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1400000014

第14章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13)

其次,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对发展有着更高要求的发展观。它是科学、进步发展观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当代人应该考虑后一代或后几代人的要求,不能只顾这一代人的需求,不能只追求这一代人的利益最大化。为此,中国政府早在1994年3月就颁发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为实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基本的指导原则。它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人口控制和人口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只注重本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不顾及别国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这就要求世界各国必须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产生的《地球宪章》和《21世纪行动议程》,正是国际社会对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进步发展观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最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解决社会怎样可能持续的问题。如何处理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涉及社会价值判断和经济、社会体制建设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建立实现和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这就要求社会要建立一套从经济、政治到文化能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体制。因此,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进步社会体制和制度建设的要求。为此,中共中央在十六大以后所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如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及以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文化领域结构调整等为目标的文化体制改革,都是为推动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制度创新。

总之,科学发展观所揭示的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经济、政治与文化,人与自然,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社会关系系统的整体发展,协调是实现这一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手段。通过协调,不仅能实现当前社会的整体发展,而且能实现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当前中国进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制度文明建设的正确理论,而且也是指导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理论。

汪青松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新的执政理念,是当代中国富有创造性的发展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赵凌云、张连辉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一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代发展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建国以来几代领导人发展观辩证扬弃的结果。这种观点对于我们历史地认识科学发展观具有启迪性。但该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演变的分期以及特征的概括值得商榷,因为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与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

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形成的,传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思想。赵凌云、张连辉先生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

1949~1978年间的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1979~1994年间的经济发展导向型发展观、1995年至今的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发展观。我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发展观历经四个阶段,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前三代发展观基础上创立的第四代发展观。

首先,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代发展观称之为经济增长导向型是不准确的。第一代发展观既是经济增长导向型的,又是革命与建设“两个中心”式的。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具有三个特点:一是1949~1978年间的发展观高度重视经济增长。新中国成立之时,百废待兴,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1953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大跃进”

战略和60年代确立的四个现代化战略都强调经济增长。二是1949~1978年间的发展观属于传统发展观。“大跃进”运动主要靠资源投入来支撑,“超英”、“赶美”主要是钢铁指标,各行各业大办钢铁,犯了不尊重科学、违背经济规律的错误,导致经济增长效率低下。“大跃进”战略和四个现代化战略都没有提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当时人们也还难以认识到“向自然界开战”的口号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悖。三是在1949~1978年间,经济增长观没有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毛泽东在1956年正确地提出要从阶级斗争转向以社会主义建设为重心,但后来发动的1957年反右派、1959年反右倾以及1966~1976年“文革”表明,当时是“抓革命,促生产”两个工作重心相互交替,1949~1978年间形成的是摇摆不定的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

其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代发展观不只是经济发展导向型发展观,而且是经济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观。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发展轨道上来。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过去政治运动干扰经济建设的教训,一再强调要集中精力、始终如一地发展经济,并要求把经济发展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统一起来,这才是真正的经济发展观。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没有停留在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上,而是及时地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思想。1979年10月邓小平就提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0年初,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更明确地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他强调,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但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都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民主与法制、改革开放与反对腐败要“两手抓”、“两手硬”。据此我们说,我们党的第二代发展观是全面发展观。

再次,把1995年至今的发展观统称为第三代发展观,并表述为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是不妥当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代发展观形成于1989~2002年间,其特征是综合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20世纪80年代末,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受命于国内外风云变幻的特殊时刻,战胜了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开始了两个根本性改变: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以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转变。1995年,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阐述了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同年,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与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由此可见,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的发展观是综合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观。

最后,应该把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定位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四代发展观,其内涵是不仅要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而且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1999年3月10日,胡锦涛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第一次提出科学的发展观。胡锦涛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按照市场需求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和流通。特别是在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尤其要强调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良好效益的、能给人民带来实惠的发展……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诚心诚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科学的发展观”概念。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观的演变是一个逐步走向全面与科学的过程。前三代发展观的共同点是把发展作为主题和压倒一切的第一要务;不同点是每一代发展观对前一代发展观的辩证扬弃与发展,科学的成分都越来越多。历史地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的演变,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的理论依据。赵凌云、张连辉先生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的演变视为全球发展观演变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国际背景,但认为三代发展观先后受到前苏联发展观、西方经济发展理论、西方社会经济理论影响的看法,却是简单化了。

我们应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前苏联发展观和当代国外发展观三个层面上,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演变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依据。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提出的,不能认为只有前苏联发展观、西方经济发展理论和西方社会经济理论影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最重视发展,特别是强调经济发展。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观点是,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原因,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根源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目的是发展经济,尽可能快地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新中国成立的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依据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尽可能快地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重视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奥秘,就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科学社会主义展望的未来理想社会是一个生产力发达、生活富裕、全社会公有制、没有剥削压迫、高度民主和文明的社会。这一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了全面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特别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充分肯定了劳动的伟大与劳动异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共产主义革命的意义就在于消灭侮辱人、贬低人和摧残人的一切剥削制度,建设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

未来社会是人人得到尊重和关心、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来源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诚然,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没有提出科学发展观概念,在那个时代也不可能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经济发展、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思想对我们党的发展观的形成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

同类推荐
  • 易经智慧吉祥书

    易经智慧吉祥书

    本书解译了《易经》中启迪人生的道理,从易经来谈吉祥,帮助读者趋吉避凶。
  •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以一种全新、简洁、有效的创新思维技巧,帮你迅速突破事业的瓶颈,提升竞争力。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改变思考的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你仍被“标准答案”束缚吗?你知道什么是“多元化思维”吗?你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学习或工作中的问题了吗?你准备好“灵感笔记本”了吗?停下无目的的忙碌吧!你需要的是丢掉不必要的东西,为大脑腾出空间整理思绪,保留真正重要的想法。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热门推荐
  • 金陵望汉江

    金陵望汉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蜀山之下

    蜀山之下

    “每天重复又重复的生活,百无聊赖,不管干什么都没有激情,这样活下去还干什么?”窝在电脑屏幕前的杜三眼神麻木而空洞……“想明白生命的意义吗?想真正的……活着吗?”Yes/No——————————————————当我们站在山顶,脚下云雾一片,众生卑微。
  • 秦淮河畔

    秦淮河畔

    前世帝王今世侠,百花绽放争芳华。一世恩怨今生了,情仇虐恋思无涯。从秦淮河畔说起,明朝末年,朝政腐败,才子精英与秦楼名妓弹琴作对,饮酒赋诗,整个高层精英堕入烟花之地,时遇清军入关,在朝廷日渐消靡外敌来犯的动荡年代却产生了许许多多关于秦淮名妓的传说。
  • 茫茫仙途路

    茫茫仙途路

    仙路茫茫道难寻,李庆一个从鬼域逃出来的孤魂,却与一个灵狐结缘成为器灵;机缘巧合下习得夺舍之术,这时九天之上天道碑上便出现李庆的名字.
  •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在这个卷帙浩繁的时代,我们推出《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书系,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之余,撇开那些尘嚣的文字垃圾,多读好书,多读精品。
  • 医女有药奸臣何弃疗

    医女有药奸臣何弃疗

    医生夏瑾意外穿越,霉神附体。第一日,父亲身亡;第二日皇旨抄家;第三日,沦为风尘之女;第四日,妖孽权臣少爷光临。原本以为的救赎成为噩梦,万恶的奴婢生涯即将开始。一波波阴谋棋局将她卷入其中,每日生活在风口浪尖,万般挣扎不得脱身。我擦!!看她一个孤零零的穿越女,长得柔柔弱弱好欺负是不是?老娘手拿刀子削你信不信?新世纪强悍女性可不是说着玩的!且看她如何救人害人两不误,一边在古代开刀、当法医、解瘟疫、帮接生;一边揭穿陷害、诓他人感情,逼死情敌,害死奸妃,布局夺嫡,搞乱天下棋局……(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如今你还安好

    如今你还安好

    千年孤傲是岁月的尘封,百年孤独只为那一夜的邂逅,究竟是岁月静好,还是被仇恨埋没,再次相遇,是否是缘分未尽?月明星稀,一切只剩下一声叹息,如今的你,可还安好······
  •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武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彭桓式的名字是与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写在一起的,然而,他却为许多中国人所不识。彭桓武,这位不著名的著名科学家在我国军事科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作家王霞的笔下,彭桓武是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在很多人眼中,彭桓武还是个怪人。蕙心兰质、自然天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潇洒风流的个性无一不印证他崇高完美的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彭桓武,一个既平凡又非凡的科学家,经历了怎样传奇而辉煌的人生?
  • 不逝流星

    不逝流星

    穿越到修仙世界,没有功法,没有师承,唯一的亲人不久也羽化飞升。前世的经验在这里没有半点优势,我改怎么做?即便做一颗流星,哪怕燃烧自己的生命,我也要散发出自己的光芒。即便做一颗流星,闪过天际,我也要人们记住我的辉煌。那就做一颗流星吧!做一颗不会逝去的流星,让他们仰望才能看到哥的光彩。
  • 妖恋的轮回

    妖恋的轮回

    潇潇冥月凄雨幕,平步青云三生苦。冰彻长霄沧海冻,回首伊人已尘空。人妖殊途,男欢女爱却又无视世俗。苦苦的等待,换回的可是伊人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