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1400000043

第43章 邓小平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24)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余永跃徐兰兰

进入21世纪不久,中国政府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国于2000年底“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即宣告了她以15年的时间在一个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辉煌成就。然而,当我们环顾四周,理性地分析一组组借以印证具体指标的数据时,却发现了辉煌背后、中国教育内部让人最难以释怀的痛——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尴尬与艰难。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触摸中国教育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神经,对农村基础教育摆脱困境,寻求出路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关背景

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198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从法律上确认了广大适龄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资格和权利,也从法律上确定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从制度上保证和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1994年,国家教委根据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在全国实现“两基”的宏伟目标精神,发出了《关于在90年代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实施意见》,制订了全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具体目标,即2000年,在85%人口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在校生达到5500万左右;小学阶段入学率达到99%,在校生达到1.35亿。

于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教育界上上下下掀起了轰轰烈烈余永跃,“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的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徐兰兰,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

的“普九”达标运动。由于此时的义务教育有中央文件精神规定的具体的硬性指标,普及教育对农村社会起了动员作用。在广大农村,县乡各级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实现达标,重教兴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许多地方农村学校的校舍确实是当地最好的建筑之一,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还突出地表现在量的较大突破上。2000年,全国小学553622所,其中城市32145所、县镇81184所、农村440284所,分别占5.81%、14.66%、79.53%;小学在校生数130132548人,其中城市18166507人、县镇26928904人,农村85037183人,分别占13.96%、20.69%、65.35%。初中学校62704所,其中城市14473所,县镇20852所,农村41942所,分别占18.73%、26.99%、54.28%;在校生61676458人,其中城市10346351人、县镇17045443人、农村34284664人,分别占16.78%、27.64%、55.59%,基本实现了“普九”达标的预期目标。

然而,当我们今天再回首这场全国性的“普九”达标运动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追求“普九”速度的同时,在一串串量的辉煌背后,却埋下了农村义务教育在日后危机重重的一个个伏笔。随着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各项改革的日益深入,农村义务教育受到的冲击越来越猛烈,而在这种冲突和挑战中,农村义务教育的脆弱不堪显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农村义务教育仍是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社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而农村的关键在教育,唯有找到造成今天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的真正原因,才能有的放矢,找到使其走出困境的出路,才能真正找到使农村摆脱落后,使农民摆脱贫穷的出路。

二、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突出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育债务负担沉重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造成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诸多困境的首要因素。

在广大农村学校,教学设备原始落后,校舍桌椅年久失修,教师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都与缺钱直接相关。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少得可怜,有的连保证基本教学用的粉笔都要靠赊账,能维持现状已实属不易,更别说要求这样的学校保证教学质量了。与此同时,广大农村义务教育的负债状况令人担忧,据报道,全国教育债务已高达500亿元,且大多数是农村教育债务。这对于已经陷入困境的中国农村和农村学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也说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仅靠其自身的能力,是无法摆脱当前困境的。农村义务教育为什用科

么会在完成“普九”达标任务之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就陷入了如此难以自拔的泥潭呢?为何会欠下如此巨额债务呢?仔细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决定了地方财政的教育经费支出的艰难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之后,就确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在县以下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的体制。2001年,中央政府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农村教育经费“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经费基本上由县、乡、村三级自筹。县财政拨款、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中,中央财政支出占1.5%~2%,省级约11%,一般不超过20%,而财力最弱的乡镇一级高达78%左右。也就是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基本上是由县乡财政和农民自身承担的。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自然地理原因、社会历史原因、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实力差别较大,尤其是农村,经济水平落后,财政收入自然难以长保,这就直接导致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一些收入来源稳定、税源集中、增收潜力较大的税种,列为中央固定收入或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留给地方的是一些收入不稳、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的中小税种,这导致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特别是县级的财政收入更趋紧张。这样,财政拨款这条途径获得的教育经费更加有限,即使这些有限的教育经费,有时甚至受到地方政府不正之风的影响被挪作它用而不能按时按量下拨。

2.农村的税费改革使以前由农民负担的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集资难以为继一方面,在我国农村,农民收入低、负担重、生活水平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多予、少取、放活”是中央增加农民收入的方针和原则,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的宗旨,使教育经费中由农民负责的那一部分的收取大大缩减,农村税费改革更是从根本上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的政策。不无遗憾的是,在农业税中没有规定专门用于教育的经费,这就等于基本切断了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来源。

3.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普九”达标运动和本世纪之初实行的税费改革使农村教育负债积重难返农村教育的沉重债务主要是为实现20世纪90年代的“普九”达标运动而欠下的。当时,各级乡镇政府、村级组织为了在2000年之前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各项验收指标,被迫举借债务,以改造危房、建设新校舍、购买必要设备。这些债务原本是打算在验收过关之后通过农村教育费附加及向农民集资来偿还的。

但是,2000年以后,我国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在试点地区这两种款项已不再具有政策依据,不可能再向农民收取;同时,由于税费改革深得人心,广大非试点地区的征收也比较困难了。随着试点工作的成功,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推广开来。旧债未还,新款难筹,税费改革使农村教育集资难以为继,造成了广大农村教育当前异常沉重的债务负担。

(二)辍学率居高不下,流失现象严重

尽管我国早已宣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在广大农村的中小学教育阶段辍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初中辍学和女孩辍学,导致了学生的大量流失。民进中央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初中的平均辍学率已达40%,在少数地区初中辍学率已经高达60%,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而原因是多方面的。

1.昂贵的教育成本降低了农民的教育需求

在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国家免除的只是学生的学费,在政策上允许学校收取书本费及其他杂费。尽管税费改革卸下了农民缴纳教育费附加和参与集资的重担,但是学校为维持生存和基本的教学需要,又不得不增加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于是,对于实际收入水平本来就很低的农民家庭来说,不低的学杂费又成为他们送子女读书的一道门槛,农民靠借债送子女读书的现象相当普遍,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教育的成本超过了家庭的承受能力,父母就会为子女寻求别的出路而中途辍学,如拜师学艺、外出打工,或在家帮父母务农。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还能直接增加家庭的实际收入。当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意识不高并不等于农民从骨子里排斥教育,而是诸多因素的限制降低了农民对教育的实际需求。

同类推荐
  •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热门推荐
  • 鼎之痕

    鼎之痕

    紫宸印记,云窟寓言!一统天下,是的血染苍穹的果实,还是腾盛王气的序曲!
  • 南蛮崛起

    南蛮崛起

    广袤无垠的疆域,人迹罕至的险地,猛兽凶禽的猎苑,炎热霜寒竞登的舞台,还有许多神秘危险的未知。壁垒分明的国度,争鸣不休的信仰,代代相传的梦想,永无休止的争斗,俱已沉淀为沉重沧桑的传承。执着的欲念,荣耀的功名,无尽的占有,从未消泯过的恩仇,带有遗憾的生与死,咸坠入历史的轮回漩涡。日月沉浮,长天不废,乾坤浩荡,春风再临;雄心又起,一腔豪情,能否终诉在这片辽阔苍茫的天地?——这里是风麟大陆。
  • 生若夏花灿烂

    生若夏花灿烂

    大多数爱看书的同学都想要一个美丽而无悔的青春,这本书描述了大多数同学们向往的校园生活。来看吧!
  • 复仇三女王的强势归来

    复仇三女王的强势归来

    她,冷若冰霜,她,活泼可爱,她温柔优雅。她们被亲情背叛,为爱情所伤,她们用冷血、可爱、温柔来伪装自己只为让自己更加坚强,在复仇的道路上,她们遇见了他们。他,冷酷无情,他,温文尔雅,他,花心大萝卜,他们是养尊处优的大少爷。当她们遇上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秘书办公自动化实用教程

    秘书办公自动化实用教程

    本教材的软件部分,尤其是Office软件,在编写过程中采用以实例导入,串起、整合软件的具体功能,让学生在制作作品、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正获得操作软件的综合能力;教材创新性地增加了计算机系统优化、安全保护以及辅助秘书办公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等内容。本教材硬件部分的编写强调“够用’’原则。基于硬件种类及型号多样性突出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硬件使用上手较快的特点,本教材在硬件编写时,侧重于介绍各硬件的结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针对优盘、移动硬盘、录音笔等新型办公设备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添加了这些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等内容。
  • 赠山中老人

    赠山中老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是极品坏蛋

    我是极品坏蛋

    我是一个孤儿,但这并不防碍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孤儿,吃不饱穿不暖,但这并没有阻碍我成为一个胖子!我是一个孤儿,衣不蔽体,却肥肉颤颤,明显挨捧的节奏。有仇不报非君子!我不是君子,所以我有仇必杀!我打家劫舍,却全部是劫富济贫!我杀人越货,却统统是惩恶扬善!你们相信吗?反正我是信了。
  • 尊神狂宠:拐个上神当煮夫

    尊神狂宠:拐个上神当煮夫

    肉好香!再来一碗饭。”娇俏软嗓,吐气如兰。他马上盛满满一碗白饭奉上。“肉好嫩!洗净脱光等我!”娘子令下,他马上烧水沐浴,务必将身子洗的纤尘不染,乖乖爬上床等娘子享用。“咳咳咳、”她低头,咳出一口血来。脸色瞬的苍白。“娘子……”他目光带着疼痛,轻唤了一声。以他尊贵的神之身却连自己最心爱的人都护不了。岁月流光,白云苍狗。她抬头仰望宙宇,眼里悲欣交集。“澜若,此生愿为你,粉身碎骨,无怨无悔。”
  • 落花情拾离殇

    落花情拾离殇

    星暗愁长,独倚窗盼望,曲尽心殇。眉端忧紧锁,眸里怨痴狂。挥拙笔、写情伤,语痴竟迷茫。问夜空,如何淡忘,几许凄凉?月随秋绪彷徨,不知君往返,步绊何方?相思无地界,爱恨有衷肠。风肆虐,泪飞扬。可曾念红妆?叹别离,繁花落尽,瘦影寒霜…
  • 灵武飞扬

    灵武飞扬

    【狂暴爽文】十万年前,东灵洲“圣灵帝”王飞扬,被他的结拜义兄张浩辰用计陷害,封印于不死冥蝠体内,永生永世,游荡于九幽三界,一代天骄,就此销声匿迹。十万年后,王飞扬摆脱了冥蝠的束缚,重生为人,却发现曾经结拜兄弟,已经统一三界九洲三十二万国,号称“九天玄武圣皇”。九天圣皇,威震八荒,圣临九天,统御万界,不死不灭。王飞扬站在万坟山顶,仰望浩瀚星辰,心中万般仇恨之火,熊熊燃烧,他指天为誓:待我重修功成时,捅破九天与万界,寂灭星辰和瀚海,要叫九天圣皇下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