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6200000035

第35章 中国第一考“状元”陈情书(3)

进高三一个月第一次月考,人人都是摩拳擦掌,当然免不了有一点战战兢兢——谁不想一炮打响从此青云直上?! 640分稳居文科第一。

进高三三个月三次月考,仍是第一。只不过有一次与第二名仅有五分之差。惊险!革命尚未成功,我辈仍需努力。

寒假计划订了一大堆,认真执行没几回。天天都想睡懒觉,急得爸妈直皱眉。

最后一学期开学初八就开学了。年级开始实施高压政策。可惜文科班铜筋铁骨刀枪不入,羽毛球依然打得忽忽作响。“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会玩的人才会考试”这蹩脚的语句一度成为我的座右铭,但一直惨遭批判。

2000年3月开始张贴倒计时牌,一时间触目惊心。以小生之见,不免为时过早。

2000年4月家长会顺利召开。开会那天,教学楼前全是脑袋,会议室前全是车,黑压压一片……一面是家长凝重的眼,一面是我们嬉笑的脸。噫吁唏,悲夫!

2000年5月巨大横幅“卧薪尝胆奋战四五六,蟾宫折桂笑迎七八九”。遭全体高三生齐齐唾骂。

2000年6月气氛变得浓烈起来。老妈不顾我的强烈抗议和坚决反对开始了艰辛的送饭生涯。晚餐标准,通常是四菜一汤一果盘的。其色香味之全令我每日下午5点定时流口水,至今仍为条件反射……

2000年7月考前大动员、大宣誓、大用功。平时急的,不急的,笑嘻嘻的,苦瓜脸的,这几天都认真起来。人人自危的时间到了。想出口号:忘记背后努力向前,向着标杆——直跑!

2000年7月6号晚上,令人郁闷的是依然要晚自习,不同的是换了大教室,并美其名曰考前指导。老师们挖空心思重复着他们认为重要的话语,我们却听得有些心不在“马”。天气热,心里也躁动不安。爸爸来学校接我回家——要像国宝一样地保护起来,可别出什么岔子!回家准备垫板、铅笔、钢笔、橡皮、准考证、身份证……在爸妈的监督下一一将其准备就绪。爸爸为了买橡皮,跑了“状元桥”、“清华园”等好几家文具店,说是图个吉利;妈妈则搬出了家里所有的好钢笔,包括以前一直没舍得给我用的,一支一支地打水试写,真是煞费苦心。按理说我应该有所表示了,比如晚上心情激动睡不着觉什么的,可是我依然很快地进入了梦乡。

2000年7月 7号准备工作告一段落,高考正式拉开帷幕。

早上似乎起得不是很早,到学校之后,只见爸妈也随后就到了。与其在家坐立不安还不如在学校与众家长一同坐立不安,一时间学校里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都说人有三急。为了避免在考场上有反应,我赶在进考场前五分钟厕所暂时不是爆满的时候去了。

第一堂,语文。

“叮——”第一道铃声,全体考生就坐,一片死寂。

监考老师一张世界即将毁灭的脸看得令人不寒而栗。先是发下答题卡,拿出钢笔、2B铅笔、橡皮擦,开始填涂。准考证和身份证早已经放在外面待监考老师检查,火眼金睛看得人心里直发毛。铅笔填得很顺当。我坐直身子,放眼四望以此来放松一下心情。因为是坐在最后一个,所以各路人马尽收眼底。我最先填完,心中一松,也很有一种成就感。

“叮——”又是一道铃声,该发试卷了。我的心猛地一紧。

试卷分第一第二卷,比平时模拟考试的要长,分页。我认真地填好姓名等,迫不及待地开始浏览试卷。选择、文言、现代文、造句……作文!天哪,是个什么鬼题目,居然还有几个图形,三角啊、圆啊什么的,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也不是考试前自己挖空心思猜的题。一时间脑子里混混沌沌。

“叮——”开始答题。考生们伏案疾书的动作竟是如此一致。我静下心来开始按顺序写字。

除了作文,前面的题目全都完成了,检查一遍答题卡。我看了看表:还有一个半钟头。以我平时的速度,50分钟下笔成文,再留15分钟检查,我还有25分钟可以构思,嗯,比较宽裕。这个题目,怎么写呢?我毫无灵感,拼命地在脑海里搜寻着少得可怜的记忆;包括老师念作范文的,自己平时写过的比较可以的,从杂志上看过的……

唉,终于明白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啊。突然,我想起了在6号下午,一个喜欢语文的朋友向我推荐了一篇文章,是大学生辩论会上“美是一种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一段辩论词。我当时一看,果然真是好,既有对比,又有古诗词引用,且用词优美。我情不自禁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啊哈,现在真是有用武之地了。接下来,我又回忆起了几个值得借鉴的亮点,于是开始动笔在稿纸上列提纲。初步列好后仍觉得不太满意:1.没有一个响亮的题目。 2.不够深。我又开始搜肠刮肚,终于以“品味不同的人生”一锤定音。开头点题点材料分段论述深化主题,注意字要写漂亮。哇,几乎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我满意地放下笔,又读了一遍“大作”,自己在心里表扬了自己一番。作文完工。我又从头检查了几遍,随后铃声响起,考生起立,走出教室。

时间不容我多想,中午面对那么多的政治书,我又是手忙脚乱。

下午三点,开始。简答题简直是太简单了,我要一分也不落下。因为都是老师意料之中的几个难点,于是我就一丝不苟全面彻底地把所知道的全部东西都答了上去。不知道这正犯了兵家之大忌:后面的题目居然时间不够!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真失败。一出考场我捶胸顿足追悔莫及。

2000年7月8号数学。选择题真是出奇的简单。26分钟,一起搞定。太夸张了。可惜好景不长,马上遇到几个大题目不会。我心想完了,一道10分,万一再错个选择填空只剩下110多分,我数学好的一世英名可就难保啊……幸亏天助我也,离考试结束18分钟,最后一道题悄无声息地芝麻开门了。

历史。离交考卷还有大概40分钟,同考场一长发女生便翩然离去,其潇洒英姿令我艳羡不已,恨自己还在大写特写。事后监考老师无意透露,该生忘记翻页,两道论述题没有答……爸爸妈妈依然在外面等我,三个人就那样絮絮叨叨地扯些闲话,在夕阳中慢慢地走着。

2000年7月9号也许是到了最后一门的缘故,英语考得有些心不在焉,虽强打精神也无济于事。最可恨的是单词拼写,我又错了好多个,真是把我气死了。作文是一个看图作文,四幅图案摆在那儿,恍恍惚惚中我似乎想起了小学一年级语文看图作文题,记得那时我考了100分。

其实考试中还是状态最重要啦……

从考场出来,天气好晴朗。同学们并不急着散去,彼此谈论着一些关于高考和以后的事情。打扫了考场,接下来居然又被学校抓去参加一个什么比赛……天哪!!甚至还没有感受一下身轻如燕的感觉……

下午什么也没干,在席子上躺了一天,想了些什么至今无从查考……

2000年7月15号报志愿、估分,这所谓的点睛之笔,也颇令人伤透脑筋,其内心激烈之程度根本不下于真枪实弹的战斗。

经过自己内心剧烈的心理斗争,在获悉我们班有人估分 610后,我报上了分数——609。

609?这个分数有点悬。上一般的大学吧,谁会开心?报理想的北大吧,万一掉了怎么办?怎么办……

三天三夜的煎熬,志愿表上终于还是填上了北大的名字。

2000年7月25号等待是一种痛苦,当然其中有希望。可我实在是在家里待不下去了,冲去一个同学家玩。回家的路上呼机一直响个不停,打电话回去,老爸按捺不住喜悦地对我说,高考成绩已经出来了,最新的电话查询。我的手颤抖着拨了号码: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137, 136,128,126,124。总分651。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合上日记,我默默地想:或许懵懂的追求和承受才是我该走的路。

人生就是一场豪赌,和父母赌,和明天赌,和青春赌,和自己赌。如果你够胆识,有气魄,有能力,别顾虑,相信自己。

——下注吧。

一年又一个,又迎来了一个冷热两重天的六月——与盛夏灼热相辉的高考热度——2004年700多万学生及无数家长对着上大学的目标,燃烧起了火一般的梦想激情。

与阳光烈日大相迥异的就业寒风——在数百万即将毕业离校的2004届高校毕业生中,面对供需形势极度严峻的就业市场,相当比例的人难找到谋生单位。

能够准确反映这种心声的,是“《多收了三五斗》之大学生就业版”这篇网络文章的流传。叶圣陶先生当年的那篇名作,记录了“旧毡帽朋友”丰收后的“谷贱伤农”,现在,大学生用它来自嘲:主角由卖米的农民,替换成求职的大学生,甚至题目也被改成《多招了三五成》。

同类推荐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 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是第一部反映SARS病毒入侵人类的中国灾难文学的力作,因具有“备忘录”和“启示录”的双重意义而格外受到关注。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宣传铁腕治非典的官员、抗击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找到对付病毒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以及为公众讲述抗击SARS一线真相的新闻记者,而是把他们还原成具有职业守精神的普通人,力图传达的是危机中人性的美丑以及更深层的生存境况,用文字做成警钟,提醒人们“悲剧常常重演”的危险存在。
  •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介与社会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传播范式。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使民生新闻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三贴近”的社会政治话语与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热门推荐
  • 乱世欢歌

    乱世欢歌

    黑暗使人彷徨,荆棘使人退步,我带着一颗逗比的心,背靠黑暗、向往光明,在这大争乱世,谱写一曲欢歌。我叫于欢,带着痛苦经历,开拓幸福人生。我不是明星,我为自己代盐。
  • 我对我家大叔失望了

    我对我家大叔失望了

    奔三的女汉子重生成了呆萌小保姆,家住豪宅,内配总裁大叔一枚。然而对一个大龄萝莉来说,发得了呆,却卖不了萌,出得了厨房,却入不的厅堂。不过对于一个女汉子来说,抗的起小鲜肉,挡的了花美男,撇得一切开诱惑,做得好本职工作!神马,大叔你对我有非分之想!!!呃,这个可以有……神马?!未满十八,不敢动歪脑筋!!!呃,大叔,我对你太失望了!
  • 驱魔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驱魔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谁说驱魔是为了抓鬼?S市的人从来都不认为驱魔是为了抓鬼,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耕禄槀

    耕禄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炎凰神帝

    炎凰神帝

    本人内心脆弱!意志不坚定!谢绝任何打击!谢谢各位大爷关照!
  • 无敌高手

    无敌高手

    杨凡在一场车祸之后穿梭到一个长生世界中,仙者魔者厮杀不尽,杨凡在杀戮之中,凭借人间极品功法幻龙神功开创出一个又一个突破,震撼人心。我命由我不由天,幻龙一出,天道臣服,天地萧萧,尽在我一人脚下……兄弟们,女人们,我们上,让这片大地在我们脚下颤抖吧……
  • 守护甜心之凌色记忆

    守护甜心之凌色记忆

    “背叛吗?哼,不过是新生活的开始罢了。”
  • 穿越之废柴成仙记

    穿越之废柴成仙记

    赫连初影,一个不受宠的嫡三小姐,众人嘲笑,她不明不白的受尽屈辱死去,紧接而来的是二十一世纪的强大杀手赫连初影!她要所有嘲笑过她的人都亲眼见到她大放异彩!
  • 另一个冒险

    另一个冒险

    16岁的女生南瑾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来到日本御台场。由于一封信件结识了17岁的高中生八神太一和他的伙伴们而改变了她原本平淡的人生。
  • 尽管如此世界依然美丽:丽花

    尽管如此世界依然美丽:丽花

    雨之国的公主妮可,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控制降雨,性格好胜。她在输掉和姐姐们的剪刀石头布后被迫嫁给了晴之国里维斯。里维斯在三年内征服了世界,被世人称为恐怖之王。然而,当妮可第一次遇见里维斯时惊奇的发现,里维斯是一位比自己还小的少年。妮可和里维斯从最开始的形式上的夫妻,后终走向了相恋的心灵相通。本文按照漫画原文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