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32900000018

第18章 抵达青城山

每当想起青城山,自然会联想到它震惊天下的古蜀文明,联想到这块自秦代以来皇帝敕封的国家祭祀山川圣地,联想到这个绿色城郭源远流长的道教历史。只想走进它,接受历代先贤的心灵洗礼。

自古以来,青城山的得名便有两种说法:一说青城山有阴阳36座山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茏,宛如一座绿色城郭,因形而得青城山;另一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以清城山为基地创立天师道,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璞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一致,山名就没变。唐代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当时的皇帝唐玄宗非常崇信道教,唐朝李氏天下都非常重视道教,据说是因为道教教祖老子姓李名耳,与李唐同出一家。对青城山道佛之争这段公案,玄宗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顺势把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到过青城山的人说这故事并非传说,因为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青城山与道教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创始人张陵来此结茅传道,开辟了东方神秘宗教——中华民族传统本土宗教“道教”的历史新篇章,因此青城山也就成为了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近2000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成丰富的道教文化,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医学、养生学等方面,乃至政治和军事方面以及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和久远的影响。道教积淀下来的大量经籍文献及宫观建筑、雕塑石刻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青城山的道教历史最为悠久,是道教历史发展最为完整的道教名山;从创教到发展至今,它历经了道教历史中最早的天师道正一派,到后来的全真教这两个道教中最大道教派别的角色转换;道教建筑也最有历史阶段性和代表性,这里有全国最集中的道教建筑群——始于晋、盛于唐,跨越了晋、隋、唐、宋、明、清各个历史时期,而且这些建筑还体现了中国西南民俗民风的特色。像天师洞就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付圆天大师就曾居住在天师洞。道教漫长的历史铸就了青城山灿烂的道教文化,包括易经、青城气功、青城武术、洞经音乐、医药养生、膳食等,除保存下来和已经重建的宫观庙宇等文化胜迹之外,青城山还保存有大量的古遗址、古碑、古石刻造像、古墓藏、古摩岩题刻及道教印符等文化实物,这些实物都是道教留给全世界的宝贵遗产,这些遗产包含道教文化的历史信息和众多谜团。整个青城山被称为一座活的道教博物馆。联合国著名遗产专家莫洛伊博士曾被青城山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所折服。他曾感慨道:“青城山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突出范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构想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青城山,正是以它“幽甲天下”的自然风光与悠久丰厚的道教文化吸引着无数中外名人来此游览观光,长驻短寓,著名的有唐明皇、杜甫、贾岛、杜光庭、苏轼、范成大、冯玉祥、于右任、张大千等。而今天道教的养生、崇尚自然的思想更令生活节奏紧张的现代都市人群,让向往自由、向往回归自然的人们倍加崇尚,前往青城山探幽访古,前来探索东方神秘道教文化精髓的各界人士也越来越多。

那年,感受完都江堰的雄姿与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后,我们便开始问道青城山。

从正门进去,迎面而来的两棵大树高耸入云,饱经沧桑的树皮紧紧包裹着强劲的树干,绿意盈盈的枝条迎风招展,仿佛一对情意绵绵的恋人,在含情脉脉的对视中,默默地相守而立,又不失对游客的热情。导游说,这是一对夫妻树,他们虽没有牵手相依,只是对峙于大路两旁,却也如一对不离不弃的老夫妻,有“与子偕老”的决心,一伴就是数百年。旁边的淙淙流水,似乎在时刻传递着他们千年不变的心音。

走过几个拐角,一个用藤蔓构建的小亭子闯入眼帘。造型奇特,因势就形,巧夺天工。以硬枝为框架,用藤蔓织花纹,犬牙交错,疏密有致,间有镂空,似隔而不隔的屏风,给人无限想象空间。只见它上书“天然阁”三个字,古朴而又不失雅致。我想:这也的确够天然的,有谁会想到如此奇妙的点子呢?哪知越往上,这样的藤阁越多,我恍然大悟:这可能就是青城山,甚至整个四川省建筑的艺术特色之一。因为在杜甫草堂游览时,所见到的那扇门也大同小异。也许某些东西,包括艺术都是带有地方特色的。

刚开始,还一鼓作气,一气爬了好几十个石级。可数着数着,就有点疲惫了,甚至经过了多少个藤阁,也没有心情去数了。我也知道此行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数石级,可所有的山似乎都一个样,云雾般缭绕着,弯弯扭扭,缠缠绵绵。而天空似乎并不那么开朗,紧锁着眉头阴沉着脸,似有无限心事。不久,还飘起了毛毛细雨。

刚进山时,从下面往上看,那层层叠叠的峰峦忽然间模糊起来,游客络绎不绝,从各自的语言可以听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偶尔遇上的外国游客,有单个的,也有成对的。各自为政,自得其乐。全然不像我们,成群结队。有一对白肤男女,每人背个睡袋,也许他们是想在山里野营吧,我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还有一个很文静的外国友人,看着我用相机对着他,赶紧摆了个很轻松很自然的姿势,对我发出友好的微笑。给他照完相,我们不约而同地向对方说“Thank you”。

这样的际遇,虽纯属偶然,但我们的确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对方。是啊,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能够在这种地方相遇,本来就是一种难得的缘,更何况我们还能如此近距离地、友好地接触呢。尽管他不一定听得懂我们民族的语言,我也不能全听懂他的那些话,但能够在这儿相遇,至少说明我们有相同的爱好,或关乎实在的山水,或关乎玄乎的道教,或者只是缘于一种情调,一种氛围。但无论关乎什么,至少我们有过交集,不是两条毫不相干的平行线。

或许是心有灵犀吧。当我走几步再回头看他时,他也正回头望着我,然后又同时向对方挥手,做了一个再见的手势。

再见了!我的带着异国风情的朋友。或许,多年后我们还真有机会再见面的。

群山连绵,峰回路转。这单独的一座山看上去不高,爬上去不陡,但就是一座比一座难爬。我感觉自己有点累了,可每当我准备休息时,便会想到我要到达的地方还有那么远,如果不坚持,不努力的话,定会落后于人的。可越想快点到达目的地,越是担心落后于人,我越感觉到自己的累,也就越不想走了。联想到王安石游褒禅山时所说的:如果相邀返回,如果自己也没有继续前行的坚定信念和决心,那么一个人很难看到旖旎的风光。我又鼓励自己,不要轻易放弃。

时光随着爬行的脚步在飞逝,雨丝仍旧不紧不慢地飘着。越往上,上面的山越清晰,而下面的人则宛如正在蜿蜒的山道上爬行的一只只蚂蚁,最后成了一条在山道上扭动的花线。

不断地遇上挑着或者掮着东西上山的人们。他们有的穿着很破旧,也许那就是他们的工作服吧。虽然天气渐凉,还飘着小雨,可他们的头上和身上全冒着热气,他们的脸上有滚滚的汗珠。我明白这就是那群叫挑山工的人。山上所有吃的用的全得靠他们那一双肩膀、那一双腿。他们瘦小的身躯承载着整个青城山的生活和文化。这比我们这些空手爬山或仅背一个小包上山者,又不知要辛苦多少倍呢?然而,只要有游客经过他们的身边,他们总是小心地让步,看不出有半点放弃的意思。我不禁对他们油然而生敬意。

路旁稍宽的过道上,妇女们在卖黄瓜矿泉水等解渴的物资。我们走过去问了一下,比下面的贵多了,每一个起码得五块钱。她们说都是从下面背上去的,自然贵一点,但都很新鲜。听了这话,我毫不犹豫地抽出几张十元的票子,拿了几条黄瓜和两瓶矿泉水。

虽然自己袋子里背了不少这种东西,但只要遇上她们那诉求的眼神就有点于心不忍了。也许她们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也许还有需要伺候的年迈老人,也许还有不少等待她们回去完成的家务……想到这里,我只恨自己能力有限,不能更多地帮助他们。

或许是那些妇女给了我坚持的决心和勇气吧,或许是自己专注于爬山而心无旁骛吧,还或许是道教的文化精髓还等待我去学习和思考吧,想象自己爬上高山之巅后,吟诵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我的精神又抖擞起来。我想,那时我的思想,应该能抵达一个崭新的境界吧。

无数次,恍恍惚惚间,我已伫立高山之巅,徜徉白云之间,手抚天幕,脚踏祥云,飘飘忽忽,悠然自得,渐入仙境,宛如仙人了。这正是往昔一直向往的场景。

沉迷于这样的场景,自然忘记了先前的目的,只觉得爬山也是一种快乐。

这期间,还有不少诱惑。抬轿的,坐轿的,彷徨观望的。走着走着,也还真有不少游客坐上了轿子,有的甚至一家人三四顶轿。可此时的我,已不为任何诱惑所动了。只是欣然地爬着。偶尔迟缓点,是为辨识或欣赏风景;偶尔停驻,则是为了拍照。

行走在青城龙居山牌坊岗山脊上,赫然出现题着“天然图画”的牌坊。这座十角重檐式的坊阁建于清代嘉庆五年,重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有联云:“溪壑奔腾,百川东去通千派;云霞缥缈,万里西来第一山。”站立此处,只见林间时有鹤鹭轻飞,山鸟长鸣,岩下溪水潺潺,琤琮有声,宛如琴韵。如若三伏天至此,定然山风拂面,顿觉沁肺清心吧。我感觉自己已被这奇妙的自然融化了。

此处正当游人入山去天师洞半途,雄秀的牌坊矗立于两峰夹峙的山口,龙居、天仓、乾元、丈人诸峰,堆苍叠翠,宛如画屏。见此画屏,只想尽快抵达天师洞,穿越千年,接受天师的心灵洗礼。相传天师洞古为黄帝祠,隋代名延庆观,唐代改名常道观,宋代名昭庆观,因观后有汉代张陵天师结茅阐道所居之洞窟,遂俗称“天师洞”。待到了那里,只见古观三面山环水抱,深藏于千崖迤逦、万树凝烟之中,其建筑融隐、藏、幽、青、奇特点,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观内荟萃了三清大殿和唐碑等文物,观中有黄帝祠、三皇殿、天师殿、隋代天师石像、唐代御碑和三皇造像、明代木刻浮雕、汉代古银杏、唐代岐棕、宋代九株松以及降魔石、洗心池等古迹,观内还藏有历代名人雅士的大量诗词、书画、匾额、楹联等珍品。真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从天师洞出来,天大晴。我浮躁的心越发平静了,我沉重的双腿也越发轻松了。等我们从祖师殿右侧的小道登上天仓三十六峰之轩皇顶时,俯视前山诸峰,如峰浪起伏,尽皆东去,川西平畴,尽收眼底;回望后山红岩、六顶诸峰,层峦叠嶂,白云缭绕,味江奔流,古道弯弯,曲径通幽;早晚间如看日出、云海和晚霞、雪山,定使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古诗云:“三十六峰如不到,青城还似不曾游。”

在时慢时快中抵达顶峰;在轻松愉悦中回到山脚。当我再次回望青城山,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道法自然:不强求,不偏执,不急功近利,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命中的种种际遇。顺其自然,一切都将顺理成章。

同类推荐
  • 民间俗语精粹

    民间俗语精粹

    《民间俗语精粹》这本书精选民间俗语近3000条、条目按首字的音序排列,并解释了每条俗语的含义。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我们,江湖未有期

    我们,江湖未有期

    12位江湖“萌友”,13篇热血江湖故事,他们潇洒自由,他们友善亲切,他们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友人,浪迹在丽江西藏的过客,求学在美国巴西的浪子,还有定居在遥远地方的江湖人,他们每个故事都无可替代,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冒险。
  • 断章

    断章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作品,写于1935年10月。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据作者自云,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该诗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
  • 歌者的悲欢:全面解读唐代诗人

    歌者的悲欢:全面解读唐代诗人

    本书是著名学者丁启阵的最新著作,讲述了唐代诗人的所处的时代与命运、他们的才华、功名、性情爱好、精神信仰和生存之道。本书是著名学者丁启阵的最新著作,讲述了唐代诗人的所处的时代与命运、他们的才华、功名、性情爱好、精神信仰和生存之道。本书是著名学者丁启阵的最新著作,讲述了唐代诗人的所处的时代与命运、他们的才华、功名、性情爱好、精神信仰和生存之道。
热门推荐
  • 妈咪改嫁吧

    妈咪改嫁吧

    (新文:《带球快穿:傲娇鬼夫,放肆来》求宠!)杜悦梦与凌俊凡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凌俊凡却出了意外,找寻无果,还好给杜悦梦留下了一个孩子,没有让杜悦梦再次陷入黑暗。杜悦梦苦撑几年之后,终于有了凌俊凡的消息,却不曾想,他在异地已组建新的家庭。“妈咪,他不认我们,我们也不要他!阿钧爸爸比他好多了,妈咪,你改嫁吧,以后阿钧爸爸就是我的真爸爸了。”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孤子

    孤子

    伦理剧的纠结,言情剧的俗套,整体不狗血处处狗血。这是一个关于青梅竹马的现代小清新,这是一个关于欢喜冤家的俗套小虐缘。穿插些许灵异鬼神,人性冷暖。是三个人的情路,还是两代人的纠葛。是一个人的成长还是一辈子的蹉跎,平铺开来,大约不小白,大约不刺激?唔?大抵如此吧!
  • 柳树小姐的一十一个故事

    柳树小姐的一十一个故事

    柳树小姐是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人她像柳树一样给其他人遮阳但她还是个阴郁的人柳树小姐的故事一点也不有趣
  • 暗世之凡人若尘

    暗世之凡人若尘

    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却因为一场事故意外的来到了异世。在这里凡人是什么?是尘土,也可能连尘土都不如吧。可是自己什么都不会,到底怎么才能在这里活下去呢。偏偏偷窥被发现...偏偏第一次偷吃被抓...偏偏第一次像人借钱却...这么悲催怎么活,可偏偏老天待我不薄,偶获神器“梦呓”,从此颠覆了我的命运。看一普通人如何修炼成仙,创世天下。
  • 孔氏杂说

    孔氏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世风华丶重生记

    盛世风华丶重生记

    墨儿...我的墨儿,你看着我,我是你的姐姐子兮呀。你是不是在怪姐姐,怪姐姐这么久没来看过你,对吗?你一定是在怪姐姐是不是?所以才不肯认我,别怕!姐姐是来带你走的,这次姐姐再也不抛下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房间里站满了西装革履的黑衣人,偌大的房间突然显的那么拥挤,然而中间却空荡荡的只有两个人,女子浑身是血,胸口插着浸过毒的刀,让她摇摇欲坠,但她眼神依然那么温柔的看这对面的那个表情冷漠的少年。就算身上的刀是少年亲手插上的,却一点不影响她看向少年眼神中流漏出的那种溺爱。“啪”,“啪”“啪”,好戏啊,好戏!"蛮四”.......怎么会是你?。女子不敢相信的看着进来的人
  • 大唐第一厨

    大唐第一厨

    一朝穿越,原本以为将要过宅斗的日子,却没想到,不仅要斗智斗勇,还要经商。小暖,上菜。小暖,收银子。小暖,后厨没柴烧了。小暖···唐暖表示,不想做厨神的小二不是好掌柜。
  • 缘来你还在我身边

    缘来你还在我身边

    第一次遇见你,我们只是偶然一遇;第二次遇见你,我们便互相结识了。在朋友的婚礼上,怎么会是你,我的天,我们再次相遇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