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1700000012

第12章 大医承业

《黄帝内经》在整体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它对后世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像是一盏明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照亮了中医学发展的方向。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得到所有学医人的敬重,在它的指导下,涌现出众多著名的医学大师,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在古老的华夏五千年文明里无限地传承着中华医道。

(一)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家,他刻苦钻研前人的《黄帝内经》《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等医著,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流传千古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在这部著作的序言中,张仲景明确说明这本书的写作理论基础、指导思想都来源于《黄帝内经》。

张仲景的诊疗技术非常高超,治愈了无数患者。他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史料中早有记载,在民间更是留下了大量的传说。

在明代《医史》中就记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是一位才华横溢、样貌俊秀的人。他官居侍中,整日跟随皇帝出入宫廷,才子的地位和皇帝的赏识都让他有些飘飘然。有一天,张仲景遇见王粲,一眼就看出他体内有病,便对他说,你到了40岁的时候眉毛胡子都会脱落,半年以后必死。如果现在服用五石汤,到那时基本可以免遭病灾。当时王粲年仅20岁,听了张仲景的话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厌恶,他认为张仲景在故弄玄虚。虽然他表面接受了药方,却不屑服用。几天以后,张王二人再次相遇,王粲假装服了药,说,五石汤我已经喝了,张仲景摇头说:“看你的气色不是服过药的样子,你为什么这样轻视生命,自欺欺人呢?”王粲听后更是厌恶,不再接受张仲景的劝告。过了20年,一切都如张仲景所说的那样,王粲果然发病,胡子眉毛全部掉光,过了187天后便真的去世了。

中医学如此神奇,就像史料记载的很多故事那样,优秀的医生不仅可以预见疾病的吉凶,诊出生死,甚至可以确定患者死亡的时间。这并不是杜撰,应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人的生理、病理情况,再结合自然界的变化,即可推求这一切。我们经常把常人不容易做到的结果归为神奇,确实,预见生死、确定何时死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是医术精湛、经验丰富、胸有成竹,又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定论呢?能做到这一程度的又有几人呢?事实证明,张仲景就是这样的人。

张仲景晚年在南阳一带,一边为群众治病,一边在家写书。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修建了医圣祠,供有他的塑像。而《伤寒杂病论》一书经众多中外学者的研究、整理,很早就流传到海外,受到国外医学界的推崇,朝鲜、越南、新加坡、蒙古等国的医学发展也都不同程度受到其影响及推动。

(二)神医华佗

《黄帝内经》成书后,不仅有效地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而且奠定了中医各科的理论基础。在《黄帝内经》的指导下,涌现了众多著名的医学大师,在外科方面,华佗便是杰出的代表。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人。他年轻的时候,到徐州一带访师学医,学成后,他行医四方,足迹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一带,留下了大量治病救人的故事。

有一个妇人,患寒热病多年,为了治愈她,华佗采用了非常特别的治疗方法。在冬日的一个早晨,他让病人坐在石槽中,用冷水灌淋身体,灌了七十次,病人冻得全身发抖,她的家人害怕发生意外,要求停止。华佗不同意,等到灌第八十次时,患者身上冒出热气,足有两三尺高。直到灌满百次,然后用火温床,让病人躺下,盖上厚被子,不久汗出病愈。

又有一位太守生病,将华佗找来看病,华佗认为他只要大怒就会不治而愈,于是就要了很多的钱财却并不给这位太守治疗,临走还留封信将他大骂一通。这位太守果然大怒,派人前去捉拿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采用什么方法为父亲治疗,就阻止了前去捉拿的人。没有捉到华佗,太守非常愤怒,吐了数升黑血,病竟然好了。

华佗治病的方法实在太多,并且不按牌理出牌,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他尤以高超的外科手术名扬天下,他所发明的“麻沸散”更是举世闻名。当华佗成功地运用麻沸散对病人进行腹部手术时,世界其他国家的麻醉术还处在摸索阶段。

华佗对养生和预防保健非常重视,他自创了“五禽戏”,并教给弟子吴普,吴普时常练习,到了九十多岁,仍然眼不花耳不聋。他的另一位弟子樊阿遵照老师的养生法,活到了一百多岁。如果不是曹操杀害了他,按照他本人的养生方法,华佗也许会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

曹操之所以要对华佗下毒手,无非是因为华佗要打开他的头颅,取出病理物质,以此来治疗他的头风病。可是,曹操却认为华佗有心要取他的命,如果把头打开了,那还能活吗?毕竟两千多年前的人对医疗水平的认识还达不到现在的程度。曹操是一个多疑的人,也许他又想起了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的事,谁知道华佗的政治倾向如何,谁又能保证他绝无二心?华佗是那么有名的医生,本以为把他放在身边,自己的身体才会有保障,可是他又不愿意只侍候自己,竟一去不返,多次相召,竟拒绝回来,这样的人,绝不能留。思及此事,曹操一怒之下将华佗送往许昌监狱。

在狱中,华佗知道曹操不会放过他,于是夜以继日地整理了三卷书稿——《青囊经》,希望把自己的医术传下去。可惜的是,管理他的牢头把书稿拿回去,却被家中的婆娘投入了火灶,只抢下一卷,却是医治兽病的。

这件事一直让中医界深感遗憾,如果那部《青囊经》可以传世,必将推进中国医学发展一大步,这是我国医学界无法弥补的损失。但华佗的精神仍在,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外科就已经具备较高的手术水平,而人类的文明应该是循环往复地持续发展,那个时期的手术水平我们现在无法解释,但足以证明,我们的祖先是优秀的,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尽管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会有所遗失,但最终,我们还会找到当初的痕迹,重新继承并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三)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生,是中国医药界最长寿的一位医药学家,有人说他活了104岁,也有人说他活了一百四十多岁,他享年多少,我们至今无从考证,但他医术高明、学识渊博,确是人所共知。他是一位具有仁爱之心的高尚的医生,深受百姓的爱戴,被后世盛誉为“药王”。

孙思邈熟读经史、博极医源,根据对《黄帝内经》的理解,对其进行补充发挥,在晚年的时候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在这两部著作中,他把《黄帝内经》有关养生的论述全篇引用,然后再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孙思邈在医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为很多百姓治病都多有效验,慢慢地,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在唐朝贞观年间,长孙皇后难产,宫里太医都束手无策,于是唐太宗在民间大访名医。后来朝臣推荐孙思邈为皇后治病,孙思邈不负众望,只用一针就令皇后平安地诞下龙子,唐太宗龙颜大悦,赐他到宫中做官,却被孙思邈婉拒,他的志向在山林,目的只有一个——治病救人。

孙思邈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山区,他行医不惧高山险阻,不分昼夜,只要有病人召唤,他就会身背药箱送医上门,除了给人看病,传说他也会去给动物治疗。

相传有一天孙思邈上山采药,遇到一只老虎趴在路中,阻住道路。老虎眼有泪光,不停地呻吟着。孙思邈到近前才发现老虎是被一根兽骨卡住了喉咙,他就用铁环撑开老虎的嘴,伸手从老虎的喉中取出了那根骨头。老虎得救感恩不尽,为其看守杏林。每逢孙思邈外出时,老虎就驮着他翻山越岭地寻药、采药,或送他到百姓家里送药治病。

虽然孙思邈整日出诊,但毕竟时间有限,需要他治疗的人太多了,很多病人因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失去了生命。为了让百姓能更便捷地得到有效的治疗,他请工匠把自己治病的药方刻在一个八角的柱形碑上,然后把它竖立在五台山下漆河边的大路旁,让过往的行人传抄这些药方。大家把抄回去的药方拿来治病,果然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当地的群众把这块石碑视若珍宝,称它为“石大医”。可是,许多年后,从外地来了一个庸医,他为了独占药方,竟在抄录之后,把“石大医”上的药方全部凿掉了。

“石大医”虽然被毁了,但百姓们不忘孙思邈的恩情,将他当做“药王菩萨”供奉。千百年来,“药王庙”香火不断,百姓在这里祭拜他、怀念他。孙思邈现已离去千年,但他对百姓的关爱始终留在世间,与天地长存。

(四)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也是动植物学家,更可称得上是当时声名大噪的科学家。他所编著的《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李时珍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他从小就对医药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随父亲行医,到了晚上,就在油灯下研读《黄帝内经》《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

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他读书十年,足不出户,终于无所不通。李时珍非常注重临床实践,加上他父亲的指导帮助,很快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由于他自幼就接近劳动人民,了解民间疾苦,所以他给许多穷人看病,从不收医药费。人们非常敬重他,称他为“东璧先生”。

明嘉靖三十年,李时珍33岁。他治愈了皇族楚王儿子的病,楚王为了表达谢意,就任命他做楚王府“奉祠正”,主管祭祀礼节方面的事情,还兼管“良医所”的工作。过了几年,楚王又把李时珍推荐到北京的太医院去任职,做“太医院判”。不久,由于封建统治者只想炼丹求仙,长生不老,无意于发展医药事业,而太医院的医官们又大多只知道讨好皇帝,不务真知实学,李时珍觉得这样下去,他多年来渴望从事医药工作的理想不能实现,就毅然托病辞职,仍回故乡行医。

他在武昌和北京任职期间,虽然工作上得不到支持,却有机会阅读了许多历代珍贵的医药书籍,辨认了不少民间难得看见的稀有药材或道地药材。这对于他以后行医事业的开展和成果的取得,显然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李时珍懂得,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果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弄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李时珍仔细阅读了前人所作的本草类著作,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做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有的本草书竟将有毒的“钩藤”当做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另外,自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册。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35岁。

而《本草纲目》完书时,李时珍已61岁。这是一部集明代以前药物学大成的巨著,也是一部“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巨著。这部著作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它先后被译成日文、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俄文等文字,成为国际医学界的重要文献之一。

同类推荐
  • 中国医疗何处去

    中国医疗何处去

    新医改将会面临更大的考验,医生们高喊“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提高医生待遇”,为什么还没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药价,为什么不能制止穿梭在医院中的医药代表们,“以药养医”养肥了谁,真、假专家身后的庞大利益群体还想做什么?
  •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超级妈咪之小儿推拿我最强

    本书讲解了小儿推拿的手法、常用穴位及各种小儿常见疾病的推拿方法,语言通俗易懂,家长学习以后在家里就可以给孩子进行日常推拿保健及辅助治疗小儿常见疾病。
  •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 女性疾病

    女性疾病

    本书就女性常见病、孕产妇期间女性易患疾病、月经期女性疾病、乳腺病症、以及更年期女性常见症状等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患者提出的具体问题,提供治疗建议和康复方案。
热门推荐
  • 红菱笑苍穹

    红菱笑苍穹

    天元大陆分为内五洲(东、南、西、北、中、)与外四洲(南明、北冥、寅、巫),两个部分被人们统称为:天元九州。我们的主角身为地球之上,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理想的年轻人,在一天睡觉的晚上,无意中,进入了这个大陆。从此踏上了逆天改命的悲剧人生路~
  • 末世剑帝

    末世剑帝

    一帝二王三后四妃,灾变过后,站在世界金字塔顶峰的人类,属于进化者。权势和财富,在进化面前,一文不值。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残酷,将世界推向了一个新的篇章。帝王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身为进化者中的最强领袖剑帝,在带领人类对抗神族最终一役,陨落在崖山。英雄悲歌,人类的希望,历史的转折,在他重生到末世前夕,时代是否会给他新的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
  • 千万梦醒:散文集

    千万梦醒:散文集

    此篇小说为散文,一章一个故事,字数不限,更新全靠灵感
  • 破道之天

    破道之天

    神秘棺木来到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棺木之婴,被抚养长大,林溪。少年修仙行,看他如何,走出一条传奇之路,“踏过星河,破开天道,欲看这天是否能遮我的眼;走过大地,行过苍茫,欲问这地能否埋葬我的身!”
  • 元游记

    元游记

    天有九界,法有九重;万千道法,只争巅峰;山村少年,偶得宝珠;为情为义,披荆斩棘;上穷碧落,下赴黄泉;笑傲九界,众神之巅。-------------------元游记书友群:432208575
  • 废柴攻略:仙尊大人你别跑

    废柴攻略:仙尊大人你别跑

    古语有云:背靠大树好乘凉!圣人言:靠山不倒,吃香喝辣!作为新时代的修炼者,拥有废柴的名头不可怕,可怕的是废柴身后还没有靠山!如何找对靠山,抱紧大腿,这是一个值得用一生去探究的生存秘技!元婴?太低!渡劫?不靠谱!金仙?好像还差了那么点!前面那位是?君绮罗手帕一丢,急忙大喊:前面那位仙尊大人,您的手帕丢了!
  • 邪神幻界

    邪神幻界

    万千世界,无尽众生,茫茫洪荒中众族林立,神通者求一长生,尔欺我诈,不死不朽永存,天难灭,地难葬,纵然身死万世,躯体不朽,纵百世轮转,仍天地动容,欲立足顶峰,千万生灵葬身其中。他,一介凡夫,在生死中行走,终立身于中,看无尽神通,走千万凶险,明悟心中之道,破虚幻之界。
  • 血乱苍穹

    血乱苍穹

    诸神灭世,黑暗降临。那浩瀚的天空在崩塌,那苍茫的大地在沉陷,那磅礴的巨山在破碎,那无边的瀚海在干涸。亿万万生灵涂炭,一幕幕悲剧上演……江山血染,血与骨染就了繁华落尽后的凄惨!天已失道岂奉天?苍生血染有谁怜?苍生恸哭,大地染血,于心何忍?天地不仁,诸神无道当持七尺青锋,喋碧血,破天云,诛魔神,弑天道!天地已无情,我何须有情?乱了这天,动了这地,只为苍生争一个朗朗乾坤!男儿何惧百战死,只叫热血染苍穹!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TFBOYS情定三生

    TFBOYS情定三生

    爱与恨交错在一起,也许会使爱情更加长久!酸甜苦辣咸,样样都会有自己的专属味道!尝试,是唯一的途径;失败,是成功的开始;经历,是爱情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