现象,就认为是有河妖作怪。于是百姓们就借助于佛的神威建造了一座佛塔,定名为“镇河塔”,以示降服河妖,保佑万民。

说起镇河塔,有一段流传至今的动人传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在须弥山广成子大仙的麾下,有位道姑叫冬妹,她性格外向,好动,爱管不平之事。一天她向广成子大仙请示,允许她到黄河两岸去云游。大仙说:“你可以去,一路上要多为民众解忧,排难。”冬妹道姑非常高兴,择吉日启程,沿黄河两岸而下,边走边玩。一天她来到了灵武境内,看到一片片农田丰收在望,一片片枝繁叶茂的果园,硕果压枝香飘满园,十分开心。当她快到灵武城时,突然空中一声巨响,黄河水顷刻暴涨,淹没了灵武城和黄河两岸的大片土地和农房。受灾的群众哭天叫地,凄惨无比。说时迟那时快,冬妹道姑大喝三声,平地立刻耸起十几丈高的塔,黄河水忽然就退下去了。从此以后她就永远地矗立在这里。人们将这座塔就起名为“镇河塔”。说来也怪,自此黄河水再也没有淹没过灵武城。

田州塔。坐落在姚伏镇东约1公里处,也就是现在的“姚伏塔”。塔身平面呈六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塔,高约38米,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塔的前后原建有面阔7间的大佛殿和内阔6间的卧佛殿。大佛殿内塑坐佛像3尊,卧佛殿内塑睡佛1尊。是一处既有殿堂庙宇,又有佛塔塑像的佛家寺院,古称“皇祗禅寺”。

田州塔独具匠心,在7层塔身下。建一平面呈六边形,高3米多的砖砌塔座,南北两辟门,其余四面皆为拱券顶的佛龛。南面门楣上方嵌有“田州古塔”石刻匾额;门的左右两侧有副对联,上联是“一柱撑天东带黄河明献瑞”,下联是“孤标拔地西屏兰岳秀争辉”;北门与南门相通,左右两侧亦有一副对联,曰:“凌霄矗庄岩陟处仰窥觉路”,“冲漠侥色相登来俯视迷津”,横额为“分分兰峰”。在塔座与塔身之间,有6面斜坡顶,分脊挑檐,出檐较长,其上挂瓦。檐下除砖雕斗拱,替木、柱头、掾枋处雕有各种山水花卉、人物塑像,充分显示出古代匠人高超的雕刻技术。

从现存塔的匾额落款看,现在的田州塔(姚伏塔)应为清乾隆四十八年六月,维兴和尚重修,所以现存塔身应是清乾隆年的遗物。

康济寺塔。位于同心县大蠡山东麓的韦州古城,始建于西夏时期,是一座平面呈八角形、塔身为13层密檐式砖塔,高52米,塔身除第1层较高外,从第2层以上的上檐与檐的距离骤然缩短(因而称密檐式)。在第12层的檐下,每面都设有佛龛。塔顶下层是八角形须弥座上托八面桃形攒尖式刹顶。塔门面南,塔室呈六边形,为空心木板楼层结构。塔身背后立有两块石碑,现保存完好。一块为明成化乙酉(1465年)立,另一块是明万历辛巳(1581年)立,题头为《重修敕赐康济禅寺浮屠碑记》,石碑中的大部分文字清晰可辨。两块碑文的内容可以证明:明初,朱元璋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旃,于洪武辛未(1391年)受封西夏韦卅古城时,看到城内康济禅寺的残迹“殿宇廊禀不过苍台白石,而唯独一浮屠”,他根据殿址残迹,“遂捐财命工兴盖,始成一殿,名曰千佛殿”。此后,寺内僧人募缘修建,“佛殿巍峨凌碧汉,浮屠耸插青天”,可算是金碧辉煌了。明嘉靖辛酉(1561年)地震“浮屠倾颓”,明万历庚辰(1580年)重修,次年夏“康济禅寺告成”。

1985年,宁夏文物管理部门对康济寺塔进行了维修,在清理第13层的塔身四龛时,在龛内发现有铜造佛像27尊、木雕像3尊、银造像2尊、泥塑像1尊、木塔模1座、经书30余册、汉文题记20块,均为明代文物。在第9层的塔檐上发现了4块墨书西夏文物,这些文物都有重要考古价值,也证明现存康济寺塔第9层以下为西夏所建,第9层以上为明代修建。

在康济寺塔东边有一座小白塔,是由明弘治年间巡抚王珣所建,是一座典型的喇嘛式风格的单层实心砖塔,高25米。塔基为单层八角形须弥座,塔身呈宝瓶状,在塔基与塔身之间饰一圈砖雕仰莲纹。

永寿塔。位于中宁县鸣沙镇西300余米的黄河古道东岸,始建于西夏第二代皇帝毅宗嵬名谅祚时期(1049年~1067年)。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地震塔身倾颓。明隆庆四年重修。清康熙四十八年(1704年)又因地震“永寿塔复崩其半”。1985年,宁夏文物部门将永寿塔修复为11层,高36.1米,塔顶为尖锥宝瓶状。因为永寿塔建在鸣沙镇,当地群众也称其为“鸣沙塔”。在西夏时期,鸣沙是州的建制,称鸣沙州。因此,在这里建寺修塔也是很正常的。

璎路宝塔。位于彭阳县冯庄乡与小岔乡的两乡交界处,是一座平面八角型的7层楼阁式砖塔,通高20米。塔身第1层较高,面南辟有券门,以条石砌筑,每层之间皆以叠涩牙子砖向外挑檐,檐下每面正中及转角处饰有砖雕的一斗三升的斗拱。三层以上的每层塔壁上隔面开设一个方形窗孔。每层檐间的距离,随塔身向上逐级缩短,方形窗孔也随之缩小。塔顶下部为上仰莲花形刹座,其上为八面覆斗形十三旋相轮,上置圆形刹顶。整个塔体为仿木结构。塔室呈八角形,采用厚壁空心木板楼层结构。

璎路宝塔。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是由明代当地财主张侃高氏夫妇出资修建。

李俊塔。此塔是在明初宁夏镇总兵李俊在职时建造,所以,当地群众把此塔叫“李俊塔”。李俊塔塔身13层,通高45米,塔身第1层较高,东西辟有券门,以上逐层缩短,每层之间以叠涩花砖挑檐,檐口的转角处装有铁铎风铃,在部分塔层,无规律地开设了一些拱券顶的门窗。塔顶呈八面覆斗形,每面正中开设券形佛龛。顶上为宝珠形的刹座,上托桃形攒尖式塔刹。塔室平面也呈八边形,为厚壁空心木板楼层结构。

说起李俊塔,在当地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说是王母娘娘和众仙开完蟠桃盛会,已有几分醉意。就带着七个女儿在天上云游,游着游着看到大地上有几十个湖泊连在一齐,景色十分美丽。众仙女和王母娘娘在祥云中驻足观赏。七个仙女看的不过隐,便向王母娘娘提出,要到人间去玩一玩。王母娘娘劝她们不过,就说:“给你们一个时辰,下去玩玩吧!”众仙女一算,天上一个时辰,地下就是30个时辰,2天半时间,也够玩了,就降下云头,落在了七十二连湖。她们白天混在老百姓中间,在各个城镇、集市到处转悠,晚上在各个湖里戏耍。湖周围的人群听到湖里有打闹声,唱歌声,还以为是闹鬼,就摆香案,在湖边烧纸、磕头,祈求上天赶走鬼怪。一屡青烟飘到了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就让托塔天王李靖查看。李靖顺着香烟一路查看,发现七个仙女正在此地玩耍,得意忘形,惊扰了当地的老百姓。李靖问七个仙女:“谁让你们下来的?”七个仙女说:“是王母娘娘让我们下来玩的。”李靖一算时辰已过,劝她们赶快返回天庭。但是,七个仙女玩性正浓,谁也不肯回天庭。李靖大怒,拿出灵珑宝塔,将七个仙女捉回天庭。说也怪,从此在李俊镇就留下了一座塔,群众为了纪念托塔天王李靖,就把这座塔叫“李靖塔”后来,这里的总兵名叫李俊,又因“靖”和“俊”谐音,时间长了人们就把李靖塔叫成李俊塔了。

华严宝塔。坐落在宁夏中宁县恩和乡,当地群众也称恩和塔。塔身坐落在一块高4米的夯土台基上,共7层,通高25米,是一座平面呈八角形的楼阁式砖塔。塔基砌石一圈,高出地面10厘米。塔身第一层较高,南北各辟一券门。南面券门的上方,用砖砌出一块长方形的匾额,上刻“华严宝塔”四个大字。券门两侧,用砖嵌刻一副对联,上联为“宝塔灵光刹海微咸尘辉耀”;下联是“慈云复覆山河大地遍清凉”。塔身的每层之间,以叠涩花牙砖桃檐,檐下每面都饰有砖雕的云纹花边。第二层以上,檐与檐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每层檐下,隔面辟有券门或佛龛,随着塔身向上逐渐缩小,每层塔檐的转角处挂有风铃。第7层以上,是八面覆斗状的塔顶,上置桃形攒尖式塔刹。

华严宝塔塔室的结构比较特殊。第1层为厚壁空心室,平面呈八角形,穹隆顶,与第2层以上互不相通;第2层至第5层,虽亦为八角空心室,但系木板楼层结构,有木梯可攀缘而上;第5层之上砖砌封顶,故第6层至第7层为实心。

据《续修中卫县志》记载:“华严殿,有砖塔,在恩和城堡东5公里,俗称砖塔儿寺。”未说明始建年代,又据清康熙戊午年(1678年)所立《重修塔儿寺碑记》记载:“起不知何年,但寺钟记明成化,塔玲记明万历。”也未论定始建年代,但现存的华严宝塔已有明文记载,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宁夏发生大地震后,原华严宝塔倒塌,于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修建的。

小白塔。小白塔建在固原市城墙的东南角台上,是1945年由国民党第十七军军长高桂滋下令修建。小白塔是一座实心的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现塔顶已毁,仅存塔身8层。第1层檐下面正中设长方形小龛,天塔门,塔身第2层以上既无门窗,也无小龛。

同类推荐
  •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印度,去十次都不够

    用眼睛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印度各地的异域风情,待人接物的淳朴风气和细微之处的奇趣风物;用头脑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会看到各国的角色陆续登场,分享传奇经历,不吝给予我友情、亲情和爱,交织生命轨迹;用心看《印度,去十次都不够》的人,只有你们可以读懂书中的密语,发现自己内心里的那一点点蠢动的萌芽,它已经在生长,沉睡中的你睫毛颤动。时机到了,你会真正地醒过来……
  • 台湾,你一定要去

    台湾,你一定要去

    一本书,缩短了两岸之间的距离!一种情怀,展开了关于台湾的娓娓讲述!一次记录,打开了一个让世界了解台湾的绝佳视角!台湾的地理、历史和文化铸就了她独特的魅力,也锤炼出一种多元交融的气质。作为一个在大陆生活二十余年、移民加拿大20年、游历过世界多地的海外华人,作者有幸随家人在台湾居住一年,得以充裕的时间行走于台湾的山水、城市之间,饱览名胜古迹,领略人文风情,并以其客观、独特、深远、广阔的视角以及朴实、平和、凝练、饱含深情的笔触,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行走台湾、游历台湾的美好记忆,以娓娓道来式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关于台湾的感人故事。
  • 旷野里的歌唱

    旷野里的歌唱

    收录了79篇散文。旷野里的歌唱,故园·亲情,风中的话,都渗透了作者余芝灵对生存现实对人生意义的感悟、思索与独特的体验,是灵魂的歌唱,是有别于他人的独唱。著名评论家沈天鸿评论说:“纯净、飘逸,对具体的事情的忽略或者说虚化,和强烈的抒情性”,使“余芝灵的散文,是现实主义的却又表现为非现实主义。”
  • 浏阳河上烟花雨

    浏阳河上烟花雨

    本书是小说集。本书收录了作者公开发表于各级文学刊物的中短篇小说十三部,内容涉及高考录取、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购房按揭、啃老一族、青涩初恋、漂泊打拼等方面,几乎涵括了当今社会的种种热点现象。作者以其细腻生动的文笔,或精雕细琢,或轻描淡写,将各色人等刻划得活灵活现,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折射出社会大环境的复杂与多变,讴歌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 在路上,放下他

    在路上,放下他

    有很多故事正在或已经发生:鼓浪屿,苏州,九寨沟,乌镇,阳朔,杭州,大理,凤凰,丽江……这些地方连起来就像是一幅情感纪念地图。他和她,也许就是现实中的你我。行走于人生和风景的人们啊,那些不能如愿的爱,是否还潜藏在心里,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
热门推荐
  • 观云梦

    观云梦

    刘云被召唤至东汉末年,灵魂依附于卫仲道的身体之中,忍受着化疗般的痛苦,刘云后悉唯有帮助卫仲道完成它的命运,才能摆脱痛苦返回未来,于是卫仲道在刘云的指引下,踏上了他的死亡之旅……
  • 咒怨诗

    咒怨诗

    站在荒野上遥望这片土地,我已经死了......
  • 失恋是什么

    失恋是什么

    大眼婊首发作品,强势来袭。轻松虐恋~你失恋过吗?你记得失恋是什么滋味吗?
  • 宇宙没有天空

    宇宙没有天空

    寂静的宇宙是一片黑暗的虚无,如果没有那一颗颗闪亮而动人的星辰,那真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恐惧。年少的我爱恋那蓝色的天空,梦想着有天回会插上翅膀冲破白云,翱翔在那蓝天的怀抱中。直到人类进入星际大宇航时代,我才知道,宇宙没有天空。
  • 凌天大武皇

    凌天大武皇

    亘古相传,时间尽头,仙神大战,万灵共举,有仙落人间,化为尘泥,方圆百里百花齐绽,有魔啸九天,穿魂裂魄,千里生灵化为飞灰,亦有万古巨妖,端坐云巅,吞吐日月,天地明暗皆由他定……一少年从南荒边陲小镇出发,一路斩恶灵,屠魔神,弑佛灭仙,一步步迈入神话中,成为永恒的传说!诸天万界,唯我永生!
  • 妻主请留步

    妻主请留步

    丞相幼子,我许你一世情缘,却不知欺骗的究竟是谁……贴身随侍,你救我于水火之中,却不懂深沉的爱意缘起何时……自卑皇子,相知于微妙之时理不清那一句真情哪一步算计……贪官独子,不过是撇清关系两看相厌何时成就了舍你其谁的执着……清倌细作,你死我活的目的背后何时变为了我死你活的相互依偎……且看魂穿女尊王朝的敏感执着女王爷,在最差劲的境遇成就自己的一番霸业!
  • 群仙之巅

    群仙之巅

    一位出身匪夷所思的少年,因无法修炼武功内力,阴差阳错的修炼了一本神秘秘籍,没想到这本秘籍竟然是一位修仙者为了炼制分身灵躯所创…他该如何化解被抹杀意识之危,并踏上修仙之途?开灵失败?那就继续炼体!看我手握时空之力,诛群仙,创纪元!
  • 昆仑古纪

    昆仑古纪

    一本名为《昆仑古纪》的上古奇书,竟然将四个年轻人引入上古华夏秘境,窥测到华夏从古至今的诡秘历史和沧桑变迁,究竟是谁在守护着华夏大地?炎黄子孙,在历代的文明演进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神说:“万物皆有其秘事,况天地乎?”
  • 千金难得

    千金难得

    女主偶然看总裁文。忽然穿越到里面。女主初穿,人在医院绝症死亡魂穿。紧接着女主带着儿子开始在外独立生活,在和儿子渐渐相处的过程中,女主开始喜欢上这个孩子,决心为他找爹。在一系列的兜兜转转中,女主渐渐喜欢上男配,但是剧情设定非要女主喜欢男主。女主挣扎中渐渐迷茫混乱。最终男配病故,女主穿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爱已成叹息

    tfboys爱已成叹息

    我不知道,原来,王俊凯一直以来都是骗我的,不过,爱到了尽头,也该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