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97100000013

第13章 明朝前期(13)

碰上朱元璋这样的猜忌之主,刘基确实是“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归乡隐居,弈棋饮酒,安享晚年,对刘基来说也成了奢望。不久,刘基由于建议在青田设立谈洋巡检司(谈洋是浙、闽地界的小地方,走私盐贩往往聚集在此,多出乱民。),遭到胡惟庸的诬陷。胡惟庸对朱元璋说:“谈洋这个地方有王气,刘基想占来作自己的墓地,百姓不同意,他便请求设立巡检司来驱赶百姓。”这一番诬陷可真是击中朱元璋的要害,也吓得老迈的刘基从家乡星夜兼程来到南京,再也不敢回家。生了病,胡惟庸送来医生诊治。服过药后,却觉腹中郁结,估计也是遭了胡惟庸的毒手。一直到病得实在不行,太祖朱元璋才一纸赐文,送刘基回乡。洪武八年(1575年)四月十六日,刘基卒于家中。据说,死前遗命锉骨扬灰,恐是无稽之谈,实际上他是被葬于其乡夏山上。

在明初开国诸臣中,刘基文比不过李善长,武抵不上徐达,这是从政治上讲。即使拿文采来说,除了早年跟石抹宜孙唱和诸作外,入明作品也很难胜过宋濂的典雅醇厚。刘基只是朱元璋集团中那些杰出人才中的一人而已,很普通。翻开历史,可以看到朱元璋集团中那些名字:孙炎,陶安,汪广洋,杨宪,徐达,常遇春,章溢,胡琛……哪一个都不是平庸之辈,都跟刘基不分仲伯,所以有人说,朱元璋的敌人如果是政治上的明白人,肯定对朱元璋拥有如此壮大的人才库嫉妒得要死。只不过,这些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因各种原因,或早死,或出了政治问题,才使得刘基突出起来。拿汪广洋来说,在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他是排在刘基之前的,直到十二年八月,朱元璋在给他的敕文中还关心备至,只不过不久汪广洋就因事贬死,一切声誉随之消失。而刘基在其身后,他的乡人为了现实的利益,一直在营造刘基的各种神话,甚至不惜歪曲事实,使得刘基的身后之誉远远超出了历史的实际情形。元明史专家杨讷先生对此曾做出了详细可信的论述。

后人有谒刘基墓诗,云“卧龙名大终黄土”。再英武的谋略之士,终究逃不脱黄土一抔的命运,空留下旷世奇功、诗文美名和数不尽的神话传说,供后人品味。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立,宁海(金属浙江)人,明初大臣,宋濂弟子。惠帝时任侍讲学士,《太祖实录》总裁。燕王兵入京师(金江苏南京)后,拒不肯为其起草登记诏书,慷慨而死,被诛灭十族。死者870余人。

少年时代

方孝孺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时值元末乱世,但浙江宁海地处偏僻,方孝孺在宁海的乡间度过了还算安定的童年时光。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是当地名儒,因此,他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儒家思想教育。方孝孺幼年时就很聪明,读书勤奋,五岁时就已能作诗。在现存的方孝孺文集《逊志斋集》中,就有一首方孝孺在六岁时作的名为《题山水隐者》的诗:“栋宇参差逼翠微,路通犹恐世人知。等闲识得东风面,卧看白云初起时。”此诗还有稚嫩之处,但对于一个六岁的孩童来讲,其才情可见一斑。及至十几岁,他就已很擅长做文章,下笔千言立就,乡人都称他为“小韩子”,将他比作唐代的韩愈。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对他一生的为人立世都有深远的影响。洪武四年(1371年),方克勤出任济宁知府。方孝孺当时15岁,随父赴任。方克勤是明初最有名的好官,清廉简朴,体恤百姓。经过三年多的治理,济宁的户口增加了好几倍,“一郡饶足”。百姓们作歌谣传唱方克勤的事迹,把他比作自己的父母。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奉旨考核地方官,方克勤为山东行省六府中政绩考核之最。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方孝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同时,齐鲁大地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为方孝孺的成长也提供了一片沃土。在这里,他加紧了对理学诸子著作的研读。在学习过程中,他也逐渐在思考、在探索。就在方孝孺一心向学的时候,突然天降大祸。洪武八年(1375年),方克勤被人陷害,获罪流放。第二年,“空印案”发生,方克勤又被诬陷,受到牵连,在京师含冤被诛。“空印案”在当时影响甚大。按照规定,每年布政使司都要派计吏到户部报告地方的财政收支情况,如果地方上报表册所列的财政收支数额与户部掌握的不符,表册就要被驳回重做。很多布政司离京师路途遥远,来回要数月,因此,有的计吏就预先持空印文书前来,遇到驳回的就重新填写。这种做法由来已久,本是沿袭了元朝的习惯做法,多年来都相安无事。可是到洪武九年,朱元璋听说此事却勃然大怒,认为这种做法肯定有舞弊行为,从上到下,朱元璋杀了一批官员。方克勤就是这其中不幸的一个。方孝孺与其兄方孝闻扶丧归葬,悲痛欲绝。在这场劫难过去之后,方孝孺遵照父亲生前的安排,师从宋濂继续学习。

师从宋濂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后迁居浙江浦江。宋濂是元末明初极为出色的理学家。他提出“君权民授”的观点,宣传“设官为民”的主张,坚持朴素的平等观,这使他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具有民本精神的杰出思想家之一。同时,宋濂也是明初文坛的魁首。刘基曾读宋濂的文章,推许宋濂的文章为当今天下第一。宋濂加入朱元璋集团后,深受朱元璋的赏识,朝廷的各种典章制作都交给宋濂去办,“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洪武十年(1377年)正月,宋濂上书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这年六月,方孝孺前往浦江,承学宋师门下。

方孝孺对自己能够师从宋濂的学习机会,非常珍惜。他抛开一切杂念,尽情问学,在学术上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他的学术思想日趋成熟。当时,在宋濂门下学习的人很多,有一些还是很有名望的人,但是,他们在学术上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方孝孺。宋濂也很喜欢这个学生,称赞方孝孺是百鸟中的一只凤凰,认为他才思敏捷、端庄凝重,以后所取得的成就必然会超过自己。像胡翰、苏伯衡这样的前辈学者也都自认为比不上方孝孺。方孝孺在宋濂门下度过的三年时光,使他终生受益匪浅。

一介书生

洪武十三年(1380年)秋天,方孝孺告别恩师,回到宁海故里,探望祖母。没想到,这却成了方孝孺与恩师宋濂的永别。当年,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牵连甚广。宋濂次子宋璲和孙子宋慎牵连被杀。虽然宋濂此时已是白发老翁,而且已经退休回乡三年了,但朱元璋还是迁怒于他,要定宋濂死罪。后在马皇后和皇太子朱标的保护下,宋濂得以生全,全家被发配到偏远的茂州(今四川茂县)。人生暮年受此浩劫,宋濂万念俱灰。第二年五月,宋濂在发配途中自缢身亡。宋濂学识渊博,为人严谨,辅佐朱元璋开国创业,并尽心竭力地为明王朝效力多年,他曾说过:“事君如事天”。即使如此,宋濂还是未得善终,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恩师的遭遇让方孝孺痛哭流涕,他未能追随老师赴蜀,只得写成《吁天文》,呼吁苍天,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寿命延长老师的生命,以期打动朱元璋。但是,书生的一腔悲情能有什么作用?宋濂的去世是方孝孺一生中所遭遇的第二次重大打击,在这些打击中,方孝孺也渐渐成长起来。他知道自己一定要承担起来,才不辜负父亲与老师的嘱托。

两朝际遇

方孝孺在洪武和建文两朝都有效忠朝廷的愿望,但是,他在这两朝的际遇截然不同。这既与当时特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有关,又与两位统治者自身的原因有关。

洪武朝两次碰壁。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二月,由于大臣吴沉、揭枢的推荐,朱元璋下令让方孝孺进京陛见。次年正月,朱元璋在奉天门召见了方孝孺,方孝孺的才学和言谈举止都令朱元璋感到满意。朱元璋当廷要方孝孺作《灵芝甘露论》一文,方孝孺才思敏捷,下笔千言,一会儿就写好了。朱元璋阅后惊叹到:“异才也!”朱元璋回头问揭枢:“方孝孺和你相比,如何?”揭枢说:“他的才学是臣的十倍。”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朱元璋还让方孝孺去见了太子朱标,对朱标说:“此庄士也,当老其才,以辅汝。”也就是说方孝孺是个有才华的君子,但还是等他的才干再历练历练,将来可以辅佐太子执政。朱元璋没有授予方孝孺任何官职,就让他回乡了。但是,方孝孺还是给皇帝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方孝孺被仇家所牵连,卷进了一场官司当中,被逮捕至京。朱元璋看见名单中有方孝孺的名字,就将他释放了。

方孝孺满腹经纶,多想一展才华,为国家做点事,但第一次召见就无功而返,心里感到失落。不过,方孝孺毕竟饱读诗书,很快就坦然接受了没被起用的事实。返回故里后,方孝孺又回到了自己平静的闲居生活中。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方孝孺都过着一种清贫宁静的读书生活。表面上看,方孝孺忙于著书授徒,并时常在他讲学的石镜精舍与众多好友名士谈古论今,诗歌唱和,生活得悠然自得。这段时间他在学术上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先后撰有《周易考次》、《宋史要言》、《文统》等多部作品,还写了大量的诗歌。但是,在方孝孺的内心深处,他还是很渴望能够有一番作为。在他这段时期所写的诗歌中,方孝孺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比如洪武十九年(1386年)除夕夜,他已经三十岁,想到孔子说的“三十而立”,方孝孺对自己一事无成颇感不安,有诗云:“三十知未老,已难同少年。功名谢时辈,心事愧前贤。”

早就到了建功立业的时候,自己还在蹉跎岁月,方孝孺的内心既惭愧又苦闷。这时,他正在生病,诗中写道:“良医难治病,学道不能行。疟疾何须患,吾心病未轻。”

方孝孺觉得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心病。心病是什么呢?就是他平生刻苦学习的“道”没有实行的机会。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孝孺再次因朝中大臣的推荐,受到朱元璋的召见。这次朱元璋还是说:“现在不是用方孝孺的时候。”最后,朱元璋碍于朝中大臣的多次举荐,就授方孝孺一个汉中府学教授的职位。这只是个刚入流的从九品学官。以方孝孺的才学和人品,授予他这样的职位,可见在朱元璋的心里,此时还真没到方孝孺施展才华的时候,但方孝孺已经36岁了。次年正月刚过,方孝孺就携带家眷踏上旅程,前往汉中赴任。当时汉中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史载“水土暴恶”,但方孝孺毫不为意,坚持跟学生每天讲课讨论。方孝孺的讲学在当地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年后,在蜀王朱椿的再三恳请下,方孝孺兼任蜀王世子的老师。蜀王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他与他的父皇、兄弟多有不同,为人随和,重视教育,对名士和学者也很尊重。在蜀王府的数年,蜀王一直很敬重方孝孺的道德和学问,命名方孝孺读书之庐为“正学”,方孝孺因而被后人称为“正学先生”。期间,方孝孺曾特地前往茂州参拜宋濂墓和居丧守孝的宋濂子孙。后来,在方孝孺的影响下,蜀王帮助宋濂长孙宋怿将他的一家和宋濂墓都迁到了成都。

方孝孺任职汉中五年中,生活安定;与蜀王的交往也给他带来了难得的友情。但此时数千里之外的朝廷却如同深海中即将爆发的火山,暗流涌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此后数年,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秦王、第三个儿子晋王相继死去,第四子燕王朱棣位列诸王之首。明太祖朱元璋已经英雄迟暮,他对自己给皇太孙朱允炆留下的这种一王独尊、群王拱翼的局面深感不安。为了让皇太孙顺利登基,临终之际,朱元璋曾做过一番考虑周详的安排。但是,皇位顺利交接并不代表一切太平,果然不久燕王就发动了靖难之役。方孝孺卷进了这场政治斗争。

辉煌时刻

建文朝一展才华。朱元璋死后,年仅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按照朱元璋生前的安排顺利登上皇位,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很早就听说方孝孺的贤名,便一纸诏书将方孝孺召入京来。方孝孺多年的等待终成正果,终于等来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此时的方孝孺豪情万丈,踌躇满志。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此次进京,自己昼夜水陆兼程所赶的竟是一条不归路。四年后,方孝孺结局的惨烈超乎常人的想像。要是早知如此,方孝孺就一直安安静静地在汉中府学讲学,传道授业解惑是不是更好呢?更退一步讲,方孝孺不踏入仕途,在宁海故里继续他悠然自得的闲居生活,著书立说,是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呢?人生没有回头路,即使有,相信方孝孺也还会原路走来。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他的信念都让他无法选择,只是最后杀身成仁的表现形式过于让人触目惊心罢了。

同类推荐
  • 德川家康(青少版)

    德川家康(青少版)

    这是一本浓缩了三百年历史的励志读本,更是一本高度提炼的人生智慧,作为送给青少年的青春厚礼,这本《德川家康青少版》从复杂的历史怪象中梳理出最高的人生智慧,让青少年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了解处世之道和成功之道,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像德川家康一样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像德川家康一样用耐心和智慧赢得人生的辉煌。
  • 爱迪生

    爱迪生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家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人。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水浒传之谜

    水浒传之谜

    梁山好汉中为什么一个农民也没有,梁山英雄有多少真人真事,宋江究竟有没有武艺,李师师有功于梁山吗?梁山一百零八将是偶然巧合吗?“三碗不过冈”是什么酒,《水浒传》里为什么很少吃猪肉,卢俊义为什么会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
  •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

    《六次东渡——鉴真》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施韦泽(名人传记丛书)

    施韦泽(名人传记丛书)

    施韦泽是20世纪的人道主义者及著名学者。天资聪颖的他本来可以过上安适、富足的生活,但他却在38岁时毅然远赴非洲,在原始丛林河畔建立了丛林诊所,服务非洲直至逝世。
热门推荐
  • 天之藏

    天之藏

    凡伏藏者有天有神有人。人所埋藏者为人藏,鬼神所守名曰神藏,亦名地藏。诸天守护者为天伏藏。天藏尚能得见,况地伏藏及人藏乎。《阴阳总论》中有言:天地一宝库,人身一宝库,人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于天地间,无处不与天地合。凡以特殊功法掘人身宝库者,称为伏藏师,又称掘藏师。伏藏三级,天藏最高,地藏次之,人藏最低;藏法有三品,上中下。伏藏有三,曰术曰法曰智。术者武术,练体练气;法者万中无一,以内五行化外五行,化天地之力为我所用,智者千虑,善谋善断。
  • 篱篎越恋苂

    篱篎越恋苂

    黎妙苂遭到后母追杀,意外穿越,长了安府的丫鬟,左王爷与黎妙苂一见如故,便把她收留成女儿,后遭到皇后刁难,一步步化险为夷……
  • 风凌天道

    风凌天道

    《风凌天道》更多内容请转逐浪中文网!欢迎大家前来订阅打赏,小熙需要你们的支持。
  • 婚不由己:隐婚娇妻好抢手

    婚不由己:隐婚娇妻好抢手

    “我要你当我金主!”此话一出,从此十八线小艺人出现在诸多颁奖台上,翻身成为国际巨星。“穆先生,太太下一场拍的是吻戏!”“找替身。”“穆先生,太太下一场拍的是船戏!”“找替身。”“穆先生,太太执意要求亲自上阵!”“让我来。”密不透风的安全措施也会有漏洞,挺着隆起的肚子,她怒气冲天,“生猴子不在我的责任范围之内!”金主点头认可,而后邪魅一笑,“在你的福利范围之内。”(一对一,男主女身心干净,绝对宠文,小虐怡情,放心跳坑~)
  • 梦魇微凉已陌路

    梦魇微凉已陌路

    她一世繁华只换来他一瞬间的摇曳;三千红尘终不过灰飞湮灭;而他是一座心灵的冰山透过清澈感到的却是阵阵寒意。梦魇飞雪花残落,你我陌路已错过。他日如若再相遇,只当醉里一场梦。酒醒人空寸断殇,尘间情恨悉数尝。惟不解君心何在,离愁别恨空空爱。花开花落迟早零,暮垂老终归至冥。不知不懂不化灰,不思不忆不心碎。来生往事皆如烟,无爱无恨亦无念。
  • 魔幻手机之废柴四小姐

    魔幻手机之废柴四小姐

    “脱下来。”某女一脸冷淡的对眼前这个无赖说。“我不。”某腹黑男捂着自己衣服,一副你要对我干什么的样子。“……神经病……”当腹黑男喜欢上穿越女,两人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来生再相爱

    来生再相爱

    本书是王运秋的个人文集。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亲情的缺失,面对敬老爱幼,面对感情的偏离等等问题,作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寻。文集由“心语”“情感”“百态”“小说”四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包含了数篇短文。本书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可读性强。
  • 庶女本色

    庶女本色

    ****一块琉璃玉,贯穿前世与今生!跨越异世,横穿千年,到底是一个意外,还是一场宿命?*男人冷漠的看着她:“这辈子,除了一个元妃的名份,你别想从我手上再得到什么!”她眯眯一笑,自信满满:“时间会向你证明,我才是你该娶的女人……要不要打个赌……你一定一定会爱上我!”男人冷冷嗤笑。**休弃篇:休书上的字体,龙飞凤舞,是如此的漂亮,她噙着一抹牵强的笑:“你真要休了我?”男人无情睨着:“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你会后悔的!”她敛起笑:“既然你如此无情,锦绣权当从没有认识过你……从此你我是路人!”*决裂篇:“原来你对我的种种好,都是有目的!”她恶狠狠盯着这个男子,再一次感觉到了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这个人在她绝望的时候,扶起她,在她深爱的时候,重伤她,天地如此之大,何处才是她的依傍?她的家?*韩誉:以血肉之躯,甘受穿越之苦,我来到这异世空间,只为寻你,我心所爱只有你。在这封建王朝,我想与你共创辉煌,一起改造世界,锦绣,你愿意吗?阿日:前世我负你,今世缘来再聚,想护你一生安宁。哪怕你的眼里没有我的影子,默默陪你,死缠烂打纠缠你,想与你携手笑傲天地,最后,却只能送你离去,消失在这茫茫宇宙里……*锦绣:大承皇朝一官家庶女,亦是柳州百姓人口皆知的纨绔傻女,时而嚣张跋扈,时而傻不拉叽,为嫁自己一见钟情的男子,被人推下台阶,命丧黄泉。醒来后,光芒十射,那才是真正的她:凤舞九天,璀璨之光,不可阻挡!
  • 快穿之吾本为神

    快穿之吾本为神

    自己堂堂一位面神,整天为人类着想,被人类害死了,主神神不忍心,让我复生,穿越各个位面让我知道人的真实面目。也罢,原来自己一向被蒙蔽,再次成神道路上,不会再有同情。可自己成功成神,主神你出来干什么?创世神:“为了你,把自己封在这了,宝贝,我们回家去。”【想看主角在各个剧情世界里成长?那就点开看吧!】简介君不能解决问题。
  • 玄羽

    玄羽

    这是一个唯武独尊的世界,弱者强食,没有人可以以弱敌强。而羽天却要打破这个禁忌。成为一个无上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