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4700000015

第15章 长孙皇后(1)

最接近完美的后宫之主

温柔贤淑、美丽大方、端庄得体、聪明睿智……这一切赞美,都可以用在她的身上。她不但持家有方,而且知书达理、深明大义,将后宫管理得完美无瑕。她一生从不干政,但却能在适当的时机对丈夫提出合理建议。这位最接近完美的皇后,就是唐太宗之后—长孙皇后。

美丽、温柔、端庄、贤淑……作为一个妻子,她具有一个女人所具有的一切优点;同时,她聪明、高贵、细致、典雅……也具备了一个皇后所应具备的一切长处。这样的一个女人,出现在了唐朝的初期。她就是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

唐朝立国伊始,人心初定,百废待兴。唐太宗是贤君,长孙氏是明后,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为我们的历史留下了一段佳话——不仅是宫廷里的还是爱情上的。长孙氏一生几乎毫无瑕疵,后宫的一切也治理得非常完美,同时与太宗皇帝的感情也是非常融洽。她绝对称得上是历代皇后的楷模。试想这样一个皇后,岂能不受黎民百姓的爱戴?这样一个皇后,又岂能不被后人尊重?

“龙”与“凤”的完美结合

长孙氏出生在河南洛阳。她的父亲长孙晟在隋朝时官拜右骁卫将军,文武双全,善骑射,深得隋帝信任;母亲乃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自幼便知书达理,以文明礼教、美丑善恶的标准来修身行事,并且生得美貌端庄。这样两个人结合到一起后,便生下了更加完美的长孙氏,以至于当长孙氏逐渐长大后,虽然提亲者甚众,却无人能合长孙晟夫妇之意。在他们心中,长孙氏将来一定会成为人中之凤,当然不可草率许人,嫁人当嫁当世之英豪。而这个英豪,在不久之后便出现了。

长孙晟去世得早,长孙氏同父异母的兄长长孙安业为人十分霸道,他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便将长孙氏等几个亲人赶出了家门。无奈之下,这几个人只得去投奔亲人高士廉。虽然这一变故给长孙氏的生活增添了一些磨难,但正因为这一变故,促成了她与李世民的一段姻缘。

北周时武帝的外甥女窦氏也是一个不寻常的女子,她自小就对世事见识非凡,当时便引起了长孙氏伯父长孙炽的注意。奇女子当然要嫁一个当世豪杰,于是便选中了殿内少监唐公李渊作为夫婿。二人共生有四男一女,而二人的出众之处却多半都集中在了二子李世民身上。有长孙炽的推荐,加上在隋朝任治礼部的高士廉的刻意观察,他们发现这个李世民果然才气纵横、长相英俊、文武双全,与长孙氏正是绝配!于是,长孙家便向李家倒提亲,两家一拍即合。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李世民与长孙氏正式结合。天赐姻缘,正应郎才女貌,不但两家家长十分欢喜,他们二人也是异常满意。这一对龙凤男女铸就了后来的一番宏伟基业。

不久后,李渊在晋阳正式起义了!面对隋朝的暴政,各地纷纷造反,但李渊的军队无疑是其中最为强大的。作为李渊最得力的助手,李世民时常在外领兵打仗,很少有机会回家与亲人团聚。长孙氏便只好在家中与婆婆窦氏、嫂子及几个弟媳相处。她的知书达理、学识渊博在众儿媳中非常突出,让窦氏异常喜爱,婆媳二人相处得甚为融洽。无形中,窦氏对李世民的偏爱也在逐日增加。同时,长孙氏还极力与李渊的妻妾拉近关系,取得了她们的好感,争取到了家族里面的人心。她这么做或许只是她的心地善良、贤惠一面的写照,但却在无形中促成了一种政治策略的实施。这也为后来李世民在家族内战中获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武德元间(618年),李渊正式建立唐朝,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长孙氏为王妃。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去世后,后宫便混乱不堪,而李建成虽贵为太子,却在文韬武略上都要远逊于李世民,所以他非常妒忌世民的才华,认为李世民的存在是对自己太子之位的最大威胁,便时常想办法对付他,欲除去这个眼中钉;同时,李渊的第四子李元吉虽然本事平平,志向却不小,也在觊觎这个太子之位。于是,一场兄弟间的斗争便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长孙氏在宫中以她非凡的才华不断地处理着与众人的关系,同时,她做人的端正态度也给大家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李渊也看得出来,几个儿子中数世民最具才能,同时他也对长孙氏有着非常强烈的好感,心中也在盘算着是否另立太子之事。只是另立太子事关重大,一旦为之会有诸多影响,所以才迟迟未决。而李建成与李元吉二人虽然也有争端,但他们知道李世民是最大的障碍,便结成联盟,欲想办法尽快除去李世民这个共同的敌人。于是,李世民在家中不断遭遇危机,好在几次下来都侥幸保住了性命。李世民终于决定狠下心来,因为他知道,自己若再顾及兄弟之情,迟早会被这两个兄弟所害。不久之后,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他的心中悄悄诞生。

李世民终于把自己的才能第一次对准了自己的兄弟!他与长孙氏之兄长孙无忌秘密进行了会晤,共同商议计划,然后决定发动“玄武门兵变”,正式对两个兄弟动手。而一向温柔纯善的长孙氏却一反平时柔弱的样子,非常英武地鼓励众将士奋勇拼杀,众将士无不精神振奋,誓要成功。

于是,一场兄弟间的决战便在玄武门正式开始了。李建成与李元吉才能本就逊于李世民,再加上这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兵变,二人当然不是对手。在这场决战中,二人最终死在了李世民的手里。为了免除后顾之忧,李世民将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儿子也全部诛杀。手段虽狠,却也是被逼出来的,所以在历史上,许多人往往更愿意原谅李世民这一残忍的行为。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正式登基,即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太宗皇帝;长孙氏也正式成为皇后。在李世民从秦王到太宗皇帝的过程中,虽然他的雄才大略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长孙氏在其中也是功不可没。她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上能够把握得当,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也显得非常突出,这都给李世民的成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卓越的后宫管理

太宗登基不久,长孙皇后便初步展示出了她的才华。她只是向太宗提了一个建议,便让太宗皇帝的美名立时传遍朝野。

李渊虽乃一雄才之人,但却有些好色,自登基后,后宫女子无数,全部归李渊一人所有。太宗继位后,后宫便成了长孙皇后的天下。她发现宫女甚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隋朝时的宫女,被留到了现在。这些女子刚被选进宫时一个个年轻貌美,而如今多数已步入中年。她知道若如此下去,这些女子必会面对深宫内院,终老此生。于是,她第二天便向太宗反映了这些情况,同时提议,这些宫女年纪都已不小,与其让这些宫女在宫中苦闷下去直到终老,不如为一善事,让有亲人的领回家去,并且附赠一些金银;没有亲人的选择善良人家,与其婚配,朝廷给予资助。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这些宫女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且还可以让百姓更加拥护朝廷。

太宗听了长孙皇后的话后,惊喜于夫人的这个提议,第二日便依皇后之言下诏。

此诏一出,轰动极大。后宫女子欢声一片,齐呼万岁。于是,按照太宗的诏令,一下子有三千多名宫女被放出宫,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未过多久,全国上下一致称赞太宗乃圣明之主。太宗圣明确实不假,但这个提议却出自长孙皇后。由此可见,长孙皇后的善良与思想都比较突出,这也是太宗在后来的政务中不断取得佳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孙皇后在后宫生活的管理中可谓是起到了表率作用。她深知,战乱结束没有多长时间,百姓生活尚未稳定,她便建议丈夫时刻保持谦恭、节俭的生活作风,同时自己还能以身作则,因此她的声誉极佳。她不因为自己是皇后便任意去追求浮华与奢侈。在她的带动下,其子女与诸嫔妃皆纷纷仿效。即使她的儿子太子承乾,乳母想为其增加器物时,也遭到了长孙皇后的反对。

太宗知道长孙皇后思想才能皆佳,于是在政务上往往希望皇后也参与研究。但她却认为后宫不适合干政,自己不应当违反这个原则。不过,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长孙皇后却能很好地帮助太宗。

在后宫的一切都已管理得很完善之时,她偶尔也会关注一些太宗处理的事情。如果太宗对宫中侍者发火怒斥,长孙皇后往往也会跟他一样训斥并处理被太宗训斥的人。但随后她会了解一些情况,若发现冤屈,她则会在太宗气消了后将事情的原委向太宗讲述,让太宗能更妥善地处理。从这个角度看,长孙皇后不但是个好皇后,还是一个好妻子,她更多地站在了丈夫的立场上想问题,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又能帮助他正确地处理事情。这样一来,宫中的人都会更加敬重皇上,而不是人人自危,这样便形成了非常和谐的宫中气氛。

长孙皇后待人宽厚,只要是太宗的孩子,她便视同己出,甚至对有的嫔妃的孩子比对待自己的孩子还精心。她对待嫔妃也同姐妹一般,若她们有病,长孙皇后往往亲自探望并赐药以助,有事时往往也会给予她们最大的帮助。有一年春天,长孙皇后还曾亲自带领宫廷贵妃及宫女、大臣夫人等一同去采桑、喂蚕,体验民间的生活,让众女更多地了解民间的生活情况。虽然这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众女的节俭意识与勤劳的作风,同时也在无形中推进了移风易俗。长孙皇后如此用心良苦,也难怪会得到百姓及后宫诸女的尊重与爱戴。

后宫安定祥和,太宗就可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国家的政务中去了。作为皇后不是讨好皇帝而得到更多宠爱,而是想方设法让宫中安定,这在历朝皇后妃子身上,实属罕见!

智慧与德操的完美表现

长孙皇后深刻地吸取后宫干政误国的教训,所以发誓终生不直接干涉朝政。太宗有时因朝廷之事悬而未决想听听长孙皇后的意见时,长孙皇后往往回避。但在太宗有不明智之举甚至有害于国家之时,长孙皇后则往往会直言相劝,让太宗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在处理这样的关系上,长孙皇后可谓是做到了张弛有度,分寸也把握得恰到好处。

长孙皇后公私分明,绝不徇私枉法,这一点也是值得世人称道的。在“玄武门兵变”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的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在太宗登基后即被升为吏部尚书,并被封为齐国公。除了长孙无忌的大功外,二人的私交也甚好,所以太宗对长孙无忌非常了解,知道他才能卓越,也给了他很多特权,朝中许多事也让他帮忙分析、出主意。于是,太宗便想晋封长孙无忌为右仆射,即宰相一职。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长孙皇后时,长孙皇后立即表示反对。她认为,晋升外戚会惹来朝廷非议,实为不明智之举。不久后,右仆射宰相封德彝去世,太宗便又一次将欲晋升长孙无忌的想法提出,但长孙皇后仍然反对。她认为,自己家族之人官位已经不小,若继续晋升,则会引来祸患,并且举了不少历史上的“重亲遭祸”的故事。太宗听到皇后的话,心中虽然信服,但他仍然爱惜长孙无忌的才能,便不顾皇后的劝阻,封长孙无忌为右仆射、吏部尚书、左武侯大将军。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精选了毕加索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董振堂传

    董振堂传

    本书是一部介绍董振堂同志光辉一生的传记文学。董振堂,河北省新河县人,红西路军著名将领。《董振堂传》共分为六章,分别为向往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浴血河西、光照千秋,全面介绍了董振堂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幸福而革命和奋斗的一生。
  • 亚历山大(名人传记丛书)

    亚历山大(名人传记丛书)

    亚历山大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一位改变了世界历史的人物,他被世人称为“军事征服者”。他足智多谋,雄才大略。
  • 邹容 陈天华评传

    邹容 陈天华评传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即“邹容评传”和“陈天华评传”。 邹容与陈天华有着类似的悲剧人生,他们的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邹容陈天华评传》通过对他们短暂人生历程的考察,描述了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思想认识和性情特征的影响: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激愤和他们的无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集中在二人的政治主张上。《邹容 陈天华评传》以邹容与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为核心,论述了二人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他们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冯·布劳恩

    冯·布劳恩

    如果上帝不想让人类探索宇宙,只要把天梯推倒就行了,人类必定要探索宇宙,尽管只是为了更加珍惜现有的世界,没有当初的梦想,就没有现在的科学成就,做技术工作就要像瑞士钟表一样准确,当一个孩子追求真理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找到真理。
热门推荐
  • 喵,这里发现三只萌物

    喵,这里发现三只萌物

    三个长不大的孩子,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却生的一身傲骨,穿越过后,看他们是如何啪啪打脸
  • 破壳路

    破壳路

    沼泽刚出,欲入清水,不曾预料,已入深渊。山里的娃进城,不知是城里的人,还是山里的娃,会玩?一根不正苗不红的少年,遇上一群二逼,在精分的路上越走越远。
  • 俗语智慧

    俗语智慧

    从浅白的语言中汲取人生智慧;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教训,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总结成一句句的俗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不少俗语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这些俗语虽然语言浅白,但沉淀其中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
  • 仙贤

    仙贤

    三百年前,修仙盛世为何一夜断绝?天地灵气为何荡然无存?大罗金仙为何修为全无?上古圣人为何降为凡俗?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敬请走进《仙贤》世界,寻觅事情的真相……你,听说过贤者吗?
  • 末日悲鸣

    末日悲鸣

    丧尸,怪兽,当末日降临,我想要的只是知道这一切背后的答案而已。
  • 林则徐(名人传记丛书)

    林则徐(名人传记丛书)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他自幼就勤奋好学,饱读诗书,这和他的家世是分不开的。相传林则徐的家谱,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时期。
  • 修真神女在都市

    修真神女在都市

    美女火梦雅在一次煤气泄漏事故中开始接触修炼功法,通过不断的强大使自己在大学期间谱写了一段传奇佳话,两段情感,两个男人甘愿为阿雅献身,一段世仇,一个恶魔逼迫阿雅浴火重生。人间悲欢离合,世间善恶美丑一切尽在本书之中。
  • 冰山王子恋上冷血丫头

    冰山王子恋上冷血丫头

    一片薰衣草田记录着他们的点点滴滴,当王子们看见复仇的公主丫头们时还会不会爱上她们,宽容她们呢本是让家人们捧在手心的快乐天使,那美妙的幻想最终却被她们的父亲捏碎,成为了冷血绝情的折翼天使,当她们遇上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三界灵帝

    三界灵帝

    一觉醒来,孔羽发现自己身处古墓之中,而身旁却是一个赤裸的绝色女子,正当他想要开口解释之际,却得知自己被这女子强暴了!在这个仙魂为天,封印为地的时代,孔羽弱小的实力在一滴金色的鲜血出现后突飞猛进,青云直上。正当他意气风发之际却得知自己已为人父,为了能够与儿子团聚,他一步步的跨过天堑,成为了震慑八方的灵帝。
  • 通天道途

    通天道途

    修仙如行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天修仙,不进则亡。修仙无坦途,大道通天,看我辈如何与天战、与地斗、与人争、平坎坷、渡劫难,踏出一道通天途。道友群:3453554(逍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