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8600000028

第28章 评论(4)

丰子恺的散文写作则表现为一种率真。作者饱受艺术的熏陶,真可谓拥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信笔所至,不假雕凿。用赵景深的话说:“他只是平易的写去,自然就有一种美,文字的干净流利和漂亮,怕只有朱自清可以和他媲美。”其实丰子恺这种文心除了性情外,还有识见。“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他接受李叔同的教导,认可了“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如此识见,再加上率真的性情,便成就了《缘缘堂随笔》那种平易清新而又趣味盎然的文风。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其实文风也一样。至于仍有相通的一面,则或许可以说明写作往往出之于一种自觉的意识,才不致漫然下笔。不过对散文来说,写作的状态在有意无意之间,最有兴味。关于散文写作,俞平伯在《重刊〈浮生六记〉序》中说:“文章事业的圆成本有一个通例,就是‘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这个通例,于小品文字的创作尤为显明。”为文当有感而发,不必强作。从这里,即可见一种良好的写作心态。

(原载于《写作》2005年8月)

反思散文的虚构

古时所说的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则散文与韵文都不是某一体裁,而是一个类别,也可以说就是语言的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现代以来的文学观念接受外来影响,流行的是诗、散文、小说与戏剧并列的四分法,这样散文就成了一体。不过理论上的要求并不对应于写作的实际,可包容于散文中的文体仍有许多。其中有的是延续着传统的,如日记、书信、游记、传记等。有的则带有时代特色,如小品、随笔、杂文、报告文学等。这些体裁的写作不尽是文学的,但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又如何来界定,尤其是面对虚构这样的问题。也许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写作,仍可以诗与小说作为参照。散文可以像诗那样经营意象,但不是为了诗意的升华;散文可以叙事,但不像小说那样讲求叙事的完整。散文的空间,或许正在于诗与小说之间。立象以尽意,诗中写的是意象,小说中多聚焦于人物的形象,散文则是着眼于来自生活的印象,不外乎观察与体验。大致说来,源于观察的较为新鲜,来自体验的更加真切。散文是由印象出发的,文中多有细节与场景,并不追求叙事的完整,这才显得散。又不如诗那样概括,仍是有别于诗的文。

叶圣陶在《未厌居习作》的序中说:“能把自己的经验和意想畅畅快快地写出来,在日常生活上就有不少的便利。”因而视生活为写作的源泉,也早已成了共识。文学创作,需要生活基础。不过大多情况下,生活所能提供的素材是零散的。为弥补这个不足,就需要想象的发挥了。想象中,免不了有所虚构。但汪曾祺在《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中这样说:“想象和虚构的来源,还是生活。一是生活的积累,二是长时期的对生活的思考。接触生活,具有偶然性。我写作的题材几乎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个作家发现生活里的某种现象,有所触动,感到其中的某种意义,便会储存在记忆里,可以作为想象的种籽。”在汪曾祺看来,想象是回忆或经验的重组。想象不是凭空发生,而要有生活的底子。想象不是天马行空,而是要合乎情理。就写实与想象的关系来说,想象可视为写实的延伸。本来只要认可了写作不是照搬生活,那文中不妨有些虚构。散文中,为了行文的紧凑或事件的完整,也可有所添加,但又不可完全等同于虚构的文本。周作人晚年写了《鲁迅的故家》《鲁迅的青年时代》《鲁迅小说中的人物》等,里面讲了不少与鲁迅的创作有关的事,尤其是提供了一些生活原型,与鲁迅所写的就不无出入。不过在小说中加以虚构,本就不成问题。只是散文中也有这样的写法,比如《风筝》一文中写到踩碎了小兄弟的风筝,据周作人的回忆就不是事实,或者说事实没有那么严重。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主旨的需要才加重分量的,从而表达出不懂儿童心理的一种救赎。

一般讲散文的虚构,多是指其中的叙事而言,而作为参照的就是小说了。作家莫言说他没有到过俄罗斯,照样写了《俄罗斯散记》,材料来源当然是间接的,出于书本或影视传媒,再加上一些叙事的穿插,但这是一种并不在场的写作。作者本是写小说的,叙事正是其长处。就文本而言,此种写作可以是散文化的小说,却不是小说化的散文。散文,就意味着自我的在场。汪曾祺在《散文应是精品》中说:“小说家的散文有什么特点?我看没什么特点,一定要说,是有人物。小说是写人的,小说家在写散文的时候也总是想到人。即使是写游记,写习俗,乃至写草木虫鱼,也都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小说家的长处在于写人,不过同为写人,在小说与散文中仍是有所区别的。散文中的人不能像小说中那样可以虚构,从而发挥叙事的长处。换言之,散文中的人是受生活限制的。虽有诗的成分,仍要以真为主。汪曾祺说小说家的散文笔下有人,除了观照上偏向于具体的人事外,或许还在于文中有个我在。散文的特征,就在于处处不离一个我字,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虽说为他人作传,其实仍是程度不等地写着自己的。就是转而写草木虫鱼,也为的是能从中显出性情的观照来。

散文中有一个自我,这是无法虚构的。凡所观感,都有一个自我蕴涵于其中。甚而,散文的写作对象往往就是自己。因而如何面对自己,这才是散文写作中无法回避的。《蒙田随笔》的作者说,他自己就是这部书的材料。“我宁愿以一种朴实自然和平平常常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不作任何人为的努力,因为我描绘的是我自己。”自己就是写作的对象,这是对散文的最好界定。但从自我的角度来说,还有小于我与大于我之分,而自我恰在小我与大我之间,这就需要写作者的真诚了。不用说,时下的写作如同别的艺事一样多有策划之义,严肃些的尚不失一种整齐,此外花里胡哨的所在多有,不一而足。至于那些应景文章,比如到了什么节日就写上一篇之类,则充其量只能算是小策划。然而俞平伯在《重刊〈浮生六记〉序》中说到:“文章事业的圆成本有一个通例,就是‘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这个通例,于小品文字的创作尤为显明。”为文当是有感而发,不必强作。

对散文来说,叙事只是一个因素,正如抒情与说理一样。发挥叙事的长处,也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再说属于小说的擅长,不必要求散文也能做到。文体各有擅长,或者说各有表现的空间。若以小说的叙事转过来要求散文,没有多少道理。且小说作为优势文体,也在找寻与影剧的嫁接,其境况已大不如前。当然不是说小说也将被取代,而是别的艺术也在发挥叙事的长处了。在小说文本中,整个叙事框架都可以是虚的。倘若在散文中也这样整体地设计,那就与小说没有什么差别了。大致说来,散文中应有真实的印象、场景或细节,只是由此发端,再引申开去。因而散文中的叙事可以是缘起,也可以是补缀。叶灵凤在《我的小品作家》中说:“小品文是应该无中生有的,以一点点小引为中心,由这上面忽远忽近的放射出去,最后仍然能收到自己的笔上,那样才是上品。”当然行文中并非真的无中生有,仍有那一点小引的,这小引其实也就是感触或印象了。由感触出发,如此作文为的是还能够落到实处,免得蹈入虚空。散文中所写的不全是无中生有,却又不局限于那点有,才能拓展开去。就此而言,散文也是虚实结合的。换言之,散文总是由写实出发,进一步则是写意而已。

(原载于《阅读与写作》2008年7期)

简论散文的实与虚

散文的实与虚,可实中有虚,也可虚中有实。先说实中有虚,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中开篇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是文眼,作用是在情绪上涵盖下文。心情的苦闷,当然有时代及个人的因素,主要的就是彷徨中苦于无路好走,不过作者并没有过多地交代。倘若那样,不仅入题不够直接,还显得啰唆,所以只需一笔带过。至于下文所写,当然就是如何遣闷了。散心需要一个静境,而荷塘是一个适宜的去处。中间三段写荷塘月色的文字,各有侧重。先写荷叶荷花,再写塘中月色,最后写四面蓊蓊郁郁的树,则是必要的背景。这样,一个静谧的情境便形成了。只有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难以对应到心境上去。因为作者虽然在漫步中获得了一些喜悦,但终究抵不过愁闷,所以只能通过一句话排除在外。从这里,或许还可见出诗与文的不同。在诗中这样的细节可以不写,在文中则不可一概忽略,这正可表明散文家写实的一面。且针对他人的异议,作者还特地撰文表明自己确实听到过蝉声。这样的辩解,大可表明作者的观感是基于写实的。

当然,现实的境况不管如何渲染,总是有限,只有想象不受这个限制。由现实而想象,便进入虚写的层次,写的是另一种安慰。因莲想到采莲的旧俗,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作者说:“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这里的“热闹”与上文写蝉声蛙声的热闹,字面反复,但一者出于现实,一者出于想象。还有一个词是“风流”,二者并举,也可见出一种向往。文中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具体描绘了采莲的场景。那采莲的场面及人物的活动,情景如画。“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热闹也罢,风流也罢,毕竟离现实太遥远了。接着又引用《西洲曲》的诗句,仍是写采莲的。诗句中有“莲子清如水”,便又由眼前见不着水而想到江南的流水。这样地惦记着江南,又添出一种乡愁来。作者一边想,一边往回走,又由想象回到现实。现实是到了自己的门前,照应开头,环境气氛仍是寂静的。

再看虚中有实,比如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文中所说的空中楼阁,是指一个理想的居处。为了突出空中楼阁之义,作者将建于山上的一座小屋写得甚为空灵。唯有空灵,才不碍于精神的往来,即作为一个精神的居处,超然物外。不过,空中楼阁并非全然浮于空中,也还要落到实处。那居处是在山上,先写小屋与山的关系。“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里把点缀在山上的小屋比作风帆及飞雁,呈现出一种灵动来。再写小屋与树,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色背景。“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里所说的“含蓄而有风度”,自是精神上的比拟。由近看改为远观,“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里的“轻灵而自由”,也是有虚有实。接下来写小屋的领土与领空是有限与无限的关系,那有限是实在的,而无限则是空灵的。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用花蕊的绽开与收拢来比方小屋的光线变化,甚为巧妙,可谓妙喻。至于小屋与外界的沟通,是一条山路。“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小屋,是一个独立安静而又理想的栖息地。“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烟雾与星光及月影,都有助于表现出小屋的空灵。相形之下,那山与树及山路等,则是使其落到实处的。

就实与虚这一对审美范畴来看,最好的就是虚实结合。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说:“‘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散文中太拘于实,就无法展开心灵,或者说想象的翅膀飞不起来。但若过虚,又有可能无所凭依,显得太缥缈。换言之,落笔于具体的印象与细节及场景等,才算落到实处。但还可发挥想象,驰骋才思,自如地表达出精神意趣来。

(原载于《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年12月)

散文的叙事

叙事,顾名思义,就是叙述事情,以事件的呈现为主。对应于文体,叙事可以说是小说的擅长,包括情节的设置及角度的选择等。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及结局之分,有的还有序幕与尾声,从而力求波澜起伏。角度有全知的,也有通过某个人物来叙述,还有就是人称的变换。就技法上说,又有悬念、抑扬、意外、突变、逆转、巧合、张弛、虚实等,甚为多样。相比起小说来,散文的叙事虽也可追求情节或事件的完整,但更多是片断的呈现,包括印象、细节及场景在内。

同类推荐
  • 一个人流浪

    一个人流浪

    20世纪90年代,那是诗歌盛行的年代,诗歌的重要性似乎和金钱差不多比肩齐高。年轻人爱诗,越朦胧越好。年轻人甚至把诗歌看成是感情丰富细腻的替身。一首好诗成就多少美好姻缘,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
  • 杀手正传

    杀手正传

    在本书中,作家刘墉用他特有的生花妙笔,写出了一只螳螂的一生。一只螳螂的一生,与一个人的一生有什么不同?有爱有憎?有生有死?有伤有悲?……却原来,世间种种,与一只螳螂的一生异少同多:一样“无喜无悲”,一样“有喜有悲”,一样“大喜大悲”……在本书中,一只螳螂的“生活日记”贯穿起它的一生。借由这只螳螂的爱恨故事,作家刘墉巧妙衍射出你和我的故事,我和你的悲喜……是往日情仇,是爱恨交织,是无奈的狡诈,是被动的抵抗;是杀戮、挣扎,是纠结、犹疑,也是心事万千,往复沉浮。
  • 巴金与《收获》研究

    巴金与《收获》研究

    本书研究《收获》这份对当代作出独特、重大贡献的文学期刊的存在和价值。主体部分将文学理论和人物访谈相结合,对巴金与《收获》研究中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都依据实证材料作出了阐述。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 不捞衣衫只捞人

    不捞衣衫只捞人

    宁波市中心的甬江上有座有名的桥,桥身吊在铁架上面,样子很别致,叫灵桥。从前的灵桥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大铁桥,而是一座普通的木桥,桥头还有座小庙,叫“三圣经”。庙里的菩萨非常特别当中是个县官,左边是个手里捧着一只箱子的商人,右边是个补鞋匠。为什么会有这样奇特的布局?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亲宠一夏

    恶魔校草,亲宠一夏

    刘梓晨眼神黯淡无光,手按在她的肩膀两侧“韩芷嫣,你究竟爱过我吗?”韩芷嫣看着眼前这个少年的脸庞渐渐模糊,靠着一点儿微弱的嗓音说到“爱过。”刘梓晨自嘲一般,松开她的肩膀“是啊!爱过……可不是吗?韩芷嫣!滚吧,我再也不想看到你”韩芷嫣拽紧了手“那……那你自己……你照顾好自己,我,我先走了”风从脸庞呼啸而过,她的眼泪似乎化作风里的一抹特别,飘着亦或是滴落……等到脚步声渐渐淡了,刘梓晨猜才转过身来看着那个弱小的背影,视线渐渐模糊了……
  • 罗天死神

    罗天死神

    当我记住你的一刻,你要么永生,要么灭亡,我是死神,我是罗天!!!天武出,浩劫起,苍穹变,闯五狱,战四界,惊天地,欲封神。武道一途,淬体、宫缺、武藏、通神、规则、圆极、永生。太古年间,人族败落,妖魔横行,人族出了一位武道强者——天武大帝,并创造出一本奇书《天武道书》,与妖魔大帝,上演了一场不世大战,震慑八荒,驱逐妖魔。在此一场浩劫中,《天武道书》被毁,散落四方。少年罗天逃出万恶地狱,无意中得到了天武道书残篇,一路高歌,血洗家仇,战魔族,斩大妖,当站在天武大陆的最巅峰时,蓦然发现,一切只是开始。
  • 藏在四叶草里的爱

    藏在四叶草里的爱

    相守十年,他们彼此从未忘记,再次相遇丘比特之星是否会再次眷恋她们,种种误会是否会让他们从此分道扬镳,小小的四叶草又会扭转怎样的结局?让我们走进故事走进人物用心灵体会藏在四叶草里的爱、、、
  • 首席药剂师:圣座,快到碗里来

    首席药剂师:圣座,快到碗里来

    她是联盟的首席药剂师,一朝穿越到一个魔法与斗气横行的世界,没爹没妈,记忆全失,就连唯一的身份也被奸人剥夺。魔法天赋低下?很好,霜天寒气教你做人。首席药剂师即使是穿越了还是首席药剂师!一杆冰龙吟,横扫整个职业联盟!某女一枪撂倒一不长眼的家伙,挑了挑眉,道:“还有谁?没有的话我就去研究药剂了!”“还有我呢。”某个绝色美男子笑得轻柔。“圣座大大!快到我的碗里来!”什么药剂魔法都到一边去!圣座大大我来了!
  • 懦夫日

    懦夫日

    他承认自己是现实中的懦夫,经常自嘲:鄙视老纸的人那么多,你算老几?自从踏上游戏征程,他发现自己原来还是懦夫,于是索性把这一天命名为“懦夫日”,并时刻提醒自己:人只要能活到不要脸的地步,怎么也能活下来!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傲剑灭道

    傲剑灭道

    天道无情,万物为刍狗,仗剑天涯,只为灭道
  • 重生西游之无敌系统

    重生西游之无敌系统

    现代宅男陈希翼,一觉醒来穿越到了那遍地妖魔的西游世界。好巧不巧的,陈希翼在重生在了一头老虎的身上。且看西游前三百年,三界出现的异数,如何肩负起振兴妖族的大业
  • 万界神尊

    万界神尊

    一个书生,救了一个青牛,青牛送给了他数件宝物,主角在世间行仗义,考科举,修正气,不断的突破自己此刻天下已经大乱,民不聊生,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角不断努力修炼,在世间行仗义,最终成了一代万界神尊PS:纯正的古典仙侠,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但是又有所创新,新人新书,大家多多支持我!%%%%%%%%%%%%%%%%%%%%%%%%%%%%%%%%%%%%%%%%%%%%%%%%%%%%%%%%%%%另外我的新书《大药圣》已经上传了!敬请品鉴,多多支持,书号3524173,精彩难述,大家快去看吧
  • 天使糖果的爱恋

    天使糖果的爱恋

    她们弃权,弃钱,弃颜,把一切能放弃的都放弃了,只为能和他们度完此生,而他们却一再误会……她,为他放弃了总裁之位,却被他推下山崖,生死不明。她,为与他在一起,不惜舍弃整个家族,落个背叛家族的罪名。她,因他而被迫与整个黑道界为敌,为其双亲舍弃双目。而他却对她的小时玩伴动了心……他直接把她当做自己生命中的过客,继续当自己的花花公子。只有他,杜绝与一切异性来往,只为求得她的原谅,可是,心已经被伤地千疮百孔的她又怎么会这么容易放下过去?“星柠,婷萱,你们在那边还好吗……”剧情较虐,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