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27600000005

第5章 希特勒其人(1)

——案例史笔记

这篇论文的目的,是以简洁的形式汇总我们所知的关于阿道夫·希特勒其人的一切。因为如果盟军的战略家们能够“窥见希特勒的内心”,根据他们的发现来调整战略,我们就可能更快地赢得这场战争。但我们首先必须要承认,要揭开如此复杂的人格之中微细交错的细节,即使有案例主体在场合作也很困难。而且,还有两个更大的困难要面对:我们必须要从关于希特勒的大量文字材料中找出看起来较为客观的报告,接着,还要在这些很不充分的心理学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出他的人格。当然,我们有希特勒自己的文章和演讲作为主要资料来源,而且这些材料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所以,虽然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分析从一开始就是非常试验性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用不完美的证据来印证推断,但是与纳粹自己觉得很有用的心理速写图相比,这份分析的可靠性不会更差。

一、希特勒的出身和早年生活

在任何案例分析的开头,我们都必须问清主体是谁,他从哪里来,他的祖先是谁。幸运的是,海登(Heiden)提供了现有的最可靠的家谱,这里我们只记录一些要点。

希特勒的父亲,阿洛伊斯,1837年出生于斯皮塔尔,是玛利亚·安娜·施克尔勃鲁格的私生子。他被认为是约翰·格奥尔格·希德勒的儿子,但是,直到他40岁,阿洛伊斯都使用他母亲的姓氏施克尔勃鲁格。直到当时,格奥尔格·希德勒已经85岁(如果还活着的话),而阿洛伊斯的母亲已经去世35年,他才使用了“希特勒”这个姓,这是他岳母的娘家姓。海登说:“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活史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他祖父母的记录,所有细节毫无例外地指向他母亲的亲戚。有很多事情暗示,阿道夫·希特勒的祖父并不是约翰·格奥尔格·希德勒,而是一个不知名的男人。”希特勒家庭的双方都是瓦尔德维尔特尔地区的农户,高度文盲,而且严重近亲婚配。

阿洛伊斯·希特勒起初是一名补鞋匠,到他40岁时,获得了奥地利海关官员的职位。他能够得到足够的教育获此职位,归功于他的第一任妻子,安娜·格拉索,她比阿洛伊斯年长15岁,死于1883年。她死后六周,阿洛伊斯迎娶了第二任妻子,这个女人一年后就去世了。又三个月之后,1885年1月7日,他娶了一位远房堂妹,克拉拉·珀尔索。

海登说阿洛伊斯的相貌比较像兴登堡。冈瑟(Gunther)描述他的照片时,则说他的头骨大而圆,没有头发;眼睛很小,眼神锐利而邪恶;浓重的胡须形状像自行车把手,下巴非常厚重,他是一个无情、严厉、野心勃勃、谨言慎行的男人。

阿洛伊斯的妻子克拉拉被描述为一个身材很高、性格紧张的年轻女性,体格不如大多数农民那么健壮。当她还是小姑娘时,曾经逃跑到维也纳去,十年后才返回(就她的社会地位而言,这是很大胆的越轨行为)。她的医生说,她40出头时的形象是这样的:个子很高,浅褐色的头发编成整齐的辫子,脸形是长椭圆形,漂亮的灰蓝色眼睛富于表情。总体上,她是一个简单、谦逊、友好的女人。

阿道夫·希特勒生于1889年,根据我们能查明的情况,他是阿洛伊斯的第五个孩子,他生母的第三个但是第一个寿命超过两岁的孩子,这可能也是阿道夫的母亲极其钟爱他的重要因素。所有证据都显示,克拉拉对阿道夫·希特勒疼爱至深。相应地,阿道夫也把他全部的感情倾注在母亲身上——他自己也承认,自己对父亲是惧怕、敌对的。1908年,当克拉拉死于癌症时,希特勒极度悲痛,精疲力竭。

孩童以及少年时代的阿道夫身材稍稍高于一般人,气色不佳,看上去超过实际年龄,他有一双忧郁的、充满深思的大眼睛,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成熟。他既不算健壮,也并不多病,只是偶尔会得些感冒、咽喉痛这样普通的小病。很多人认为他有肺病,这种猜想很自然,但他的医生说不是这样。他的娱乐活动是很无拘无束的——在山中散步,在多瑙河里游泳,或者阅读费尼莫尔·库珀和卡尔·梅的作品,那时的阿道夫是一名安静、举止得体、喜欢独处的年轻人。

对于阿道夫的早期教育,除了他自己所说的之外我们知之甚少——他早年想成为一名艺术家,他父亲则决心把他培养成一个很好的公务员,对他的梦想非常愤怒。他和父亲之间不断有冲突,而阿道夫的母亲则一直站在他这一边,最终在他父亲去世之后把他送去了维也纳,完成他的艺术教育。但是,希特勒只对能激发他想象力的历史和地理感兴趣,对其他科目则弃之不顾,结果他在维也纳没能通过艺术考试,由此才发现缺乏正式教育基础成为阻碍他进入建筑学校的巨大障碍。

在19岁时,阿道夫的母亲去世,他去了维也纳,住在“廉价寄宿屋”中,靠乞讨、铲雪、兜售自己的明信片、当搬砖工或者其他各种临时劳动工作糊口,就这样,他度过了孤独又悲惨的三年。在这里,他逐渐形成了许多观念——反犹太主义、反斯拉夫主义,以及其他各种“反X主义”。1912年,他去往慕尼黑,在那里“以水彩画家、绘图明信片画家、有技术的手艺人,有时也以住房绘画家的身份,多少谋得了一份生计”。1914年,他怀着巨大的热情应征入伍,执勤表现英勇突出,曾在从军过程中受伤,被送回家乡休养,1917年三月又回到前线。他和战友之间关系比较疏离,但他对自己的职责非常热衷,同时也非常孤独。在整个战争期间,他从未收到过任何信件或包裹。

战争结束后,希特勒无家可归。1919年,他被指派为暴动的国家防卫军的谍报人员。当时,国家防卫军刚刚镇压了慕尼黑的苏维埃共和国政权。此后不久,他认识了安东·德雷克斯勒(AntonDrexler),他们建立了纳粹党的前身。希特勒此后的政治生涯就没有必要进一步追溯了,这段历史已经广为人知,而此时他人格的基本结构也已经形成,后面的那些年只不过使他潜在的倾向得以实现,把最后的产物呈现于世人面前供人揣测罢了。而现在,我们必须更仔细地审视希特勒的人格结构。

二、希特勒的外貌和举止

希特勒的肖像画或者影像资料很多,但对他体格的多个方面加以注意还是很有好处的。对于大多数非纳粹党人来说,希特勒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他看上去就像一个二流的服务生。他体格偏小,稍微低于平均身高。他的前额略略后倾,鼻子与面孔的其他部分有点不协调。他面孔的大部分显得比较柔软,嘴唇很薄,整张脸没有什么表情。他的眼睛呈现素净的灰色,容易反映出每个瞬间出现在它们周围的事物的色彩。他的眼神往往是在凝视,或者显得呆滞,缺乏活力。他本质上具有女性气质,特别是可以从他形状姣好、富有表现力的双手看出来。

希特勒的举止实际上是笨拙的,他的所有动作都很僵硬,例外的可能只有他的手势。在有人陪伴时,他显得腼腆、局促不安,似乎很少能够展开交谈。他经常看起来无精打采、情绪不佳,这很不像他在演讲时激情洋溢的表现,也不同于他面对众多观众时情绪的精巧控制:他似乎能敏锐地感受到观众情绪的每一个微妙变化,并且把这些变化用于自己的目的。有时候他安抚人心,而另一些时候,当他的奇想受到了任何阻碍时,他又会爆发出猛烈的怒气。

三、希特勒的态度、特质和需要特征

1.对自然、命运、宗教的态度

开头和结尾的文字往往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奋斗》以感谢命运的情感开头,而结尾的部分则基本上是在证明历史女神的伟大,然而,全书始终不断提到永恒自然、天意和命运,“因此,我相信我今天正在按照全能的造物主的意志行事,我抵御犹太人正是为主的工作而奋斗。”这种受到自身以外的伟大力量指引的感觉,为主而工作的感觉,是宗教神秘感的要义所在。无论希特勒的道德观点、社会观点有多么异教徒化,它们都有与宗教体验相似的特性。而且,透过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口头语言或者文字表达,都显示出他对自身重要性的极度夸大——他真的感到自己肩负神的使命,甚至于预计自己将作为一个殉道者死去。

关于获得了广泛认可的宗教,希特勒认识到了其长处和劣势,并自由地采用他认为能为自己目标服务的任何部分。他对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施以同样的打击,完全是因为他认定这些宗教只不过是陈旧无用的外壳,必须为新的外壳让路。

他对良知持有双重态度。一方面,他拒绝将良知作为道德上的指南,将它视为犹太人的发明创造,其存在就像割礼一样本身就是个污点,因而予以强烈鄙视。对于遵从良知的人,他嘲讽为傻瓜。但是在行动上,他等待自己内心的声音:“除非我听到内心中不可摧毁的信念,这就是解决方案,否则我什么都不做……我不会行动,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等待。但是一旦这个声音出现,我就知道行动的时刻已然到来。”就好像苏格拉底听从他的代蒙(精灵)一样。

2.希特勒对权力的态度及其攻击欲

面对德国民众以及世界上大部分人时,希特勒表现成一个具有强大意志力、决心和权力的人。但是,与他接近或是曾经接近的人知道,他只在特定的时候才有意识地表现出自己很有力量的样子,并让他人印象深刻。当他面对一大群人高谈阔论的时候,或者当他独自在山中漫步时,他会感到自己注定是几个时代以来最伟大、最有权力的人之一。但是,在他状态不佳的时候,他感到屈辱而无力。在这种时候,他非常烦躁,无法做出任何行动或决策。毫无疑问,正是对他自己的软弱无力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于青年教育的观点。必须要彻底扫除德国青年的软弱性,使他们对痛苦无动于衷,对死亡无所畏惧,学会自制的艺术,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创造力的神的化身。

希特勒对软弱与权力的情感很可能也决定了他对于民族和国家的态度。对于那些弱小的,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不展示力量的民族和国家,他只有蔑视。而对于那些强大的民族和国家,他还有尊敬、畏惧和顺从的情感。对于伟大战争的英国,他充满尊敬,而对于试图对抗英帝国统治却力量弱小的印度革命者,他则只有蔑视。对于他能够轻易动摇和影响的大众,他也只有轻蔑而已,他把他们比作一个宁愿服从于强者意志的女人。他在夜晚,趁着听众疲惫、难以违抗别人的意志的时候,进行长篇演说。他用尽各种心理上的诡计来瓦解听众的意志,他利用一切条件,包括人民的焦虑、他们的孤独感,在德国民众的心中制造屈服的愿望。他很了解他的演讲对象,因为他们与他自己如此相像。

希特勒的内心深处渴望着攻击、毁灭、暴力,这与他对权力的态度紧密相关,同时也是他人格结构的一个基本因素。至少从他童年起,这种渴望就以幻想的形式伴随着他了。并且,在他居于维也纳的岁月之中,也有这方面的证据。我们还知道,对于他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给他带来极大兴奋的经历。自从战争爆发起,我们就看到,对于质问者,他采取了所谓的“共产主义”方式,谋杀他的密友,残酷屠杀犹太人,接连毁灭一个又一个小国,到最近,则是对全世界发起大规模战争。但是,他人格中的暴力因素太明显了,几乎不需要在这里记载论证。

3.希特勒对犹太人和对种族的态度

反犹太主义在欧洲并不罕见,而且有着很长的历史,但是,正如下面这句话所言:“在希特勒的案例中,可以说,犹太人的邪恶程度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希特勒病态地把犹太人和疾病,特别是血液病、梅毒,以及各种肮脏的赘生物联想到一起,可见他对犹太人的仇恨具有不同寻常的病理性质。他认定,犹太人实际上连野兽都算不上,而是非自然的存在物。他们是所有罪恶的根源,并且不仅仅是德国的罪恶之源,而是包括整个世界,所以只有彻底毁灭犹太人,才能拯救世界。同时,在这里,希特勒对于种族的情感也找到了出口。他在内心有一种情感性的连接,认为性、梅毒、血统不纯、犹太属性,以及原本纯洁、健康、雄姿勃发的种族血脉之堕落是相互联系的。与攻击性需求一样,希特勒对于血液玷污的恐惧也是他人格结构的一个主要成分。

4.希特勒对性的态度

从上文所述,就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出,希特勒对于性的态度也是病态的。但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信息来源,也没有明确指出希特勒的性生活具有什么样的问题。根据他的亲密同事罗姆以及很多早期纳粹党人都是同性恋的事实,一直有流言认为希特勒也有断袖之癖。但是,所有可靠的消息源都表示,没有任何迹象能证明这种猜测。实际上,希特勒似乎没有亲密的男性朋友,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至交。罗姆是唯一一个会让希特勒亲切地称为“你”的人,据悉,自从罗姆死后,没有任何人成功达到过如此亲密的地位。

而关于女性,各方报道说法不一。新闻记者新近出版的大多数书籍中,都强调希特勒是禁欲主义者,对于女性没有兴趣。但是,海登记录了他的恋爱经历,哈尼施、斯特拉瑟以及劳施宁都对希特勒对待异性的态度发表了不少看法。就所能确定的来说,他对待异性完全缺乏尊重,甚至可以说态度轻慢。对待异性他投机取巧,缺乏道德感,他实际的两性关系具有一些反常的性质,对他所选择的伴侣他总是采用一种奇怪的奴役的方式。确实,有很多女人觉得希特勒很迷人,他也喜欢有她们陪伴,但他从没结过婚也是不争的事实,并且他的每一段爱情的结束,都是由女方而非他自己提出的。在他和他的侄女格莉相恋时,发生了一场真正的悲剧:按照斯特拉瑟的证言,他在一阵突然的狂热之中杀死了她,否则,就是他虐待格莉,令她非常痛苦以至自杀。最后,我们必须再次提到,在《我的奋斗》中,他对梅毒爆发出的疯狂憎恶,就好像整个德国是一个巨大的腐败的温床,到处都滋生着这种令人作呕的疾病。海登说“希特勒的性生活肯定有点问题”,这一表述绝对是过于轻描淡写了。

5.希特勒对于演讲的需求

这一需求相当明显,而且在刚刚讨论完前面的内容之后,这个问题值得提出并予以注意。自从希特勒发现了自己的演讲才能之后,德国人甚至整个世界都被他的言论淹没了。他的演讲数量庞大,长度大多从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不等,甚至有好几次演讲达到了三个乃至四个小时。而且,希特勒很少私下聊天,因为对于他来说,每一个新的说话对象都是一个新的演说听众。在抑郁的时候,他必须要通过演讲来向自己证明自己的力量,而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则需要通过演讲来支配他人。

同类推荐
  •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凝聚党心民心,是形成好的政风民风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览现代世界大国之兴衰,一个大国要振兴,非有自己的兴邦之道不可。英、法、美走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之路,德、日走的是民族利益至上的国家资本主义之路,苏联走的是社会主义的政府全面管理经济之路。这些国家都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中国的崛起,必然也要探索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公民联合体理论是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政治思想的内核,经验及其模式是公民联合体理论的哲学基础。不同模式在经验中具有特定的前提和界限,它们是不可混淆的。个人总是追求经验的统一性,只是在不同时刻统一的具体程度不同而已。政治哲学与现实始终保持距离才能丰富思想源泉,规避利益驱使与诱惑。哲学追求从整体上理解经验,而政治活动的目标是改变短暂的条件。如果政治哲学仅限于思考政治问题,就会沦为政治的奴隶。
  •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化战略:中美两国的经验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发生变轨,即从以往的“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作者综合对比了国家建设背景下的中美两国城市化进程,理出了中国城市化战略基本的历史逻辑或路径,得出了中美两国城市化殊途同归的结论。
  • 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

    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

    本书内容包括:现代化理论、价值与制度、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建设、社会秩序、国际环境、中国模式等。
热门推荐
  • 如果我走了,请别为我哭泣

    如果我走了,请别为我哭泣

    是回忆,亦或是告别。希望我认识的,陌生的,人,活的一定要比我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是梦想,而是归宿。
  • 尊神异能

    尊神异能

    本来在最高点的他,在那次大战中赢得了最后胜利,但是却没有想到最后的灾难,居然是在自己的原本星球,而为了拯救他的星球,放弃一切力量和生命,和他的星球一起重生,但重生后的他,修炼却是比别人慢,就如同普通人一样,而他能否重新回到最高点?就请看尊神异能!
  • 我的神级女友

    我的神级女友

    爷想征服女人,可女人从不把爷当爷们。爷长的太勾魂,男人都把爷当梦中情人。爷有个神女友,每天都想着法儿的折腾爷。要不是宠她,爷至于每天穿超短裙当服务员吗?谁说爷是人妖的?给爷滚粗来!
  • 构筑目标(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构筑目标(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泰坦病毒

    泰坦病毒

    不是所有的发明都会按照原本的设计运行,当一个新型的药剂变成令食物链激变的病毒,我作为比较独特的普通人,该怎么活下去。
  • 意外恋爱的时光

    意外恋爱的时光

    在一列南下的列车上,主人公周涣与水晶不期而遇,共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虽然这样的相遇在别人看来不可理喻,但此刻在他们心中却彼此慰籍。他们讲述的是爱情的开始……?
  • 跟霸道总裁王俊凯的爱情生活

    跟霸道总裁王俊凯的爱情生活

    我们的三小只不是明星,在韩国的某个地方,三位公主被她们的嗲地和妈咪叫回来,而我们的三公主却傻傻的以为只是回家上学,可他们的母亲和我们的男主有着些计划。
  • 最强游戏召唤

    最强游戏召唤

    意外获得海克斯科技核心的张南星,得到了召唤各种游戏位面角色的能力。赵灵儿是我的打手。抽不到SSR?我随便扔张符就是酒吞童子!雪女:请尽情吩咐雪女,主人。瑞文:断剑重铸之‘日’......阿尔萨斯:你就是我的王!哈?你把我的宝宝都打死了?吃我一发EX咖喱棒!
  • A Cathedral Courtship

    A Cathedral Courtshi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