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4700000012

第12章 独孤皇后(1)

贤心妒肠的传奇皇后

她美丽端庄,是个难得的好妻子;她聪明睿智,是一个优秀的参谋者。她的丈夫虽贵为天子,却在她的要求下终她一生未娶二室。更离奇的是,她还不许臣子与皇儿多娶妻室……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皇后,便是隋朝开国皇帝之后—独孤伽罗。

皇帝在其皇后在世之日不曾有过第二个妻室,这不得不算是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了。而这个传奇,正是发生在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与其夫人独孤伽罗身上。这位独孤皇后不但让自己的夫君只能有自己一个妻子,而且还要求朝中诸臣也谨守此规,不得轻易娶二房,更容不得二房生子。这可真是怪哉也!

她的一生可以说大半都是光辉的。只可惜到了晚年,在太子的更迭上,因为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听偏信的蒙蔽,为大隋留下了千古遗恨。

立下爱情的忠贞誓言

独孤信,少年时代就闻名当世,人称“独孤郎”。他在西魏时立过战功,曾被封为大都督、大司马。于是后来他家一直是名门望族,他也成了百姓崇拜的人物。他共有七个女儿,大女儿是北周明帝的皇后,而最小的,正是独孤伽罗。

这样的家庭生活,使独孤伽罗从小就熟悉上层社会的各种生活礼仪和规范。年龄逐渐大起来以后,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更是逐渐地学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体会到了其中的微妙与复杂。这样的家境与阅历,对她后来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待字闺中的独孤氏,只是一位纯情少女。直到她出嫁后,她的生活才慢慢发生了变化。

当她十四岁时,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长相如出水芙蓉,一双眼睛明亮闪烁,乍一看真会以为是仙女下凡。如此家庭背景,加上美丽高雅的外表,当然会有许多名门大户的子弟前来求亲。这关系到自己女儿的终身大事,独孤信当然不能马虎。经过精心细致的选择,他把未来的乘龙快婿确定在了北周开国功臣杨忠的长子身上。

杨忠的长子名叫杨坚,不但生得一表人才,而且一副贵人之相,他生性沉稳,谈吐也非常高雅,许多人都预感到他将来必会成大器。如此人物,独孤信当然不会看走眼,于是便把他招为女婿,也造就了他与女儿独孤氏的一段美好姻缘。

雄才之人的背后往往会有一个出色的女子相伴。杨坚找到了独孤氏这样的贤内助,也真算得上是他的福气了。

独孤信在与杨坚的交流中,向他提出未来的志愿理想,结果杨坚不但显得志向远大,而且声明要以独孤信为榜样,让独孤信听得心里十分愉悦。同时,杨坚提出,治国之道智谋胜于武功,所以他在未来的人生中,会多用脑,争取用智慧征服天下。当然,与此同时也不会荒废武功。他将来要做一个文武双全的天下名流。独孤信闻之心中十分欢喜,深觉没有选错女婿,心中也认定杨坚未来的成就必在自己之上。

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出色的男子,独孤氏却表现出了些许担忧。她认为男人在世,三妻四妾过于平常,男人一旦得意,便会不顾女人的心理,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而纵情声色。她的父亲便有五个姬妾,成天为争宠而闹得家庭不得安宁,几个哥哥也跟父亲如出一辙,各个家庭都闹得令人好不心烦。所以,她担心有一天当父亲的预言“杨坚将来必成大器”实现时,杨坚也会如其他男人一样娶许多妻室,那样她便会失宠,为此她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杨坚却笑她多心,可她仍然不放心。于是杨坚便发誓终此一生,除独孤氏外再不与第二个女人有来往,如有违背,必遭天谴。独孤氏这才放心,脸上也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独孤氏是一个妒忌心比较强的人,在那个男人娶多少女子都不足为奇的时代,她却要独占杨坚。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这是因为独孤氏崇尚真诚的爱情,才会用心去与杨坚一同承诺,今生今世只属于对方一个人。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段婚姻是唯美的,而且也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实在难能可贵。

有这样忧心的女子或许并不是罕见的,但像独孤氏这样还会逼丈夫发誓,并且真控制了丈夫一生—即使他后来成为九五之尊也没有放过的,独孤氏可谓是独一无二的。独孤氏的这个特点,倒也着实有趣。

睿智助夫夺天下

杨坚在婚后靠家庭背景当上了车骑将军。而当时北周的明帝宇文毓听说皇后的七妹所嫁之人气质不凡,颇有贵人之相,心中不悦,便派相术家赵昭前去查看,如果真如外界所言,便当即处死,不能给国家留此祸患。

赵昭奉旨前去面见杨坚,一见其相,立即大感惊讶,未料此人果真如传言所述,一副贵人之容,而且气宇轩昂,若今朝有变,眼前之人必可托付天下。他没料到世间真有这样的人物,心中震动,不敢依皇上所言处死杨坚,而是对其直言相告,并预言杨坚日后必为世间至尊,若果应此言,到那时希望他对自己莫要相忘。杨坚不敢轻信赵昭的话,回家后忧心忡忡,担心自己有祸事发生。但他见赵昭态度诚恳,又不像骗人,心中一时倒没了主意。

夫人独孤氏得知此事后,陷入沉思。杨坚便告诉爱妻,自己身上确有异相,因为自己的两个掌心下端各有一个回旋螺纹,同时他的左手掌纹明显地显出了一个“王”字。这些令独孤氏备感惊讶。她也预言,杨坚日后必非常人。同时,她也为杨坚成大事提了一些建议,比如要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等等。杨坚听之,深感爱妻乃自己的贤内助,心中大喜,便依言而行,走上了成大事之路。

独孤氏是有眼光的。正因为有了她的鼓励,杨坚才在走向自己人生顶峰的道路上走得更为顺利。

北周时期,虽然明帝为皇上,可是朝政却把持在宇文护手中。宇文护滥用权力,排除异己,杀害了许多朝中老臣。独孤信便是被他害死的大臣之一。独孤信一死,杨坚的处境马上变得危机四伏。宇文护视其为眼中钉,认为他将来必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独孤氏便主张杨坚主动申请外调,到封地隋州任职,便可消除宇文护的猜忌。杨坚依计行事。获得批准后,危机果然便解除了。而未过多久,宇文护便动手毒死了明帝。

明帝死后,由宇文邕继位,便是周武帝。武帝颇有智慧,他不似明帝那样甘心任人摆布,所以,他一方面在宇文护面前显得唯唯诺诺,另一方面却暗中笼络人心,聚集力量。经过十一年的酝酿,各方面条件都已经十分成熟时,武帝便突然出击,杀死了宇文护,夺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大权,同时尽诛宇文护党羽,开始了自己的统治时代。当时,杨坚之父杨忠已故,杨坚袭爵为隋国公。在武帝四方讨伐的过程中,杨坚战功显赫,深得武帝喜爱。于是,武帝便在太子十六岁时,令其娶了杨坚的长女为太子妃,杨坚的地位便又上升了许多。

宣政元年(578年),武帝病故,太子宇文赟即位,即周宣帝,杨坚之女被立为皇后。宣帝年纪尚轻,脾气又暴躁,并且胸无大志,只在贪图酒色中度日。他对国丈杨坚十分信任,自己远游时往往让杨坚留守朝廷。杨坚虽得信任,却知宣帝若如此下去国家必乱,便数次好言相谏。宣帝恼怒不已,便将气撒在皇后身上。独孤氏立即随同杨坚去苦苦相求,同时她也劝杨坚不要再这样进谏,这样才可以保得女儿平安。

独孤氏建议,让杨坚暂避到外地,这样可以与皇上减少冲突,便会相安无事。在好友郑译的帮助下,杨坚成功地被批准外放,任扬州总管。

正当杨坚欲启程之时,忽然传来了一个消息,打乱了原有的计划。而正是这个消息,彻底改变了当时的历史进程!

原来宣帝因饮酒过度,已经昏迷两天了。杨坚听了这个消息,心中便犹豫着是否还要去扬州。独孤氏分析说,若宣帝不保,女儿皇太后的身份未必能保得住,那么自己一家人都会处于危险之中。所以,此时万万不能离开。她建议杨坚以失足摔伤为由,耽搁几天,静观其变,再作打算。杨坚见妻子分析得有道理,便一一照办。

宣帝昏迷了十余日,眼见大限已到。郑译趁机草拟一份诏书,宣杨坚入朝辅政,并都督内外军事。此时再加上杨皇后在其中运作,杨坚等于将大权揽到了自己的手中。两天后,宣帝驾崩,杨坚让仅有七岁的小太子宇文阐继位,即周静帝,杨皇后成为皇太后。杨坚任左大丞相,大权独揽,总摄朝政。

杨坚也做了回摄政王,只是他未作恶太多,才没被历史记录恶名。独孤氏在这一历史演变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人缺一则事不可成。独孤氏,真乃奇女子!

一旦皇帝被人挟持,往往会招来皇帝家族与旧部的不满,同时引来一片声讨之声,杨坚也不例外。宇文氏诸王对杨坚独揽大权非常不满,便合谋讨伐杨坚,逼他交出政权。面对这样的困境,杨坚有些担心自己无力以对。

独孤氏却并不慌张,她建议杨坚擒贼先擒王,将皇族作乱之人全部设计擒杀,而且绝不能后退,要一鼓作气,将叛乱之人诛杀,而且要坚决果断,这样才能够保得住自己。杨坚对妻子的冷静与心思深为佩服,他当机立断,设计给宇文氏诸王首领赵王安上了叛乱的罪名,说他勾结叛臣尉迟迥,然后一鼓作气连杀五个亲王,并且诛灭他们的三族。同时,朝中所有的异己也在这场变故中全部被铲除。仅仅两年的时间,朝廷大局便被他彻底控制了。他不再犹豫,当即便决定逼静帝退位,自己登基为帝,郑译等人全力辅助。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登上帝位,建立隋王朝,即隋文帝。接下来,他便暗杀了年仅九岁的宇文阐,然后又将宇文家族之人尽数铲除,不留一丝后患。

登基之后,独孤氏自然成为皇后,立长子杨勇为太子。杨坚果如诸人之预言成为万乘之尊,至于这些预言到底是否存在则无人得知,但杨坚的能力却是不容忽视的。同时独孤氏在其中起的作用亦是举足轻重,在对许多事情的处理上,其魄力与果断在丈夫之上。杨坚以此为喜,在登基后更加喜爱她,真正把她当成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

在杨坚登基前,独孤氏一直将精力放在助夫立业上;而当他登基后,独孤氏也开始表现出她的令人“拍案叫绝”的妒火了。

焚烧在皇宫中的熊熊妒火

文帝登基之后,勤于政务,以百姓生活为己任。在他的治理下,国势蒸蒸日上。他上朝时,独孤后便会坐在后殿旁听,一旦出现不当或疏漏之处,她便会想办法通知他改正。文帝对皇后的建议往往是言听计从,二人还天天同乘一辇还宫,宫中上下便对二人形影相随的状况日渐熟悉,称他们为“二圣”。

文帝与独孤后的感情一直十分和睦,而且文帝果真做到了当初曾立下的誓言,只与独孤后相处,并未另娶其他女子。后来,也只是在独孤后去世后才在后宫另立嫔妃,这在我国封建史上还真属罕见。虽然妻室只有一房,但当独孤后逐渐年老色衰时,文帝却正当盛年,而宫中美丽女子众多,终于有一次,他没有把持住。

当新建的仁寿宫落成时,文帝前去观赏,独孤后因故未能同行。文帝行至宫西一座厢房前时,见到一妙龄少女在廊下浇花。少女见到皇上立即下拜,而文帝见她长相清纯,声音悦耳动听,身材丰满匀称,心中顿生爱意,便问她姓什么。她答姓尉迟,是罪臣尉迟迥之女,进宫已经四年。文帝吃了一惊,未料到当年的大敌之一尉迟迥尚有一女在宫中。可是此女过于美丽,文帝心中非常喜欢,便不顾一切地把她带进了内书房后室……

胆子不小,敢犯独孤后之忌!出现恶果,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有过一次快乐后,文帝心中非常兴奋,便时常让尉迟氏前来陪伴自己,过着那种极度开心的日子。

这么明显的变化,独孤后岂有不知之理?她立即派人查明了尉迟氏的来历,心下不由得又惊又怒。她找到文帝,怒问他是不是嫌自己老了,便开始找年轻美貌的女子风流快活。当年他发的“只要独孤后一个妻室”的誓言又哪里去了……文帝心虚,又敬爱独孤后,不知该如何作答。独孤后又称,那女子乃当年尉迟迥家的人,如此一个危险的人物居然被文帝安排在身边留做快活之用,那是自掘坟墓。

文帝百般为尉迟氏辩解,说她必无歹意,独孤后并不听他解释,直接问他会如何处理。文帝心知此时不得不顺从独孤后的意思,便表示服从独孤后的安排。独孤后便决定把尉迟氏赶出宫去。文帝心中有万般不舍,可也无可奈何,只得同意了。

可独孤后并没有就此罢休。她心中异常恼怒,知道若此次放纵了文帝,他将来还有可能会不思悔改,找机会亲近别的女子,于是一个可怕的想法在她的心中诞生了。

第二天文帝来到走廊上时,忽见独孤后带人拿了一个盒子放在地上。文帝便问盒子里面是什么。独孤后面含冷笑,让他自己打开观看。文帝心中费解,打开一看,不由得脸色大变。原来,盒子里放的居然是尉迟氏的人头!

独孤后称,她这么做是要警戒文帝,让他以后莫要再沉溺于美色之中。文帝心中异常愤怒,转身而走,来到了御厩,骑上枣骝马,出了长安北门,狂奔而去。

独孤后心中略有悔意,担心文帝出事,立即派高颍、杨素两人相随而去。二人不敢怠慢,立即向皇上去的方向追了过去。

飞奔出三十余里后,进入了一片松林中,文帝才停了下来。他努力想使自己冷静下来,思考着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心中却仍然平静不下来。皇后虽然对自己很重要,在辅助自己管理朝政中功不可没,可是在这件事中却显得如此专权霸道,让人心里如何能接受?自己贵为天子,一生只娶她一人,已经对得起她了,只是偶尔跟一个女子在一起有了几天的快乐,她却如此残忍地将其杀害,这是什么道理?他甚至有废后的想法,只是担心这事传出去于皇室名声不利,这才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论处。

这时,高颍、杨素二人赶到了,见到皇上后,便劝其回宫,保重龙体。文帝却感叹,自己在权力、地位与财富上,已经了无遗憾,然而在女人上,自己却像是被囚在牢中,无法尽享人生快乐,皇后此举,简直太过分了。

高颍连忙劝他,让他以社稷苍生为念,不可为一女子而丢天下,况且皇后已有悔意,让他二人前来,正是向皇上表达她的后悔之情,所以请求皇上回去,一切好商量。

同时,杨素也在一旁极力相劝,安慰文帝。文帝心中虽恼,可是听着二人的话,也觉得十分有理,最后长叹一声,便随二人返回宫中。

独孤后一见文帝,立即流下了眼泪,连连向文帝忏悔,表示自己杀人不对,请求文帝原谅;但她同时也表示,仍然不希望文帝再去染指别的女子。文帝知道自己命运如此,便也只好同意。他立即设宴请高颍、杨素共进晚膳,一同饮到深夜。

从此以后,独孤后除了辅助朝政外,也在讨文帝欢心上多花了不少心思,为的是让文帝不再去碰别的女子。文帝也是真心爱着独孤后,便也不再去考虑找别的女子作乐之事。

同类推荐
  •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徐舜寿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在他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飞机设计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荟萃大量由他本人提供的珍贵文字及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感人,其中所记述徐舜寿的历史功绩和他的科研设计思想、对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人格魅力,对于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人们,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

    坚定信念,相信自己;我很瘦弱,但我的心很坚强;选准努力的方向会使成功更容易些;随意做的事有可能会成为你一生的负担;不要做你不喜欢的事,那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身边都是科学家,那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科学家。
  • 老烟台风情

    老烟台风情

    本书记录了烟台历史的片片断断,这些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烟台历史的文章,均是从烟台浩瀚的历史海洋中“垂钓”上来的。我们不要小看了文章中介绍的只是某一条街、某一座建筑、某一件文物、某一幅古画、某一处遗址、某一个老字号、某一段往事和传说,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不但对当代人有意义,对未来更有意义。
  •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王阳明的权谋与智道,研究并探讨他的思想理论,通过王阳明做官时的韬光养晦、荣辱不惊、居安思危、中庸之道等各个方面,告诉了读者如何左右逢源,并建立一个强大的人脉网,如何在危机来临时应对自如等等,进而在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王阳明为臣智慧》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王阳明在仕途之路上的种种遭遇,深刻剖析了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王阳明的权谋之道,而且也看到了在王阳明的影响之下,他的众多弟子与同僚们因与王阳明的接触而发生的仕途上的转变。
热门推荐
  • 末世异能新时代

    末世异能新时代

    如果末世发生,是什么让你有勇敢活下去的勇气!是生死与共的友情?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至死不渝的爱情?琵琶行,声犹泣,赠予一首《离别曲》,只愿尔等心常系。《离别曲》昨夜梦又去,北雪踏炼狱。荒冢新坟谁留意,空山新雪余音寂,新冢旧骨葬头七,满弧一别缺圆聚,男儿铁骨浸红雪,坟前旧燕衔新泥。故人算是家,伞青衣如画。清明霡霂落白雪,红雪冬青水袖衣,怕是大梦一场起,君啊江湖从此离,看过故人终场戏,最怕是看落幕曲。判官已提笔,别姬随君意。君还记,初春识你颜如玉,夏末优伶海棠曲,此去你我阴阳立,盼君与汝来世聚,呜呼哀,言锁哽咽如孩提,不知何人覆你衣。
  • 少年时代一去不返

    少年时代一去不返

    班里逗比一大群,把我这个高冷的萌妹子渲染的一滴不剩家里老妈老姐合伙虐我,命苦的没法说调戏是我的强项,敬请期待吧
  • 用制度管人 按规章办事

    用制度管人 按规章办事

    本书为企业经营管理类图书,以“制度”和“规章”为关键词,详细阐述规章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日益凸显的重要作用,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稳定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介绍制度化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及在企业管理中如何按制度、规章来做好管理工作。
  • 人鬼尸

    人鬼尸

    传奇的一生,时代的枷锁。无法看破的人性,未能解开的谜题。和我,一起见证欢少的故事。
  • 青青子衿,悠悠俊顾心

    青青子衿,悠悠俊顾心

    子衿和俊顾是青梅竹马,一见就已倾心的青梅竹马。
  • 风中泪

    风中泪

    本书官方QQ群:《风中泪》读者讨论群,群号码:254168948(本书每卷更新时间每天将在群公告中发布)本书官方QQ兴趣部落:黑色的中性笔工作室(本书每天将在QQ兴趣部落发表番外篇)《泪中重生》:少年的奋斗故事《人与人》:里奥在战火中的思想斗争《徒步人生》人生走过的每一步《无极之道》战国时期的故事如对本书有意见请联系本工作室,谢谢广大读者的支持—黑色的中性笔工作室
  • 夕花缘:遗失的心跳

    夕花缘:遗失的心跳

    我时常望着宇宙中某个星球,似乎觉得那里有我最重要的东西,但是我记不清那是什么最重要。我常梦到一个背影,我很想走近,走近,看清楚他的模样,可是一靠近一点,我的头就疼痛无比。五年来,我一直被关在天界牢笼里,我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也不会有人告诉我,我唯一可以欣赏的便是那颗星球。那颗星球到底有什么这么吸引着我……《丞相独爱帝王妃》下部来袭。。。。
  • 圣印至尊

    圣印至尊

    圣古,太古,荒古,远古,上古……这片大陆在历经了五个时代之后,终于迎来了第六时代,乱世!乱世时代,人才辈出,强者层出不穷,炼药师,铸器师,制符师,各样人物,尽现于此——一切,都因那圣印传说,将浮现于这乱世!一代少年,因一次奇遇,于灵气贫乏的大陆东部崛起,与各方人物争锋,渐渐卷入了这场乱世的风暴之中!
  • 犹太企业家传奇

    犹太企业家传奇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穿越:倾城之恋II

    穿越:倾城之恋II

    他为了她,毅然放弃了皇宫,选择离开。然而事实却并不如他们想得如此简单,面对束缚的爱情,她似乎更向往自由,却又在爱情前犹豫徘徊,当他们挽救回他们的情感时,一个男子却吸引了她的眼球,青色的长发,眉宇间透露着霸道,有着与她一样湛蓝的眼眸,英挺的鼻梁,如鲜血一般的唇瓣。他到底是谁?为什么一眼就看出了她的破绽?当欧阳逸发现她对他们之间的感情在犹豫时,他再一次失落,面对皇朝与爱人之间的纷争,她——要逃避,还是毅然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