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200000025

第25章 艺术(10)

韩幹的另一幅杰作《照夜白图》画的是唐玄宗最喜欢的一匹名马。图中被拴在马柱上的照夜白马仰首嘶鸣,奋蹄欲奔,神情昂然,充满一股生命的动感。马的体态肥壮矫健,唐韵十足。据专家考证,马的头、颈、前身为真迹,而后半身为后人补笔,马尾巴已不存。图后有南唐后主李煜所题“韩幹照夜白”五字,又有唐代张彦远所题“彦远”二字。

今天来看,韩幹之作确是唐代鞍马画的顶峰,他上承曹霸等前辈画家,却又能独创一体,直接影响到晚唐五代的画风。因此,称得上是一位承上启下的艺术大师。

韩滉的《五牛图》也是唐代畜兽画中的佳作。韩滉(723—787),唐代中期的政治家和画家,历经玄宗至德宗四代,从地方官到藩镇、宰相,是一位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政治家。他曾任过节度使等政府要职,后被封为晋国公。虽然官高禄厚,韩滉的生活却十分俭朴,衣服被褥据说10年才更换一次。他的文化修养十分深厚,善鼓琴,书画兼长,隶书精到,草书有张旭的笔意。擅长农家风俗画。牛羊类题材的畜兽图更是他的强项。当时,韩滉以画马著称,韩则以画牛闻名,后人称他们为“牛马二韩”。南宋陆游曾称赞韩滉的画颇能让人身临其境:“每见村童牧牛于风林烟草之间,便觉身在图画,起辞官归里之望。”

韩滉的传世名作《五牛图》据说是一次他到郊外,看到耕牛食草,牧童正逍遥自得地嬉耍,远处一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舔舌,有的俯首觅草,韩滉看得不由出了神。一个月后,状貌各异的五头牛便跃然于其纸上。

《五牛图》画在白麻纸上,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纸画。画上共五头牛,每头牛的姿态、方向都各不相同,有的歪头蹭痒,有的伸颈翘首,有的舔舌顾盼,有的缓步前行,有的则凝视前方。其中四头是侧面朝向,一头居中正面朝向。每头牛肥瘦不同,筋骨描绘得十分清晰,虽都是黄牛,但色相变化各异,毛皮极富质感,说明画家的造型能力很强。从技法角度讲,画家采用近景构图,中间一头牛是正面面向观者。由于画家透视处理十分到位,因而显得逼真自然。再仔细看,则每头牛的神情都描画得十分朴实可爱,居中的一头显得沉静本分,舔舌回首的那头眼神活泼,有点调皮,蹭痒的那头安然自在,缓步前行的则比较严肃。《五牛图》充分展现了画家细致的观察能力,整个画面,用笔粗放,略带凝重,显示出农村淳朴清新的风情。

五牛图韩滉的《五牛图》问世以后,人们惊叹他所画的五头牛,不仅形似,而且形态各异。各具特征,肥瘦有别,牛色互异,笔法精妙简朴,线条流畅优美,形神俱佳,曲尽其妙,表现出高超的笔墨技巧,是难得的唐画佳作。这画虽为长卷形式,但所画牛却各有独立,除了一丛荆棘之外,别无景物。其用色也很有特点,现实的黄牛。品种虽多,但色相变化不多,图中三头黄色、两头深褐色基本是最典型的毛色,全画虽然只用两种颜色,给人的感觉却是丰富多彩的。后世大都认为这五头牛是被人格化了的。起首的四头牛都很悠闲自在,最后一头则戴着络头,较之前四头,明显有不豫之色。研究者认为这五头牛暗喻韩滉兄弟五人,以任重而顺的牛的品性来表达自我内心为国为君的情感,是以物寄情的典型之作。也有人认为画作意在展现一种深沉稳重、任劳任怨、憨诚执拗、淳朴勤奋的人格品质。

中国古代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均有较多精品传世,但以牛入画,且又如此生动者,唯有《五牛图》,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便称此图“神气磊落,稀世名笔”。可见此图的价值不仅在于绘画艺术的精湛,更在于其题材之独特与传世之稀有。这幅稀世名画到了宋代,一直被宫廷珍藏。经过战乱,此画为赵孟頫收藏。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时,《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20世纪50年代,得知此图流落于香港,周恩来总理亲自做出批示,花重金从香港购回。然后,故宫博物院又用了几年的时间将它修复完好。一幅经典名画才得以重回故土。

《九成宫醴泉铭》

书法发展到唐代,达到了空前的繁荣。究其原因:一是唐朝的国运昌盛为艺术提供了自由生长的土壤;二是科举考试以书法取士,书风随之大盛;三是帝王的提倡与爱好,起到了上行下效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朝帝王都是书法爱好者,其中唐太宗不仅酷爱书法,而且身体力行,造诣颇深。初唐书艺精进,与这些帝王的喜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样的时代环境。自然催生了书法艺术之花的尽情绽放。其中最出类拔萃被后世奉为楷模的是精妙绝伦、法度森严的楷书。长久以来,唐楷都是后世学书者的典范。后人评说唐代书法,往往将其概括为“隆法”或“重法”,其意重在楷书。

楷书自三国钟繇到东晋二王、北魏碑体,发展至唐代,才真正进入了成熟期。后世楷书的大师级人物基本集中于唐代,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其中,“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的楷法又历来被视作楷书成熟的标志,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无疑是其中的典范。欧阳询由陈入隋,又由隋入唐,一生历经三个朝代。他在隋时即已书名远扬,入唐后,书风兼具南北之风,又自成一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据《旧唐书》记载,欧阳询相貌丑陋、身材矮小,可字迹却若伟丈夫挺立。欧阳询书法的最高成就是楷书,他的楷书既有北碑的雄劲,又汲取了二王的风韵,既得北朝碑刻方正峻利之势,又有南朝文雅秀润之姿,外观整齐稳重,内里却蕴含变化,笔力刚劲,笔画方润,纤细适中,给人以爽利精神之感,后世称其书法为“欧体”。

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九成宫四城之阴散步时,发现有一块地皮比较湿润,用龙杖偶一疏导便有泉水涌出。于是他令人掘地成井,命为“醴泉”,意为泉水像美酒一样甘甜。并传魏征撰写《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书写碑文,由工匠刻于石上。魏征在铭文中描摹九成宫建筑的宏伟壮观,歌颂唐太宗建功立业的霸主雄风,记述醴泉发现的经过以及它象征祥瑞的意义。特别是在铭文的后半部,魏征提出了一些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如“黄屋非贵,天下为忧”、“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等警语,至今读来仍震耳发聩,发人深省。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75岁时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书法水平。全碑共24行,每行49字,充分体现了欧阳询书法结构严谨、圆润秀劲的特点。此碑用笔刚挺,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若圆,结构布置紧凑严谨,平稳慎重,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方整之中又内蕴险绝,从而造成一种瘦硬清寒、刚劲峭拔、孤峰崛起的壮美之感。

清代翁方纲曾品评此碑,认为其前半部分写得遒劲有力,后半部分则比较宽容平和,不同于以往诸碑的前舒后敛的风格,却显得张弛有道,独具风范。因此,明代陈继儒曾评论“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赵孟頫评欧阳询为“清和秀健,古今一人”。《九成宫醴泉铭》因而被视作“楷书法的极则”,成为万代习书者及书家竞相临摹的范本。

唐人对于执笔方法、用笔方法、字体结构、点画之势、篇章布局等都有比较集中的探讨。这种对于法度的要求既是对书法实践的总结,又必然会规范着书法的走向。因此,唐代书家,自唐刃欧、虞、褚等人开始,即已定下了隆法的基调。在中国书法史上,晋、唐是两个至为重要的阶段。晋书崇尚趣韵,卓尔不群;唐书尊重法度,力透纸背。自欧阳询始,所谓“唐人重法”,便被注入了一种阳刚之气。欧阳询不仅在书法实践方面确立了楷书的范式,在书法理论方面也开创了“重法”先河。其书法理论传至今日的有《八诀》、《十六法》、《传授诀》、《用笔论》四篇,他总结出书法“八诀”:点如高峰之坠石,似长空之初月;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劲松倒折,落挂石崖,如万钧之弩发;撇似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捺若一波三过笔。从点画结构到用笔,状神形貌,形象地道出了他的书法美学追求。《九成宫醴泉铭》就呈现了这种阳刚气度:其点皆作三角状,其横严整如干里陈云;其竖硬挺如万年枯藤;左右竖笔的中部往往向字心凹进;其撇如剑断犀角象牙;其捺如锋利切刀;斜钩像长空明月;三曲钩顺势转向右上作燕尾状。无论是“高峰也坠石”、“千里之阵云”,还是“万钧之弩发”、“犀象之角牙”,都是对朔北雄健之风的憧憬、追求与企盼。进一步显示了北风南渐、阳刚崛起的美学趣味。

欧阳询的书法熔铸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融会六朝碑书精华,广采各家之长,用笔从古隶中出,凝重沉着,转折处干净利落;结体紧结,方正浑穆,平正中寓峭劲;点画配合整齐严谨,结构安排有疏有密,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之感,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雍容大度中又有险劲之趣。欧阳询的墨迹还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和行书《千字文》等。其中《梦奠帖》结体富于变化,最能表现出欧书劲险崛奇、矛戟森列的特色。

欧阳询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他充分思考了点画之间的主次关系、穿插挪让、整体的章法和汉字形式的类别劈面,使书法成为一种严肃的、郑重其事的创作方式。而后代师从他的书法风格者不乏其人。

颠张狂素

东汉的张芝善今草,有“草圣”之誉。他的草书省减章草点画、波磔,一笔而成,仿若血脉奔行不断。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后代书家对他的评价也相当高,晋王羲之受其影响颇深,对汉魏书迹,唯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皆不足以观。自张芝以后,草书体盛行不衰。到唐代,宽松的政治环境与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为这一自由奔放的书体培育出一片极好的时代土壤。草书遂变得更加放纵恣肆,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变百出,形成了草书中也是中国书法中最具个性风格的“狂草”。狂草的极盛时期在盛唐,其巅峰代表人物是张旭与怀素。

张旭,又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书香门第熏陶出他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的性情,也培养出一个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草书大家。他与李白情趣相投,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也极其相仿。同李白一样,张旭志向远大而又仕途坎坷,一生只做过几任小官。因他常喝得大醉,醉后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其又有“张颠”雅称。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因性情相似,张旭和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因其工诗,又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将他与李白、贺知章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描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写书情状,形象传神,愈见其不俗性情。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字字有法,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张旭曾说:“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见公主与担夫争道便茅塞顿开,从中领悟到笔法之中顾盼与避让的关系。在河南邺县时,他极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行笔之神韵。

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之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他的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怀素是继张旭之后的唐代又一位狂草艺术家。与张旭一样,怀素好饮,酒酣兴发,挥毫泼墨。人称之为“醉僧”。怀素,10岁出家为僧,字藏真,是玄奘法师的门人。他少时就爱好书法,因家贫无纸墨,便在寺后种植了一万多棵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因舍前舍后住处触目皆是蕉林,自谑其居为“绿天庵”。他还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写穿盘板,写字损坏的笔头埋在一起,命为“笔冢”,池塘因常洗砚池水变黑,名为“墨池”。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饮酒吃肉,结交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怀素年少时即已名满天下,李白对其十分赞赏:“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称赞他的字像飘风骤雨,若落花飞雪,“惶惶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如楚汉相交战。”唐代文献评价怀素“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王公名流也都爱结交这个狂僧,“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癫狂。”

前人评价怀素的狂草是继承张旭精华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癫”。怀素曾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他从飘泐扑朔的云雾和雄伟壮观的山峰之间的融合对比中,体味到了书法艺术中的刚柔、虚实、浓淡、舒敛等关系。所以,他的笔下尽现自然风雨之势。他擅以中锋笔任意挥作大草,其气势“骤雨旋风声势满堂”,竞至“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怀素虽书写疾速,率直癫逸,千变万化,但却能于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书艺实在高明。

怀素传世的书迹较多,计有《千字文》、《清净经》、《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脚气帖》、《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等。

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它渊源于今草,又与今草的体势形体不同,“狂草”特点在“狂”,此“狂”一指书之狂,其书法诡奇恣肆,狂放不羁,又指人之狂,书法家在创作时往往会处于癫狂状态,内在的心灵激荡,外部世界的诸种变迁,完全化入变幻莫测的髦墨点画之中。此时,草书已是书者生命的纯然外现,需要精神的完全投入。张芝、张旭和怀素,都将一生倾注于草书中。如果说张芝的今草开刨了一种将个性自由融入字里行间的可能,那么,张旭和怀素的狂草就将这种个性自由张扬到了一种淋漓喷薄的境地。张旭、怀素的狂草总体来讲都注重诡奇疾速、恣意纵横之势,用笔灵活折转、变化多端,这种特点与其癫狂的创作状态有一定关系。抛掉其中的神秘与夸张成分,这种以酒为媒的迷狂实际上是将书写者送人了创作中的灵感境地。

同类推荐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其造就了一场极度惨烈的世界大战,但也造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伟大的经济奇迹。日本为什么会成为令人发指的侵略者? 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国家,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中得到解答。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本书作者凭借兼有中、日、韩三国生活经历而具备的独特知识背景,从三国文化比较的角度出发,深入到三国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方方面面;由三国许多称谓的不同谈到了三国语言的差异,由三国人的婚恋观、家庭观、女性观谈到了三国人的佐餐习惯、餐桌用具、代表食品,由三国地域划分的习惯谈到了三国人的日常坐卧方式、送礼观、人情观,由三国人不同的情、义、理观谈到了三国人各有千秋的国民性格。
  • 盂县宗教文化遗存

    盂县宗教文化遗存

    盂县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360余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其中,古建筑占了很大的比例。纵观盂县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这么几大类型:一是庙宇建筑,二是民居建筑,三是陵墓建筑,四是古城遗址,五是桥梁及水利建筑……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接吻简史

    接吻简史

    接吻是人人都了解的事,但其来龙去脉鲜有人知,丹麦学者克里斯托弗尼罗普教授围绕“接吻的历史”这一主题,详细考察了西方世界的接吻历史,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吻”的历史发展和文学演变之路,将“吻”分成爱情之吻、友谊之吻、敬重之吻、和平之吻、柔情之吻等形形色色的类型,用大量的引经据典和诗歌故事,将接吻的整部历史写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书中配以大量世界名画及精美插图,与吻的罗曼文学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本美轮美奂的接吻之书。
热门推荐
  •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励志课

    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励志课

    本书将先进的管理学理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系统阐述。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潜能,只要他正确运用思想中的积极能动因素,培养起正确运用想象力、欲望、感情和直觉的习惯,那么这个个体生命的潜能也必将被激活。这本书将使你洞明世事、进发活力、精神振奋,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 假小子与恶魔王子同居

    假小子与恶魔王子同居

    假小子群:93149956 写手群:93149566(仅限写手加入)心情坠落深谷!没良心的寒寂考上了温林高中,却要我这个姐姐的替学!我这个善良的栀恩啊,怎么敢如此心狠手辣逼着寒寂那小子上学?假小子读者加Q:413401526(注明:读者)编辑加Q:511230111(仅限编辑加入,请注明,读者请绕道)可是上了学却没有想到的是:把我当作男生也就算了,还得和男生同居!NND!易寒寂!老姐我这辈子恨死你了!咒你上WC没卫生纸!还有!……同居对象竟然是邪恶多端阴险狡诈帅到掉渣的施珉皓!呜呜!我的灾难即将降临!同床共枕?靠!我也是女生呢,怎么能和男生同床共枕?……
  • 血刃雪

    血刃雪

    生于末日,起于末日,他的一生与末世息息相关。血刃雪。一腔热血,一柄利刃,雪藏于心
  • 天穹战皇

    天穹战皇

    一名青年因怀有绝世功法,被各大强者围攻,但是老天眷顾他,并没有让他死去,而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重生。
  • 焚天引

    焚天引

    一百年前魔教被灭,一百年后一个外族人潜入九州。他虽然身怀绝技,却遭受病痛折磨。他来九州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的身份后面到底又隐藏着什么秘密?
  • 双子录

    双子录

    一亿年前,上宇巨人降世,星辰破灭,万千神魔损落,创世泰坦与其同归于尽,落于双子星。乱世之下,一个少年踩着万千骸骨,走上了屠魔灭神的叛逆之路...命运的轮盘开始缓缓滚动...
  • 许你一生朝朝暮暮

    许你一生朝朝暮暮

    以爱情为开端,长情守候,却为能在一起为结局。
  • 婴幼儿健康红绿灯

    婴幼儿健康红绿灯

    本书分饮食、起居、心理、防病四大部分,分别阐述了育婴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适宜做的和不宜做的生活保健知识及科学方法。
  • 中国传统风水智慧全知道:风水图文大百科

    中国传统风水智慧全知道:风水图文大百科

    《风水(图文大百科超值珍藏版)》综合了传统中国各派风水理论,运用通俗明了的语言从住宅建筑结构、商铺选旺、事业、学业、爱情、健康、装饰、动植物风水等多个方而对日常生活中的风水问题做了全方位的阐述,可谓是一本居家必备的百科全书。
  • 试婚恋情:重生娱乐圈

    试婚恋情:重生娱乐圈

    她本是娱乐圈的万人迷,却从没有想到,自己最后会被惨遭毒手,而凶手就是那她日夜信任的好朋友,最后她重生在了一个娱乐圈刚刚出道的小明星身上,和她日夜念叨的男神开始浪漫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