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2700000028

第28章 学术论文(28)

由此,我们可以界定出亲属选择理论解释利他主义的两个要素:其一,利他行为的受益个体与行为者是亲属关系,因而他们分享由共同祖先而得的相同基因。在这个意义上,利他行为的强弱与受益者与行为者的基因相同程度成正比:受益者与行为者的相同基因越多,利他行为就越强。其二,在利他行为中,受益者的收益(即,增加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适应性)大于行为者的损失。在这个意义上,尽管利他个体在利他行为中遭受了损失(即,不能亲力亲为将基因传给下一代),但是作为受益个体的他的亲属们可以代替他把基因传递下去,从而他获得了汉密尔顿在随后发表的两篇著名的社会个体生态学的论文W·D·Hamilton:《TheGeneticalEvolutionofSocialBehaviorI》,《JournalofTheoreticalBiology》,1964.7:1~16;W·D·Hamilton:《TheGeneticalEvolutionofSocialBehaviorII》,《JournalofTheoreticalBiology》,1964.7:17~52.中提出的“广泛的适应性”(inclusivefitness)。这样,亲属选择理论似乎就消解了“利他主义的两难”:一方面,它承认个体选择下的“适者生存”模式是自然选择的唯一模式;另一方面,它把利他行为解释为适者生存模式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是,如果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亲属选择理论解释利他主义的进路是有问题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亲属选择理论其实是与生物学上的利他主义相违背的。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亲属选择理论的模式下,利他个体在做出利他行为时所损失的生物适应性只是表面的。因为这些个体的利他结果是,与自己分享相同基因的亲属得以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从而利他个体的生物适应性通过其亲属的基因传承方式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补偿。而根据生物利他主义,利他个体的利他行为必须以自身生物适应性的真实减少为代价。在这个意义上,亲属选择理论所支持的利他主义其实是一种基因上的利己主义。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承认亲属选择理论是一种对利他行为的合理解释,亲属选择理论也不能算作是一种对利他主义的全面解释,因为它至多只解释了亲属之间的利他行为(比如,本文“绪论”中膜翅目昆虫的例子和鸟妈妈护幼的例子)。然而,生物界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非亲属间的利他行为,那么,在这些没有亲属关系、因而不存在基因传承关系的生物之间的利他行为又是如何可能在个体选择中得以留存的呢?当然,亲属选择理论的辩护者们可以争辩说,通过修改“亲属”一词的适用范围,亲属选择理论也可用于解释非亲属间的利他行为。应该承认,一些现代动物行为学、人类学的研究确实表明,“亲属”一词不仅仅用于指称那些与自己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更确切地说,那些因为与自己分享同一个生物共同体而一贯与自己有密切互动的个体们也可以被认为是自己的“亲属”这个意义上,亲属选择理论确实也适用于一些非亲属的利他行为(比如,“绪论”中大鱼与清洁鱼的例子和猩猩的假亲现象就可以被纳入修改后的亲属选择理论的范围,因为在这两个例子中,利他行为者与受益者生活在同一个生物共同体中)。但目前的问题是,“亲属”一词的范围究竟可以扩展到什么程度呢?毕竟,上述动物行为学、人类学的研究结果只能说明,亲属选择理论也可以解释同一共同体内的非亲属间的利他行为。但仍有很多利他行为是发生在不同共同体的生物之间的,比如狼妈妈照顾误入狼圈的人类幼童(“狼孩”)。个体选择理论者该如何解释这类利他行为呢?

二、互惠利他主义

一些个体选择理论的支持者们指出,利他行为的进化和留存不一定要通过基因传承的方式才能实现;在个体选择的模式下,互惠的方式也可以实现利他行为的进化和留存,而非亲属间的利他行为可以在互惠的模式下得到很好的说明。一般说来,互惠的方式有如下三种:互利共生(mutualism)、直接的互惠(directreciprocity)和间接的互惠(indirectreciprocity)。笔者将在本节的讨论中表明,这三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根据互利共生理论,利他行为者与受益者是互助合作的双方,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暂时形成合作关系的。在这个意义上,二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因为利他行为者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而受益者在受益的同时也在利他。

这一理论可能面临的质疑主要有两个。第一,与亲属选择一样,互利共生意义上的利他行为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利他行为。因为互利共生的利他行为同时也是利他行为者即时增强其生物适应性的行为。第二,互利共生理论不能解释那种非亲属间一方受益、另一方利益受损的利他行为。狼孩现象就是一例。狼妈妈们既不是那些人类幼童的亲属,也不可能在做出抚养这些幼童行为的同时增强自己的生物适应性。

特里弗斯(Trivers)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直接互惠理论,R·L·Trivers:《TheEvolutionofReciprocalAltruism》,《QuarterlyReviewofBiology》,1971.46:35~57;R·L·Trivers:《SocialEvolution》,Benjamin&Cummings,1985.对互利共生利他主义所面临的第二个质疑做出了回答。根据直接互惠理论,尽管利他行为者在短期内牺牲了自己的生物适应性(比如,狼孩现象中的狼妈妈们可能因为担负着抚养非血亲的狼孩的重任而无暇生养自己的亲生宝宝),但是他们的这些牺牲可以在今后的某个时间内得到之前受益者的补偿,并且这种补偿的力度甚至可能大于之前利他行为者的付出(比如,一旦那些狼孩们长大,他们就会回报这些狼妈妈)。因此,即使受益者与利他行为者之间既没有亲缘关系,也不生活在同一个共同体之内,利他行为还是可能在二者之间发生。

但是,这一理论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它没能规避互利共生利他主义所面临的第一个质疑。因为在直接互惠理论中,当前的利他行为者其实是今后的受益者,所以这种利他行为在生物利他主义的意义上其实仍是自利的。其二,它没有提出一套预防“搭便车者”的机制,从而没有真正解决利他主义的两难问题,即,一些极端自利的个体可能在享受了他人的利他行为后拒绝做出日后的补偿行为。并且,在个体选择的模式下,这种个体的数目可能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利他主义的行为如何还能得以留存?当然,密歇根大学政策科学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Axelrod)的“一报还一报”(Titfortat)博弈模型R·Axelrod、W·D·Hamilton:《TheEvolutionofCooperation》,《Science》,1981.211:1390~139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答这个问题。博弈双方在开始的第一轮博弈中相互合作,之后一方模仿另一方在前一轮博弈中的行动策略,即,若一方采取合作策略,则另一方也采取合作策略;如果一方做出损害对方的行为,则另一方也采取相应的行为。阿克塞尔罗德的这种“一报还一报”的模型非常有效地促进了利他合作机制的进化和稳步发展。R·Axelrod:《TheEvolutionofCooperation》,BasicBooks,1984.一个遗留的问题是,“一报还一报”的模型不能解释那种当利他者无法在日后从受益者那里得到补偿时却仍然做出利他行为的情形——比如,那种施舍乞丐的行为——而这种一次性的利他行为却是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根据“一报还一报”模型,利他行为者与受益者作为博弈双方,其合作机制是否能最终形成取决于双方在日后相遇的几率有多大:只要双方很可能再次相遇,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而在上述的一次性利他行为中,利他行为者与受益者再次相遇的几率几乎为零,那么,是什么机制促使这种类型的利他行为最终进化成型的呢?

亚历山大(R·Alexander)在其著作《道德体系的生物学》(1987)中提出了“间接互惠”理论(indirectreciprocity),指出利他行为者可能通过利他行为获得名声之类的间接回报(这种回报的间接性也体现在,它并非是由利他行为的直接受益者做出的),从而使他的利他行为可能在今后的某个时刻获得补偿。根据亚历山大,补偿的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

在这个意义上,间接互惠理论在个体选择的模式下解释了一次性利他行为的出现和延续:即使在利他行为者与受益者没有生活交集的情况下,利他行为者也在做出利他行为时为其生物适应性在日后的提高埋下了伏笔,从而利他行为的进化不但是与个体选择模式相容的,而且可以说是个体选择模式的题中之意。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间接互惠理论仍然没有摆脱“眼前牺牲者=日后受益者”的模式,从而仍然不是对生物利他主义的真实说明。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承认间接互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利他主义,这种解释也是不充分的:如果利他行为只是因着利他行为者能获得日后收益而得以留存,那么,那种不惜牺牲自身生命而去帮助他人的利他行为又是如何可能存在的呢?——须知,这种舍己为人的利他行为是不可能在日后获得回报的。另外,随着人类群体的日益扩大,原先能够互通有无的小团体已经发展成为人数众多的大型社群,而信息的流通速度也随着人群的扩大而减缓,那么利他行为者如何能确保自身当前的付出能在日后得到回报呢?如果不能,利他行为者做出利他行为,以及利他主义得以留存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三、群体选择理论

笔者已经表明,亲属选择理论和互惠利他主义——作为个体选择模式下对“利他主义两难”的代表性解释——是不成功的。那么,这种不成功是否可能成为凸显群体选择理论之可取性的一个契机呢?在本节中,笔者将讨论群体选择理论解释“利他主义两难”时可能面临的质疑及其可能的回应。

群体选择理论——不同于亲属选择理论和互惠利他主义——认为利他主义是通过群体选择而不是个体选择进化出来的。其基本主张是:一个由利他主义个体组成的群体(即,由那些使自我利益服从群体更大利益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比由自私个体组成的群体具有更大的生存和繁衍的适应性,由此,利他主义特性得以进化并留存。达尔文在解释生物利他主义时采用的似乎就是这个理论。C·Darwin:《OntheOriginofSpecies》,Murray,1859;C·Darwin:《TheDescentofManandSelectioninRelationtoSex》,Appleton,1871:166.在第一、二节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看到,亲属选择理论和互惠利他主义共同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们所界定的“利他主义”行为最终都将促进(或至少补偿)利他行为者本人的生物适应性,从而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利他主义。相较之下,群体选择理论则使个体的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利他行为成为可能:因为群体选择理论允许了以下这种可能性——即,利他行为者所处的群体而不是利他行为者本人通过利他行为在生物适应性上有所获益。

同类推荐
  •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以自然教育法的原著版本为基础,参阅了近年来自然教育法的多种国内译本,介绍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书中介绍了自然教育法的宗旨,并对自然教育法中涉及的众多领域做了介绍,描述了数学、外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游戏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感官能力、思维动力、动手能力、品德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训练方法及操作原则。
  •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立足现实和本土,着眼未来与世界,努力构建与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相适应,以人为根本,以教育公平为基础,以价值教育为灵魂,以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教育制度为保障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有机构成的现代教育价值建设内涵,充分表达现代教育的切实性和引领性有机统一的现代教育功能特征。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是一种状态。始终绷紧神经,随时准备出发,在路上的状态,让我们每个心怀责任的记者都不敢懈怠。
  •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主要收编了庞波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省编办)党组书记、厅长,省人社厅厅长以来,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以履职尽责、为民服务为主线,全面反映了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省人力资源
热门推荐
  • 邪凰归来:神医太子妃

    邪凰归来:神医太子妃

    她,21世纪著名外科医生,医术精湛,一遭穿越成为了太子府人人可欺负的小妾。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控制了瘟疫,给皇帝治痔疮……他,一国太子,身份尊贵,却有着多重身份。天下第一阁至尊阁阁主、天下第一高手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她运用自己的医术和智慧从一个小妾一步一步成为太子妃,并且与这个世界最卓越的男子并肩而行。而他为了她倾尽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惊天绝世

    惊天绝世

    一个太云派的弟子,自从他来到紫云山上的那天开始,命运之门就缓缓的打开,本欲平凡的他却有着不凡的来历,重重因缘交错让他重蹈前人的旧路,但是他却不甘命运的枷锁,极力追求自己的生活......只是天道难测,造化弄人,一切都只是开始......
  • 霸道魔帝

    霸道魔帝

    万族争霸,肉弱强食,唯我独尊,至尊霸权,君临天下!一个平凡的小子被雷劈到洪荒大陆,修炼魔道至宝无极魔经开启一条逆天强者崛起之路,从此一手遮天战天斗地撕裂苍穹破尽虚空,各个自命不凡的天骄们只有被踩在脚下的资格,踏着千万人的白骨走上被鲜血染红的道路登上最高巅峰……魔道极致唯吾独尊,逆天强者睥睨苍生,统御万界尽皆臣服,成就主宰霸道魔帝!!!(第一次些玄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多多支持收藏推荐票)
  • 旧时光的味道

    旧时光的味道

    美食与时间一样,弥足珍贵,常留念想。我们吃过的东西,有些已吃不到、见不到,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借着对那些美食的回忆,怀念昔日美好时光。有时候,吃几碟菜,喝一杯酒,看一篇文,怀念几个人、几件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本书是《旧时光的味道》全新姊妹篇,堪称升级版、豪华版,内容更加丰富,感悟更为深刻,文字愈加老练,而又不失活泼,读来时而令人怅惘,时而令人捧腹,口齿生香,久久回味。
  • 太始仙尊

    太始仙尊

    修真一直被世人赋予了极其神秘的色彩。逆天命,逆天道,得长生。凝气为始,筑基,结丹,元婴,化神,问鼎层层屏障终为不朽仙途巅峰!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少年叶纯为追求长生不老而寻找仙迹,踏上了以累累枯骨和千万亡魂铸就的修真之途。
  • 网游之弓战天下

    网游之弓战天下

    人生可以灰暗,过程必须彪悍。一身垃圾初始属性如何在游戏中混?什么?手无缚鸡之力?怎么可能?别看哥的初始属性垃圾,但却是整个服务器最牛逼的属性之一,你不信?没关系,事实会证明一切。一弓一箭闯江湖,千古柔情酒一壶。古来高手皆寂寞,弓战天下谁不服!楚牧,一个混迹职场的小职员,被公司解雇后全身投入网友事业,意外得到一身垃圾属性,却改变了他的一生。弓舞者,一个不一样的弓手,一个可以近战的弓手,看楚牧如何将近战弓手演绎的出神入化。
  • 冷血四小姐的复仇之旅

    冷血四小姐的复仇之旅

    如果她们的父母不曾离去,如果她们的家族不曾破灭,如果那些人不曾出现,那她,是不是就可以永远快乐?那她,是不是就可以永远幸福?那她,是不是就可以永远不寂寞?那她,是不是就可以永远露出那天使般的笑容?可是,世界上没有如果!父母离去,家族破灭,那些人的出现改变了她们的一生。微笑天使华丽蜕变!转身化为冷血恶魔!看四位恶魔小姐如何在荆棘路上开启一段复仇之旅!
  • 超越最好的自己

    超越最好的自己

    本书介绍当代美籍华裔优秀企业家李开复博士鼓励青年管理者走上成功之路的6条基本原则,讲述了他从平凡走向优秀的管理智慧,脚踏实地地步入成功管理者的行列。
  • 王妃一笑狼都上吊

    王妃一笑狼都上吊

    大婚当日的晚上,某公主来到绝世美男的身边。“哈哈,让你欺负我,我给你下了安眠药,慢慢睡吧,哼。”她看到桌子上有一壶好酒,想庆祝一番,一喝下去就感到不舒服,不对,是媚药,床上的男子突然爬起来,捧腹大笑:“王妃啊,你给本王下了药,本王就不可以给你下药吗?”靠,这两种药不是一个档次的好吗。门外的人群一个个贴在门上,心里默想:快啊,快啊。快扑啊。王爷加油,搞定王妃就靠你了。殷翎燚来到纳兰婧怡身旁,婧怡夺命剪刀脚一踢,翎燚迅速躲开了。“宝贝儿,你这招对我没有用哦,因为已经过时了。”“哼哼,你放心,我已经进化到2.0了,绝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哼哼,输赢还没定呢。”
  • 怒之巅峰

    怒之巅峰

    这是一个修怒的世界,主角萧渊是一个家族族长的儿子,却因幼年时被家族仇人所害,无法修怒。他在家族的庇护下也还活的自在,但是有一天他的家族被一个神秘势力所灭,家族高层全部被杀害,包括他的父亲,他将死之际到了另一个世界,他能否回到自己的家族为族人报仇,能否让自己的族人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