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3100000020

第20章 宗教篇(5)

这样的绘画章法早已为人们所接受,没有人在看这样的绘画时,认为透视上有什么问题。它表现出意与情的真实,在艺术和美学领域,符合逻辑思维的“理”,符合感情发展变化的意合,体现出更深一层的“真”。当人们在画面前任其思想情绪被艺术作品牵动,在美的空间自由翱翔的时候,谁能不为中国画的那种“梦与现实相结合的象征的美”(日本学者角本关息语)而赞叹不已呢!

从布达拉宫壁画中可以看到这一特点

布达拉宫作为历世达赖的宫室和灵塔殿,其中绘画艺术也是有代表性的作品。达赖五世十分重视宫殿的壁画绘制。《五世达赖传》记载:“布达拉宫壁画集中全西藏六十六个较好的画工,经十余年完成了。”可见当时的壁画绘制同建筑工程一样,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地进行。这样做虽劳民伤财,然而,各画派的名师高手得以发挥艺术才能,为后世留下了一批珍贵的画迹。

布达拉宫的壁画理应有清初的作品,但是,西藏壁画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如达赖坐床典礼,往往要粉刷宫室,重绘壁画,所以,现存的壁画是否是原来的作品已不便确认,不过它的内容还是早期壁画的内容,仍不失其历史价值。

达布拉宫司西平措二楼画廊的698幅壁画中,有许多描绘西藏人民生活的画面,如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赛马、骑射和角力摔跤等活动,都描绘得十分生动。有许多宗教事务、重大建筑工程的题材,极具研究价值。

《修建布达拉宫图》使我们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差役、奴隶在创造建筑史上这一奇迹的真实情景。修建的工地,人山人海,或背或杠,或上或下,人流如水。据记载,每天仅在布达拉宫建筑工地劳动的人就有七千以上。画中也表现了深山野林伐木采石的劳动情景。当时在没有现代运输工具的情况下,要把粗大的木梁、巨型石料,从遥远的林艺、山南等地区运到拉萨,全靠人力和畜力,推推扛扛,翻山越岭,涉水渡河,其艰难险阻不难想象。

布达拉宫有许多历史题材的壁画,司西平措(西大殿)描绘有巨幅达赖五世在北京觐见顺治皇帝的画面。还有描绘达赖十三世拜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情景。这些历史画面描绘得都很生动逼真,可作为历史事件的形象记录。

此外,更多的是宗教题材的壁画,其中许多作品富有民俗特色。如《布达拉宫亮宝节》就是情节复杂、场面宏伟、刻画精细的宗教画。

大昭寺地处拉萨市中心,它的壁画经历代修缮,吐蕃时期的作品已余无几。大部分也属晚清作品风格,甚至更晚时期还进行了大批的复修重绘。不过,这里的壁画形式丰富,可谓宗教壁画的“大观园”。布达拉宫及大昭寺天井院回廊有巨幅历史题材壁画《固始汗与第巴桑结嘉措》描绘得十分精细,造像入微。画师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固始汗的形象,不仅被描绘得神情自逸,并且画出了蒙古人种的基本特点,而第巴的丰润仪表也描绘得真实生动。

三楼有一幅《仙境图》,很有特色,这面壁画中央描绘了一尊庄严的四臂观音像。壁画上部描绘着载歌载舞的群仙。其中十二位天女架着祥云,每人的神情动态都不相同。蓝色天空飘荡着手持花环、哈达的飞天。壁画下方是一群供养天女,有的击鼓、拨弦,有的挥袖起舞,异常生动活泼。

主殿外回廊,有完整的“本生图”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是研究佛学和民俗学的宝贵资料。

三楼有一面金底线描、一面银底线描和一面黑底线描壁画。金底壁画,完全用金粉铺底、金上面以墨线绘出尺寸相同的百尊观音,然后在人物的衣纹等处着以淡彩。银底壁画作法相同。黑底壁画是密宗殿特有的形式,在黑底上有粉、黄、绿、蓝、金等不同彩色线勾画出密宗佛像,在口、眼等部位着以粉红色,其他部位皆为白描,绘人一种神秘、恐怖之感。

别具特色的毗卢寺壁画

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的儒家、道家文化,同二千五百多年前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文化,在中原长期传承中,自然而然地互相吸收、融汇,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儒、道、佛文化的交融现象。河北省石家庄市毗卢寺壁画艺术,便是最明显的例证。

毗卢寺位于石家庄市郊区的上京村,该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由于历经沧桑,现仅存释迦殿和毗卢殿。释迦殿在前,宽为三间,进深两间,建筑形式为悬山顶,前方有卷棚。毗卢殿为后殿,建在约一米高的月台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该殿正脊两端有龙头凤尾形的鸱吻。此殿建筑形式,俗称五花八角殿,为元代至正二年(1842年)重建。

毗卢寺以供奉毗卢遮那佛为主尊,西密称其为大日如来。按道理此寺应为密宗佛寺,但是地处华北要地的毗卢寺之壁画,却以其题材的异乎寻常的广泛、丰富而独树一帜。我们在青藏高原可以饱览藏传佛教的密宗绘画;在河西走廊石窟寺又能领略大乘显密艺术大观;在永乐宫及其他名胜道观也可以欣赏道教艺术精品,然而却不能像毗卢寺壁画艺术这样,使我们鉴赏到集儒、释、道教艺术于一体之绝妙。

毗卢寺壁画表现出来的儒、佛、道教绘画题材的融汇,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原宗教、信仰、社会发展史的一个例证。它在哲学、史学、美学、考古学、民俗学、宗教观念、道德观念的研究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

佛教自汉明帝时传入中原,之后同道教、儒学经历了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南北朝时期,从“儒术独尊”衍变为儒、释、道鼎立之势,并以儒学文化为桥梁,释、道教互相渗透,吸收。宋元时期,除藏传佛教外,汉地佛教的儒化进程加快了步伐,如临济宗的“以染为净”的主张,提倡俗而真。云门系禅僧契嵩(1007-1072)为主糅合儒、佛思想,认为佛之五戒与儒之五常是相通的,都可以用来教化人心,并认为“孝为戒先”、“夫孝也者,大威之所先也”。另一位自称中庸子的孤小智圆(976-1022)宣布自己的思想“宗儒为本”,“释、道、儒宗,其旨本融”。毗卢寺的现存壁画,大体为元明时期遗迹,此时正是中原宗教融汇的一个高潮,该寺壁画对此有充分反映,是为典型的集大成之珍品。

毗卢寺后殿北壁以佛教题材为主,绘画内容显密具存。诸尊明王像为密宗本尊,其中大威德、马首明王、不动明王、金刚首(或为金刚手)尤属代表之作。韦驮、广目增长天王、天龙八部是常见显宗题材。东壁、西壁分别表现二十八宿像:西壁绘北方七宿、东方七宿;东壁绘南方七宿及西方七宿以及天妃圣母、玄天上帝诸像。从壁画西方七宿的名号书写之误笔来看,当时画工们对道教神灵的尊奉已降低了严肃性,这一点可以反映三教融汇的趋势和民风。南壁绘画以儒学思想为主,如所表现忠臣良将、孝子贤孙、古贤烈女、儒流贤士等。毗卢寺壁画题材反映出的复杂的宗教道德的性质与世俗道德的关系,给人们提出了多方面的学术研究课题。

毗卢寺壁画的民俗学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壁画中以巨大幅面表现了古代民俗风尚,从皇族贵亲、宫苑仕女,到九流百家、工匠货郎,为我们展示出封建社会的高官厚禄、市街叫卖、仇冤报恨种种人间世俗画面。该寺的绘画又一次证明,古代宗教壁画是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的资料宝库。宗教壁画使我们可以取得研究古代人民的劳动、生活、信仰、社交、服饰、用具种种有价值的素材。美国人类学教授约翰·扬在旧金山曾见到刊登该壁画的书,他对此处壁画反映出的民俗题材,有浓厚兴趣。

宗教艺术是宗教思想形象化的体现,又是古人创作的,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作品。毗卢寺的壁画虽然表现的是相应的某种宗教的意念或仪轨,然而它又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形态。毗卢寺壁画艺术的社会意义、审美价值,已不能囿于它象征的某种宗教本身。从宗教思想到宗教艺术,是一个由抽象概念到具体形象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间艺术家可以发挥自由想象。尽管画师们的创作思想所驰骋的天地,受到时代、地区、社会风情、艺术流派种种制约,但是他们的审美理想仍要具体体现出来,这是毗卢寺壁艺术具有无穷魅力的重要原因。

毗卢寺壁画中的人物,标出名号者即多达500多个,众多的人物千姿百态,或喜或怒,或忧或恨,无不拨人心弦。那女性娴雅之姿,武士振臂之态,天空诸神弈弈神彩,金刚雷霆万钧,使观者如观平湖秋月,似临狂涛巨澜。如此生动的形象还要借助于生动的线描和色彩。该寺壁画线描丰富多变,以表现不同身世的人物、情绪。如“身促盗路”一组人物,线条风动,与人物动势相辅相成,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人物的强劲有力的动势。“北岳山岳等众”一组人物,流畅的线描,笔笔见工,严谨而飘逸,表现出山岳主宰的尊严。

同类推荐
  • 电视片专题制作

    电视片专题制作

    《电视片专题制作(广播电视学)》内容简介:1992年到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但我仍然能清楚地记得我研究生毕业后刚刚到电视台工作时的情景。那种好奇和自豪的神态现在想起来都仿佛就在眼前,因为那个时候电视台对于人们都有一种神秘感,走进电视台,满眼都是一些专业设备,是在其它行业看不到的设备,而现在你再到电视台去看的话,除了一个演播室还有点神秘感以外,其他的东西再也不会让你有奇异感了,因为电视台现在到处都是电脑,就是你家里用的电脑。所以,作者在这本教材的扉页写道,“电视片制作——一种普及化了的大众传播工具”。
  • 碑贴鉴赏及收葳

    碑贴鉴赏及收葳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 练琴:重回音乐

    练琴:重回音乐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心怀音乐梦想,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忍痛放弃音乐事业,经历多年远离音乐的生活后又重新回归音乐。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本书是献给吉他这门既普及又寂寞的音乐艺术的倾心之作,是关于练琴者及其挚爱乐器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无数职业音乐人和爱乐者的共鸣。
  •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走进魔术世界:揭秘西方魔术》分为几个部分,起篇介绍魔术史上的一些趣闻轶事,并在其中穿插进一些古老的魔术表演,后面是全书重点,披露了很多节目的表演过程、道具制作及一些常用手法。
热门推荐
  • 凡世行

    凡世行

    业障深重,觉悟不息,世上多有虚妄,借用良善的名号用来自己的乐趣,便是最蛊惑人心的话语。踏上凡世之路,知道普世之情。
  • 孽火焚世

    孽火焚世

    这个世间原来是曾经存在过神的,那这个世界是否真的有轮回?我不知道,我原本只是想找几个人,却从来没想过会走到这里。唐乾不由得想入了神,下意识地又抓了抓紧手中的刀。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神,绝对的神权,带来绝对的统治!众神打着“神权天赐”的这个名号,去愚弄天下,奴隶世人,那这又和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有什么区别?我不知道是否有轮回,这个世界是否真的有灵魂;但我知道,我的任务之一,就是让那些自称为神,企图高高在上的人,重新跌落凡尘。这个世界,不许称神!
  • 不尽桃花多情尊

    不尽桃花多情尊

    我,百无一用,一介书生。我,十年寒窗,金榜无名。五雷轰顶,恨自己无能为力。命犯桃花,怪书生犹自多情。试看一个穿越异界的秀才,如何在重武轻文的大陆生存。看他一步一步,如何踏上成尊之路。
  • 万年神尊

    万年神尊

    万年前,有七帝分为:青帝明帝黄帝炎帝等.......炎帝之子张若曦,死而重生在五百年后的事。
  • 向南向北少年不归

    向南向北少年不归

    一群即将追梦的孩子们,将要分离.花开花落又是一年。又是一个夏天又是一个毕业季。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向大地。我不自觉的向旁边望去。望着初三不可能在全的班级。想着我们的对面即将是一座空楼,心中的伤感油然而生。明天他们都会奔赴考场,去见证这些年来的努力,结束三个春秋的初中生活。那幢楼里已没有了平日活力四射的情景。或是低头奋战。或是环顾四周。想记下这校园美好的一切。仿佛昨天还在打闹,突然想起那句歌词,“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是啊,还有一年我也将离开这个陪伴我三个春秋的校园。莳花易谢,光阴难留。时光若水。就是这样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p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残梦天堂

    残梦天堂

    说《残梦天堂》以韩柳和崔扬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刻画了一群白衣天使和癌症患者的形象,赞扬了癌症患者在与病魔作斗争时的勇敢、坚强、无畏的精神, 揭示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癌症患者的生存现状。
  • EXO校园的爱

    EXO校园的爱

    鹿允熙,普通的她变成了EXO爱的人,可是也少不了误会。
  • 校园狂徒

    校园狂徒

    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少年,在校园里叱咤风云的故事。
  • 绝命三修

    绝命三修

    前世……目睹那一正一邪,惊天巨斗。今生……修得道法,明得佛学,通得魔技。破繁荒五域,霸九重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