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6000000042

第42章 青春期心理辅导(4)

由于学生看问题存在片面性、盲目性,因而容易钻牛角尖,非得把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看成是不一般的感情,从而对老师产生非常的“爱慕之情”,还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老师对他们是最好的。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多交朋友,让他们对周围的人都能敞开心扉,用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对那些不善于言辞的学生,开始可以建议他们交一些笔友,引导他们多与父母沟通,学着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讲给父母听。因为,你怎样对待他人,他人就会怎样对待你。慢慢地他们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关心自己、喜欢自己的朋友。况且,同龄人之间往往有更多的话题,他们有可能会渐渐觉得与同龄人交朋友可以更开心、获得更多的益处;还会认识到其实老师对自己的好,并不是很特殊,只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爱护而已。总之,多交朋友既可以让学生变得开朗,又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4.帮助学生学会独立

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独立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可能学生无法一下子做到所有的事情都由自己处理,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定出阶段性的目标。其次,与家长联系,获得家长的配合,让学生渐渐学会情感上的独立。

学生老是与教师对着干,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几个教育场景:

场景一:下课了,老师希望多给学生们讲一些知识,但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心不在焉,甚至做其他事情,如皱眉头、和同桌讲话、摆弄东西、收拾书包等,以示不满。

场景二:学校一再强调不要到校门口的小摊上去买东西,可是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地挤在那里;老师三令五申地告诫他们不能玩电子游戏,但是他们仍然会偷偷摸摸地玩得不亦乐乎。

场景三:在现在的中小学,很多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老师汇报情况,帮助同学进步说成是“出卖朋友,不够意思”;把劝阻同学打架斗殴看做是“孬种,不够哥儿们义气”;把刻苦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看做是“傻瓜”、“不懂得人生价值”。

这些老是与教师对着干的学生,其实是逆反心理在作祟。

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一定的生理原因,也有外界不良刺激的原因;逆反的实质是表现个性、突出自我。心理学界将逆反心理称为“心理上的抗拒”,指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到某些方面享有的自由被剥夺时,自身激发出的一种抗拒心理。目的是想确保行动的自由,而且这种自由对个人来说越重要,心理上的抗拒则越大。

这种抗拒心理在青春期尤为明显。

形成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发展性原因

逆反心理是伴随着心理发展某一过程的心理特点。随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其“自我支配、自主”的愿望也相应增强,中学生对于“我”的意识表现非常强烈,这种强烈的“我”的意识,会促使他们多方面寻求自我做主的机会和表现。但是在经验、阅历相对欠缺的现实条件下,为了所谓的“自我做主”,或者仅仅为了表现出独立,中学生容易陷入片面追求“自我做主”的误区,造成了有意无意的逆反。随着阅历的增加以及思维能力和方式的发展与开阔,这种主要由发展性原因造成的逆反心理会减弱。

2.被错误教养所强化

在个体的成长经历中,都出现过“逆反者反而得逞”的被教养情况,并且不止发生一次,结果,逆反作为一种条件反射被强化、保持下来。例如,对于母亲安排的家务,哥哥总是顺从去做,而弟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了“N0”,结果竟然是不用干了,而且过后父母也没有追究,那一次的逆反就这么不了了之,却为弟弟以后的逆反提供了参考资料或者说“成功经验”,也对弟弟的逆反动机起了强化作用……久而久之,即使面对父母提出的合理要求,弟弟也会条件发射的作出逆反的反应,甚至这种逆反的条件反射会泛化到其他的领域、其他的对象。

被错误的教养所强化了的逆反条件反射,同样也可以通过正确的、科学的教养方式得到矫正。

3.认知错误所导致

当不高的辨别能力与强烈的“自我做主”的愿望相碰撞,再遇到宣扬个性、宣扬自我的极端理论的时候,两者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巩固”。中学生正处于强烈的“自我做主”的愿望与辨别能力相对落后的趋势中,而当今社会的舆论是倾向于张扬个性、宣扬自我的,这种情况下,中学生容易形成支持“逆反有理”的认知体系,从而发展成逆反心理。例如,有的流行歌曲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中学生因此认为“走自己的路”就是酷;再例如,在娱乐界,艺人们为了抢镜头、争眼珠,挖空心思制造出的扮相,有的中学生就因此对统一穿校服反感……认知因素导致的逆反心理,可以依照认知体系的形成规律,通过认知调整的途径加以矫正。

4.双方关系的恶化导致

以上所列举的“某些固定领域的逆反”大多是由这种原因所导致的。面对关系不良的人,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反感”情绪,只是中学生的情绪比较强烈,当这种反感情绪强烈得足以阻碍中学生进行客观分析的时候,逆反可能就会是第一个反应了。

5.表达方式的错误导致

有一次,学校搞游园活动,两个班在一起布置道具,A老师拍着一位同学的肩说道:“某某,搬桌子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吧”,这个某某很愉快地去搬桌子了;而B老师用食指指着一位同学,生硬地说:

“你,去搬桌子来”,那个学生左顾右盼,最终老师又叫了另一位同学去搬。从这两对师生的表现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有时候,你遇到的逆反反应,可能仅仅是由于表达方式的错误所导致的;有时候,正是我们自己的表现促使了对方逆反心理的滋生。

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我们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到真正的产生原因,开展心理辅导就不会太困难了。

下面这个案例就是生动的说明:

刚上初二的伟健,长相英俊,比大多数男生高出了一个头。

根据其班主任老师反映,伟健是班级里边的首号捣蛋鬼,上课的时候喜欢断章取义地曲解老师的话,并大声地将他“加工”后的理解说出来,往往会弄得哄堂大笑,严重影响老师上课的情绪和进程,但他却表现得愈加得意。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更是严重欠交,还振振有词:“国家不是提出要给中小学生减负了吗?”每次老师找他谈话,他不是伺机逃避就是咬定死理“我有我的自由”,谈话中老师所提的要求,事后,伟健总挑着相反的做。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男同学都变得“逆反”了。

当心理老师接到伟健班主任的求助信号之后,为求对伟健行为有比较客观、详细的资料,找了座位在伟健周围的六名同学,以及四位科任老师,请他们分别描述伟健最近两天内的一两次逆反表现,以及出现该次逆反表现前后伟健的言论。关于什么是逆反表现,心理老师没有事先告诉被调查者,因此,被调查者选择什么事件作为伟健的逆反表现,也能反映出他们对逆反表现的理解和定位。

结果发现:四位老师都指出了伟健将老师的话曲解,哗众取宠,并且洋洋自得;而六名同学中只有两人将这个描述出来,他们一致指出了伟健与班主任谈话时吼得比老师还大声,并反映,事后伟健曾经不止一次以“班主任都怕我”沾沾自喜,还以此威胁其他同学听他的。

根据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在与伟健正式交流之前,心理老师分析出伟健的逆反心理:从表现类型来看,介于“固定某些领域的逆反”

和“情绪性或情景性的逆反”之间,即两者的成分均有;从其形成原因来看,第一位的是认知错误,即片面化的“自由”和错误的“英雄主义”,而且,这种错误的认知在同学当中还有相当的市场,第二位的是错误的教养方式,这里专指同学在伟健曲解老师的话的时候发笑,满足了其哗众取宠的需要,而伟健以“班主任都怕我”威胁成功,更强化了其与班主任对着干的逆反行为。

分析清晰之后,心理老师对于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就心中有底了。

下面是心理老师正式对伟健开展心理疏导的过程,综合运用了以上介绍的三类策略:

与语文老师沟通,布置作文《三十年后的我》,说明将挑选有创意的文章交给心理老师欣赏,并让学生(事先通气,要推选伟健)先推荐“最有才气”的三个人作脱口秀。结果伟健中选,他显得相当意气风发,之后也按时交了作文。语文老师按照计划将伟健的作文交给了心理老师。

以作文为切入口,与伟健交流,话题先是围绕着作文中表达出来的人生愿望,然后转向“为实现这些愿望现在能做的事情是什么”。

伟健侃侃而谈,提出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大公司——自己当老板的“战略路线”。心理老师的认可使其越讲越兴奋。

在伟健的目标体系基本清晰之后,话题转人“你觉得目前自己的哪些表现会阻碍实现愿望?”

针对老师和同学所反映的两个突出逆反表现,让伟健说说自己在这样做的时候,都有哪些想法,并结合前面对愿望的讨论,引导其对自身想法的辩驳、再认识。

帮助伟健分析其逆反表现的反应式:S是老师的教育;O是同学的笑声,也是自己的想法“我是自由的”、“这样才有英雄气概”等;R就是故意曲解和大声嚷嚷。

当伟健对自己在反应式中的R不满的时候,提示他,改变O就可以矫正R,并给R提出一个改变的梯度。

协助伟健找到改变O的方法,包括自我的认知调整和对同学笑声的意义的再认识。

请班主任协助,在班级中宣布伟健改进的决心和策略,并请其他同学配合、监督。结果证明,效果非常的好。

相信这个案例对我们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会有所裨益。

学生不爱穿校服,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一位教师讲述的故事:

那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到教室去,刚踏进教室门口,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五六个男生,七八个女生,这里一堆那里一伙围聚在一起:有的在帮着梳小辫,有的在涂指甲油,有的在互换服装……我的突然出现使他们措手不及,慌忙“逃”开。突然有一件物品丁咚咚地滚到我的脚边,我装作不在意地拾起了它。这是一枚银白色的做工并不很精细的小戒指,我笑着说“蛮好看的”便还给了她。随后教室恢复了平静,我有意无意地在教室内巡看一番,好些爱美的女生甚至男生都佩带着简易的手戴饰品。令我惊讶的是,大部分学生的校服要么系在腰间,要么半披在身上,要么干脆“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价值不菲的品牌服装。至于红领巾和学生卡更是难觅踪影。询问了几位学生,他们红着脸说,老师我们马上换。当时我没有大动干戈。但是直觉告诉我:学生们的这种现象并不那么简单。果然,任课老师陆续来向我反映学生课堂纪律不好,照镜子传纸条,讨论生日互送什么首饰礼物,星期天要让妈妈买什么牌子的运动装等等。星期一升旗仪式上,好些学生只穿校服上衣,下着名牌裤。有几个干脆不穿校服,以各类品牌的运动服“闪亮登场”,而且球鞋的鞋带是黄红、蓝紫、绿黄等靓丽的色彩。学生的学习明显松懈,成绩也不同程度下降。

学生系不同颜色的鞋带,喜欢穿名牌服而不喜欢穿校服的现象,虽是小事,其中蕴含着集体心理的大道理。具体而言,就是:

1.盲目学样。经过观察不难发现:班中平时要好的一群男生,都穿着颜色或款式都相同的足球衫,同样一直在一起玩的女孩,也有一样的发式或饰物。所以,只要有一两个学生不穿校服,其他学生也会半遮半掩地随后跟上。

2.明星效应。青少年喜欢新鲜事物,崇拜偶像,明星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学生盲目追随,认为这就是个性的展现。

而全体学生穿一样的校服,却被认为不够时尚,没有个性。

3.暗示效应。当某一现象成为众人的行为趋向时,他们就会自然接受暗示,刻意模仿,以便融入背景,保护自己。

4.逆反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喜欢追求“新、奇、异”,面对传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唱反调。学校再三要求学生穿校服,不许佩带饰品。有的学生偏偏要反着干。

对此,进行如下心理辅导:

第一,可以利用学生的“周记”来进行个别思考教育。学生的周记是思想教育源源不断的素材源泉。教师对周记的评语是一种最切实际的个别德育工作。

第二,可以利用“恳谈”形式进行思想教育。“恳谈教育”也有它的突出优点: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渐走向闭锁,师生恳谈可以为开启这一闭锁性提供有效的钥匙。

第三,不妨开展“探讨中学生穿着服饰”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理解按照年龄特征着装的好处,以及怎样才能在不违反礼仪规范的前提下,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花过多的心思的道理。

第四,选编传统美德、名人故事。利用晨会、班会、思想品德评比阵地选讲名人故事,让学生心目中树立更多的学习榜样。

第五,积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如要求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花钱,少领孩子到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不要盲目地去模仿或攀比。

案例中的教师运用上述方法,经过半学期的努力,这种现象基本不再出现。

班上不少学生坦言,每天早上思量穿哪一件衣服也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有时还会因此迟到。有的家庭收入低的学生,可能买不起品牌的服装反而感到自卑。大家一致认为,校服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看起来整齐、端庄、大方,穿校服看起来更精神一点,令每个学生觉得是学校的一份子,大家也很团结。

现在,就算不是星期一升旗仪式,同学们基本上都穿上校服,佩戴学生卡和红领巾。每一次的广播操,统一着装的学生总是显得整齐划一、精神焕发。这就是班级群体中的新气象。

这个案例对我们做好青春期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名言警句之修养篇

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

——胡志明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鲁迅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德谟克利特

同类推荐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本书内容包括: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初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高一新生的入学适应、对家庭环境改变的适应、对学校环境改变的适应。
  •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书中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家长既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给每位家长带来一份喜悦,更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孩子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
  •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有一种责任叫教育

    本书从教学方面讲教师的责任讲学生道德的培养教学生为人处事的技巧讲学生交友之道注重学生的心理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作为一位教师如何更加完善教育。
热门推荐
  •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亲情故事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亲情故事

    本书用平淡的语言、感人的真情展现了至纯至真的亲情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如一把灵动的钥匙,带你的心灵去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
  • 红楼之贾母重生

    红楼之贾母重生

    这是贾母回到红楼剧情开始之前的故事。元春指婚,宝玉摔玉,贾母愤然离世。化作一抹游魂目睹了贾府败落、诸芳散尽、宝玉出家之后,贾母回到了红楼剧情尚未开始的时候。重生一场,首要任务便是管教儿孙,将祸端掐死在萌芽。上辈子对不起林丫头,这世既然有意成全那段注定的木石前缘,自然不能再由着宝玉混吃等死混爵位。贾母非万能,不黑钗云,避免脸谱化人物。当然贾母重生之后有些事情肯定会蝴蝶~~~宝姐姐还是那个宽厚圆滑的蘅芜君,林妹妹依旧小性儿不饶人,宝玉照样怜香惜玉看不惯利欲熏心的禄鬼。人物性格以及情节设定尽量贴合红楼梦前八十回,文中剧情走向来源于对红楼原著的感悟。为了衔接剧情,有原创npc。
  • 航时工厂

    航时工厂

    且当人言如浮云默陌,时间的长河又在进行着怎样的故事呢......
  • 杠上不良太后

    杠上不良太后

    母后很冷血,屠尽后宫嫔妃三千人,血染青石,铁血手腕,无人敢惹!母后很嚣张,丞相将军唯命是从,禁军都尉以她为尊,天下百姓只知太后,不知皇上!母后很无耻,上青楼,逛赌场,调戏丞相,戏耍皇弟,吃喝嫖赌样样俱全!母后很无良,无事爱采草,阁主、丞相首富都扑倒,身为皇帝,时常被踢出去割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宇宙航海王

    宇宙航海王

    暗黑的大地,有阳光普照着。枯黄的大树,有雨水滋润着。而未知的星域,我将用鲜血铺就一条大路。辱我者,死。辱我同伴者,死——丁龙我会让整个大宇宙知道我们的名字——丁龙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斗武仙

    斗武仙

    斗者,汲取精纯斗气修炼己身,练至极致,可翻天覆地。武者,引动天地真气锤炼肉体,穷其极致,可翻江倒海。轩辕紫羽,修仙的小子,只为成仙。皇帝:“紫羽啊,你看我把公主许给你怎么样?”轩辕紫羽:“你就是不说,她也会跟着我的!”斗圣:“大人,请你收我当小弟!”轩辕紫羽:“滚开,没看见我手下一片斗帝、武帝吗!”圣兽:“大人,我当您的灵宠吧!”轩辕紫羽:“我的兄弟小虎和紫纹都比你霸气,不需要!”.......................................轩辕紫羽:“唉,该去仙界了!老婆们,等我回来接你们!”交流群:174569227
  • 阴阳秘录

    阴阳秘录

    你知道每年发生多少件灾难吗?你想知道这些灾难发生后的“那段时间”的一些事吗?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奇人!”他们身怀异术,有的能降鬼除妖,有的一卦算苍生,如果你足够细心,会发现每一个灾难背后都会有他们的影子,原本只是普通人的我、却意外见证无数个诡异的灾难背后的离奇事件,从而记录下来:古墓千口葬鬼棺、秦岭龙神墓、天山蛟龙窟、死海幽灵船、人间蒸发几十年后重现人间的古老村庄…
  • 名律师的58个经典案例(教你成功丛书15本)

    名律师的58个经典案例(教你成功丛书15本)

    随着中国律师业的进一步发展,律师业的专业化水平正逐步发展和提高。我们提倡并鼓励建设专业化的律师事务所和培养高素质的律师,社会发展的需求使社会各层面诸如刑事、民事、行政、知识产权、建筑与房地产领域都需要相应的专业律师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简单如离婚纠纷、债权债务纠纷、刑事辩护,复杂如股票上市、收购兼并、大型基建项目等均离不开专业的律师。
  • 奇闻译说

    奇闻译说

    生活感悟,思考人生,希望对大家的思想有所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