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2700000021

第21章 学术论文(21)

王审知重视发展教育。他采纳了翁承赞的建议,在福州“建四门学(高等学府),以教闽中之秀者”;选知名人士黄滔等担任“四门博士”。在王审知的倡导下,当时州有州学,县有县学,乡僻村间设有私塾,“幼已佩于师训,长者置国庠”,使教育事业大大发展。

当时的《琅琊王德政碑》中有过这样的描述:“草莱尽辟,鸡犬相闻,时和年丰,家给人足。”这首诗是对闽王王审知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可见福建在王审知管辖内,当时的人民安居乐业,温饱无虞。人口也从不足4万户上升为后来的46万户。《王审知其人其事》,福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组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第131页。

迄今以来的闽人族谱,仍然大都以中原为自己祖先的籍贯。这种局面的出现,应与中原移民在福建的繁衍有关。现在台湾的2300多万人口中,他们之中的大多数又是晋唐及宋代来自光州固始先民的后裔。

据报载,闽王王审知与其兄王潮、王审邽合称“开闽三王”。其中王审知还被尊为“八闽人祖”和“开闽王”。目前,闽台和海内外“三王”子孙宗亲共有200多万人,其中台湾岛内有50万人,金门当地有1万余人。新华社福州2008年2月3日电(记者孟昭丽)。

王审知被尊为“王氏闽台祖”。后闽国内讧,王氏子孙为避祸,纷纷改姓叶、游、沈。王又被推为闽台叶、游、沈始祖。

连横在《台湾通史》记载:“历经五代,终及两宋,中原板荡,战争未息,漳、泉边民,渐来台湾;而以北港为互市之口。故《台湾旧志》,有台湾亦名北港之语……”

为此,建于泉州市的“五代闽国三王文物史迹陈列馆”,向海内外观瞻者集中展示了三王家史、生平和开疆闽台的业绩。

二、王审知与中央王朝的互动关系

平定、统一全闽后,政治上,王审知一是尊奉中央,维护统一;一是实行“睦邻保境,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治方略,巩固边疆海防,使福建免遭战乱之灾,百姓免受繁役苛赋之苦。尤其是在“四方窃据”,福建民富兵强,左右纷纷劝其称帝时,他力排众议,拒不称帝,真心实意地尊奉拥有中央政权的唐王朝和后梁王朝。“致君愈勤,述职无怠。万里输贡,川陆不系其赊;一心尊戴,风雨不改其志。”

唐前,福建经济、文化落后,及至五代、宋,却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文荟萃。福建迈向文明之邦的历史大转折,其关键人物是王审知。

闽国是五代时十国之一。它在地理上有自己的独立性——可凭借武夷山脉和耸立的仙霞岭以及广阔的闽江作为天然屏障来巩固国防。五代初,全国户数共约200余万,仅仅是唐玄宗开元时代的1/3强。其中以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人口较密。如果社会不安定,人民不拥护,闽国是很难统治的。同时,还必须在经济上自成一个单位。十国中以吴与南唐势力最强,他们对中原之五代朝廷,始终采取敌视态度,对四邻亦怀有兼并的企图。这样的形势,不能不使王审知防患吴、南唐之入侵。

为了在当地站住脚,王审知兄弟继续传播黄河流域中原(南人泛指北方广大地区)文化的政治理念,以效忠中原封建王朝作为政权建立的根本。为了生存,王审知兄弟的政权在建立之始就以得到唐王朝的认可作为存在的根本。所以唐王朝的册封在他们看来就很重要。此时的风雨飘摇的唐王朝已是自身难保,而对王审知的一系列任命使他通过合法的手段实现了在福建地区的统治,特别是获得了三品以下官员的任命权,为其实现政治上的独立创造了条件。

但是,王审知深深知道,在政局动荡的环境下,福建要想真正的“独立”自保是很困难的,还是要奉溯中原王朝才能自保稳定。所以,王审知再三强调:“我宁为开门节度使,也不做闭门天子。”当唐王朝灭亡后,他并未宣布独立,而是接受了梁太祖朱温的任命,并极力与朱温搞好关系。同时王审知还对当地土著割据势力进行了平息,实现了当地的稳定发展。

从王审知兄弟进入福建建立政权开始,到其后所建立的闽国,前后经历了60余年。在这期间王审知兄弟在位时可以看做是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的时期,也能通过朝贡等方式与后梁和后唐保持良好的关系。

即使军阀杨行密占据江淮地区,阻挡了进贡的通道,他也让人走海上到达山东的登州或莱州,再到开封,没有间断。他还开辟位于闽江口的甘棠港(今连江黄岐),便于将贡品通过海道献给中央统治者。但在当时条件下,每岁出闽江口渡大洋,“没溺者十有四五”。但王审知知恩图报,不因这些困难而中止。参见诸葛计、银玉珍:《闽国史事编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第94页。

关于这一点,台湾某家报纸曾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开门揖盗王审知》,文章(大意)说:因闽国左右邻都是强大的割据势力,王氏不容易受中原政权的领导,所以不惜以财宝付与日本海盗,借助其力量,使得日本人后来长期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有了基础。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并未掌握全部史料。从王审知当政几十年里的史料看,“保持中央王朝关系”与“年年朝贡”是其中主要关键词。

王审知忠于中央王朝的历史记载还有:王氏兄弟为什么“南奔”,《闽王墓志铭》载:“时秦宗权居淮西以利啖四境,而固陵不从。宗权势不可遏,席卷五陵,三龙(指王潮三兄弟)于是奉版而南下。”这是奉王命,南下“统一福建”的意图。《王审知其人其事》,福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组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第102页。后来他们的言行也如上所述。

再有,王潮领军后,起义军面临着一次何去何从的重大抉择。《新唐书·王潮传》记录:“南安之变后,潮欲出交、广,入巴、蜀,以干王室。”即欲去巴、蜀保卫中央王朝。参见《新唐书》93卷,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

上述“奉版南下”与“入巴、蜀,以干王室”的历史记载,与王审知兄弟“统一福建”后,需要保持与中央王朝的密切关系的主导思想及后来的行动相吻合。

由于王审知一心追随中央王朝,受到中央王朝与爱国志士的重视与扶持。唐朝宰相王溥之子王淡和杨涉之弟杨沂都被他招进幕府,参与军政事务。还有知名进士徐寅,中原著名人士郑璘等,以及如杨承休、归传懿、杨赞图、郑戬等这些李唐朝廷官员、一代名士,举家归闽,皆受到礼遇和重用。甚至唐朝公卿子弟多依以仕宦,因之无比感激,悉心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成为王审知治政兴邦的智囊团和重要官员。

王审知理政期间,参照中原王朝体制,厉行法治,开科选才,任用贤士,实行汉蛮通婚,通商惠农,发展经济,设校兴学,大力推行“仁爱”、“一统”的中原文化。到了五代末年,福建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已经与中原同根源共发展。王审知的努力,不仅使东南边陲生产得到开发,民族逐渐融合,而且使朝廷的行政能力大大提高,东南海防得到巩固,德及后世千年。王审知治闽“铲其讹弊,整其章条,三军无哗,万姓有奉”,“至则积恶者屏去,为善者获安”。

王审知重视搜求地方书籍,编印成册,呈送中央政府机关。天佑元年(904),王审知组织了大批知识分子,搜集缮写各家遗书、族谱,献给唐政府,充实编史资料。又为唐朝知名进士徐寅刊印《钓矶文集》等,为抢救和保存祖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王审知为接纳大批逃难的中原宗教人士,还修复和创建许多寺和塔。他在主政时,兴建和修复了260座寺和6座塔,这些寺塔有的为后代留下了价值的文物,也就是旅游资源之一。

“唐朝朝廷为维护统一,也鼓励向福建移民。在唐代,长期存在人口分布不均等现象。因此,统治者鼓励人民从窄乡向宽乡迁移。无论是周边少数民族内迁,还是汉族人民移往边疆地区,都有这方面的要求。唐末王审知兄弟率兵入闽,固然属于军事移民,但同时也有开发福建,增强中央政权在当地影响力的现实考虑。

王审知开闽也是沿袭唐王朝移民工程的系统性办法。首先,用军事威慑保证当地社会安定;其次,积极开发当地经济;再次,通过各种途径宣扬中原文化,进行文化渗透;最后,加强和当地民族的联系和交流,促进民族交融。在多种措施综合作用下,移民者和当地土著顺利交融,移民获得巨大成功。参见《固始与闽台历史渊源关系研讨会论文集》中何信阳(河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的《唐代移民的家族性问题》文,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第248页。

王审知英年早逝。他和当时许多地方军阀一样收养许多义子作为亲信。由于平时对儿子的教育、培养不够重视;且崇佛佞佛,一些寺院上层僧侣对于王氏政权的影响力大增,甚至费尽心机地唆使和策划王氏兄弟、叔侄们自相残杀,令后来朝政陷入混乱之中。以致他一死,他儿子们就背离他的“奉溯中央王朝”的既定方针。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审知子王延钧继位改称帝,建都长乐(今福建福州),国号闽,年号龙启。延钧弟王延政于943年在建州(福建建瓯)称帝,国号殷,年号天德。天德三年(945年)王延政复国号为闽。不久,闽即为南唐所灭。闽共历6主53年。参见诸葛计、银玉珍:《闽国史事编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第184页。

三、王审知尊奉中央,维护统一的历史影响

1000多年前,王审知三兄弟率领河洛地区“光州固始”籍18姓将领、50余姓义军挥师南下,拜剑开疆,一统八闽。王审知尊奉中央,维护统一,一心一意谋求和平发展。用中原文化、农耕文明和“修齐治平”的仁风德政与经世方略,改写了福建这一乱世蛮荒之域军阀割据、盗匪蜂起、饥民遍野、流民塞道的历史,开创了八闽大地的历史新纪元。使之成为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文风蜚声四海的“文儒之乡”。提起王审知治闽,后之论者多赞誉有加,将其所辖之地称之为世外桃源。

中原文化长期处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制高点,长期是中华民族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先进社会制度的代表。例如,孔、孟、老、庄是对后世影响最深的先秦哲学家,他们的故里或祖籍多在以今河南商丘为国都的宋国境内或宋之邻境,靠近光州。固始先民具有中原文化先进的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因而他们在迁移到荒蛮之地后,不仅能够迅速立足,而且有能力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优化自身的生存环境,包括成功地向海外发展。

王审知在福州执掌福建军政大权前后达29年,堪称五代十国时期一位明智的政治家。他一生以中原历史为鉴,以当地人民为本,使福建成为当时全国比较稳定繁荣的地方。因此他也被后世称为“开疆闽王”,深受百姓爱戴。

王氏兄弟采取中原经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力发展传统农业和海外贸易。经济的发展为中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同时,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文化传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政治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原自古就有“耕读之家”良风,以耕助读,以读修功。中原汉族入闽,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闽地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小麦的种植。

王审知等中原精英入闽主政后,垦农桑,兴水利,发展生产,实现把中原先进生产工具和水利技术全面推广于当地,使当地百姓生活治安稳定,农业生产得到恢复,经济得到长远发展,修建的部分水利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效用。

王氏兄弟到来之前,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福建所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还不够深刻全面。当时福建文化更多的是宗教文化和本土文化为主的局面,体现中原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进士的数量极少。

闽王重仕兴教,“延揽中原文学之士”。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发展,士人的聚集为中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准备了足够的人力资源。尤其福州,一派盛世景象,号称“海滨邹鲁”,为以后各个时期英才辈出打下良好基础。唐、宋、明、清以来,福州籍进士达3600多人,其中,文状元16人。位居全国各城市的前列。福州著名的文儒坊和庆城路就是人们为纪念他而设立,保留至今。《王审知其人其事》,福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组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第133页。

徙居南国的中原光州、固始籍民,带去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生产技术、农耕文明,加速了中国东南边陲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使闽国得以偏安一隅,其历史贡献与影响,令史册生辉。

从王氏兄弟移民后千余年至今,福建再无出现与中央朝廷对抗的分裂政权和势力。王审知治闽的影响,使“当时闽中地、人取名皆取忠、孝、仁、义”流行至今。

同类推荐
  •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近年来,与世界名校相关的书籍确实出了不少,但是本书与众不同的是作者从她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亲身经历出发,结合高等教育的经典理论,向读者道出了高等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在阐述牛津和哈佛这类名校严谨的培训制度和优越的学术环境的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当今世界各地高等院校的通病和共同面临的困境。本书不仅能使读者切身感受到海外求学的细节和经历,而且还会引发他们对高教领域内诸多遭受忽略、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的思考。
  •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师生学习与成长等内容。全书分为爱心花圃、草根教育、等待花开、守望麦田、烛光摇曳、我思我在六辑。
  •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

    本书是60位亲历者讲述的发生在大地震中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他们当中很多是文学家,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真诚的创作激情和厚重的文学底蕴,但是它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第一手的地震灾害评估科学报告和减灾防灾的预警书,让我们学会如何科学的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地震灾难。
  •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介与社会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传播范式。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使民生新闻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三贴近”的社会政治话语与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
  •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本文从民间传说与现代生化的角度,对部分字、词、成语进行个性化的解释,对汉字的来源与本义提出了现代人的一些看法。
热门推荐
  • 倒霉的穿越:嫁你有条件

    倒霉的穿越:嫁你有条件

    小猪群:86459168 路珠穿越了,而且是带着‘拖油瓶’穿越,没钱没房,在这架空的年代只有等着饿死了,这也就算了,竟倒霉的被个破老太太缠上了……霉星照顶,路珠认了。人家都已经自力更生,自谋生路了,干吗还要遇上恶霸……哇哈哈……帅哥来了,而且还不止一个,人家是用个算的,这会她要用打算了,看来霉运过了,福气来了……什么?自己救的这破老太是太后。这些帅哥,是她的儿子们……太好了,不但有帅哥,还有金山银山等着路珠去挥霍,多么美好的生活呀……
  • 忘情绝句

    忘情绝句

    从古至今,总有剪不断的情思,理不完的情债。
  • 重生之法海诱宠白素
  • 云卷山河

    云卷山河

    本文重要的背景为古代架空+ABO;对于ABO不清楚的朋友,现在去百度还来得及!希望不要因为设定发生抨击评论,你好我好大家好,谢谢~本文将弱化男女区分,强调ABO三种性别的区分,所以看到女人当官也请司空见惯(^U^)ノ~YO;Alpha:兴主,Beta:和生,Omega:绛元;父母用于强调男女,君卿用于强调攻受,像是父君,母君这种;一句话概括全文:一个关于绛元奋力抗争兴主夺取权力掌控国家的故事;权掌天下,金戈铁马,往昔岁月,凋落残叶,云卷山河,天地变色!
  • 三世妖妃

    三世妖妃

    第一卷《后宫妖妃》江湖恩怨:“什么九五至尊?既然你不对我独宠,那么我就要你的江山。”“江山虽好,可换不来一颗美人的芳心,我要它何用?”血雨腥风,杀戮重重,多情反被无情恼;(那筝鸣。如寒蝉凄切,三峡袁鸣;又如离人夜话,凄凄切切,叫人听了不觉泪下)二卷《暗夜有狐》灵异:“总裁大人,你如知道我是狐精,你还爱我吗?”“爱与不爱爱都在,一生,一世”我希望遇着那个丁香一样,飘着丁香一样芳香的姑娘”三卷《人鬼情未了》玄幻:入选进宫得美人,死于爱人的坟前,生死相守,感天动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度假岛探奇

    度假岛探奇

    2012年—2013年,长岛县委宣传部为征集“长岛精神表述语”,以电视屏幕为平台,向全县人民广泛征求意见。其间,并访问专家,请教贤能。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海岛文化人,理应积极参与,献计谋策。经过半年多的广泛考证,综合提炼,精确筛选,提出“岛美为荣,民生为重,优化生态,科学牧渔”的16字表述语,旨在推进生态旅游度假岛建设。
  • 千夙缘挽歌

    千夙缘挽歌

    一世执着为爱,他抛却离愁独自俯瞰众生;她不舍前尘只身寻他千里。到底是谁忘了谁,又是谁弃了那千年之约?若不为神,是否寻常家中得见,是否执子之手旖旎缠绵永世不变?那刺骨萧瑟,那如火热烈,涤荡着两人最初之心。到头来,倾了天下,倾了她。
  • 葵葵数羊

    葵葵数羊

    喜欢会赋予你最强大的力量,会让你更加强大,更加优秀。许书扬:我看着你的时间比你想象的要更久,我在等,等你喜欢上我。所幸,我等到了。陈可微:第一次见到你怎么也想不到,后来的我会这么喜欢你。谢谢你,让我变得更好。我想,最好的爱情,不是你侬我侬的来回作死,不是甜言蜜语和海誓山盟。而是我想要更靠近你,想要更优秀,想要更勇敢。而这一切的来源,是因为你。等到我足够优秀的时候我会告诉你,我喜欢你,希望你也是。
  • 龙之谷之梦境

    龙之谷之梦境

    这是一个由许多或长或短的小故事组成的小说。这个世界本就是阿尔泰娅女神的梦境。而梦中的我们,屏幕后的他们,是不是也将在梦醒的时刻,无影无踪?背景:网游《龙之谷》,由于用西幻的模式去写,和游戏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差别。有的故事是游戏背景的联想,有的是自己在游戏之中的故事,也有其他。一个基谷老玩家的聊以自娱。
  • 全方位武装

    全方位武装

    这是蒸汽的时代这是机甲的世界这是火药与钢铁的第一次耀眼碰撞这是古武战士与改造士兵的力量争锋这是深渊虫兽的咆哮这,就是新纪元!荣耀与死亡交织,信仰与绝望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