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32500000002

第2章 20秒钟的静默——意外的收获

做了乐迷之后,听了不少音乐会。在这些听过的音乐会中,有好的现场,有非常差的现场。那么,什么样的现场才是好的现场呢?有一次,到上海交响乐团湖南路旧址听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解析马勒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的完成部分第一乐章《柔板》和《大地之歌》后,就见识了一次完美的现场。

大屏幕上,柏林爱乐在阿巴多的指挥下,心无旁骛地将马勒的音符化作我们听得见的声音。虽然“雪落在雪地上”的声音只有马勒听得见,可是,经由马勒的“翻译”,世间最纯净的声音,我们听见了,原来,雪落在雪地上的声音,是每一片雪花自己的个性。

马勒第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柔版》,已经很有表现主义的模样了,“听到那个不和谐的和弦了吗?”杨燕迪教授问。听到了,那么强烈的不和谐的和弦,我听来全然没有想到什么主义,而是马勒在生命最后时刻忍无可忍的嘶吼。阿尔玛,你何苦移情别恋?可那一声嘶吼,全是因为爱情么?1911年,山雨欲来风满楼,没有马勒第十《柔板》那般疯狂的跌宕起伏,何以将风云变幻收录下来?真的不敢想象马勒如果完成了第十交响曲,会是什么样子的?《柔板》已经这么歇斯底里了。

《柔板》之后,是举世闻名的《大地之歌》。《大地之歌》的六个乐章:第一乐章愁世酒歌、第二乐章秋日孤人、第三乐章青春,第四乐章美女,第五乐章陶醉于春天的人和第六乐章告别。《大地之歌》的灵感源自中国的唐诗,歌词取自翻译成德文的李白、钱起、王维、孟浩然的诗。

我总是回避听声乐作品,觉得人声会掩盖器乐美妙的声音。那一次,坐在湖南路上海交响乐团排练厅里听一对价值30多万的音箱传出的《大地之歌》,慢慢悟到:人声已经糅合到乐队里,就好比是人声协奏曲了。

一曲一曲地听歌唱家考夫曼、冯·奥特与乐队合作,我开始慢慢懂得,《大地之歌》六个乐章虽有独立的意思,前五个乐章承担着叠床架屋的职责。借酒浇愁后才有茕茕孑立;跌入苦思后,才会格外怀念青春的美好和佳人的姣好;令人陶醉的春天里的告别,才更加令人依依惜别。因为依依惜别,所以才反复吟咏。第六乐章的半个小时里,女声、弦乐、木管、铜管一遍遍地吟唱着这一乐章的主题,唱到人人不能自已,而柏林爱乐每一个音乐家精妙绝伦的演奏技巧,在这一乐章里得到最好的展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大管、木管、圆号、长笛……

最末一段歌词是:

然而我的心虽已冰冷

却未有一刻停止悸动

我知道这片可爱的大地

永远会在春天吐露绿芽 再现芳华

我知道这块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

永远会在太阳自地平线升起时

拥抱无限的光芒 与蔚蓝的天空!

直到永远? 永远……

写于1908年的《大地之歌》,是马勒在向这个世界告别呢!不舍,强烈地弥漫在歌词里,春天会再回来、太阳会再升起,可是人只能是过客。看着冯·奥特从微笑唱到眼睛湿润、热泪盈眶、潸然泪下,我的脑海闪过陶渊明的一句诗“托体同山阿”。马勒的作品的确与山水同在了,你看阿巴多,冯·奥特还没有唱“永远”呢,他已经在掩饰自己的伤感了;冯·奥特唱了两个“永远”后,他的悲伤清晰地写在了脸上;冯·奥特将六个“永远”全部唱完,乐队已经悄然,足足20秒,阿巴多的手停在半空中,久久不能回位,饱含热泪的眼睛就这么空濛地看着前方。

柏林爱乐音乐厅里的乐迷太合格了,直到阿巴多收起眼里的悲情略带羞涩地微笑了,掌声才热烈响起,这中间,隔了20秒。

20秒钟的静默!分量盖过了“有声有色”的两个半小时。怎么形容这静默的20秒在我心里砸出的巨响?语言已然苍白,只好移用这场音乐会后德国媒体的标题:大师那充满回响的静默——大师,是阿巴多;充满回响的静默,是阿巴多率领柏林爱乐和彼时坐在柏林爱乐音乐厅里的观众共同谱写的。这就是最好的现场啊!

同类推荐
  • 电影编剧学

    电影编剧学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向读者介绍写作影视剧本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写影视剧本不同于写小说,或写舞台剧本。尽管无论是小说,还是舞台剧本,或是影视剧本,它们都包含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但影视剧本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说:一是,因为影视是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造型意识,要学会用镜头去讲故事;二是,因为影视是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掌握视听语言,要学会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去讲故事;三是,因为影视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影视的时空结构意识,要学会用时空的变化去结构剧本。
  •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
  • 古兵器、乐器鉴赏及收藏

    古兵器、乐器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 审美与管理视野中的影视传播

    审美与管理视野中的影视传播

    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美学”的名称是我们沿用了日本人的译语。18世纪以前还没有这一个学科。虽然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都有大量关于美学的论述,但是“美学”这个名称以及“美学”的第一个完整的理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提出来的。
热门推荐
  • 圣道仙途

    圣道仙途

    圣道是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仙途又被冠以通往圣道之名。多少人为了一句圣道之下皆蝼蚁,化为了逆天尘土,可是这圣道,真的就是终点了吗?一个少年走出山村,踏上仙途,通往圣道,带着迷茫与懵懂,拨开漫天云雾,道出那一句。“圣道之上究是何?!”
  • 极限侵袭

    极限侵袭

    我曾经跋山涉水、诛怪弑兽,为的只是一个真相!……任何人都有他的过去和未来,而你却是个例外!……他们的到来,不是侵略,我们却要奋起反抗,而你注定是这个宇宙的——拯救者!
  • 游魂不灭

    游魂不灭

    大仇未报却莫名身死,执念不灭难入轮回。一缕游魂重生在这奇怪的世界,王宸却是找回了坚强的意义。不为威凌天下,只求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与命运的搏斗,究竟谁输谁赢?(新人不易,只求各位看书的大大能够多多支持。野蛮在此拜谢!!)
  • 九世主

    九世主

    张棂风,……一个带着前世因缘命轮的星宿强者,转生为渔村之人。本不为其何,只想平凡一生。奈何,命该不凡;一场变故,让张棂风走上了修仙之路。一步复苏,救世为主。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战爵之末世武神

    战爵之末世武神

    每个世界都有那么一些扮演者救世主的角色。在这片大陆上,高度科技文明的人类们并不满足自己的欲望。随着世界的推移,时间的演变。权利与欲望充斥着人类的心,肆意的掠夺,导致战争的爆发。整片大陆陷入无尽的硝烟与战火。人们忘记了自己的种族,信仰。只是被权利,欲望,仇恨,杀戮支配着。逐渐大陆的历史被战争所取代,史学家们记载的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大战。然而宇宙的法则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就在疯狂的战争,结束后的数年。当年各个大国与当时最强大的部落联合起来制定了这个世界的新法则。随着法则的诞生,还繁衍出一个专门针对破坏势力与危险势力的特殊执法机构。他们仿佛就扮演着这个世界的救世主!那是一个充满权力与威慑力的称号——战爵!
  • 火影之我是十尾

    火影之我是十尾

    前世被杀,后穿越到火影,成为十尾,并加入晓组织。
  • 末点江山

    末点江山

    这个作品呢是为了我再双梦的帮会还有那群沙雕写的,愿末点江山,浩气长存。这是一个梦一般的江湖,在这江湖路上,没人会知道发生什么。一朝贪玩的男主不顾被师姐罚而跑出秀坊,初遇人生的第一个友人。。可是一日突然而来的噩耗让陌尘从此持剑走江湖。
  • 火德年间

    火德年间

    一孤儿,一书生,一武夫,一太监;一条太平犬,一名纸谈兵,一位屠狗辈,一个马屁精;一座江湖,一尊朝堂,一代人。
  • 穿越火线之枪出成魔

    穿越火线之枪出成魔

    自从在与狙神的决战输了之后,他便放下他挚爱的狙击枪,专心练习步枪。五年后,他在全国大赛上再度遇见狙神。他又一次拿起曾经挚爱的AWM,从此,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 释天传记

    释天传记

    少年陆凡,踏异世而来,从深山走出,出尘世,进修界,修唯心大道。世俗红尘中,傲视群儒,激战群豪,从芸芸众生脱出三界修士中,傲视群伦,血杀四方,各派修士惧心生万条大道中,只修心,唯心通达,方可修的通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