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9800000009

第9章 元代艺术观念的生成语境(8)

宋代科举制度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增加殿试。唐代的科举考试只有地方州县和中央礼部两级考试,为了严防考官舞弊,宋太祖决定亲临殿试:“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殿试,尽革其弊矣!”(《宋史·选举志》)此后,天子亲临殿试成为定制,新科进士成为“天子门生”,寒门士子高中之后同样会受到皇帝的礼遇,以至“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苏辙《上皇帝书》)。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代的文官政治与科举取士的兴盛终于将文人阶层推为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文人儒士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为荣耀的一个阶层。

由重武轻文的蒙古贵族所统治的元代,是中国古代文人命运的转折点。本为草原游牧民族的蒙古族以东征西讨的马上攻伐为能事而轻视儒人文治,元太祖成吉思汗统治时期的别迭等人甚至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如此残酷的掠杀提议使得中原文化即将面临空前的浩劫。以耶律楚材为代表的文人儒士深谙“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的道理,极力劝阻蒙元统治者任用儒士,推行汉法,实行文治。经耶律楚材等儒士的再三劝谏,元太祖、太宗都采取了一系列统合人心的“文治”措施。窝阔台更在太宗九年(1237)下诏对“儒人被俘为奴者”从经义、辞赋、论三科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儒人可被授予地方“议事官”之职。这次考试在公元1238年正式举行,史称“戊戌选试”。热心儒学汉法的耶律楚材试图通过这次选试恢复科举制度,起用儒生,改变蒙古族相对落后的统治方式。但事与愿违,蒙古贵族为了维护其民族统治,不可能大规模地任用汉族文人,虽然戊戌选试之后蒙元统治者加设儒士户籍,免掉了通过考试的儒生的奴力身份和征徭杂役,使儒户获得了与佛、道相等的地位,但文人儒士却并未真正“除授本贯议事官”,依然身份低微,至蒙哥汉统治时期,随着耶律楚材的逐渐失势,儒户政策也未能彻底执行,“国朝儒者自戊戌选试后,所在不务存恤,往往混为编氓”。元代儒士的社会地位依然徘徊在社会边缘。

此后,科举取士停废了七十多年,直到仁宗朝才正式恢复科举。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在全国统一以后,一直居住在中原汉地,深受孔孟儒学的熏陶,对汉族文士颇为敬仰。皇庆二年(1313),仁宗正式下诏恢复科举:“惟我祖宗以神物定天下,世祖皇帝设官分职,征用儒雅,崇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朕以眇躬,获承丕祚,继志述事,祖训是式。若稽三代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爰命中书,参酌古今,定其条制。其以皇庆三年八月,天下郡县举其贤者能者,充赋有司。”

元代科举停废已久,文人大多身世飘零,“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不甘或不能于此谋生的耿介儒生“独匡坐蓬蒿环堵之中,愦然而已”。这次科举诏书的发布,虽然也有人“不屑而甘自没溺于山林之间”,但是对于大多数有志于读书仕进的广大文人儒士来说,无疑带来了新的希望,“欣然曰庶几可以展吾志矣”。他们“摇官船去买官书”,积极备考,“重期将相公侯选,岂信倡优卜祝同”?希望可以再展才华,实现修齐治平的理想抱负。

然而,世事未能能尽如人意,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首开科举会试,在考试中,对蒙古、色目人实行了优待政策,汉人尤其是南人在科举考试中受到压制。例如乡试,蒙古人色目人测试经义、对策两场;汉人则需加试一场,作赋与杂文各一篇;御试中,虽然四种人都要考试策问一道,却对作答的标准有着不同的要求,蒙古、色目人,要求作答五百字以上,汉人、南人,则要求作答一千字以上。在考试内容上,蒙古等少数民族的题目也相对汉族人的题目容易。选士结果分左右两榜公布,蒙古人以右为上,所以蒙古人和色目人列为右榜,汉人南人列为左榜。出于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特权地位的保护,虽然蒙古等族的人数要比汉族人少很多,但是录取名额却与汉族相同,都是一甲三名、二甲十五名、三甲三十二名。同时,如果蒙古等少数民族自愿参加汉族人的考试,录取后“加一等注授”。左右两榜都有状元,但是列在左榜的汉人、南人状元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唯蒙古生得为状元,尊国人也”。在授予官职时也有着民族区分,“蒙古授官六品,色目正七品官,汉人从七品”。元代科举考试过程中的民族歧视不言而喻。

此后,元代科举都延续了这样的民族歧视政策,特别是对江南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地区的文人,更是特别地压制,不仅规定南人只能占左榜名额的一半,甚至要求左榜状元不取南人。郑玉的《送王伯恂序》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至正八年春,朝廷合天下乡贡之士会试于礼部。考官得新安王伯恂之卷,惊且喜曰:‘此天下奇才也,宜置第一。’且庋其卷左右,以俟揭晓。未几,同列有谓:‘王伯恂南人,不宜居第一。’欲屈置第二,且虚第二名以待。考者曰:‘吾侪较艺,以文第其高下,岂分南北耶!欲屈置第二,宁弃不取耳!’争论累日,终无定见。揭晓期迫,主文乃取他卷以足之,王君竟在不取。”王伯恂身为南人,虽然堪称“天下奇才”,却不免落第,“士子交相愧叹”。足可窥见元代科举考试过程中对南人的歧视程度。

而且,元代的科举一直行废不定,顺帝后至元元年(1335)中辍,停罢两科,到后至元六年(1340)再次恢复。统计下来,有元一代共开科十六次,取士一千一百多人,相比较于唐朝的六千余人与宋朝的十万之众,堪谓数目寥寥,犹如叶子奇所言:“至于科目取士,止是万万之一耳,殆不过粉饰太平之具,世犹以为无益,以为可废也!”普通文人通过科举而步入仕途的人生老路,在元代也未能行得通。毕竟汉族文人多为儒家士子,对于科举考试相比较于蒙古等少数民族有着先天的优势,为了维持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特权,元代并未把科举考试作为选任官员的主要途径,“例不过七品官,浮湛常调,远者二十年,近者犹十余年,然后改官,其改官历华要者十不能四五,淹于常调,不改官以没身者十八九”,通过科举考试却只能授予七品官职,而且很难得到晋升的机会。据姚大力统计,唐代通过科举而入仕的人数占仕宦总数的37.8%,北宋科举占仕途总数的30.1%,南宋科举占仕途总数的15.7%,而元代科举入仕则占仕途总数的4.3%,仅仅相当于唐和北宋的十分之一。足可看出,元代通过科举而步入仕途的人数微不足道。

同类推荐
  •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摄影大师与摄影艺术(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世界文明史简编

    世界文明史简编

    书稿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当今史学界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史学家的严谨态度,并从文明史本身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着手展开阐述。《世界文明史简编》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希伯来—犹太文明、古代美洲文明、西方中古文明、拜占庭与俄罗斯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印度中古文明、日本中古文明、科学革命、产业革命、走向全球化。
  • 石雕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石雕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枣园放歌

    枣园放歌

    我对书法字画百窍不通,也没有能力去欣赏和评价恒汕的作品。但我知道,恒汕认识的书画名人很多,好多都与他做了朋友,甚至建立了师生关系。与大家零距离接触,寻高人指点迷津,或许也是他提高艺术水平的便捷通道。
热门推荐
  • 组织部长:番外集锦

    组织部长:番外集锦

    《组织部长第1-3部(套装共3册)》真实地描述了各级组织部门内部考察、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现状,以主人公贾士贞从一名普通的党校教师被借调到省委组织部,并登上组织部长的宝座为主要线索,全面刻画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宦海浮沉、欲望冲突、人性挣扎,对担负选吏重任的组织部的制度弊端进行了深入剖析。
  • 万象天星

    万象天星

    万界陨落,诸天沉浮!诸雄崛起,群英荟萃!大破灭的起始,是永恒的辉煌?还是璀璨的黄昏?
  • 一世樱花飘落

    一世樱花飘落

    到底是什么,能让她在英国蜕变得如此无情,当年惊诧商业界的韩氏大小姐已成为了黑白两道的王者。她能精准地算出任何人要做的下一步,可她却算不出她的路途。到底是有什么秘密将她束缚,是什么让她变得如此无情……她尽力守住姐妹们的未来,她本以为她们知道后换来的是憎恨,可最后她看到的是姐妹们的泪水和喜悦。【原本以为会天人永相隔,可没想到原来她注定的未来并不是死亡,而是幸福。】
  • 特工皇后:凤倾天下

    特工皇后:凤倾天下

    她是二十一世纪特工组长,一不小心嗝屁穿越居然成了“五大三粗”的女人。又丑又挫,被皇帝纳后还不准拒绝!好啊,不就是做皇后嘛,老娘千军万马都不怕,还收拾不了小小后宫?惩戒刁奴,鞭笞宫妃,没事儿再给太后添点儿堵……还有那位傲娇的九五之尊,赶紧从老娘床上滚下来,老娘心情不爽不侍寝!“陛下,臣妾身子不适不宜侍寝,已觅得良妃等候陛下恩宠。”某女人挥舞着小手绢一脸奸计得逞。砰!宫门毫不留情关上,徒留某男咬牙切齿。“哎呀,那边男色不错,待臣妾去采摘一朵!”某女人一脸色相,看着帅哥就想扑去。某男揽腰一抱磨牙霍霍:“该死的,你想在朕头顶开辟一片草原不成!”强强文,男女均腹黑。前期互虐,后期宠甜。
  • 大马扁

    大马扁

    大马扁,马扁合为骗字,取大骗之意。谴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康有为,旨在反对立宪。此小说实为《辨康有为政见书》的延伸和形象化的描写。作者对保皇党人物深恶痛绝。小说以激进情绪对维新派人物基本上持否定态度,惟对谭嗣同持同情态度。
  • 恐怖迷云之鬼宿

    恐怖迷云之鬼宿

    其实一切都是因为而起,我该存在么?我想可能我不属于这个世界,可能我就不该存在。(这本小说是我因为一个舍友讲的故事让我突然来了灵感写的,由于是第一次写,所以有的地方写的并不太好,也希望各位书友多提意见我会接纳的!)
  • 想想

    想想

    陈想想,田晓柔,石爱莲。祖孙三代的爱恨情仇。独白:记忆旅行,未来畅行;所想之处,身处之地。
  • 彼岸花吟

    彼岸花吟

    梦回,梦醒,割不断的相遇,剪不断的爱恋。我到底是有多傻,才舍得让你一次又一次的受伤?你可痛?疼,可若见不到你,那更疼!我不要来世,只要今生。
  • 飘渺红尘

    飘渺红尘

    他有着天人之姿,聪明绝顶,英俊潇洒,风流调傥;她有着绝世容颜,冰雪聪明,才华贯世,一笑倾城。他被迫留在北国,皇袍加身;她冷然拔剑出鞘,改朝换代。他算尽天下,却唯独看不透她的雪色面纱;她执掌乾坤,却无法触摸到他的白色衣袍。不知何时,他的心田里总是飘荡着那个挥之不去的曼妙身影;不知何时,她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那个毕生难忘的俊逸容颜。但他选择了爱情,甘愿命亡在爱人的剑下;她却选择了权谋,无奈圈禁于冷寂的宫堂。他们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国恨家仇!如果时光可以停留在我们第一次相见时,那该多好?或者说,让我们不再有冤仇?只是,时光可以倒流吗?她苦笑一声,一滴眼泪流下,若有来世,我……必不负你!
  • 高冷校花pk恶魔校草

    高冷校花pk恶魔校草

    他们都是有着绝世的容颜,让人羡慕嫉妒恨的家世。他们遇见时争锋相对,都是高冷角色,却能擦出爱的火花!当真正在一起时,她为了他的前途,而离开。这是为什么呢?明明都是有绝世的容颜,家世也不相上下呀,两家联姻岂不更好?那又是为什么要离开啊?。。。。。。本小说男女主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