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3000000055

第55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洽(3)

由于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不足不仅不能温煦四末,更不能推动血行,载气以温四末,甚至出现血行凝滞之象,因此,该类病人除可见及阳气不足、阴血亏虚的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症外,更当见及血虚及寒凝的相应表现。由于血虚,病人常有面色萎黄不华、头晕心悸、爪甲少华、唇色淡白等症;因于寒凝,病人多见及手足遇冷青紫、舌有紫气紫斑等象。妇人多伴月经衍期,经来腹痛,经色黑而有血块等。

针对上述阳虚不足,温煦不力,阴血因寒而凝、因虚失濡的复杂病机,治疗中既应注意温经散寒以治手足厥寒,更应在温经的同时益养阴血、复脉通经,用当归四逆汤。

本方是桂枝汤去生姜,增大枣用量,并伍入当归、细辛、通草组成。方中以桂枝、细辛温阳通脉;当归辛温,为血中气药,既能与芍药相伍以养血和血,更能助桂枝温通之力;桂、辛、归、芍相伍,温通而不嫌其燥,甘润而不虑其腻。方中更以通草助桂枝、细辛、当归通血脉之力,甘草、大枣甘温补中,滋气血之源。诸药相配,共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剂。

【辨治要点】

主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成因:营血不足,寒凝经脉。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方药: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

【原文352】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擘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释义】血虚寒凝兼肝胃陈寒证的证治。

本条是在血虚寒凝的基础上又兼久寒的证治。病情仍以血虚寒凝为主,故仍当见及前条所述的症状表现。兼有久寒,从方中用吴萸、生姜分析,二药入肝胃二经,因知其寒为肝胃之寒无疑。正因肝胃有寒,结合前述吴茱萸汤证的相关表现,不难推知病人可见及干呕、吐涎沫、头痛、不能食等寒在肝胃的证候表现。

与当归四逆汤相比较,本方加入了温降肝胃的吴萸、生姜,对肝胃虚寒,气机上逆者更属对证。方中以清酒和水煎药,更能增强其通阳散寒之力。

【辨治要点】

主症:在营血不足,寒凝经脉,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的基础上,兼有沉寒痼疾,并与肝、胃有关。

成因:血虚寒凝,兼有肝胃陈寒。

治法:养血温经,暖肝温胃。

方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

【原文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①,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王之。

【词解】①内拘急:腹中挛急不舒。

【释义】阳虚阴盛寒厥证兼有表邪不去的证治。

本证虽列于厥阴,但其性质实属少阴阳衰,因其出现厥逆,为了与厥阴之“厥”鉴别,才连类提出。也有医家认为本条所述之证不仅少阴阳气内虚,更有表证未除。还有医家认为本条所述之证为厥阴寒盛于内,格阳于外的重证。

“少阴阳气内虚兼表证未除”能比较全面地反映条文所述证候的性质,如92条“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都与本条有相似之处。少阴阳虚为急,虽然夹有表证,亦当以治里为先。

【原文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释义】误治伤阳后阳衰阴盛厥证的辨治。

误治后伤阳,阳虚阴盛而致厥。后世医家对误治种类的认识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本条是缘于误汗,因大汗而致阳伤,阳气耗散,而见大下利、手足厥冷等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大汗”及“大下利”皆属误治方法,病因一误再误,导致阳气耗散,因见厥冷之候。征之临床,上述两种情况皆有可能存在,只要手足厥冷的性质属于阳虚寒盛,便可用回阳救逆的四逆汤。

【原文355】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①结在胸中②,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词解】

①邪:这里指停痰食积等致病因素。

②胸中:概括胸胃而言。

【释义】痰阻胸中致厥的证治。

病人手足厥冷,若属阳虚阴盛,必脉来微细无力,此则脉现紧象,从其证候分析,还应紧而有力,是邪(痰)结于胸中使然。正因痰阻胸中,胸阳阻隔,气机不畅,阳气不达四末,因见手足厥冷之候,其“阴阳气不相顺接”的主因是“痰”;正因痰阻胸中,胸脘气机不畅,中焦升降失司,因见心下痞满、烦闷不舒及脘中饥嘈但又不能食等症,根据其痰阻的病机本质,病人还应见及头目昏眩、舌苔厚腻等痰阻之象。

正因痰阻胸脘,病位偏上,遵循《内经》“其在上者,引而越之”的治疗思想,当用吐法,俾痰浊去,阳气通,而手足厥冷自除。

关于本条所述的病位,因其列于厥阴病篇,且以手足厥冷为主症,故多以为其病在厥阴,实际从其本质来讲,其与肝经心包经并无太大关联,所以放在厥阴病篇,仍然是连类而及使然。

《伤寒论》中述及瓜蒂散证3条,一为166条,出于太阳病篇,以“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为主证;二为324条,出于少阴病篇,以“饮食人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为主证;三为本条,见于厥阴病篇,以手足厥冷,脉紧等为主证,虽然表现各有侧重,但病性则一,即同为痰阻胸脘之候,故其治法方药相同,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学思想。

【原文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①治其厥;不尔②,水渍入胃③,必作利也。

茯苓二两甘草一两,炙生姜三两,切桂枝二两,去皮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词解】

①却:然后。

②:不尔:不这样。指不先治水。

③水渍入胃:这里指水饮渗入肠中。胃实指肠而言。

【释义】胃阳不足、水饮内停致厥的证治及其延误治疗后的转归。

手足厥冷同时见有心下悸动不安,从“宜先治水”分析,是水饮内停所致。厥是阴阳气不相顺接致成,水饮亦是重要原因之一。津液在局部不正常堆积,留而为饮,阻碍阳气的运行及阴阳之气的相互交接,最终形成以手足厥冷为特征的厥证。

水饮内停的具体部位,从病人症见“心下悸”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水渍人胃”而见下利的转归分析,其水饮显然是停于胃肠。何以知之,首先从“水渍入胃,必作利也”分析,其“下利”的病机是水饮迫肠、肠失传导所致。文中的“胃”包括胃肠。

由于证属水饮内停胃肠,而其根本在于脾胃阳气不足,因此本证除厥、心下悸,或见下利外,还可能出现不能食,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等寒饮内停的表现。

证属胃阳不足、寒饮内停,治当温化以散其水,水散则阳气得通,阴阳交接,不治厥、悸,而厥、悸自除。水饮得化,不致下迫,肠不受累,则不会出现下利的变证。

方中茯苓甘淡以渗利水湿;桂枝辛温,既可温阳化气以助茯苓利水除湿,更可与甘草合用辛甘化阳以通血脉,并除厥逆;生姜辛散,功擅温胃散水,与茯苓同用,更增化饮通阳之力。

【辨治要点】

主症:肢厥,心下悸,或背寒冷如掌大,脉弦,苔白腻或白滑。

成因:阳虚饮停

治法:温化水饮。

方药: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生姜、桂枝)。

【原文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①不至,喉咽不利②,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茯苓六铢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绵裹白术六铢干姜六铢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词解】

①下部脉:指尺脉而言。亦有认为指足部脉。

②喉咽不利:咽喉疼痛,吞咽困难。

【释义】邪热陷肺,正伤脾寒,虚实夹杂证的证治。

本条虽列于厥阴病篇,同为厥证,与乌梅丸证亦有上热下寒的相似病机表现,但其病位却属肺与脾,是肺热脾寒之候。

“喉咽不利,唾脓血”,是因伤寒误用大下,邪不外泄,反陷入里,而肺合皮毛,邪气内陷最易内归于肺,壅遏化热而成肺热之证。喉咽乃肺与外界相通的要冲,肺热上冲,壅聚于喉,发为喉咽不利;肺热内闭,壅遏气血,化为脓血,因见唾脓血之证。正因肺热内闭,阳气内郁,因见手足厥逆之候,故其手足冷更多属之阳郁肺热的热厥证。肺位最高,上以候上,肺热内闭,气血阻遏,寸脉因见沉而迟之象。

“大下后”的“泄利不止”,即反映了脾寒的病机,结合麻黄升麻汤中所用的桂、姜、苓、术、草等味,则不难理解这一病机是存在的。

“下部脉不至”既有认为是“尺脉不至”者,亦有认为是“足部脉不至”,但却反映了或为在上的阳郁导致阳气不得下达,或为在下的脾气内虚导致推动无力。

证属肺热脾寒,清上热有碍脾气,温脾阳又恐助上热,温清两难,故属难治。针对如此复杂证候,张仲景选择了温清并用、补泻并投的复合治法。

方中重用麻黄,与石膏、甘草相伍,发越郁阳,清泄肺热,有越婢汤意;升麻升提散郁,既能助麻黄升散之力,亦可引黄芩、知母等苦寒之味直趋肺之高位以清肺热,更有增甘温之剂以举脾气下陷之能,一药而兼三用,可谓用功精巧;当归、天冬、芍药、萎蕤四味养阴血而滋肺燥,因脓血乃热壅肺络后气血腐败之物,唾后必致阴血耗伤,故在清解肺热同时,配用甘润之品以滋其燥,有标本兼顾之义。上述几组配伍主要针对肺热上壅。与之相对,方中更以桂枝、茯苓、白术、干姜、炙草等甘温之品温中祛寒、运脾通阳,只是方中药量殊少,只有六铢,足见其脾虚之轻。因此,合方虽日清上(肺)温下(脾)、温清并用、补泻并投,实际是侧重于清上热,其温脾之力较弱,藉此亦反映出麻黄升麻汤证是肺热上壅较重、脾气虚寒较轻的证候。

【辨治要点】

主症:手足厥逆,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

成因:阳气内郁,肺热脾寒。

治法:发越阳郁,清肺温脾。

方药:麻黄升麻汤(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葳蕤、芍药、天冬、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术、干姜)。

【原文358】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①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词解】①下趣:转气向下迫近少腹。趣一作趋,又同促,迫也。

【释义】伤寒病程中欲作下利的先兆。

伤寒病经四、五日,病人出现腹痛,并觉腹中有气自上向下冲迫,直至少腹,这些都是将要发生下利的先兆。

由于本条出现在厥阴病篇,故而历代医家多以为是厥阴阳虚寒盛下利,从临床实际分析,出现此等证候既有病属厥阴者,更有尚在太阴者,即使病人厥阴,亦有因阳虚寒盛或肝热内迫者,更有肠道湿热内蕴或寒热错杂者,临床应结合其他证候仔细分辨。

【原文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①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方十。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词解】①寒格:这里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其证以饮食入口即吐为特征。

【释义】上热下寒相格拒的证治。

伤寒病程中如出现肠腑结实之证,自当采用寒下之法,但因寒下乃祛邪攻击之剂,极易引发证情变化,故需据下后情况,对治疗方案作相应调整。如果不察病情变化,恣意再以吐、下之法治之,则病情会进一步发生变化,因误吐不仅具升散动火之性,更有伤津化热之变,而误下则易致脾阳耗伤,形成胃热内蕴脾阳耗伤的脾寒与胃热格拒的寒格证。值此之时,如医者一误再误,再以吐、下之法治之,则寒热格拒之象更形加重,出现脾升胃降逆乱、饮食入口即吐的重证。

根据本证脾寒上格、胃热气逆的病机特征,方中用芩、连清泄胃热,俾胃热得清、胃气得降、呕吐自止;干姜辛温祛寒,寒去则脾气得升,下利可停;人参甘温,益气补中,以复中焦升降斡旋之职,更利寒热诸药各行其道,以解胃热脾寒之阻格。方中苦寒味重之芩、连与甘温之姜、参同用至三两,足见该方以苦寒降泄为主的配伍用意,显示了该方攻补兼施之中以清泄胃热、降胃止呕为主的治疗学思想。

本证与前述黄连汤证、栀子干姜汤证虽皆属胃热脾寒,但其间病机、证候表现又有细微差异。概括而言,本证以脾寒胃热相格拒的胃热气逆、食人即吐为主;黄连汤证虽亦可见及胃热上逆,但“欲呕吐”的一个“欲”字反映其呕吐表现未至太甚、或仅有泛恶之感,而以脾寒络阻的腹中痛更加明显,这可能正是方中用桂枝以通阳和络止痛之目的所在;与上二证不同,栀子干姜汤证的上热较轻,未至胃热气逆,而仅见胃热的“微烦”之候,脾寒则存在较多的相似。

【辨治要点】

主症:食入即吐,下利便溏,可见口渴,口臭,食少乏力,腹胀腹痛,喜暖喜按。舌边尖红,舌苔黄白。

成因:胃热脾寒,寒热格拒。

治法:清胃温脾。

方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

【原文360】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释义】虚寒下利自愈的预兆。

虚寒下利病人,病程中见微微发热,且口中作渴,脉现弱象是欲自愈的征兆。

同类推荐
  •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中医药治疗疑难血液病:医案论文集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是陕西省血液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郝其军用其主持研制的复方皂矾丸和升血小板胶囊及系列中药为主导药治疗成功病例的医案展示,下篇是郝其军医师总结的临床经验和确定成功的治疗模式。
  • 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的检验结果解读

    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的检验结果解读

    为了帮助健康体检者、患者及家属、亲友解读健康体检的检验结果,由温州市老卫生科技工作者协会检验病理专业委员会牵头,会同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等单位,组织老专家和在一线忙碌的同道共同编写了《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的检验结果解读》这本科普性读物,其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专业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根据健康的一般规律,本书又分为“防病”(即保健)与“治病”两大体系,前六章分别从饮食、锻炼、养心、日常养生、经络养生等角度讲防病,主要讲述大师们的日常保健方法及经验,如朱良春教授常喝的“长寿粥”,邓铁涛教授常练的“八段锦”,李济仁教授常饮的“保健药茶”,王绵之教授常用的“打坐养心法”,何任教授提倡的“中年进补”等。后十章则主要讲述大师们对各类疾病的诊疗经验,包括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病、妇科病、儿科病等十大种类。
  • 消化系病诊治争议病案集

    消化系病诊治争议病案集

    近年来国内外出台越来越多的相关疾病诊治指南,使我们在诊治中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是,诊治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复杂的案例,需要结合实际病情,灵活掌握,适时运用。基于提高医术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的需要,我们收集了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若干争议病例,在浙江省内多次组织消化专科医生讨论会,对这些争议病例对照诊治规范或共识进行分析,发现或多或少都有教训可供汲取。本书对这些病例逐个进行点评,并附有国内外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指南,解读其中所存在的疑问。
  • 中医学

    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热门推荐
  • 情仇十一剑

    情仇十一剑

    唐大中元年,江湖势力割据纷争不断,而自古流传下十把绝世宝剑在多年沉寂中再现大唐,随着十把宝剑的现世引发了一代代的情感恩仇。仙侠中的武侠,武侠中的仙侠,此书将会圆彼此一个武林少年梦。
  • 第一预备连

    第一预备连

    让祖国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西伯利亚的上空,这是使命,亦是责任!让连队的旗帜永远护卫在旁,这是军人生命中最高的荣耀!这次就让我们第一预备连,在这场铁与血的竞技比赛中,高声大喊:“谁!敢与我龙焱特种部队称敌!谁!敢与我第一预备连厮杀到底!”
  • 劫之爵

    劫之爵

    黑色的火焰!火焰为什么会是黑色的?这火焰来自地狱?这是一片大陆,被分为五个区域,灵域、火届、神区、国邦、蛮荒,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极强的势力掌控,数千年来,五大区域井水不犯河水和平共处。但是在某一天,黑色的火焰在其中一个区域爆发,无数生灵丧生,血流成河,染红了一片山河……一名来自异世界的命运悲惨的少年,这一世上天似乎不再对他残忍,堕落之都究竟是惩罚还是考验……虽然天赋异禀,但是面对的还是残酷的打击与离别,一生人世,万古千愁,在地狱里行走的他是否恩能在这片即将爆发的大陆抵抗命运……
  • 某火影的漩涡弟弟

    某火影的漩涡弟弟

    简介是用来吸引人的?嘛这种东西我还真不知道啦,反正我看书都不看简介的。嗯……有多少人被简介吓走的?我的心好痛……咳咳。当然这次的简介还是一样的烂……----------语癖很奇怪,自称有些土,一只狐狸很吓人,修炼之路多坎坷。没办法修炼常规忍术的漩涡漩涡,只好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忍术了。P.S我死回来了,嗯…剧场版的剧情…反正肯定都已经被剧透了一脸,我就不说什么了,羽村的后代强大到要毁灭世界结果被反杀了你敢信,嗯…完美的剧透。P.S.P这久研究了一下要改动的地方只有漩涡琳的设定,所以把番外删了,既然已经忘了以前怎么想的就重新弄个坑好了
  • 只是幻梦一场

    只是幻梦一场

    成人礼后,按照冷家的传统,冷氏子女要重返怒海森林与那里古老的种族联姻,而孕育下一代,从而保留冷氏血统。每个婴儿出生的时候会吸取母体的能量,从而使母体日益消亡,直至婴儿出生后,母体便不复存在。冷夜枫已到成年礼之际,她知道她终有一天也逃不过命运。
  • 克兰多的肯维

    克兰多的肯维

    克兰多市司法局收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销声匿迹多年的银狐重现,克兰多将面临巨大危机。在警方的调查过程中,又引出一段陈年恩怨。
  • AKB0048之初心

    AKB0048之初心

    再一次重新踏上梦想的女孩们你们还记得你们的初心吗?0位之争星际之战Des的阴谋CN世界的真正意义!!究竟演绎应不应该被解放?
  • 灵异恐怖录

    灵异恐怖录

    释教昌盛,道教没落,愚者多而智者少,一个现代人,因一次盗墓,展开了一场修道传法之旅。夫道生于无,潜众灵而莫测;神凝于虚,妙万变而无方,杳冥有精而泰定发光,太玄无际而致虚守静…………推荐作品《我的灵异薄》笔名:巫大郎希望大家去看书友群号码:583659551
  • 取你一瓢

    取你一瓢

    罗清月相貌平平,家世普通,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女人收服了我们妖孽不羁的俊王爷,从此以后,俊王爷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 都市狂战修罗

    都市狂战修罗

    回忆往昔的岁月超越前人的成就手挥寒锋挺军末日直达传说领悟奥义年少轻狂书生与天争齐弹指间灭古神挥手秒主宰坐拥银河宇宙铸就无敌军团穿越时空血染青天不败神话舍我其谁誓以修罗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