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6800000006

第6章 动物特异行为之谜(6)

科学家们又发现,海豚的“语言”是世界通用的。单个海豚总是默不作声,若有两只海豚碰到了一起,“话匣子”就打开了,它们一问一答,可以聊上很长的时间。为了研究海豚的语言,美国科学家曾做了一个“海豚打电话”的实验,把两只海豚分别关在两只互不联通的水池里,通过话筒和扬声器让它们互相“交谈”,然后录下它们谈话的内容,进行分析。当科学家将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只海豚分别置于两只水池之中时,这两只家乡相距8000千米的海豚,竟然通过“电话”交谈了半天。

动物的舞蹈语言和哑语

语言并不全是有声音的。聋哑人之间的交谈,全部靠哑语,也就是靠规范化了的手势和表情。在动物界中,也有“哑语”。

蜜蜂之间的“交谈”,是通过舞蹈来表达的。如果说它们全是用“哑语”,这也不确切,因为蜜蜂除了舞蹈的姿势以外,还要用翅膀的振动声来表达。振翅声的长短,表示蜂巢到蜜源距离的远近,振翅声的强弱则表示花蜜质量的好坏,这样,蜜蜂就能通过“舞蹈语言”和“振翅语言”把蜜源的方向、距离、蜜量多少等信息通报给伙伴。

人们很想通过“语言”来与动物通话,其中最普遍的也许是人与狗之间的交流。人们常说,狗对主人忠诚,确实,狗对主人的声音十分熟悉,只要略加训练,它就能根据主人的口令趴下,跃起,坐下,站立,前进等等。

人们曾设想训练黑猩猩“说话”。黑猩猩的智力在动物界中居上等,而且它们许多地方也和人相似,例如,猩猩没有尾巴,和人一样有32颗牙齿,胸部只有一对乳头,母猩猩每月来一次月经,怀孕期也是9个月。猩猩和人的血液成分也很相似,也有不同血型,面部也同样可以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但可惜的是,它们的发音器官极不发达,大多利用手势来表达意思。

在美国,有一对名叫加德纳的夫妇,采用美国聋哑人通用的哑语,去教授一只名叫“娃秀”的雌性猩猩。这只小猩猩出生后18个月就在热带森林中被人捕获,从此成为加德纳夫妇的“养女”。他们非常用心地训练娃秀,和它生活在一起,给它创造非常好的学习环境。为了不使声音干扰娃秀的学习,在小猩猩在场时,他们自己就用手势交谈。经过两年的训练,娃秀可以理解和领会60种手势,其中有34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如“吃”、“去”、“再多些”、“上”、“请”、“内”、“外”、“急”、“气味”、“听”、“狗”、“猫”等等,它还能将一些手势连贯起来。

人们期望,将来能训练猩猩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

利用动物“语言”为人类服务

科学家利用鸟的“语言”来驱赶鸟类。在飞机场的附近,大量鸟的存在是很危险的,万一它们和正在起飞或降落的飞机相撞,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机场人员设法录下了鸟群的报警信号,并且在扩音器中不断播放,使得鸟群惊恐万分,远走高飞。

科学家也正在利用鱼的“语言”来捕鱼。凭借高水平的声纳仪来探测鱼群的位置,指导渔船下网,还可以人工模拟能吸引鱼的声音,如小鱼在活动时的声音,用来引诱鱼群靠近。

人类在寻找宇宙中的生命时,也考虑过和天外生命“对话”的问题。科学家录制了世界名曲,在太空中播放,希望能够引来知音。人类也希望能与“太空人”对话,但用什么语言去和他们交谈呢?有料学家建议使用“海豚语”,理由是海豚的智力相当发达,它也希望能和人类进行交流。如果科学家的假设能实现,那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

动物嗅觉之谜

人类生活在世界上,靠我们的感官去认识世界: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嗅,用舌头去尝,用身体去感觉(如用手去触摸),在这眼、耳、鼻、舌、身中,最灵敏的是嗅觉。饭烧糊了,隔几个房间就能闻到焦味,在远离公路几百米的地方,就能嗅到汽油味。

对于动物来说,嗅觉的重要性甚于人类。因为有的动物视力不好,有的动物耳朵不灵,靠了嗅觉,它们才能识别同伴、寻找配偶、逃避敌人、发现食物。

嗅觉生理是生理学研究中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还有许多难点在等待科学家去探索,但是科学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嗅觉的资料,光是这些信息,就足以使我们赞叹动物世界的无穷奥秘。

灵敏惊人的动物嗅觉

在感觉和判断微量有机物质方面,任何先进的检测仪器都不能超越人的鼻子。自然界中的气味多于几十万种,一般人可以嗅出其中几千种气味,而经过训练的专家则能唤出几万种气味。虽然人和人之间的嗅觉会有差异,个别人由于病变而嗅觉迟钝,但大多数人都有很灵敏的嗅觉,甚至于在仪器尚不能测出之前,人就能嗅出花香和粪臭。近年来煤气的使用已越来越普及,如何防止煤气中毒也就成了一个大问题。由于管道煤气中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当人吸入之后,它会和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造成窒息中毒,因为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嗅的气体,人们很难发现它的存在,科学家们在煤气中混入了一种称为硫基乙醇的物质,它有一股怪味道,当煤气微量泄漏时,人就可以嗅到它的味道,随之警觉起来,采取措施,堵塞漏洞。

和人鼻相比,狗鼻子更加灵敏。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常看见警犬破案的故事,警犬破案用的就是它灵敏的鼻子。我们知道,人身上有着丰富的汗腺、皮脂腺,每个人分泌出的汗液和皮脂液味道是不同的,我们称之为人体气味。人鼻子较难分辨不同人的人体气味,而狗却可以。将犯罪分子穿过的衣服、鞋子或用过的用品给警犬嗅过后,它就能顺着气味去追踪逃犯,或者将混在人群中的坏人嗅出来。

海关人员利用狗的特殊嗅觉功能,训练它们搜寻毒品。目前,贩毒、吸毒已成了世界性的犯罪行为,罪犯携带毒品的手段也越来越狡猾。经过训练的狗能够搜寻出藏于行李中或汽车中各个角落或夹层中的毒品,它们屡建奇功,使得贩毒分子闻狗丧胆。目前,科学家们又发现猪的嗅觉也很灵敏,有的海关已开始训练猪来做毒品的“检查员”。

在瑞士等多山国家中,高山滑雪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但由于雪崩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常常有滑雪者被埋于雪中。当地人训练了一批救护犬,每当发生雪崩或滑雪者失踪的事件时,就派这种救护犬上山寻找。它们身背标有红十字的口袋(其中装有应急的药品、食物等),和救援队员一起跋涉于高山积雪之中。由于它们的努力,不少遇险者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在欧洲的一些城市,煤气公司训练了一批狗作为“煤气查漏员”。由于管道煤气的使用日趋广泛,要查找埋藏于地下的煤气管道的泄漏是一个难题。如果不能找到泄漏处,漏出的煤气在地下某一地方会积累起来,它们一遇上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或燃烧。在查漏方面,狗是人类得力的助手,一发现问题,它就会狂吠不止,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狗还是很好的地雷搜寻者。现代化的战争中,布雷成了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重要手段。过去多用金属探测器来查找地雷,因为大多数地雷是用金属作为外壳的。后来,兵工专家改进了外壳材料,采用塑料或其他非金属性材料来做外壳,一般的金属探测器就找不出它们了。经过训练的狗能够唤出火药的气味,所以不管用什么材料做外壳,它们都能把地雷查找出来,在战争中,它们的工作挽救了成千上万战士的生命。

还有的地质部门,训练狗帮助人们查找矿藏。

除了狗以外,金丝雀、小白鼠等动物,也有很好的嗅觉。

在煤矿中,有毒或易燃气体的存在,常引起井下爆炸,或发生煤矿工人中毒的事故。人们发现,金丝雀对于这类气体很敏感,矿井中存在的微量有毒气体在对矿工尚未造成威胁时,金丝雀就会出现窒息中毒的症状,所以,一些矿工在下井时带着金丝雀,将它们作为“生物报警器”。同样的办法也在某些生产有毒气体的工厂中使用。

小白鼠的嗅觉也很灵敏,在英国的旧式潜艇上,曾用过小白鼠作为汽油泄漏的“报警员”,一旦有汽油泄漏,小白鼠就会吱吱地叫起来。

鱼类回游的秘密

人和高等哺乳动物是依靠鼻子来辨别气味的,而鱼却不一样,鱼类的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都长在嘴巴周围和唇边上。有些鱼的同类器官分布在鳍上或在鱼皮上,在这些地方有一种纺锤状的细胞。这些细胞是一种感受器,能从周围的水中接受各种信息。

鱼利用嗅觉去觅食,有些老龄的鱼已完全丧失了视力,但依靠嗅觉,仍然能找到食物。但灵敏的嗅觉,有时也会给鱼带来灭顶之灾。有一种称为长嘴青鸬鹚的鸟,就是利用鱼的嗅觉来引鱼上钩的。它会向水中分泌一种气味强烈的脂肪类物质,一些鱼循水中气味游来,然而等待它们的不是“美味”,而是青鸬鹚的利嘴。

还有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蝾螈靠嗅觉来寻找配偶。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在蝾螈的生殖期间,将一块海绵浸入雌蝾螈生活的水中,然后再把这块海绵放入小溪上游,于是许多雄蝾螈逆水而上,聚集到这块海绵的周围。如果将海绵浸入普通的水中,再做同样的实验,雄蝾螈就没有反应。由此可见,雌蝾螈向水中分泌了某种激素,雄蝾螈“嗅”到了这种激素,从而向雌蝾螈靠拢。

一些鱼类的回游是自然界中有趣的现象。在溪流中,每年有不少鱼产的卵,受精卵孵化成小鱼后,它们就顺流而下,由小溪游进小河,再进入大江,经过几千千米的游程,最后进入大海。小鱼在大海中长成了大鱼,当产卵季节又来临时,它们会循着小时候游过的路线,再回到童年时的“家乡”,在那里产卵。是什么因素引导着鱼类游向它们的家乡呢?根据研究,是它们家乡溪流中水的成分和水的气味。它们家乡的土壤、植物和动物特有的气味溶解在河水之中后,成为引导鱼类回游的“路标”,在这中间,鱼类的嗅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利用鱼类凭嗅觉觅食、靠嗅觉决定回游路线的生活习性,制造出人工模拟的“气味”环境,用于捕鱼以及引导鱼群进入较清洁的水域,这对于渔业生产是大有益处的。

至于鱼类如何在海中寻找到它们熟悉的江口,从而循气味游向家乡,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昆虫靠嗅觉寻找配偶

和人类、鱼类不同,昆虫的嗅觉,既不靠鼻子,也不靠皮肤或嘴唇上的感受器,它们靠的是嘴巴周围的触角或触须,这是昆虫的化学感受器官。在触角上,遍布着接受和处理气味信息的嗅觉细胞和神经网络。在麻蝇的触角上,有3500个化学感受器,牛蝇的触角上则有6000个,而蜜蜂中工蜂的触角上更有12000个化学感受器。正因为有了这些先进的“工具”,它们的嗅觉才特别灵敏,普通的家蝇可以识别3000种化学物质的气味。

蚂蚁依靠嗅觉来区分“敌我”,同一家族的蚂蚁,有着相同的气味,而外来的入侵者,由于气味不同而很容易被察觉。一只其他家族的蚂蚁,如果不慎走人,它们很快就能被识别出来,而且将受极刑处罚。如果将外家族蚂蚁的提取物涂到本家族的一只蚂蚁的身上,由于气味的变化,它也会招致杀身之祸。

昆虫的嗅觉还用于寻找配偶。在昆虫的繁殖期,雌性的昆虫能释放出一种叫做性引诱剂的激素(又称性信息素),雄性的昆虫嗅到了这种气味后,就飞向雌性的昆虫。在交尾之后,雌性昆虫就不再释放这种激素。雄昆虫对这种性引诱剂的嗅觉特别灵敏,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几只雄蛾身上用油漆做上记号,把它们和关在笼中的雌蛾分开,并带到距离远近不同的地点,然后将它们一一放出,30分钟后,第一只雄蛾飞到了雌蛾笼边,它飞行了5千米。以后,另一只相距11千米的雄蛾也飞到了,据分析,在那种距离的范围内,性引诱剂的含量已稀释到每1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只有1个分子,而雄蛾依然能分辨出。

科学家们利用现代的分析手段,搞清楚了一些昆虫性引诱剂的结构,并且在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同样的激素。利用这些人造的性引诱剂在农田中捕杀害虫,已成为当今一种新的植物保护手段。

奇特的生物互食之谜

棕纹蓝眼斑蝶是蝴蝶中的一种,与它的同类一样,它在幼时呈现的是毛虫状。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生活在欧石南树上的幼虫,因为成熟的彩蝶总是将卵产在欧石南叶子上,它知道这种植物的叶子适合它孩子的口味,它自己也是在那儿出生的。所以,当幼虫刚从卵里钻出来,一眼就能看见它所喜食的树叶,它只须张开口,就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无须到处奔波寻找食物。

幼虫在昏睡中完成几次变态后,终于长大了。于是,它离开欧石南叶子,跃跃欲试地下到地面上,它显然已经不满足于吃“素”了,它希望进食小昆虫,以便使自己从幼虫变成蝴蝶。刚刚着地,它就行色匆匆地上路了。

可是还没走出多远,眼前便现出一条清扫过的小径来,那是一条蚁道。路面不宽,只能容得下两只蚂蚁交臂而过。毛虫立即踏上小径,慢慢地向上爬,正在这时,一只蚂蚁正从小径的另一头沿坡而上,毛虫继续向上爬,逆行的蚂蚁也爬了过来,它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二者的比较也愈加清晰了。与那只小小的蚂蚁相比,毛虫仿佛是一辆大卡车,此刻正与一辆1.5千瓦的小机动车不期而遇。

由于通道狭窄,它们汇合时几乎擦身而过。忽然,小小的蚂蚁伸出尖尖的触须,在毛虫身上轻轻地刺了一下,颇有试探性的意味。毛虫立即表现出在这种情况下所一贯采取的措施,这种措施是祖传的:它开始编成一团来装死。

蚂蚁早料到毛虫会来这一招,它索性爬到蜷缩一团的毛虫身上,在毛虫的毛和足之间大模大样地穿行。并不时用触须轻刺毛虫的腹部。这一刺,刺得小蚂蚁喜出望外,因为它辨认出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棕纹蓝眼斑蝶的幼虫一一个能分泌出令蚂蚁垂诞的甜汁的毛虫。面对着这意外的收获,小蚂蚁急不可待地品尝了一口,但它绝不会独吞,它必须把这只毛虫拖回去,让大家共同分享它的收获。于是,它用上颚咬住毛虫,把它拖上通道。

然而毛虫太重了,小蚂蚁的困难可想而知。不过,很快就会有一群蚂蚁来帮忙。这群蚂蚁的到来,也许是偶然路过此地。也许是第一只蚂蚁发出了一股气味召唤它们过来。因为蚂蚁之间是通过气味来传递信息的。科学家已经认定,在蚂蚁身上有一种互相召唤的物质,因此,当小蚂蚁发出信息后,别的蚂蚁立即纷至沓来,大家同心协力,前拉后推,各尽所能,终于把大毛虫拖回了家。

身躯庞大的毛虫此刻则完全听任这群蚂蚁的摆布,它仍然缩成一团装死,也许它以为这是保护自己的最佳办法,或许,这是它的本能。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枪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枪

    本书引导青少年在对枪械专业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从宏观上对枪的本质和基础知识加以介绍。
  • 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

    穿越时空的现代交通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众多的学科令人目不暇接。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广大青少年而言,难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扰。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数十名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有着丰富的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学者,编选了这套《新编科技大博览》。
  • 中华科技故事

    中华科技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灿烂辉煌,成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本书力求通俗易懂地向广大读者较为系统地介绍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创造。本书以故事为叙述主线,以时间为序,简要勾勒出中华5000年科技发展史的大致轮廓。所选故事均围绕中华科技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成就展开。
  • 神秘百慕大

    神秘百慕大

    关于百慕大的离奇传说很多,全世界都注视着这一海域的每一桩事件,失踪事件都有一个特殊规律:飞机和轮船迷航,呼救,然后迅速消失,连残骸都找不到。为了探索其中的奥秘,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科学家就付出全力以解开20世纪自然界这个最大的疑团。但种种研究始终在机械的故障、粗心的驾驶、雷击、风暴、海啸等假说上回转,虽费尽心机,却无法自网其说。
  • 天文馆的穹幕电影

    天文馆的穹幕电影

    虽然人类身处宇宙,可就算是望穿双眼、浮想联翩,也不能穷尽其万一—宇宙是人类永恒的幻想与好奇。探究宇宙奥秘,也许正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坐标来解读人类自己。浩瀚的宇宙孕育了我们的生命和文明,也使我们走上了探索其奥秘的伟大征程。从蒙昧时代对宇宙万物的顶礼膜拜到现今最被人认可的弦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无疑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无限的宇宙对人类来讲依然是一个未知的谜。
热门推荐
  • 无上帝道——神魔纪

    无上帝道——神魔纪

    俩个少年,一同踏上追道之路,但最后不同爱情造成了不同的结局。
  • 开心穿越

    开心穿越

    本书三大戒条1:绝对不写武侠小说(应为都写烂了)2:绝对不写漫威故事(还是因为都写烂了)3:绝对不写暧昧(看着憋气)
  • 都市之皇冠制造机

    都市之皇冠制造机

    出生在31世纪木星基地上的孤儿,在一次实验爆炸之后,竟然重生到了1000年前的地球……隐形战机?小孩子的玩具。核动力航母?航母不能飞,还说是战舰,没脸没皮也不能这样啊!
  • 血色征程之进化

    血色征程之进化

    我在地狱的边缘挣扎。我感觉到死亡已经来临。但是,我不甘心就这样离开。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不能就这样离去!
  • 魔渊记

    魔渊记

    万年前,魔渊现世,天下巨变,大陆东西两分,魔种其出,三卷天书飞向星辰大陆成就道佛两教。数千载后,山海前有个叫余小渔的渔夫正在钓鱼,只见他抬头仰望诸天星辰,心中悲叹,因为种魔在他心中。且看一场逆天改命之旅,余小渔的故事并不精彩却值得一看。(因为工作原因更新可能不会很稳定!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青春收放怎自如

    青春收放怎自如

    爱情这东西我们已知道的太滥了,可当我们经历是我们依然会心跳,会幸福也许还会有接下来的痛苦或激情后的平坦无聊厌倦。就是这样的,从古到今,各式爱情不断上演,各种结局不断发生。也许爱过后会说:以前真傻!可当你身处其中时,你是无法拒绝和排斥的。本书凝结了我多年的心血,也集中了青春和成熟的青年人心理,努力发掘那种似定未定的爱情命运。青春多忧郁,青春多故事,青春就是所有能挥霍的资本!本故事共二十章,谢谢关注!
  • 独宠娇妃

    独宠娇妃

    她是林府千金,万千宠爱,恣意洒脱;他是将军遗子,家仇国恨,深沉稳重;她自小心里眼中只有他一人,能如愿嫁给他,与他携手到老,便已觉得是上天最大的恩赐;他心思深沉,却只对她毫无保留,万般艰辛只愿诉与她,无奈造化弄人,步步沉陷,眼见她渐行渐远却无能为力;一段挥之不去家恨,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个强行搅局的异族女子,让他们日渐远离,未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独宠你一人。
  • 死神之四枫院

    死神之四枫院

    是四枫院而又不是四枫院...
  •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生动再现了十九世纪法国的外省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别是刻画了一个狡诈吝啬的暴发户形象葛朗台老头,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 窃魂师的诡局

    窃魂师的诡局

    黑暗的角落下,阴影潜伏着无以名状的怪物。它们贪婪而狡诈,凶残而喜爱血肉,尤其是人的。没人知道,在看似平常的夜里,它们或许只是眼角边缘闪过的某种感觉,也许可能是木椅影子多出来的一条腿,又大概仅仅只是镜子中一处细微的裂痕。在所有人都同时避开目光的地方,说不定能窥视到什么,又或许什么都看不到,这一切只不过是幻觉。然而在酣睡之时,梦醒之刻,最好不要单独注视自己平常没有在意过的地方。每一个深邃的夜里,当所有人都闭上了眼睛,只有他们还保持着警惕,从鬼怪的传说诞生以来就是守夜人,却不为人知。直到他们中的一员,堕落为食魂的怪人。而年轻的少年,也因此卷入了事件的漩涡,在诡局之中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