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9200000100

第100章 欧洲文明的诞生(17)

摩洛哥危机

1904年5月,法国企图将摩洛哥变为法国的保护国,引起德国的公开反对,法、德关系紧张。1906年1月,阿尔赫西拉斯会议召开,签订了有利于法国的条约。随后法国在摩洛哥的势力日益扩大。1911年,摩洛哥首都非斯居民起义,法国趁机占领了非斯和摩洛哥其他城市。德国派遣炮舰“豹”号到阿加迪尔示威,准备夺取摩洛哥。德、法战争一触即发。英国声称支持法国,德国被迫与法国谈判。1911年11月14日,两国签订条约,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的保护国,法国则将法属刚果的一部分让给德国作为补偿。危机虽结束,却加深了法、德的矛盾。1912年3月,法、摩签订《非斯条约》,摩洛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战争胜利后,各国的封建制度并没有被彻底铲除。在列强的经济、军事侵略下,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又纷纷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随着19世纪后期拉丁美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人民运动又一次出现高潮。

泛美主义

泛美主义是在19世纪初提出的。当时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蓬勃发展,许多殖民地纷纷成为独立国家。为保卫独立运动成果,拉美独立运动领袖玻利瓦尔在1826年主持召开了拉美独立国家参加的巴拿马大会,号召各国联合起来保卫各国的独立和主权。美国则于1823年由门罗总统发表了不许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的宣言,即门罗主义,这在客观上对已独立的拉美各国免受欧洲再次侵略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简言之,泛美主义内容如下:美洲各国人民共同抵抗欧洲殖民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美洲各国在贸易、经济、社会、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实现泛美团结并成立美洲国家联邦。从此泛美主义逐渐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

考迪罗主义

考迪罗主义是在拉丁美洲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地主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些国家的军人以暴力夺取政权后建立起来的军事独裁制度。考迪罗独裁者不同于封建时代的君主和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总统或首相,他们多通过战争和武装政变夺取权力。每个军阀独裁者上台之后,都要大肆掠夺、搜括国库,横征暴敛。为争夺政权,他们之间还互相混战,导致生灵涂炭,政局动荡。考迪罗制下,一切共和、宪法和议会都形同虚设,选举流于形式,人民的民主权利被剥夺。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0年,为了推翻迪亚斯的恐怖独裁统治,代表墨西哥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利益的马德罗号召人民起义。1911年5月,在南北两支农民军的夹击和首都人民反对的呼声中,迪亚斯被迫下台,逃往欧洲。马德罗上台后,并未兑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承诺,还下令解散农民武装。军官韦尔塔趁机发动政变,建立了新的独裁统治,再次激起人民的愤怒,南北两支农民武装开始同新的反动政权作战。代表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利益的卡兰沙也组织了护宪军投入战斗。1914年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派军舰侵犯墨西哥湾。墨西哥工人武装、农民武装和护宪军联合起来,于7月推翻了韦尔塔的反动统治,卡兰沙夺取了政权。11月,美国干涉军被迫撤走。为巩固政权,卡兰沙实行了一些社会改革,颁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古巴“十年战争”

“十年战争”指的是1868至1878年古巴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868年10月10日,塞斯佩德斯领导人民在亚拉村举行起义,10月16日发表《古巴革命委员会致全国同胞和各国人民宣言书》,即著名的“亚拉呼声”。自由黑人、奴隶、混血种人和种植园主纷纷响应号召,加入起义队伍。杞义军不断扩大,先后打败了多支殖民军,占领了占巴东部的广大地区。1869年4月10日,起义军在卡马圭省的圭马罗召开制宪会议,选举塞斯佩德斯为共和国总统,通过了宪法和废除奴隶制法令。1874年,西班牙派重兵镇压古巴独立运动,起义逐步陷入困境。1878年2月,起义军中的妥协派同西班牙订立了休战性质的《桑洪和约》,独立战争转入低潮。

古巴独立

1892年4月,古巴各革命组织在纽约组成古巴革命党,何塞·马蒂成为党的最高领袖。1895年2月24日,黑人爱国者在奥连特省的巴亚雷首先起义,开始了古巴第二次独立战争。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古巴东部地区。1895年9月13日,古巴起义军在希马尼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临时宪法,宣布古巴独立,9月18日组成古巴共和国政府。1898年,起义军解放了全国大部分领土,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土崩瓦解。同年4月,美国为夺取古巴人民的胜利果实向西班牙宣战。10月,美、西两国在巴黎签订和约,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古巴人民终于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巴西共和运动

1870年11月,里约热内卢成立了由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和商人组成的“共和俱乐部”,并发表共和宣言,抨击帝国政治制度。1873年,共和党在圣保罗成立。1887年,全国共和俱乐部在圣保罗成立。同年,巴西军事俱乐部声明,军队拒绝参加镇压逃亡奴隶的行动。1888年5月13日,帝国政府被迫宣布废除奴隶制。此后,共和运动广泛开展。1889年秋,共和运动领导人组织的起义部队开入首都里约热内卢,共和党人宣布巴西共和国成立。随后共和党人组成临时共和政府,佩德罗二世被勒令离开巴西。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战后,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英、法虽胜犹败,在战争中被削弱;美国从战争中获取暴利,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空前灾难,对和平的渴望和珍视,也许是这场浩劫带给世人的最重要的启迪。

战前的欧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随之转变。出于维护各自利益的需要,各国纷纷结交新盟友,打压老对手,都力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经过长期的、曲折的发展和变化,一战前的欧洲基本上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侵略性军事集团对立的局面,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三国同盟的建立

1881年,法国从阿尔及利亚入侵突尼斯,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保护国。而意大利早已觊觎突尼斯,但苦于实力不足,不能单独对抗法国,便投靠德、奥两国。经过谈判,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应担负同样的义务;意大利在奥、俄战争时恪守中立,奥地利在德、法战争时恪守中立。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它的建立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一方初步形成。

英德矛盾的发展

19世纪末,德国实力增强,其“世界政策”的外交战略使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严重威胁,英、德矛盾日益加深。德国在土耳其和非洲的扩张威胁到英国的殖民体系。在东亚和中近东地区的争夺使英德矛盾进一步加深。在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方面,日益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德国日甚一日地排挤着英国。英德矛盾还突出地表现在争夺海洋霸权上。随着1898年德国通过加强海军法案,英国逐渐把德国视为主要敌人,继而与之展开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程度。到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三国协约的建立

为对抗三国同盟,1891至1893年,法国和俄国缔结了秘密军事同盟。随着英德和法德之间矛盾的不断激化,英、法两国开始接近。1904年4月8日,英法在伦敦签订一项瓜分殖民地的协约。由此,英、法之间所谓的“衷心协约”(协约国由此得名)即告建立。由于英、俄在远东矛盾的缓和,两国于1907年签订了英俄协约。至此,法俄同盟、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组成了三国协约。它的建立标着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另一方最终形成。

波斯尼亚危机

1908年9月15日,奥匈帝国和俄国举行会谈,达成秘密协定,即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奥匈帝国则同意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10月7日,奥匈帝国正式宣布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并入自己的版图。但俄国的目的还未达到,便向奥匈帝国提出抗议,并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争端,被德、奥坚决拒绝。在德、奥的强大压力下,俄国被迫让步,还向塞尔维亚施加压力,强迫其停止反奥战争的动员和一切反奥行动。这场由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引起的国际冲突被称为波斯尼亚危机,它加剧了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巴尔干的矛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种子。

巴尔干战争

1912年10月至1913年5月,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组成的巴尔干同盟与土耳其进行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果土耳其被迫与巴尔干四国签订《伦敦条约》,将阿尔巴尼亚以外的土耳其欧洲领土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家。之后,巴尔干同盟内部发生对抗,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又进行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战败,被迫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巴尔干国家分裂为两个对立集团。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实力大增,从而加深了它与奥匈帝国的矛盾,最终使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一战爆发

20世纪初,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竞争,导致地中海地区危机频发,局部战争连年不断。世界大战即将到来。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爆发的导火线。8月6日,奥匈帝国正式向俄国宣战,除意大利还在动摇之外,欧洲其他帝国主义大国都卷入了这场血腥的大厮杀中。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奥匈帝国在被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举行军事演习。而当天恰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国耻日。奥匈帝国的这一举动具有挑衅意味。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身亡。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七月危机

外交史上将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爆发至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称为“七月危机”。6月29日,奥匈帝国政府作出“清算”塞尔维亚的决定,德皇威廉二世表示支持奥匈帝国采取坚决行动,后来又向奥方表示,如果俄、奥发生战争,德国将履行同盟国条约的义务。德国试探英方对萨拉热窝事件的态度时,英国表示要尽一切可能防止大国之间发生战争,并表明英国不愿卷入战争。由此德国以为英国会在战争初期对欧洲战事持静观态度,于是竭力鼓动奥匈帝国发动战争。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沙皇俄国立即召开大臣会议讨论出兵问题,法国表示支持俄国,英国建议由德、法、英、意开会调解奥、塞争端。但德、奥已作好准备,决心发动战争。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施利芬计划

1905年,德国前任总参谋长施利芬主持制订了对法国和俄国作战的计划,称“施利芬计划”。其战略主导思想是,采取先法后俄的战略指导方针,以免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它假设德军面临两线作战,这主要考虑到俄国落后的铁路系统会影响行军速度,不可能很快将俄国击败,所以东线以少量部队阻止俄军,用速战速决的方法先击败法国,首先集中优势兵力迅速通过比利时和荷兰,然后全力转向东线,与俄军决战。“施里芬计划”是个速战计划,计划6个星期内取得西线胜利,三四个月的时间结束整个战争。

德国速战计划的破产

1914年是大战的第一阶段,以德国速战计划的破产为突出特征。在西线,德国本想迅速通过比利时进入法国北部,却意外遭到被德国称为“巧克力兵”的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德军速战计划首次受挫。之后的马恩河战役更遏制了德军在西线的迅速推进,德国的速战速决的梦想遂宣告破产。

马恩河战役

1914年9月4日,英、法军队撤过马恩河,积极加强左翼力量,准备反攻。9月5至12日,英法联军以6个集团军66个师、约108万人进行全线反攻。反攻的主要方向是德军右翼,英、法军队的有生力量几乎超过德军一倍。英法联军在宽达200千米的地带上,将战线向前推进60千米,从而使西线转入持久的阵地战阶段。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军伤亡约30万人,联军伤亡约25万人。这是一次高度机动的会战,是1914年西线战局中有利于协约国的转折点。

同类推荐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男婚女嫁,生老病死,自古被人尊崇为人生大事,予以隆重庆典,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礼仪习俗也成了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本书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
  • 中国名泉

    中国名泉

    这本《中国名酒》由金开诚主编,于元编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花开十七

    花开十七

    我是流天域无事笑三天只要你喜欢就在你身边!又是一年高考季,翻翻高中日记,往事一幕幕又涌上了心头!
  • 诺亚启示录

    诺亚启示录

    是重生?还是修改记忆?是世界改变了他,还是他改变了世界,一个貌似平凡的张大力,开启了一段在末世求生存的路程。苦苦的寻找着左右世界的根源
  • 男神,劫个色!

    男神,劫个色!

    “老公,不想起床。”躺在床上的夏洛依抱着枕头翻来滚去,没睡够的她嘟囔说:“不想起床,不想起床,不想起床。”“行啊,不想起床,那咱就再温习温习?”“温习什么?”“你猜?”夏洛依:······
  • 巫能纪元

    巫能纪元

    仰望苍穹,诸神用秩序为权柄,规划万物;俯探地狱,魔鬼以欲望为术法,玩弄众生;在那无尽深渊,无数恶魔咆哮怒吼,时刻准备将一个个世界化为焦土,那繁美星空,曾是多少世界、万千种族悲鸣的净土……“那巫师是这世界的探索者?”“探索者?也许曾经是吧,在成为迷失者,侵略者,毁灭者之前……”
  • 网游来的爱情

    网游来的爱情

    2100年,被禁止了。50年的全息游戏再度引起狂热。50年前,人类发明的全息游戏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引起了人类精神上的混乱如神经病,痴呆,这种病。一度风靡全地球,在全地球人的努力下终于控制下来。现在游戏公司经过,近40年的研究,改革,代换,以及多次亲身体验。【异界】这款,45年两代人的努力下全新的安全的官方无病毒的【异界】全息网游在万众瞩目之下火热进行中。
  • 妖孽男神太生猛:无路可逃

    妖孽男神太生猛:无路可逃

    儿时初见,她便成为他此生坚定的信念。自与他相识,他便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他爱的人永远是她。她与他注定一生有着不可言说的奇缘。
  • 孟浩然集

    孟浩然集

    说起孟浩然(689—740),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著名的五言绝句《春晓》(按,题应作《春晚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确,这首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图画的小诗,几乎我们呀呀学语时便牢牢地定格在了记忆中,成为我们许多人启蒙教育中接受的第一首诗。因而,对于这位写出了伴随我们许多人成长的诗歌的诗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进入他的诗世界,在对他作进一步了解的同时,继续从他的诗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其实也是我们评解孟浩然诗的目的所在。既然如此,还请先允许我们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作一概括的介绍,作为前言,弁于其首,权当是我们立足自己的理解为读者所描绘的孟浩然的画像吧!
  • 寂忌虚无

    寂忌虚无

    一切都将归于平静,就像宇宙几百亿年来平静看着一切。我们也终将走向平静直至寂忌。所有的东西都不复存在。而这样的状态便是虚无。这便是所有的结局:寂忌虚无。
  • 仙魔之殇

    仙魔之殇

    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 上天注定我爱你

    上天注定我爱你

    法官刘丹妮,从小暗恋同在部队大院长大的罗司令的儿子罗宇聪。听到罗宇聪定婚的消息后,来到酒吧喝闷酒。醉酒后,被一个陌生男人拉走。故事从这里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