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9200000018

第18章 报告文学(18)

攻关

刚开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借鉴,他们面对的是一张白纸,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唯一的办法就是观察和发现传统核算办法与现实经济活动二者不相适应的矛盾所在,再针对矛盾性质构思解决的方案。于是,他就追根溯源,首先认识到传统会计原理及其三栏账原本就不是为现代经济活动而设计的。它是500年前威尼斯的高利贷者为了使借、贷款人双方账项不乱而创建的。所以,它只是一条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有贷必有借,借贷必相等。很明显,这个借贷必相等是分散在两个账页上的相等,债权方记借,债务方记贷,还债时双方向登记,故其账本和现在金融系统的存折一模一样(借方、贷方、余额),有三栏就够用了。

但不难发现,这其中没有生产、交换关系,也不知资金何来,又去了何处。只是借钱,还完了钱账页为零,不再保留。故它的记账规则和三栏账这个会计核算工具与民间借贷关系完全匹配。金融企业采用至今,账务再多也不会错乱。

问题在于,此后社会生产大发展,会计的服务对象及其职能,均与简单的民间借贷迥然不同。这时的会计对象已经由个人改变为对社会经济的生产、流通、物资储备等领域服务。会计的职责也就提升为对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做到反映清晰,监督严密,开源节流,杜绝贪污浪费,促进生产发展,为国家和投资者积累资金。显然,照搬原来简单的高利贷者专用的借贷三栏账用于管理高速发达的现代经济,必然如蛇吞大象,经济越发达就越显得力不从心。认识到这些以后,赵嘉麟松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揭开了问题的盖子。同时也解除了挑战传统会计制度的恐惧心理,鼓起了实现改革目标的信心和勇气。第二,纵观现代经济的运行势态都是系列的,连续不断的。

除非企业倒闭或遭遇战争,其余额是永续盘存的。如生产中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资源投入,工业非工业产品的产出是一个系列;商品产品的进、销、调、存、收益、成本、税金是一个系列。它们都是多环节,相互制约,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数据链。

就以简单的经济事项——物资采购与供货商往来而论,也是沿着期初结欠或结存多少,本期进货票据如何记载;实际如何验收,有无短缺;税款、货款各若干,如何支付、结算;余额结欠或结存多少。这一经济事项也是一条多环节的数据链。在三栏账的模式下,对这类经济信息,必先将它分段切割为七零八落的单个数据,再一分为二使借贷二数分离,记入分散的各不相关的账页上。这就使系统的经济信息变为一盘散沙。这一矛盾如何解决,他试图把系统经济信息完整地置放在一张大表上,做到既要相互对应又要相互平衡。

最初采用科目汇总表,但只能实现单一科目的借贷对应平衡,不能多科目并列,更不能按明细数据反映。于是,他开始研究传统借贷资金变化的变化与当代经济活动的区别。从中发现了二者的区别在于借贷资金变化是由甲方所有转化为乙方所有,收回时再由乙方转回甲方,还带来利息。这种变化与其等号两边,借贷二数相等公式是一致的,各自记入两个账页与实际情况也是吻合的。当进一步深入进行观察时又发现,在生产、流通领域的资金流动,都是在企业内部的资金形态变化,如货币变为生产资料,生产资料转化为产品,产品加工完成上市销售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显然,这些形态变化都与资金借贷迥然不同。

所有权虽然没有改变,但其本质与借贷关系不同。

为使资金的形态变化双方都集中显示在一张表上,又要使之按照系统反映,这就必须寻求与此相吻合的数字恒等式。这时就想到了坐标图像的二数对应于一点相等的高级数学等式。这种恒等式可以把企业内部所有的经济事项都放在一张图表之上,实现两个对应科目共享一个数字,达到自动平衡。双方一线相牵,相交于一点,当然不会错乱。这一构思突破了“图表账”组织机构的难题,成为代替三栏账的最佳方案。自此,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事项,都可以按对应关系按系列实时记入“图表账”内,再不用担心平衡与否,传统三栏账从此便成为历史。

如此改革之后,仅此一表就完成了全部的会计核算任务。彻底避免了账簿重叠、凭证成堆、数字来回搬家之苦。

“图表账”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恰似一张会说话的大图表。资金何来,又去了何处,谁都可以看得明明白白。人们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制定决策,改进管理。这样的表可以反映全厂的经济活动状况及成果,还能反映车间班组创造价值的多少。改革完成后,一个中型企业的全部账项只要14张表,月末当天就能核对无误,自然平衡,除固定资产设备保留卡片外,近一万张账页全部废除。人力、物力节约了80%。在反映清晰的同时,它还具备强大的监督功能。任何差错、弊端都可自动显示。三年中,他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因为改革成功,且效果显着,1954年4月,轻工部将它翻印成册,向全国同行业推广。国务院还将此项改革成果作为礼物送给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

突变

“图表账”完成后,赵嘉麟又转入向推行月度收支计划和车间班组经济核算。

这两项工作完成后已经到了1955年的春天。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人们充满希望的季节,是让许许多多人感到温暖的季节。一天,负责培养发展他入党的赵树华通知他说,知识分子的历史复杂,理应多考验几年,现在你可以向我汇报你的历史经历了。要一段一段写,陆续写给我看。

从1951年党的生日这一天,组织上派人同他谈话,宣布将他定为培养对象到现在,已经快四年了,他每时每刻都在盼着这一天,盼望着自己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里的一员。他不止一次梦到自己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宣誓:

他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事实上,从他认识共产党的那一天,就把这几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上,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谁知,就在他向党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汇报了自己的经历,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倾诉了自己的愿望后,1955年10月的一天,突然被隔离审查。因为有人以匿名信检举他有重大的历史问题。就这样,赵嘉麟由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知识分子立刻变成了特务、反革命。一瞬间,他如同掉进了冰窟中,那彻骨的冰雪使他从心底到体外感到无比的寒冷。

因为他成了特务、反革命,所以,他发明创建的“图表账”改革自然也就成了特务的破坏行为。当时,给他定的主要罪名为三大类共三十七条:

一是抗拒党的领导,打击先进同志,对中央的重要指示拒不执行。

事实上,这完全是因为改革而引起的。实行“图表账”后,财务科由原来24人精简为7人,被精简的人中有党员和团员。这就是所谓的“抗拒党的领导,打击先进同志”。至于“对中央的重要指示拒不执行”是指当时中央财政已经颁发了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必须用账本,而“图表账”却废除了账本,当然被认为是旁门左道。

二是思想一贯落后,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经常散布反动、错误言论。

这一条主要是针对他平时说过的一些话,如郭沫若诗中的“隙中驹、石中火、梦中皇”、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以及“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

三是生活腐化、堕落,乱搞男女不正当关系。

所谓的生活腐化、堕落,就是他断不了喝一点咖啡和牛奶。说到乱搞男女不正当关系,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的前妻。

抗婚

1937年冬天,赵嘉麟正上农业培训班,有一天,家里来人叫他。回去一看,原来是让他拜天地。妈跟他说,媳妇不错,缠着小脚。他那时还是个孩子,只知道拜天地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跪在那里给人们磕头,其实质内容根本不懂。在人们的簇拥下,稀里糊涂进了洞房——也就是平时住的那间屋子。进了那间屋子后不久,人们都走了,就剩下他和那个并不认识的女人。那女人的头上蒙着一块红布,看不见她是什么样子,只记得隔壁的婶婶临出门时叮咛他,要把那个女人头上的红布揭了。他说,蒙上红布挺好看,她愿意蒙就让她蒙着吧,况且,又不是我给她蒙上去的。

婶婶戳了他一指头说,这盖头必须得由你亲自来揭,你就不想看看新媳妇长得啥模样?婶婶这样说,他才醒悟过来,今天是自己结婚的日子,现在是他的洞房花烛夜,坐在床前的是自己的新娘子。想到这些,他便觉得有点好奇,产生了想看看新娘子模样俊不俊的念头。当他蹑手蹑脚来到她跟前,正要动手时,红布里边的那个人咳嗽了一声,把他给吓了一跳,一低头,他看到了一双小脚。尽管那脚上套着漂亮的绣花鞋,但它让赵嘉麟感到恶心。他记得看过一本儿童画报,上面有一幅画,画的是日本人把中国女人的小脚当作标本泡在瓶子里,那脚严格说起来并不是脚,倒像一个带皮的还没有长成的白萝卜。只不过这个萝卜的尖细看是由好几瓣来组成。因此,日本人说中国女人都是残废。从那一刻起,他就特别反感女人们的小脚。想不到今天家里会给他娶一个小脚女人,要他一辈子面对这么个残废,这让他如何受得了。就在拜了天地不大一会儿,赵嘉麟趁人们不注意,就从家中溜了出来。

人们谁也不以为一个孩子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因为那时他刚刚13岁。

一到街上,他才感觉到冬天的寒冷。深夜,大街上空荡荡的,肆虐的寒风飕飕地刮着,碰在人的脸上就像小刀子割一样疼。黑黑的夜,冷冷的风,他感到一阵阵寒意。那是个阴天,天上没有星星,没有月亮,整个世界仿佛笼罩在一块黑色的幕布之中,让人辨不出东南西北。此刻的赵嘉麟,犹如迷失了方向的幼小动物,茫然无助,不知该往何处去。寒冷漆黑的夜,既让他感到冰凉,更让他感到害怕。在这双重的压力下,他首先想到了妥协。于是,就定了定神,仔细辨别了一下回家的方向,迈开了双腿,朝回家的路走去。离家还一截,他就看到了那熟悉的门,看到了那橘黄色的灯光,但他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暖意。因为他又想到了那双让他恶心的小脚。不能让这双脚毁了自己,也不能终生陪伴着一个残废。在那个漆黑寒冷的夜晚,是那双小脚让他又一次鼓起了勇气,踏上了另外一条路。

赵嘉麟出生在孔子的家乡,婚姻大事遵从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解除婚约比登天还难,因此,唯一能采取的办法就是逃婚。他的这种举动被村里人称之为大逆不道。亲戚们骂,乡亲们骂,父母自然比别人骂得更多。

但他没有其他选择。因此,从结婚那天开始,他其实就变成了一个流浪者。

真相

厂里给他定的那些罪状,其实是因为入党引起的。就在赵嘉麟一段一段给负责培养他入党的赵树华科长写完自己的经历后,赵科长认为,他的历史虽然复杂,但经过几年的考验,特别是“图表账”的改革成功,她觉得赵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党忠心耿耿,就让他填写简历。为此,厂里就派团总支书记出去外调。结果,几天之后,那位书记带回来的是一顶沉重无比的反革命帽子。当时,为了表示对组织的忠诚,在填写简历时,他实事求是地把自己的一切都写了出来。没想到,他的做法却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有了可趁之机。他们去了济南,找到了正在管制中的货真价实的反革命孙义久,多次悄悄地对他进行诱导,说,你是个反革命,要想立功减刑,必须彻底交代,坚决揭发。你把赵嘉麟的问题说得越严重,你的赎罪表现就越好,你的立功机会就越多。于是,一个被管制的反革命分子的话就决定了赵嘉麟的一切。于是,他就成了日本宪兵队秘密代号机关——泺源公馆的单线特务,成为会开车,会安装无线电,懂爆炸,懂农业、工业、商业的“全能特务”,并且还佩带着无声钢笔手枪。

这孙义久是何许人也?他是赵嘉麟前妻的二姐夫。

1942年,在外边流浪了5年后,赵嘉麟从菏泽回到了济南,向他名义上的妻子正式提出了离婚。他同前妻说,我们俩都是受害者,我们所受的教育也不一样,我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在一起生活都痛苦。她开始也同意离婚。但等赵嘉麟找到了律师,她却反悔了。她说,她要叫她的娘家人来,要赵嘉麟当着他们的面说清楚为什么要休她?为此,他们之间发生了争执,而她却对她的家里人说赵嘉麟打了她。

她的大姐夫是济南市的一个坊长(相当于现在的区长),二姐夫是日伪警备队的队长,都是有职有权的人物,用他们的话说,放个屁也会地动山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轻易地把他这个小小的老百姓置于死地。

他们所以没有这样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有一天他和他们的小姨子和好。那次,他们仅仅使了个眼色,他就被抓到了刑警所。还算机灵的他写了个名片,通过熟人(一个警察)捎给他的哥哥,意思是让哥哥找律师。那名片没有到了哥哥手中,却到了坊长手里。当时他在日本租界的一个公司里任职,他们看到名片后就假惺惺地把他保了出来。没想到,隔了不几天,孙义久趁他不在家,就带着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警察,把赵家包围了起来。邻居们以为他家出了什么事,看到带着洋刀手枪的兵们,一个个吓得关上门再也不敢出来。警备队的人打了他父亲和姐姐不说,还关押起来。他那天回家后,家里没有一个人,一打听,才知道都到了叔叔家。原来,看孙义久带人来了,叔叔就知道没什么好事,就强打笑脸,把他们迎了进去。又是倒茶,又是递烟,好话说了足有几箩箩。后来叔叔告诉他,那天,他给来的人们发了两条哈德门(每人一盒)。

那时一条烟为25盒,也就是说,那天孙义久带来50个人,他家的三间北房里都是警察。他们把赵嘉麟狠狠地骂了一顿,逼着他写誓约书,保证不再提离婚的事情。

誓约书是他们写好后,让赵嘉麟照着抄了一遍。誓约书是这样写的:

立誓人赵嘉麟,兹誓以至诚,誓保证与妻吕氏和好如初,永远不得再提离婚之事。如违此约,由赵嘉麟及其父赵文焕身家性命担保。1942年4月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当时那种情况,他实在没有其他选择。但他坚信,这个誓约书只是一张废纸,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好过,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和好如初。

结婚的几年中,他很少在家里住。即使非在家中住不可,也是穿着衣服睡觉,他们从没有在一起真正生活过。那天签完约后,孙义久还逼着赵家的人在济南最好的酒楼“燕喜堂”设宴招待他们。席间,让赵家麟挨个儿给他们敬酒。当时的赵家麟手里端着酒杯,眼中含满了屈辱的泪水。

同类推荐
  •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本丛书是杂文学会编选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作品集。包括《孤独落地的声音》(赵炳鑫)、《寂静中聆听》(刘汉立)、《你是黄河我是沙》(包作军)、《尘埃中触动的芬芳》(岳昌鸿)、《为你开门》(鲁兴华)、《怀念一棵树》(赵炳庭)、 《温暖的门边》(霁月纫秋)、《一根稻草的重量》(陈志扬)、《一线生命,多少深长》(潘国萍)。
  • 蓬莱随笔(蓬莱文化丛书)

    蓬莱随笔(蓬莱文化丛书)

    蓬莱阁与八仙渡迤北海面上经常出现变幻莫测的海市奇观,令每个得饱眼福的人惊叹不已,“异事惊倒百岁翁”,一代文宗苏东坡大学士的感叹,正是所有目睹海市者的共同感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这一海天景象所陶醉,所倾倒。在历代文人雅士留在蓬莱的诗文中,以海市为题材的咏唱俯拾皆是,占了很大比重,充分印证了它的魅力所在。
  • 谋杀电影

    谋杀电影

    《谋杀电影》一反传统影评的正儿八经和教条主义,致力于反传统,反权威,反装逼……虽然言辞犀利,吐槽满点,娱乐性强,但其实结构严谨,观点鲜明,从不胡说八道,仿佛进入某种境界,看似另类,却直指电影本质。
  • 捕光者

    捕光者

    《捕光者》内容包括:2012捕光者、三秒钟的祈祷、送别诗、天黑、回忆、偶寄、沉香、偶尔之诗、生日之诗、立秋之诗、中年之诗、西南贾、绝句、明月引、春渐近、捕光者、乌鸦、今夕何夕、向右一寸、春眠不觉晓、楚歌,给项羽、天籁、一个午后的冥想、极其安静等。
  •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向北向西:两位中国记者在“中俄友谊之旅”的行走故事

    本书通过自己的文章让从未去过俄罗斯的中国人全面了解这个白桦林的国度,讲述行走俄罗斯喜怒哀乐与难忘记忆。
热门推荐
  • 晶石传

    晶石传

    一个带着妹妹的普通男孩,莫名其妙的淘到了一颗神秘的晶石,机缘巧合激发了神奇的功能。在这个神奇的晶石世界之中,他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呢?
  • 我的叛逆期在二十岁

    我的叛逆期在二十岁

    并非虐恋,也非悲剧,只是感觉在这个年纪一下子经历了过多,有太多想要诉说。
  • 我的12次相亲

    我的12次相亲

    一个为了理想中的爱情千方百计逃避相亲的男人!“我叫刘剑——宝剑的剑,享年三十一岁。容貌不佳,身材不好。感情内向小气,没什么气质。月收入不足千元,也根本谈不上什么事业,整天行尸走肉一个。愿意找一个奇丑无比,水性杨花的妇女作伴(会煮方便面者优先)”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相亲中找到自己的真爱!“相亲,相亲,我要相亲。”我胡乱地拍打着桌子,仿佛要把一切都发泄出来似的。
  • 莲花的盛宴

    莲花的盛宴

    “莲花”为“佛陀”的象征。本书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摩崖造像群为蓝本,抓住其造像“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从宗教、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选取40龛最具代表性的石刻造像进行解读和阐释。
  • 宠妻无度:零距离爱恋

    宠妻无度:零距离爱恋

    她是含金出生的大小姐,却因一场意外丢失了……养父母家里,她没有受尽苦头,依旧被当成贵族小姐宠着。她与她的“哥哥”两情相悦,却因身份的阻拦只能隐恋。“小染,我娶你的那一刻便是你可以无法无天的开始,有我在谁都不能欺负你。”
  • 坑夫之路

    坑夫之路

    廿九一生纵横沙场,夫妻相随,快意无比。可是……幸福中却莫名被暗杀。重生很好,重生成名门贵勋也不错,可是重生到杀掉自己的凶手身上是怎么一回事?自家夫君心心念着要杀了自己为自己报仇,她是该哭呢,还是该哭呢,还是该哭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间:永不相见

    无间:永不相见

    不喜欢我就不要惹我,骗我就骗我一辈子。我是想要做个警察,一直想要做个好警察。一个出身黑道却想成为光线下的明星,阴差阳错成为著名主持人。一个出身农村却因故杀人,命运抉择成为了著名警察。黑与白交杂,爱与仇交错,愿永不相见
  • 琴腔

    琴腔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的京剧团,琴技高超而为人清高的琴师秦学忠和同为琴师、善于钻营的岳少坤,都对团里的顶梁柱、名角儿云盛兰心有爱慕,但阴差阳错,云盛兰这朵人人觊觎的花终被岳少坤摘去。光阴流转,秦学忠、岳少坤们的下一代在院里逐渐长大,他们被上一代寄予传承的厚望,却在京剧团日渐惨淡的光景中,各奔歧路。而云盛兰和秦、岳的感情纠葛,亦在多年后随形势变化而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波折。京剧团的明争暗斗,时代大潮的变幻,两代人的情感与命运皆裹挟其中,半点不由人……
  • 蛊逆天下

    蛊逆天下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唯武者独尊,在数量众多的武者之上还存在着一类人。他们通过炼制各种神奇的蛊虫,增强武者修为,战力。其大成者甚至能将武者的实力推高十倍,这简直骇人听闻……这一类人,被天下武者尊称为蛊师。林远,一个偏远小城的平凡少年,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通天魔头蛊天君的灵魂附体。一少年一魔头,两人究竟会在武者路上达到何等境界?
  • 【惊奇灵异】—惊魂悬疑故事《夜葬》

    【惊奇灵异】—惊魂悬疑故事《夜葬》

    引子]车停在了距离目的地最近的一个镇上,然后走了整整5个小时的山路,考察队一行四人到达恶诅村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翁蓓蓓走到村口时,回头望了望队长。余光把叼在嘴里的纸烟吐在了地上,向站在村口迎接他们的村长挥了挥手。余光是本市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他带着他的三个学生,沈天和吴勇,还有他的侄女翁蓓蓓一起到本市西南远郊的一个偏远村庄来考察当地的一种诡异的丧葬习俗——夜葬。传说在这个偏僻的恶诅村,常常会有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于非命的人,比如车祸、上吊、凶杀、投水。根据这里的习俗,这样的死亡方式被称为“凶死”。当地的村民认为,这样的死者,灵魂是不安定的,带有很重的煞气,如果葬在祖坟里,会引起家宅的不安宁,死者秧及后人。于是,就有了夜葬的习俗。只能在天无星光的暗夜中,由村民中的壮汉抬到偏远的山坳里,在远离祖坟的荒野安葬。而关于夜葬习俗的细节,却一直不为人知,处处透着神秘。这也是余光一直想要了解的东西。这次来之前,余光事先得到了村长的电话,说前日有一个女村民投水自杀,将会在明天深夜,一个月缺的夜晚下葬。于是,有了考察队的这次四人之行。到了恶诅村,自然第一个需要拜访的就是村长,王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