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59600000047

第47章 不能忘记这一天(1)

持志大学创办才六年,虽然是上海最年轻的最高学府,却后来居上。自从它的创始人、校长何世祯当了汪精卫的国民党中央常委,一切都得天独厚,有着特殊的优越条件,不仅成了南京政府教育部的重点大学,开设的学系也由两年前的四个系增加到八个系,校园面积也由不足四百亩扩大到八百多亩,而且经费充足,半年前竣工的教学大楼、图书馆、人工湖和新辟的两条林阴大道,更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而令人叹为观止。

人工湖呈圆形,占地六十多亩,湖面从东到西砌起两座青石大拱桥,两桥之间由南到北,有两座各长约六丈、宽一丈二尺的绿色琉璃瓦凉亭相连,身临其境,雅趣盎然。两条林阴道从人工湖两侧呈直线由南至北伸向校园深处。大道两旁整齐地移栽着一丈来高的樟树,筑成两条绿色长廊。每天课余和星期日,人工湖上和林阴道旁,出现三五成群的彬彬男士和婷婷淑女,他们从琢磨学业、探索人生和讨论时局中,逐渐加深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意识到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和鞭策,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责任,也越来越觉得他们的何校长人格是那样低下。他们之所以屈就在这里,仅仅是为了求得知识。

十月二十二日上午八点,正当各年级学生静坐在教室里,等待授课教师前来讲课时,忽然,学校教导处派人通知各年级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去教导处开会,将第一节课改为学生自习。与会者来到教导处办公室时,里面坐着他们熟悉的学校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倪钢鸣和各系的系主任,还有一个他们不认识的年近六十的老人。

“现在开会。”倪钢鸣站起身来,右手很有礼貌地伸向老人,“先向诸位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老师,我十八年前就读国立暨南大学时的老校长,现在的教育部长赵正平先生!”

见在座者一齐鼓掌,赵正平起身鞠躬答谢。

“赵部长青年时代毕业于浙江陆军学校,后留学日本学习物理。回国后在南京、广东的师范学校和中学担任校长。辛亥革命后转任军职,先后任南京兵站总监部参谋长,留学府调查局长,江苏都监府参谋长。癸丑二次革命失败后,始专事教育事业,先后任南洋巴达维亚中华学校校长,暨南大学和南京大学校长,青岛教育局长。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出任教育部长。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我们对他光临持志大学巡视表示热烈欢迎!”

他等掌声息下来接着说:“下面,请赵部长训话。”

赵正平缓缓起身,庄重地说:“诸位系主任先生,诸位学生自治会主席!为了从语言上和文字上促进中日和平运动,遵照汪委员长和中央政府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决定从现在起,南京、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各省、市的小学、中学、大学普遍开设日语课,每周不得少于十二节课时。一个月之后,一般的日常生活用语,要求学生讲日语,不准讲汉语。一年以后,能够流利地用日语与日本朋友对话。”他郑重其事地宣布:“凡是日语学习得好的大学生和不能继续升学的中学生,一律由教育部分配工作,委以重任。谁反对学日语,一律开除学籍!”他越说劲头越足,“教育部决定把上海各级学校作为普及日语的试点,考虑到持志大学是中央常委何世祯先生创办的,征得何先生的同意,把持志大学作为学习日语的重点。为此,教育部以高薪聘请二十名富有教学经验、精通汉语的日本第一流教授来持志大学讲授日语课。希望持志大学的学生不要辜负何先生和教育部的期望,在学习日语中起楷模作用。”

他最后说,“请各年级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回到教室之后,将我刚才说的这些话,如实传达给同班同学。”

赵正平说完,曾经留学日本帝国大学的倪钢鸣教大家学习“起立”、“敬礼”、“坐下”三句简短的日语。他说:“日本教授走进教室上第一节日语课时,学生自治会主席用汉语喊:‘起立’,再用日语喊:‘他台’;接着用汉语喊:‘敬礼’,再用日语喊:‘开来’,用汉语喊过:‘坐下’,之后,就用日语喊:‘思瓦来’。起立,他台;敬礼,开来,坐下,思瓦来。”他这样连教十多遍之后说:“从第二节日语课开始,不准用汉语喊:‘起立,敬礼,坐下。’只准用日语喊:‘他台,开来,思瓦来。’他台,开来,思瓦来。他台,开来,思瓦来。”他担心大家记不住,又让他们一个个背诵一遍才散会。

九点整,倪钢鸣陪同一名日本教授来到历史系三年级教室,学生自治会主席郭仲骥喊:“起立,他台,敬礼,开来,坐下,思瓦来。”

倪钢鸣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中文字:“这位是关口良治先生,我们特地聘请他来持志大学讲授日语课。”接着又将这中文字译成日文:“この方ほゃ专じちぅじ先生てす,先生ほむざむざも私达の招聘さじて持志大学の日本语授业を担当してぁります。”

许多学生交头接耳,低声嘀咕:“书写起来这样复杂!”“中文不像中文,英文不像英文,好难学。”

倪钢鸣将中文字念了一遍,见关口良治向学生们行一鞠躬礼之后,就念日语:“扣挠卡他瓦塞其古其留吉申塞喋士,由塞瓦瓦扎瓦头瓦他西他其挠欧欧基台吉西代嘎库挠尼洪勾究交欧坍头西台欧利马思。”

“啊哟!读起来好拗口!”有个女学生禁不住叫出声来。

“请保持肃静!”倪钢鸣喝道。他见这个女学生红着脸低下头去,下边的话语气和缓了:“万事开头难,学日语与学其他外语一样,一入了门,越学兴致越高。这是我的体会!”

接着,关口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中文字:“我受聘来到持志大学讲授日语,感到很荣幸”。然后用日文写道:“私は招聘さゎて持志大学の日本语教师に成られの事さ,非常に荣光と思もぃます。”

他念了这行中文之后念日语:“瓦他西瓦肖黑撒来台吉西代嘎库挠尼洪勾乔西尼纳拉来鲁扣头欧,西焦尼埃扣头欧毛衣马思。”倪钢鸣对关口点点头,对他的“感到荣幸”表示感谢,然后对学生们说:

“遵照教育部的规定,各校的头几堂日语课,是让学生先学习好《总理遗嘱》的日文写法和日语读音。因为《总理遗嘱》每星期一的纪念周会上都要朗诵。从下周星期一的纪念周开始,只能用日语朗诵《总理遗嘱》。今天是星期三,还有四天时间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好。教导处决定,本星期六下午考试《总理遗嘱》的日文写法和日语读法。”他接下去说了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国父对友好邻邦日本很有感情,他又精通日语,我们用日语朗诵《总理遗嘱》,对他的英灵是个极大的安慰。”他顿了一会又说,“至于学习日语的入门课,推迟一步向大家讲授。好,下面请关口先生给大家讲课。”他说罢,又向关口点点头,然后坐在教室后排的一个空座位上听关口讲课。

关口的四十岁生涯,曾在日本驻中国天津、沈阳领事馆任职八年,卢沟桥事变前五年,日本为了适应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需要,在国内各大学普遍开设汉语课,培养了一批汉语翻译随日军来中国。因此,关口又当了八年讲授汉语的教师,其中一年讲师,两年副教授,五年教授。他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总理遗嘱”四个中文字,再用日文写了“总理遗言”,说道:“这四个字的中文与日文写法大抵相似,但读音就不大同了,要读‘搜里尤以公’”他教了十多遍“搜里尤以公”,之后,就用中文和日文写了《遗嘱》正文的第一句话:“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日文的写法是:“余国民革命に致力凡四十年,其の目的中国自由平等を求むゐにぁり。”

接着,关口教读这句话的日语:“约扣库民卡库眉尼其留库欧要素元纠年,素挠毛库台其求勾库挠基由标头欧毛头木鲁尼阿里。”

他教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因句子太长,学生记不住,读不准,听起来稀稀拉拉,乱七八糟。读着读着,有的学生只动嘴巴不发音,更多的学生受一种反感情绪支配,干脆用汉语读,关口教读:“约扣库民卡库眉尼其留库欧要素元纠年”时,就读:“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汉语与日语两种读音混杂在一起,而且明显地听得出来,前者的读音强于后者。

倪钢鸣的屁股好像坐在火炉上似的,从座位上弹跳起来,急忙来到讲台旁,气急败坏地说:“简直是乱弹琴!关口先生在教授日语,可有些人偏要朗读汉语,这是有意捣蛋!”他两眼一瞪,喷出两股怒火,“不愿意学习日语的给我站起来!”

呼啦一声,近半数的学生离开了座位,但有的学生身子尚未完全站直,在一闪念间,想到问题的严重,感到不可轻率,又坐了下去。最后真正威严地站起来的只有十二个人,其中七名男学生,五名女学生。

关口十分尴尬,如同演员在台上表演得起劲时,突然台下出现了喝倒彩,心里很不是滋味。

倪钢鸣一筹莫展,恼怒地说:“你们为什么要反对学习日语?说!”

这十二个学生害怕被栽上“破坏中日和平”的罪名,避重就轻地纷纷回答说:“我们并不反对学习日语,而是太难了,学不好。”“句子太长,记不住。”“是的,句子太长了,‘余致力’一句用汉语读只有二十三个音,而用日语读就有三十九个音,读起来又非常拗口。”

“不要强调困难!”倪钢鸣很窝火,“你们到底学日语不学?”

“学不好,不学!”十二个学生齐声回答,声音嘹亮而干脆。

“那好吧!”倪钢鸣咬牙切齿,“你们马上离开教室去教导处小会议室,等待对你们的处理!”他怒气冲冲地手一挥,“走!”

他们将自己的书籍和文具收拾一下,昂首挺胸地离开了教室。倪钢鸣恨不得冲上去,痛打他们一顿,但他咬咬牙还是忍住了。但这么一忍耐,一口恶气无处出,脸被憋得铁青。

“请关口先生继续讲课,大家用心听!”他说罢,气呼呼地回教导处去了。

全校八个系共三十二个年级,不愿意学日语的学生有二百八十多人,等倪钢鸣回到教导处时,只有三十多个座位的小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连走廊上也站满了人。这使他大吃一惊。要将这么多的学生开除学籍,行吗?他沉思片刻,决定去学校接待处请示赵正平,再考虑是否打长途电话向在南京的何世祯报告。

赵正平正在惊恐万状地接电话:“噢!你们大夏大学有三百一十四个学生不愿意学日语?喂,喂,至于这批学生怎样处理,等我们研究之后再通知你们。”他本来就瘦削的脸,因心情焦急,成了没有水分的干枣皮。

他放下电话筒,一眼见到倪钢鸣站在身旁,说道:“刚才陆续接到上海其他大学打来的电话,每所大学明确表示不愿意学习日语的学生少则一百六十多人,多的如上海大学,有三百八十多人。”他望着倪钢鸣,“你们持志大学的情况怎样?钢鸣!”没有第三者在场,赵正平以老校长自居。

“报告老校长!情况大抵相似,持志大学不愿意学习日语的学生人数与上海大学相比,只少百把人。”倪钢鸣心情沉重地说。

“情况很糟糕!”赵正平喟然叹道,“十分钟前,上海特别市教育局打电话向我报告,据他们统计,中学生不愿意学习日语的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九点五。只有小学生很听话,学日语学得津津有味。汪委员长说,抓中日和平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很有道理。”

“是的,老校长!”倪钢鸣说,“小孩子可塑性强。”他接着试探地问道:“这么多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不愿意学习日语,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都得开除学籍,恕我直言,这样做是否有点矫枉过正?老校长!”

“这是五天前制订普及日语教育实施方案时,汪委员长当着陈公博先生、周佛海先生和我三人的面说的呀,教育部能不遵嘱照办?”赵正平沉思一会,“钢鸣你随我去上海特别市政府走一趟,先听听陈公博先生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向汪委员长报告。”

同类推荐
  •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此时也正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的征尘未洗,又面临着蒋介石驱使下的各路大军的封锁“围剿”。如何站稳脚跟粉碎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如何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是当时毛泽东千思百虑的问题。为此,他做了种种努力。毛泽东率领红军,接连粉碎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几次“围剿”,力求保住仅存的一块红色根据地。毛泽东亲率东征军渡河赴山西,想闯开一条去华北抗日前线的通道,结果遇阻;毛泽东指挥西征军攻打宁夏、甘肃,想打通一条通往苏联的“国际线”,结果受挫。
  •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清朝末年,中国饱受内忧外患,以慈禧外代表的守旧势力面对国家的衰落,不仅不想方设法及时补救,反而盲目自大、阻碍进步。张之洞是慈禧钦点的探花,慈禧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一心要效忠慈禧,但是国家的苦难局面让他深知慈禧的治国理念必将误国。在当京官期间,他一身正气,维护国家利益,深受慈禧欣赏;担任封疆大吏后,他转而全力进行现代工业建设,尤其是在武汉期间,他建起了在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基础。他的努力,对于缩小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差距有着积极意义。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着眼于张之洞的工业建设成就,体现“实业救国”的理念。
  •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全传:3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邓旭初同志早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火洗礼。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高校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在南京参与领导筹建华东航空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前身),1954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1977年至1986年,邓旭初在担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期间,率先试行高校管理改革,定岗、定编,建立岗位责任制,鼓励人才流动,进行自费工资改革,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这些举措,推动了全国高校的内部管理改革,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热门推荐
  • 人生七年:让我们一起超越马云

    人生七年:让我们一起超越马云

    我想写一本半散文半回忆录半教育的小说。结合这些年创业的感想、人生的经历、挫折、苦难、收获等写一本小说。我希望这么小说将来等一百年之后还会流传于世,作为我在这个世界上来过的证明。我们笑过、我们哭过、我们劳累过、我们经历过、我们在这个时代和时空里存在过。这本小说杂乱无章、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我想写成纯意识流的作品。我将来或许还会邀请一些关注我书籍的读者朋友们来一起写书,写文章,写干货。让我们能够影响很多人的人生。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目的。
  • 不悔录

    不悔录

    这部小说主人公是一位特殊身份的知识分子——从有着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的部队作家,突然因意外情况转业,而成了地方作家协会的领导。用主人公自己的话说,论当兵,部队是正规军,地方是民兵,而论当作家,部队是民兵,地方才是正规军。本书以第一人称自叙传式的写法,描写了主人公柳直正值“不惑”之年,由“民兵”转而为“正规军”的特殊经历,及其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作品大胆,真实、冷峻而又细腻地揭示了这位特殊知识分子,在自己人生转折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心电图式的心灵独自,其中既有个人与工作交织着的复杂矛盾,又有与之交错的复杂家庭矛盾,以及激烈的婚外感情纠葛。
  • 末世走尸

    末世走尸

    末世来临,丧尸横行,平时乖巧的宠物也会化身成为凶恶的变异兽。人食人,更多危险向残余幸存者袭来。且看在此乱世之中,谁能脱颖而出活下,又有谁,又有谁,会变成那丧尸大军中的一员!翳翟书友QQ群群号:418191548
  • 绝世纤尘:有墨染颜

    绝世纤尘:有墨染颜

    她,湘岚萧依,佣兵一只,不算很腻害,只是让FBI哭爹喊娘罢了。可惜平常不积德,一次任务让她灰常狗血的穿越了!一睁眼,竟来到了异世大陆,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废物?天生绝脉?别人都可欺我辱我?哎呦我类个去,没救了没救了……可是下一秒:很好,我会让你们死的很有节奏!蓝后,这厮踩着逆天的节奏升级打怪,唰唰唰,咦?又突破了!众人吐血。神兽圣兽手到擒来!唉,又多了一只圣兽……众人当场暴毙……不过没有关系~妖孽自有天收~快看:咦!这是哪来的妖孽?喂!离我远点!某俊美如斯的妖孽:“依依~你就从了我吧~”此文一对一爽文,女强男强,皆身心干净~PS:这是偶和三个闺蜜第一次写文~可能有些瑕疵,请见谅~
  • 我有分身在异界

    我有分身在异界

    二十一世纪最最平凡的屌丝叶清一觉睡到异界,之后居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妹子!看向别人时居然会浮现属性面板,力敏智体识感六个基础属性,千奇百怪的天赋,神秘莫测的神赋!武者、法师、祭祀、术士四大职业,阵法、机关术、炼金术、铭文学百家齐放!共享持有物,棒棒糖引起的哄抢,老人机带来的争斗!异界分身升级,现代屌丝逆袭!
  • 灭秦系列第三卷

    灭秦系列第三卷

    大秦末年,神州大地群雄并起,在这烽火狼烟的乱世中。随着一个混混少年纪空手的崛起,他的风云传奇,拉开了秦末汉初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大秦帝国因他而灭,楚汉争霸因他而起。一切一切的传奇故事都来自他的智慧和武功……
  • 上命

    上命

    “早知道事情如此,打死也不会涉入“八十五年前,一个农民因为好奇和野心带着妻子离开了农村的家,岂不知自己陷入了一个惊世的秘密。为了弄清一切,他附上了几代人的一生。八十五年后,他的太孙原本可以逃过这宿命,却因为责任而再次献身于此。一路上从被骗到骗人,从无知到看懂,从五台山到昆仑山,他明白了也模糊了。到底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八十五年前那个农夫遇到了什么,八十五年后他的后代又经历了什么,那个惊世秘密又是什么,一切的一切都等你来解开,让我们来一起来追《上命》吧
  • 怡然爱慕

    怡然爱慕

    全市顶级娱乐圈热点,当红歌星何伊然为自己放假三年,宣布不足三年誓死不回娱乐圈了。上千上万的粉丝拥堵家门,成堆的帅比同时手捧粉色香水百合求婚。然而,第二天,全市顶级娱乐圈热点第二波,当红歌星何伊然面对各种低调求婚之后,下策每星期允许一点儿狂热粉丝与美女偶像品抹茶蛋糕,直到寻到心仪boyfriend为止。第三天,全市顶级娱乐圈热点第三波,当红歌星何伊然门前踩踏事故媲美上海外滩。“姐,那谁不错。”妹妹显然被那位潇洒总裁贿赂,用小勺子舀下大块哈根达斯,放入口中,“潇洒总裁配影星,绝世无双!”
  • 现代品牌战略

    现代品牌战略

    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概述市场竞争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主要讨论不容回避的品牌竞争现实,中国企业要征战国际市场,就必须高扬品牌的旗帜。第二篇主要讨论品牌战略要素。首先是品牌的内在要素,包括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技术创新与新品开发、企业信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资本与市场规模、企业的人才战略等等,这些构成了品牌的内在要素。第三篇主要讨论品牌战略管理的若干主要问题。$$首先要涉及的是品牌战略的选择,最后介绍了国际品牌,并对美国、日本、欧洲和韩国等品牌的特点进行了国际比较,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考系。第四篇是关于成功品牌案例分析。
  • 六道化龙

    六道化龙

    九大龙之血脉,天地玄黄四种修炼方法,无尽灵根,无尽国度,无尽的世界,等你征服,人族修炼以三魂为根基,地魂衍生巫族,天魂控制血脉变化妖族,一身三体的独特打斗方式,更多变,更奇幻,更精彩,并且以抢夺九大龙之血脉成就独一无二的祖龙为主线,主角带着美女兄弟争霸天下的路子,更有灵根的存在代替了炼丹和灵药,使其更加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