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5100000114

第114章

第二十五节

当林风踢上和谈的大门之后,停寂数日的前线立即爆发了激烈的战斗,汉军骑一军和步兵第五军原本紧紧缀着准葛尔东路军的尾巴,一路甚少阻力,以破竹之势自从代州、保德一路南下,兵不血刃连克溯州、宁武、轩岗、原平数十城,沿途清军、蒙古新附军乃至地方土匪、农民军、地主乡勇、坞堡山寨无不望风归降,数万大军马不停蹄,径自打到忻州城下,气吞龙虎意气风发之至,然而,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

接到伊勒德回报后,葛尔丹迅速作出了反应,从自己的汗帐薛怯中抽调了大批精锐骑兵赶赴忻州,与当地驻防部队以及溃逃至此的东路军八刺部队汇合,征发大批忻州居民,连夜赶筑防御工事,同时游骑四出,与汉军的前锋骑兵部队正面相撞,随着汉军主力部队的赶到,战斗规模从十数人、数十人的小股纠缠上升至数百、上千人的大战,参战部队从骑兵这一单一军种逐渐扩大,火枪兵、炮兵纷纷卷入,战场区域也渐渐延展,从忻州城一线展开,朝东西延伸,待到赵良栋、赵广元率中军大队齐集前线时,忻州一线已经打成了一锅沸水,战场绵长,蒙古大军以忻州为中心,完成了从义井至三交的近百里的防御体系。

战斗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现在摆在赵良栋、赵广元军团前方的敌军约两万六千余人,而且这些部队全部都是准葛尔汗国的精锐骑兵部队,工事整齐,防备森严,而更令两位将军头痛的是,这支敌军配备了大量火炮,不少地方甚至还设立了抬抢和火绳枪阵地,而汉军却因为沿路轻骑追击的关系,大口径火炮都丢给了林风的中军,现在他们手头能够掌握的,除了一些可以随战马驮负行动小型野战炮之外,就只有沿途缴获的那些粗制滥造的喷筒和松木炮。

贸然进攻当然是非常愚蠢,赵良栋和赵广元并没有被之前的胜利冲昏头脑,两位在忻州一线进行了数次小规模佯攻侦察之后,便立刻对当前的战场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前部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步,朝后军发出军报,请求林风派遣大队炮兵支援。

这时林风的中军大队早已从代州出发朝太原方向进军——这是一条参谋部精心策划的行军路线,自从兵进山西之后,近卫军以幕天颜为首的参谋军官团就开始进入状态,针对此次战役制定应对作战计划,而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这条路线正合滹沱河的流向,汉军中军主力除了近卫骑兵第二军之外,大多是火枪部队和炮兵部队,另外还又不少文职机关和数个郎中营(野战医院),非作战人员高达数千,行动缓慢之极,所以若是走这条路的话,大军可以在代州、枣林、大营大肆征集船只,让步兵和炮兵乘船南下,顺风顺水的一路赶赴前线,既然节省军力,又为之后的运输粮草辎重提供了便利,可谓一举数得。

其实对于此次作战,林风的大本营内部还有着不同意见,大多数参谋文官都不同意林风拒绝葛尔丹休战建议的决定,而就在当时林风接见准葛尔使者的时候,林风的重要谋士汪士荣就曾当面劝谏林风接受准葛尔汗国的停战条件,避免与蒙古大军决战。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林风的这个决定无疑是非常之不理智的,目前汉军虽然屡战屡胜,实力雄厚,但葛尔丹亦同样大军兵力强大,装备精良,而且全部都是彪悍的骑兵部队,与汉军新胜辽东一样,他们也是自从青海一直打到鄂尔多斯,踏平了整个乌里雅苏台,可以预见的,这样的决战,必定惨烈无比。

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大汉和准葛尔汗国并不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谋士们看来,葛尔丹在统一蒙古之前,是不会有大规模入侵中原的可能的,而林风的目标应该是在山东、河南乃至安浙江南,一统神州才是大汉的首要任务,而大漠争雄震慑蛮夷应该是天下太平之后的事情,史书上说得明明白白,当年不论是东汉还是西汉,都是用这种方式合和诸侯,一匡天下,所以汉军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必要与准葛尔的西蒙古大军拼得两败俱伤。

林风不是不理解他们的想法,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林风的心态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对当代的儒士士林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林风的时代,后世人普遍对这些儒家官员评价不高,认为他们空谈误国,畏敌如虎,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些人都是非常理智的政治家,所谓的“儒家忠恕”、“宽带友邦”其实都是一些口号和幌子,这些儒生绝对不是愤青们所想像的迂腐之辈。

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懂得经济,对自然状态下的小农经济有着深刻了解,朝堂上上至李光地,下至微末小吏,都在农业种植上很有一手,令人钦佩的是,这些人甚至能够象预言家一样,往往在夏收之前就能判断出国家的大概收入,而且在此之前制定出国家的收支计划,所以每当国家面临战争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非常理智的分析军事行动的消耗和支出,在经济角度来看待战争问题。

仅此战为例,只是为了将骚扰山西的准葛尔军赶出山西,汉军就动员了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甚至冒着荒废春耕的危险,征发将近五十万民夫输送辎重,为了进行这场战争,汉帝国几乎掏空了所有的存粮和军械积蓄,就是这样,汉军也未必占据压倒性优势,胜利尚在两可之间,而他们的敌人,却也仅仅只是游牧民族的的一小半力量而已,可以想像,若是真的要出征大漠草原,将那些桀骜不驯的彪悍民族完全征服,那将需要投入多少军队,动员多少民夫,消耗多少财富?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事情近乎不可能,中国数千年历史,能够完成这一庞大战略的寥寥可数,并非是后世的王朝没有这个愿望,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个力量。

所谓“天朝上国”、“儒家忠恕”说到底仅仅只是一个可怜的遮羞布而已,就像林风当年去商店买东西一样,遇到他买不起的商品,他一定不会说“我买不起”,而会表示“这件东西不适合我”——这就是林风手下儒士们的心态,其中尤以汪士荣为代表,汪士荣是什么人?当年征服辽东打进沈阳时,他甚至疯狂得连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坟墓都不放过,如此狂热的愤青,现在都不同意与蒙古人决战。

真正促使林风下决心赌上这一把的,是葛尔丹的力量。在他所知道的历史书中,葛尔丹只是一个西北边疆的枭雄而已,康熙时代他力量最强大的时候也不过三、五万骑兵,所管辖的领地不过青海、甘肃以及新疆、西藏小部而已,而且身边还有不少亲清廷部落牵制他,可是如今他趁着清廷的衰落,象发面团一样急剧膨胀起来,已至于如今疆域横跨阿尔泰山,据有青海甘凉,兼并外蒙乌里雅苏台,囊括鄂尔多斯,领地数百万平方公里,控弦铁骑近一、二十余万,兵锋直逼陕甘、山西,如此巨患,岂再能让他继续膨胀下去?

林风在北京小小的扇动了一下翅膀,却没有料到在西北大漠引发了一场风暴,葛尔丹就是他自己一手制造出来的祸患,林风不摆平他,谁来摆平他?以前林风一直拿那个什么“历史责任感”当狗屁,但这次却真的感受到了这种压力。

而就算纯属站在利益的立场,林风也要和他决战一场,因为他根本没有把握会比葛尔丹更快的统一中国,本来科尔沁的布尔亚格玛应该是葛尔丹的好对手,可惜遗憾的是,老狐狸毕竟还是老了。

尽管手下的一众谋士和参谋军官并不太同意林风的决心,但在封建****的条件下,他们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不理解么,那就在执行中去理解!当前线军报传来,林风立即发出命令,中军大队近卫步兵第一军瑞克部、近卫骑兵第二军赵应奎部分别在代州和大营登船南下,外围游骑拱卫的骑兵第六军马英部则立即从忻口开拔,朝西北方向猛插,策应前线作战部队并截断太原敌军与鄂尔多斯的通道。

葛尔丹的汗帐原本驻跸阳曲,指挥着他的汗帐薛怯围攻山西,但随着汉军主力的陆续赶到,忻州方向的压力越来越大,阳曲城也越来越危险,情况很明显,太原城池坚固,粮械充足,蒙古大军绝对没有可能在林风赶到之前攻下这座城市,所以若是他继续呆在这里,那就必定会有被于成龙和林风南北夹击的危险,而更为可虞的是,此地近乎汾水,现在正是春夏之交,水量大涨,若是情况紧急的话,蒙古骑兵的机动亦会受到影响,所以经过多方考虑,葛尔丹在部落长老劝谏下,率领大军北移,将汗帐设立在太原西北一个叫西凌井的小镇,此后,原本围困城市的骑兵部队经过不断抽调,主力多有转移,目前屯扎城下的,只剩下了三千多骑兵,沿着阳曲一线撒开,远远的监视城市。

这为汉军联系太原守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原本在汪士荣的计划中,林风的密使应该很难在围城军中混进城去,所以军统部门预先买通了数个汉奸通译以为内应,但现在葛尔丹的撤围,这种困难也就不再存在,汉军使者很顺利的太原南城与清军取得了联系,经过反复的身份验证之后,太原守军放下篮子,将使者吊了进去。

数个月以来,太原城在蒙古大军的亡命攻打下,曾数度险乎破城,情况危急之至,使者本来有了心理准备,但进城之后,却仍然被城内军民的凄惨状况吓了一跳,待到于成龙接见之后才知道,太原城早半月之前就已绝粮,目前城内仅有守城军士和七品以上官员每天才能喝一碗菜粥吊命,除此之外,因为军民身体虚弱的关系,许多死尸无法处理,城内还瘟疫大起,每天因饿、病死亡的百姓数以百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扩大之中,全城数十万生灵,命再旦夕之间。

于成龙虽然是清廷名吏,在北方士林享有清誉,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谈论什么气节当然非常可笑,现在全城百姓之所以还没有全部饿死,是因为汉军西进之后,蒙古军放松了围困,守军得已每日放百姓在野外采青(采青,即挖野菜)半个时辰。所以在接见使者之后,未等说客开口,于成龙当即主动要求投降,唯一的条件就是,希望汉军尽快送一批粮食接济。

这个讯息很快传到了林风的中军,这时他的中军主力已经穿过忻口近抵战场,汉王帅帐距忻州前线不过数十里,而驻营未定,林风便遣使四出,召集各级将领合议。

数十万大军云集忻州,决战一触即发。

同类推荐
  • 乾隆十三年

    乾隆十三年

    乾隆朝历史相当久长,所以不能不作分阶段的研究,本书所述即其第一个阶段,乾隆朝前十三年的历史,当时朝廷如何感受若干现代问题(如人口问题),提出跨时代有创意的发展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一脉相承),如何作出欧洲式的“现代反应”(如加强政府),以及打算“回向三代”,做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都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但天下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是乾隆初年曾有预言“十三年必有拂意之事”,果然这一年就发生了许多不尽人意之事,从家庭到朝廷,从财政到经济,从政治到战争,也连带引发了政策的全面“收敛”。
  • 抗战之川军精锐

    抗战之川军精锐

    八年抗战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其中64万多人阵亡。川军参战之数量\装备之简陋\牺牲之惨烈,均居全国之首。这是一支武器落后\训练很差\战力不强的军队,但它却也是一支作战勇猛\坚韧不屈\以死报国的军队。也许,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的装备难以得到根本改善。但如果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改进,进而提高川军的战斗力,那么是否可以大幅减少川军那令人心酸的伤亡呢。本书所要讲述的,就是一支川军部队在某穿越者的带领之下,从一支“弱旅”逐渐打成抗战时期最强悍之“战场救火队”的故事。
  • 我是大军师

    我是大军师

    啊啊啊!老子吃个西瓜也能穿越,怎么能这么流氓?虽然来到这里不知道要做什么,可是你们能不能别老来求我当什么狗屁大军师!泡泡亲王府的大小姐,有事没事传播一下大华夏的娱乐项目,闲时还能当当地主呢。这才是最理想的生活。我不要当军师,我只想安静的做一个……美男子。Q:不写争霸你搞什么大军师嘛!A:你管我!还有问题吗?没事我先走了……
  • 夜雨北衙

    夜雨北衙

    大唐天宝年间,外有安禄山造反,内有不安份的阴谋诡计者扰乱长安城。大理寺卿李慎行奉旨查办案件。一件件古怪离奇的阴谋诡计。一件件不可思议的案件。一件件稀奇古怪的奇人异事。一件件令人欲罢不能的情节。李慎行能不能完成李隆基交给他的任务?长安城能不能恢复平静?大唐的天下将会如何发展,敬请关注小说《夜雨北衙》
  • 江湖与庙堂——品读苏东坡

    江湖与庙堂——品读苏东坡

    通过再现苏东坡坎坷而壮阔的一生,深入剖析他的精神世界,展现了北宋中后期恢弘的历史画卷。作者围绕苏东坡的命运,贯通历史,信手拈来,多角度触发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记忆。作者承诺,要写出比小说还要好看的传记。
热门推荐
  • 复仇公主恋爱记

    复仇公主恋爱记

    三个女孩生活在无穷无尽的黑暗中,是复仇支撑她们活了下去,她们签了傀儡契约,从而变成了冰冷的傀儡,(傀儡是不能有感情的,尤其是爱情)她们来到了贵族学院,打算报仇,但是她们却在这里面感受到了温暖,拥有了爱情,身为傀儡的她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 小萌娃捂热大冰神

    小萌娃捂热大冰神

    一场不打不相识的恋情!看一个小萌娃如何捂暖一尊大冰神!
  • 血溅天地

    血溅天地

    秦煜,一个被家族做替罪羔羊的废物,抽离血脉,碾碎兽魂,逐出家族。“我发誓,要救出母亲,要让秦家人为此付出代价,若违此誓必受天雷碎魂之苦。”看半虫如何进化成龙祖,以人体如何抗衡天道。血修者和兽魂师的战斗不容错过哦。全书神通,法则乱飘。
  • 独宠萌妃:蛇王太霸道

    独宠萌妃:蛇王太霸道

    苏子画和一群盗墓贼去女娲陵墓考古,遇上一条大蛇……无意中摸到某条蛇的敏感部位……某条蛇变身绝世美男,对她提出要求“女人,你没有说不的权利,当本王的女人,或者被本王吃掉,你选择一个吧。”“有没有第三个选择?”苏子画傻傻的问。“有。”某条蛇笑眯眯的点头:“第三个选择就是本王对你,先奸后杀。”
  • 爱一次老板

    爱一次老板

    他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误打误撞的进入她的公司.与她的前男友展开了一系列的竞争.最终抱的美人归.
  • 矜矜佳人:废柴三小姐

    矜矜佳人:废柴三小姐

    二十一世纪女杀手黎千夏,被人所害,一朝穿越,竟是个废柴!姐妹欺负,父亲嫌弃,哼!我会让你们知道,究竟谁才是王者!
  • 上帝不会眷顾我

    上帝不会眷顾我

    在如此悲哀的时刻,她努力回想,试着完整背出,她年少时曾经热爱过的一首诗。
  • 天道碎虚

    天道碎虚

    天道非道,傀儡当道,至亲溟焱,亲师财狼,看一袭笔直身影如何与命运相抗,又是如何推翻虚假之道,以身证道。“我不可以死,因为我没资格死。”杨天的肩上,自始至终都背负着沉重的责任,那是人命,那也是一份执着。“我杨天不信命。”至亲要救,天道要碎,冰儿要活,命运要争……“等我……”
  • 夜王邪妃废柴大小姐

    夜王邪妃废柴大小姐

    世界女强人穿越到灵力世界,说她废柴,随手打败紫阶强者,丹药难求,随手一把,看她如和傲视天下
  • 一瞬而逝的光

    一瞬而逝的光

    原本就是富家千金,却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变成了一个智商极高的美少女,面容与IQ的改变会促成怎样的一段佳话,得知真相的她,又会如何报复那些伤害过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