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6700000032

第32章 以人为本发展情景创设(2)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

我们来看《嗟来之食》的教学片段:

在课堂上,全班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提出了一个自己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会发生饥荒?”“为什么饿汉那么穷,财主却那么有钱有物?”“饿汉为什么说他情愿饿死,也不吃财主给他的食物?”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第三题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探讨了多种可能性。有一个学生回答“因为他很有骨气,很有尊严”。教师非常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学生的话进行引导:“对!他很有骨气,很有尊严。可是他已经快要饿死了,你赞成他这样做吗?”新的问题立即又使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分化。有的学生明确赞成,有的学生强烈反对。在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提升出了一个与此关联、又蕴含哲学意味的问题,即“生命和尊严到底哪一个更重要”?

在激烈的辩论中,有的学生认为生命比尊严更重要,“因为没有生命就什么也没有了”;有的学生觉得,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因为没有尊严会被人看不起”;还有的学生语出惊人,说生命和尊严同样重要,“因为没有生命就没有尊严,而没有尊严生命就没有意义。生命和尊严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手心和手背一样”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学生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就曾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

新学期第一堂语文课,我是这样上的: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你们知道从这本崭新的课本里,我们将学习哪些新课文?那就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这个知识的王国漫游一番吧!首先让我们回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看看《一碗炒面》是怎样帮助“我”渡过难关,赶上队伍,来到大渡河与红四团一起《飞夺泸定桥》,再随《狼牙山五壮士》一起掩护群众转移,同日寇血战到底。赶跑日寇,我又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

今天的人们正以百倍的热情建设我们的祖国,《深山风雪路上》的邮递员老吕为人民送信二十五年,任劳任怨。《在炮兵阵地上》的彭德怀司令,实事求是,认真检查战备情况。敬爱的周总理为了人民不辞辛苦,在中南海忘我地进行了《一夜的工作》,还有许多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边疆建设者,他们都像《挑山工》一样,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坚持不懈地往前走,在工作中像罗丹一样《精益求精》……

阳春三月,正是踏春的大好时节,让我们去观赏景色秀丽的《桂林山水》,观看夕阳西下时,变幻莫测的《火烧云》,走向大自然,去探索《太阳》的奥秘,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观看《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假想黄河象的来历。这学期,我们还将结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人。如:三国时期《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周瑜,72变的《齐天大圣》,在《跳水》中沉着镇静的船长,《义犬复仇》中具有正义感的文尔内。绝不做《人有亡铁者》中的丢斧人,疑神疑鬼,冤枉好人。

新学期里《我的心事》很多,我要学会的知识很多,要学会默读课文,学会概括中心思想,学会复述课文,还要写好作文。知识的大门向我们打开,让我们珍惜每分每秒,发奋学习吧!

在这个案例中,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教师没有向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谈打算,而是来了个“学习指南”,把将要学习的课文,配合相应的图片、投影、课文录音片断,并用生动的语言当了一回主持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解说,从黑板上已写好的课题中寻找,让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创设的情境,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使他们对教材产生强烈的学习冲动,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新学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果说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寻求“为什么”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是学生探究、了解自己未知的东西而产生的愿望和意向。在教学中,注意在情境中适时揭示矛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教学毛泽东同志的《长征》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时,我先用简笔画勾勒出“水拍云崖”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幅险景,继而提出,既然看到的是一幅险景,那么红军战士心中怎会涌出“暖”意来呢?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寻找答案的欲望。在教学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句时,我让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讲述红军过雪山故事的课文及相关的画面,提出过雪山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历程之一,那么为什么红军战士看到岷山的千里雪景会“更喜”呢?让学生讨论体会到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看到胜利在望时不可抑制的喜悦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难点,提出疑点,揭示矛盾,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有效的问题情景是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此外,在创造问题时,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总之,情境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新颖性和适应性。

制造悬念,创设质疑情境

制造悬念,创设质疑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采取的一种手段。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他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悬念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比如说,小学生好动又好胜,教师就应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开头的故事情境已经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中,此时紧接着设置一个悬念,更进一步的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促使孩子们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诱之深入。

例如,有位教师在进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时,一上课,教师就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信,我们可以试试看。”接着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自然数,而教师对答如流,学生就迫不急待地想知道“诀窍”,想赶快解开心中的“谜”。于是,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起来,产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好这部分知识,成了主动探索者,自身产生的内动力就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主动地攻克难关,学好数学。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能力。例如:

在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我首先对我所担任的班级的图书角的书作了一些调查,发现图书角有作文书36本,故事书48本,科幻书有12本。我用文字片张贴了这组信息,让学生开展想象,看到这组信息,你会想到什么?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纷纷举手回答:

(1)作文书是故事书的3∶4

(2)故事书与作文书的比是4∶3

(3)故事书与图书总数的比是1∶2

(4)作文书是科幻书的3倍

(5)科幻书与故事书的比是1∶4

……

学生经过思考能想到许多,教师将学生想到的全部用文字片显示出来,在学生众说纷坛,思维处于最活跃处,提出要求,让学生任选2~3个条件,然后添加一个问题,编一道分数应用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之解答出来。比比看谁编得多。这样的复习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创设了问题情境,为学生建构了学习的空间,又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境创设要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良好交流,营造合作情境。因为当个人的创新置身于创新群体中时,群体的环境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个人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位教师是这样做的:

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使学生之间在情境中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一课,在揭示寓意时,我指着板上用简笔画勾勒的画面问:“看着这种田人田里满了野草还在那儿守株待兔,我们应该怎么办”学回答应该规劝、教育他。我借机问:“如果你是一位老农,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在那地守着树桩等子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接着清一个同学上来当年轻的种田人,让愿意教育这位“年轻人”的“老农”自己上来教育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众老农纷纷相劝,共同教育“年轻的种田人”的情景,其间,我又让坐在下面的同学参与劝说,这就形成了生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局面。

片段: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块饼。

8÷2=4(块)

16÷4=4(块)

32÷8=4(块)

64÷16=4(块)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饼,看起来分得的饼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饼,块数都是一样的。

学生发现这四组题的商都是4。然后,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并交流各自的发现。

同类推荐
  •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美德:一束鲜花

    美德:一束鲜花

    张海君编著的《美德(一束鲜花)》是一本讲述 关于美德的书。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让 我们以《美德(一束鲜花)》为舟,泛舟漫游美德的 海洋。该书将会使你看到人性的美,引 导你成为一个更丰富的人。很多时候,一本好书也是 培养美好品质的必需品。
  • 哈佛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哈佛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哈佛优等生的成功.除了他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外,还取决于他们在点滴之间培养起来的智慧和能力。本书汲取百年哈佛培养优等生的经典智慧,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哈佛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和归纳。旨在为广大青少年和家长朋友们提供一个可以借鉴和学习的读本。
  • 大学生导读

    大学生导读

    本书包括:大学教育与利用图书馆、综合素质推荐书目、公共课推荐书目、专业推荐书目四部分。
  • 保教知识与能力辅导用书

    保教知识与能力辅导用书

    本书根据教育部对幼儿教师的最新要求编著,以吻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最新大纲,主要内容涉及: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七大模块。体例上先梳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案例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运用,最后辅以模拟题或真题来帮助考生寻找解题思路。
热门推荐
  • vanishM

    vanishM

    书呆子胥白是一个DID(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潜藏在体内的胥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天才,主人格一直由胥白牢牢把控着,然而这一切都因为认识一个女孩子而开始变了
  • 异世之最强武神

    异世之最强武神

    地球华夏青年穿越异界,意外获得机缘,融合万千血脉,成就最强武神!
  • tfboys之泡沫之夏有缘相遇

    tfboys之泡沫之夏有缘相遇

    在泡沫之夏巧遇那时唯美的你,“我叫夏沫,谢谢你帮了我,我欠你一个人情”得知她姐姐的死因“原来是你,我会报仇的”她带泪离去。
  • 羊毛所爱

    羊毛所爱

    杨洋和李恩秀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相见,他们会在一起吗?
  • 原来爱很殇

    原来爱很殇

    相识,她8岁。他带着火红红的帽子,围着妈妈织的围巾,朝她伸出手。肉乎乎的圆脸,还挂着怎么也擦不尽的鼻涕。他说,笑嘻嘻地:“姐姐,我们回家吧!”后来,她19。他穿着黑色的风衣,围着她的围巾,伸出手,从身后轻轻拥住她。他将她裹进风衣里,尖削的下巴搁在她肩头。他笑着说,声音有些低哑:“姐,我已经比你高了。”重逢,她26。他走过去,扳过她的肩,捏住她下巴,要她抬起头正视自己。深邃的五官,冷然的瞳仁。他笑,扬起的嘴唇薄得无情。他说:“允洛,你别想再离开我。”
  • 天道操控师

    天道操控师

    末日降临,相依为命的爷爷去世,父母血仇,神奇的家传玉佩,没有天降传承的木子期在末世挣扎求存最终一飞冲天,手刃仇人,改天换地。
  • 245的兄弟

    245的兄弟

    几名同宿舍的大学生,却无意中卷入到一场黑社会的纷争当中。是巧合?还是阴谋?一群逗逼青年的欢乐时光,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一种混杂恩怨情仇的纠葛……爆笑开启!!QQ群:434494396欢迎你的加入,一起交流
  • 张载集摘

    张载集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虐杀之深夜:惊魂幽灵岛

    虐杀之深夜:惊魂幽灵岛

    这个世界,因果循环,不要以为你暂时的胜利,就是永世的王者。若不寻正道,迟早会得到应得的惩罚。
  •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每个深谙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凡成就大业的领导者不以“江山社稷、用人为先”为准则,从而因用人而兴——齐桓公重用管仲,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秦始皇利用韩非、李斯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刘邦有张良、韩信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而成为西汉的开国之君;刘备以隆中对识得诸葛亮,而得“三分天下”之势;唐太宗正是采用“慎择”的用人方式,终有“贞观之治”的盛景;朱元璋凭借自己的真诚感到了心如死灰的前朝落魄士子刘温,使他终归自己账下……举不胜举的领导者在挥洒着他们的用人艺术,以至于无数后人为此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