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1800000007

第7章 花鼓戏的种类和地域特色(4)

随州花鼓戏演出剧目以创作、改编、移植为主,内容以爱情戏为主,兼演一些清官戏。服饰衣箱沿用京剧的规制,分大衣箱、小衣箱、盔帽箱三种。伴奏乐器以大筒为主,配锣鼓、云板、唢呐、笙等,表演手段丰富多样,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改革开放后,随州花鼓剧团创作编演的《翠平卖猪》、《千古绝响》、《古墓花魂》、《大鹏歌》等剧目分别在省、地文艺调演中获奖,其中《大鹏歌》荣获随州市人民政府的嘉奖,1986年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戏曲电影片对外公开发行放映。

建国后,特别是1956年建立专业花鼓剧团后,所上演的剧目大大丰富,题材进一步拓宽。一是整理编演了《吴三保游春》、《贾士道游西湖》、《赵五娘吃糠》等十余个传统剧目;二是移植上演了《秦香莲》、《借亲配》、《宝莲灯》、《四下河南》、《孟丽君》等数十个优秀传统剧目;三是移植上演了《刘介梅》、《刘胡兰》、《红珊瑚》、《三里湾》、《双飞燕》、《救救她》、《心中的太阳》等四十多台现代戏;四是创作演出了《山村锣鼓》、《铁牛飞奔》、《翠平卖猪》、《古墓花魂》、《大鹏歌》等十多个大小剧目。

随州花鼓戏最初只是一些民间艺人身背小圆鼓,走门串户、沿门叫唱、乞讨谋生的一种方式,众称“打门”,由一人演唱发展为二人,其中一人打鼓、一人打锣。后来发展到唱一些家庭小戏,如《小观灯》、《站花墙》、《何氏劝姑》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发展到三至五人到多人演唱,演唱声腔大多是“地花鼓”的调式。由于随州花鼓戏艺人经常与汉剧、河南梆子、越调剧种艺人搭班唱戏,使随州花鼓戏广泛吸收了多种声腔演唱方法,并通过随州艺人的不断加工创新,使南北迥然不同的演唱艺术风格统一于随州花鼓戏声腔之中。

4.襄阳花鼓

襄阳花鼓流行于湖北北部襄阳、枣阳、宜城等十余县,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是在当地流行的民间说唱歌舞及民歌、小调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唱腔有桃腔、汉腔、四平、彩腔等。传统剧目多为民间生活小戏。清末民初,专业班社较多,后日渐衰落。解放后加上丝弦伴奏。整理的传统剧目有《送寒衣》等。

襄阳花鼓戏的前身是流传于襄樊地区的民歌小调和一些其他说唱艺术形式,由于受到当时清戏、汉剧、湖北越调影响,逐渐形成了以打锣腔为主,并具鄂北方言与艺术的特点。 襄阳花鼓戏最初只有“二小戏”(即小生、小旦)、“三小戏”(即小生、小旦、小丑),后来受湖北越调、汉调、梆子等剧种的影响,逐步完善发展成“四梁”(指男角中的小生、小丑、老生、大花脸)、“四柱”(指女角中的花旦、老旦、彩旦、青衣)。在表演上,以唱功见长,特别重视生、旦行的唱功戏;各行当的唱腔基本相同,但又有着不同的要求,其中花旦要俏,正旦要稳,小生要平,花脸要粗,丑角要逗;唱腔并不复杂,但讲究根据不同角色、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灵活应用;咬字吐音讲究尖团清晰,行腔讲究圆润、柔和、明亮,要求有刚柔相济的效果。 襄阳花鼓音乐特色明显,声腔既高亢粗犷、激情热烈,又委婉细腻、明快活泼。传统的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和,锣鼓伴奏,节奏鲜明,气氛浓烈,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三)华东地区花鼓戏

华东地区花鼓戏主要有安徽凤阳花鼓戏和扬州花鼓戏等。

凤阳花鼓戏:是“凤阳三花”(凤阳花鼓、花鼓灯、花鼓戏)之一,因起源于凤阳县长淮卫,故又称“卫调花鼓戏”。

清代中叶,长淮卫一带盛行一种在山歌、号子的基础上形成的曲调,常被作为花鼓灯文场中的主要曲调来演唱,后来,艺人们吸收泗州戏与外来剧种的营养,根据说唱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表演,逐渐向戏剧演变,至光绪年间,形成花鼓戏。

民国初期,凤阳花鼓戏进入全盛期,许多知名艺人如陈广仁、李西、乔成、顾怀功等,活跃于沿淮一带的农村舞台,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吴汉杀妻》、《东回龙》、《西回龙》、《大隔帘》、《小隔帘》等七十多出。

花鼓戏伴奏只有锣鼓,没有弦乐,其中的三大件(锣、鼓、钹)必不可少,演奏为4—6人,大多由演员兼任,讲究人跟锣互为帮衬。

凤阳花鼓戏是“以唱为玩”的性质,解放前,演员皆为男性(女角由男性反串),唱腔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建国后,凤阳县人民政府曾两次抢救该剧种,先后两次成立凤阳花鼓戏剧团,并吸收女演员参加演出,他们将“凤阳三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凤阳花鼓《全家乐》。

扬州花鼓戏是一种载歌载舞、轻松欢乐的表演艺术。清道光、咸丰年间扬州有《鼓儿词》云:“描金花鼓两头团,人到求人事事难。手提花鼓上长街,弯腰拾得凤头钗。双凤翩跹钗落股,要随阿姨打花鼓。”就是说的扬州花鼓沿街卖艺的情景。扬州花鼓中早有人物角色出现。例如《扬州画舫录》中记载:“扬州花鼓,扮昭君、渔婆之类,皆男子为之。”扬州花鼓发展为花鼓戏,当在乾隆年间。钱学纶《语新》云:“花鼓戏不知起于何时,其初乞丐为之。今沿城乡搭棚唱演……或曰兴将二十余年。”扬州人好花鼓戏,所以间有外地花鼓戏艺人来扬州者,如西溪山人《吴门画舫录》写道:“陈桐香,字璧月,行三,浙之姚江人……工演剧,非昆非弋,俗谓花鼓戏者是……将之邗江,(梁溪某)公子填词赠别云:‘阿娘知道嫁东风,挈儿也作飘零絮。’”扬州花鼓戏的基本行当,为二小(小丑、小旦)或三小(小丑、小旦、小生),与扬州乱弹的角色体制完全吻合,可见两者亦同一渊源。

在扬州花鼓戏中,《打花鼓》一剧是最早出现的花鼓戏剧目之一。剧情写丑公子曹悦爱慕表妹卢昭容,召来街头打花鼓的艺人,嘱其歌唱艳词以打动昭容。而打花鼓的艺人,历经人世沧桑,所唱之词都是感叹人生的古曲,反而使昭容伤心落泪。《打花鼓》采用扬州花鼓多姿多彩的身段,结合扬州小曲的精彩唱腔,使之成为一出载歌载舞、别具一格的扬州花鼓小戏。

(四)其他地域花鼓戏

花鼓戏是在河南农村流传的一个风格独特、自成一系的稀有剧种,李老家乡花胡楼村的花鼓戏班子,已经有近六十年的历史,曾经在豫、鲁、苏、皖等地广泛演出。花鼓戏的舞蹈动作大都是根据民间生活创作的,伴奏乐器没有弦乐,只有锣、鼓、梆子、手钹,其唱腔温柔、缠绵,语言风趣、幽默,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其传统曲目有《粉墨记》、《烟花记》等。近年来,河南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等工作,支持引导花鼓戏健康发展。花鼓戏被商丘市政府列入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经过推荐申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向社会公示并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审核和省政府批准,虞城县花鼓戏最终被确认为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秦岭奥区的商洛市,有“戏剧之乡”的美誉。为戏乡争得殊荣的,则是在商山洛水间成长起来的地方戏——商洛花鼓。2006年,商洛花鼓这个独特的戏剧品种光荣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戏剧园地里的一朵绚丽奇葩。这对于提高商洛戏乡和商洛花鼓的知名度,对繁荣和发展地方文化或地方戏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花鼓流传到商洛后,迅速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以当地民歌小调、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为养料,不断发展、繁荣,走向辉煌。

民国时期,商洛的花鼓戏比较普遍,比较活跃,也比较繁荣。当时的商洛专区所属各县都有相当数量的花鼓戏班,都有一批造诣较高、影响较大的花鼓艺人,都有一系列短小精致、群众喜闻乐见的花鼓剧目。据民国三十年史料统计,当时全区6县101乡镇,计有花鼓戏班八十多个,所演剧目(包括手抄本和口传本)有一百多本,著名艺人达千人之多。他们半农半艺,农忙生产,农闲演出,逢年过节是活动旺季,红白喜庆要参与助兴,家庭院落、田间地头都可以即兴表现,自娱自乐,大大促进了花鼓戏的普及。在商洛的丹江两岸和广袤山区,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能哼唱几曲花鼓小调。真所谓:“商洛山窝窝,处处花鼓多。”但是,应当看到,当时的花鼓虽然繁荣普及,由于条件限制,其总体艺术仍然停留在曲艺水平上,距真正水准的“戏剧”仍有一段距离。

商洛的花鼓发展成为“大戏”、“小戏”,并被冠以“商洛花鼓”之名从而声名鹊起,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

1951年3月,商洛文艺工作团挂牌成立,1953年春更名为商洛剧团。1955年5月商洛剧团被编制为事业单位,并将花鼓定为自己的特色剧种。1956年,商洛剧团请丹凤县竹林关花鼓班的老艺人充教练,排演了《夫妻观灯》、《桑园配》、《回河南》、《西楼会》四个传统花鼓节目,在当年陕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上演出获得成功,四个节目全部获奖。其中的《夫妻观灯》旋即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演出,受到观众喜爱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了《夫妻观灯》录音,各大媒体亦为“商洛花鼓”大声喝彩,这才是商洛花鼓的冠名之始。从这时起,商洛花鼓戏便有了名气。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商洛花鼓戏的辉煌时期。在此期间,商洛地县两个花鼓剧团排演花鼓戏节目四十多个,且多数是新编剧目。有二十个节目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1979年,商洛剧团首演的《屠夫状元》参加陕西省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奖,国内二十多个省市文艺团体竞相移植,西安电影制片厂以《眉户》为名搬上银幕。

同年,镇安县剧团首演的《牧童与小姐》亦在省里获奖,省电视台在全省播放。

1981年,商洛剧团首演的《六斤县长》在陕西省戏剧创作会演中获奖,后在北京怀仁堂向中央首长汇报演出,并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制成影片,中宣部、文化部誉之为“状元戏”。

同年,镇安县剧团首演的《凤凰飞进光棍堂》在陕西省优秀剧目汇报演出中获奖。中央电视台曾录像转播。

1986年,商洛剧团首演的《小贩小官小教师》在陕西省首届艺术节展演中获奖,曾有十多个市县剧团移植演出。

同年,镇安县剧团首演的《沉重生活进行曲》亦在省首届艺术节展演获奖。

1990年,商洛剧团首演的《农家媳妇》、《山姑娘》、《卖时装》、《花嫂招郎》和《糖是酸的》等五个小戏在陕西省青年演员小戏会演中全部获奖。

1993年,商洛剧团首演的《泉水清清》在武汉全国现代戏年会演出中获奖。后改编为《山魂》,参加文化部在太原举办的“金三角”演出活动,获多项奖项。

1996年,商洛剧团首演的《大云寺》在陕西省“月季花”地方戏调演中获奖。

1999年,商洛剧团首演的《商君商於行》参加陕西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演出获奖。

2002年,商洛剧团首演的《月亮光光》在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获奖。继而参加全国第七届艺术节、第八届艺术节,分获国家文华奖、优秀剧目特别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大奖,并应邀进京演出。

2005年,商洛剧团复排《大云寺》参加陕西省第四届艺术节演出,再获多项奖次。

此外,还有《揽月》、《情系鸳鸯楼》和《鸡窝洼人家》等剧目,在观众中亦有较深影响。

同类推荐
  • 茶苑:讲述茶文化

    茶苑:讲述茶文化

    本书介绍了茶的渊源;茶场;茶叶之道;栽培技艺;制茶工艺;茶艺之道;历代茶著;泡茶技艺;沏茶技艺;茶具鉴赏艺术等内容。
  • 《说文》会意字研究

    《说文》会意字研究

    本书在继承前人对《说文》会意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性质、来源以及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会意表词和义界表词关系的研究,并借由《说文》会意字取象-表词模式与辞书义界模式的比较,首次提出“会意字的取象表词要以对词义的义界为中介”的论断,并揭示意义的承载形式由义界语言向会意文字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特点;本书还通过穷尽性统计,归纳出本义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会意字的取象—表词模式,同时,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各取象-表词模式形成的原因以及由此显示的汉民族的认知思维特点。此外,本书还提出了《说文》会意字研究对促进汉字教学的几点建议。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日下帝京天

    日下帝京天

    历史或是一座有历史的大城,它们都早已习惯了被往高处推崇,自己甚至是故意忘掉了笑容的魅力。可是,一路走过来,我随着这孩子的画语心境,愈加感到轻松和兴奋。她勾描紫城禁苑的恢宏气势、“京街”的幌子酒旗、天桥根儿绚烂的尘杂、自得自在的八旗子弟……我无法再忘掉,北新桥儿底下还收押着一条龙;我们又是如何蛰居仙人腹中。或许因为,小作者用心倾听和发掘了这一切之后,又以一种快乐舒畅的情绪娓娓道来,所以我不能不被感染吧。
热门推荐
  • 天府问道

    天府问道

    穿越了历史的长河,尘封了古今的真相。多少豪门泯灭,无数英杰埋骨。一曲战歌冲苍穹,一腔热血撒域外。在无情的时间面前,任何努力都是苍白的,一个浩大的乱世即将开启,众仙在呐喊,众神在争渡。谈笑间、生死时、笑看红尘,战诸雄、斗天骄、天府问道。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校花的超神保安

    校花的超神保安

    叶飞乃是一代杀神,还有上古医术,然后回到都市成为一代传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异僵

    异僵

    一只僵尸穿越到异界后,看他如何利用后裔来制霸天下
  • 打印天下

    打印天下

    这生活好好的,可说变就变,最变态的就是我竟然要去整个生吃。吃就吃嘛,竟然吃出了个未来。
  • 萌蠢英语教师的灵修之旅

    萌蠢英语教师的灵修之旅

    快快乐乐看小说,轻轻松松学英语,尽在《萌蠢英语教师的灵修之旅》。我说汀老师(也就是我),你能写个再差一点的简介么?呃...(我真的很想说能。)好吧,英语、灵修,灵修、英语,看似毫无关联,(>_<)实际也毫无关联。可这两个毫无关联的概念却被教英语的汀老师联系到了一起,更确切的说,是教英语的汀老师遇到了正在进行灵修的学生。命运即将改变,可倒霉汀老师却还在关心自己的教学计划能否成功...
  • 你喜欢吃榴莲吗?

    你喜欢吃榴莲吗?

    本书以简短的案例与故事结合漫画的形式,对在企业环境中如何取得成功进行指导,涉及说服、推销与感召的关系,亲和力等的讨论。
  • tfboys:我爱,恨你

    tfboys:我爱,恨你

    呵呵,不剧透了,这也是我的第一本小说哦~希望大支持哦~
  • 老板重用的8种员工

    老板重用的8种员工

    没有人天生就比别人幸运,可以扶摇直上,轻松得到领导的器重。任何一个员工被老板重用都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们懂得如何推销自己,如何把握时机尽显所长,如何做自己该做的事,他们有自我生存的本领,不断力争上游。这些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才脱颖而出,成为老板眼中的精英从而获得重用的。本书是新晋员工和职场老将的生存秘籍,是尽职、尽责、敬业的最佳员工培训读本,介绍的是世界500强企业推崇的优胜劣汰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