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1400000023

第23章 不忘儒释道(1)

1.“佛法依正见而建立正信”

2011级法学院/傅明昊

什么是人生的信仰?简单地说,信仰就是你对自己生命的看法,就是明白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到底需要干什么。人有了信仰之后才能确知自己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信者,信奉;仰者,仰慕。信仰的中文意思是信心瞻仰之意,梵语译作信心、信解、信仰,即所谓“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

信仰是由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伦理观所构筑的信念体系,是个人用以衡量利害关系和精神追求的最高准则,它虽然没有教会人们如何谋生,但却奠定了人们一生的思想追求和理想境界,决定了是乐观、积极地从自然走向自由,还是悲观、消极地适应人生。

当代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从广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有信仰,不论他自己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区别仅在信仰对象的不同、目标的高低、离现实的远近而已;从狭义而言,真正的信仰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是对社会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对问题的思索的积淀结果。它有崇高、明确的信念,并能自觉地将这一信念贯彻一生并获得永恒的意义。这也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这是一种高于人的生活。

对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当代中国学者也逐渐形成了共识。那就是正确的人生信仰绝对不能离开理性。即使是研究宗教的学者或神职人员也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接受了理性,如济群法师就认为:“佛法以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认为要进入佛境首先必须有信(信仰),但要从佛法中得益则必须依靠智慧(理性);只有对佛法起信仰,才会去认识和理解,才有能力去行使和实践;反过来,对佛法有了深刻理解和切身实践之后,才能使信仰得到进一步深化。

印顺法师则将其概括为:“佛法依正见而建立正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正见(理性的理解)为基础,信仰就很可能落入迷信乃至邪信中。

信仰的特征是精神层面的超越性,正如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

一书中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一样,作为有理性的人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和生理需要外,他还追寻着一种更高的价值意义,甚至神圣性的东西,而信仰正好满足了人这方面的需求。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的支柱,具有崇高的终极的神圣价值,体现了人生超越有限渴望无限的终极意义。在他看来,信仰是人生的信念、支柱、目标、准则、意志和创造力的最终来源。没有信仰的人,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希望、信念和目标,没有意志和创造力,生命对他们来说只是时间的流逝和谋求欲望需要的满足,是没有价值的。尽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足,但富足不能保证人生苦难的减少和挫折的遭遇,更不能保证人生的充盈。现实世界的复杂和艰难以及人生理想的难以实现、真善美的难以追寻都使得人不能不到信仰中去寻找寄托。由于人是有限的,因此人为设立的尺度也必然是不完善的,但是人又并不甘于此,总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准确无误地量度、评判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的价值何在、意义何在。

为此,人类就有必要将目光投向神圣的价值尺度及其制定者,由此取得人生意义的客观的和超验的标准。对于向往无限永恒的有限人类来说,这种精神追求的无限和绝对使得信仰具有了绝对的价值,这种价值就在于人类超越自身的具体的道德生活而体现为一种终极关怀的诉求。

信仰的超越性决定了一个人的信仰对象越具体、越注重物质方面,他所背负的枷锁也就越沉重、越紧固。这是因为他将其自身命运同其所信仰的对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生死攸关的利害关系,从而导致其一生被其信仰的具体对象所操纵,甚至沦为自身欲望的工具。反过来,一个人的信仰对象越抽象、越注重精神方面,其所背负的枷锁也就越轻、越自由。这是由于其所关注的对象不是现实中具体的利弊得失,而是隐匿在现实背后的人生真理,对人生真理的探求赋予人智慧与勇气,在领悟真理的同时也认识了自己。

2.不忘儒释道

2011级劳动人事学院/高琪

看到“信仰”一词,不禁想到曾经在高三学习最繁忙的时候与一位信基督教的同学进行过的一次深谈。那是个有些腼腆的女生,可每当历史课讲到宗教改革,讲到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时,她总能激动地站起来向老师解释教材的漏洞。她有着像欧美电影中标准基督徒的身材——瘦削但笔挺,更有着对宗教的热情,即使在被课业纠缠、根本无暇分身的周末,她竟也能按时到教堂做礼拜。出于好奇,我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你相信上帝,胜过信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

她淡然答道:“这是不一样的,我爱我的父母,可我更相信上帝。”

“可是我们,还有你的父母,我们都不是基督徒啊!”

“SoIpityyou!”她认真地看着我,眼底一片坦然,丝毫没有了平时嬉笑的影子。“你知道吗?全世界的成功人士、慈善家、所有心地善良的人,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信仰耶稣基督,渴望传播福音。而像你们这些没有信仰的人,我有时候甚至都不知道你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一下子被同龄人看成是行尸走肉般的存在,我心有不甘:“话不能这么说啊,怎么能一棍子将人打死?基督徒也有善恶之分。”

“那些作恶的、冷血的,他们并不是真的信教。”思考了许久,她这样对我说。

我并不赞同她的观点,我那时单纯地认为她被宗教洗了脑,她似乎也单纯地认为我被马克思主义附了身,谈话自然不欢而散。然而那次交流却使我认识到,信仰,是高于一切的,甚至能够带来人的性格和与他人关系的转变。

在我看来,信仰不等同于理想,它一经确立,便很难改变;信仰更不等同于信念,它比单薄的信念更加系统,也更加丰满。有人说:信仰是人心灵世界的核心,决定了人们的精神状态与社交圈,宗教信仰更是如此。可在我看来,个人的信仰绝不能成为交往中的障碍。

诚然,有信仰是一件好事,它使人生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这不意味着信仰会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更不是发生口角甚至暴力活动的借口。回顾历史,多少爱尔兰的朋友因天主教或新教反目成仇?多少犹太家庭生活在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夹缝中?再看看当今印度大规模的宗教纷争,动辄死亡数百人。宗教信仰,早已俨然成为心怀不轨者发动战争的最大盾牌!

然而,让我们回头想想,信仰宗教,难道不是为了让彼此更幸福吗?那么,为什么一定要以一颗闭塞的心推开异教呢,为什么在语言、人种和性格都不是问题的今天,信仰却成了最大的隔膜?

有人说中国人信仰缺失,另一些人认为中国人信仰混乱,并将其归根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可我认为,中国人从未失掉信仰,信仰的多元也未尝不好。诚如《中国人的信仰》中所说,“中国人的信仰就是仁爱、和谐、真诚,即爱和真。我们直接信仰天性,因为这里面有来自大道母亲的光”。怎能因为我们的信仰与西方不同,就武断地认为没有信仰呢!千年前,我们便信仰儒家的长幼有序,信仰道家的归顺自然,就连自印度传入的佛教,广袤无垠的中华文化也迅速包容了它,磨平其棱角,将苦行僧修行式的小乘佛教转为依靠顿悟,也将度己转为度人,进而将大乘佛教推而广之。所以,无须在有信仰的西方人面前妄自菲薄,儒、释、道的结合,这便是国人传承千年的信仰,也是我的信仰。

现在的问题是,在国人道德危机与信用危机的双重夹击下,该如何重拾那份久违的信仰。信仰必须是由衷的、自觉自愿的崇拜和追求。依靠威逼利诱不能产生,也不能维持和改变信仰。一味抱怨自己身边人素质低下,或一味羡慕西方国家宗教的先进都对改变现状无济于事。加大对古典文化,特别是对儒教的宣传,从教育层面上真正引导对精神力量的重视。毕竟,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流淌的是华夏祖先的血,千年的谦卑与仁义早已被写进了国人的基因之中,需要的,仅仅是将那四维八德彻底唤醒。

我知道国人对儒、释、道的看法仍充盈着曲解,信仰的重塑必将路漫漫而修远,但我愿坚持自我,正如开篇时所提到的那位虔诚的基督徒一样,即使身处逆境,即便孤立无援,也愿坚持自我,只因这是我,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共同的信仰。

3.从宗教中感悟信仰

2010级国际关系学院/李康立

我没有宗教信仰,但十分尊崇宗教。无论是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还是拜火教等等,都是大智慧、大悲悯的宗教,以其教义为核心所形成的信仰,只要不偏激,在我看来对人类并无害处。

而我对信仰的认识是:信仰是一种高于世俗的超拔气质,一种凝结人生智慧的不屈意志,一种指导人生的绝对存在。宗教或是将信仰具化为一个形体(如耶和华)或抽象出一种观念(如六道轮回),本质上都是为了指引人类、教育人类。我们所认为的信仰,就是我们摒除了所有动物性与欲念后,还能留下的精神;而我的信仰具体而言,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的精神以及悲悯的情怀,即所谓“恻隐之心”。此二者构成了我的信仰的基石。

我一直认为,人类是一种很有弹性的动物,可以无限拉伸,也可以无限收缩;可以无限高贵,也可以无限野蛮。信仰是将人拉离罪孽深渊,使精神不断跃升并防止其堕落的原动力。我坚信的“人定胜天”,是对人类改变自身能力的肯定。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将自己磨砺成龙泉金剑,打造成何氏璞玉;也能够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追求,完成社会、历史的伟大进步。另一方面,“恻隐之心”是我所认为的人类最高品质,也是我一直信奉的信仰的另一部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类正是靠着恻隐之心,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构建出一个庞大的社会网络,而恻隐之心更是你心灵的润滑剂,让你在喧嚣的俗世世界保持内心那份柔软与平静,让你珍视亲情、珍惜友情、珍重爱情,让你成为一个有着山河高贵与冰雪清澈的完整的“人”。

其实,这都是我从宗教中感悟到的。耶稣为赦人类原罪甘背十字架,摩西领导人民走出沙漠,宗教人物往往是人类崇高精神的载体。而且我发现,历史上大部分伟大的人物都是有着宗教信仰的,所以我倾向于认为,有宗教信仰是一件好事。不管怎么样,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不能说没有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可以站着死去,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可能趴着苟活。我坚信,如果我一直秉守着我的信仰,就能走向世俗的成功,更能走向灵魂的圣洁。

4.善意的宗教信仰值得尊重

2011级国际关系学院/次仁旺姆

信仰对于个体而言,具有极高的意义,甚至超越了理想、道德标准。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危险的。事实上,没有信仰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总有各种思想,同时也或多或少与别人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这些思想的背后即是一个人的信仰驱使的,因而,每个人也就有所差异。

正常、心智健全且健康的人所具有的信仰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共性,这其实是人类价值共识的体现。如向往真善美等,这些信仰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自己的贡献。

信仰是不可取代的。每一种信仰都值得尊重,正如每一个人的个体合法权利应得到承认那样,任何旨在通过意识形态的压迫和灌输是违反正常文化发展规律的。

就具体个人而言,信仰也是会发生变化的,甚至由于某件重大事情使人的信仰也因此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人不必因为一时信仰的空缺与混乱而恐慌,最重要的是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有所提升。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他人的信仰态度应当保持一份理解、尊重与宽容。无论有怎样的差异,人追求理想目标的精神不会变。人的希望、对未来的向往不会变,因此,并不需要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过多的分歧与争议。求同存异是一种可取的态度。

对我个人来讲,所谓信仰仅是有一种轮廓而已。当然,我也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为此,应该提高自己的判别力,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选择。

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信仰是有差异的。但是拥有共同信仰的人也的确可以产生一种极大的向心力,艰巨的事业通常是在这种信仰的支撑下突破的。

我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我相信神灵与来世的存在。我认为宗教基于人性而言是必需的,因为你无法脱离人性最本质的思考——畏惧死亡。我认为死亡这个问题在无神论者看来必然是个终结,何况无神论者也无法保证其百分之百的正确性。换句话说,无神论也是无神论者的信仰。现今的宗教更多的是一种现实宗教,倡导的是一种善意与现实,并非所有宗教徒都是唯心主义者,他们同时具备着唯物主义的思想。

同时,我信仰群众主义,希望在满足自我基本需求的同时也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对他人有所帮助。这才是一个有用的人,有着自己能为之坚持的理想。若成官则泽民,若成商则富民,若一无所成则无害他人。

5.令人向善的伊斯兰教信仰

2011级财政金融学院/何

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幸福。

——雨果

信仰,我理解为一种精神支柱,支持人们笑对世事变化,看淡成败得失的力量,一种明确且坚定的信念。在现代社会里,尽管我们仍然在用宗教、主义来界定人们的信仰,但实际上我们更多地将其简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即我们所持有的生活态度,这种解释使得信仰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不再显得那么缥缈。

当信仰简化为一种我们坚持并且践行着的生活态度时,我们可以说每个人的信仰各有不同,一个人可以信仰任何宗教,但一个人不能没有任何信仰。对此网友有过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一个人如果没了信仰,那就像刚起床不洗脸一样对自己毫不负责。

我从未对自己的信仰做过一个总结。我是回族,大多数时候我是秉持伊斯兰教的教义来对待身边的人和物的,它告诉我们要向善,要行善,要乐观对待生老病死,也许这其中带着些客观唯心主义色彩,但它对我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方面,的确有着深远且积极的影响。甚至在面对生活中一些无能为力的事情时,它能给我带来一定的情感上的疏解,让我能更快地去接受。我的生活态度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说是受它的影响。我觉得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他享有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也正因如此,这种社会性动物自然要相应承担在世界上生活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我的生活态度,抑或是信仰,即为尽力承担着每一个在我生命中出现的责任,通俗来看,就是及时行善,善待世界。

同类推荐
  •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以自然教育法的原著版本为基础,参阅了近年来自然教育法的多种国内译本,介绍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书中介绍了自然教育法的宗旨,并对自然教育法中涉及的众多领域做了介绍,描述了数学、外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游戏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感官能力、思维动力、动手能力、品德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训练方法及操作原则。
  • 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

    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办公室文书的写作应用越来越广泛。办公室文书写作是办公室人员必备技能之一,《办公室标准文书写作1001例》为您提供了数十种文书写作,是广大办公室人员必备的写作和管理的工具书。您可以随时从中提取所需要的样本作参考。
  • 儒学与人生

    儒学与人生

    本书内容包括:儒学概论、天人之论、人禽之辨、心性之学、人伦之理、做人之德、修身之方、为政之要、处世之智等。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等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科学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精心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训练目标明确,语用理念新颖,以例引路,以趣激练,配有训练提示和解题参考,与主持人的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宜在职主持人的业务培训,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女人所生:作为体验与成规的母性

    “为了帮助所有女性始终做出真实的选择,”艾德丽安·里奇写道,“我们需要深刻地理解父权文化中母性所表现出的力量和无力。”在这本具有里程碑影响力的书中,里奇的研究对象涉及体验与成规。体验是她自己的――作为女性、诗人、女权主义者以及母亲――但这是受制于成规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以不同形式加诸于不同地域的女性。里奇以个人的材料、经历、研究成果和文献为素材,创作了这本具有普遍重要性的著作。
热门推荐
  • 邪凰倾狂独领风骚

    邪凰倾狂独领风骚

    凤凰涅槃,异世重生,看她在未知大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且看谁能持她之手,与她半世癫狂
  • 贵少宠上瘾:Kiss呆萌小甜心

    贵少宠上瘾:Kiss呆萌小甜心

    身为菜鸟保镖兼女仆,景染上要卖萌耍酷虐渣渣,下要陪读陪Kiss秀恩爱,最后还要被夙少吃干抹净!“宝贝,再拉着脸我就扣工资了?”夙千夜坏笑。景染缩了缩脖子:“别,少爷我给你笑一个!”“笑一个怎么够呢?”夙千夜垂眸,俯首吻上她的唇。“你,唔……”景染瞪大了眼。夙千夜把她打横抱起,往房间走去:“宝贝,我要你从心到身,都是我的。”
  • 陌灵传说

    陌灵传说

    幻灵大陆,这个充满杀戮、无情、可怖的大陆,为什么你要夺走我的爹娘?为什么你要害我失去一切……我灵陌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帮我的雪妍姐姐也一同受害?我就是一煞星……作为一名小小的、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女,为何我要受到如此大苦……我,灵陌,要逆天给你看看……
  • 神秘老公难伺候

    神秘老公难伺候

    结婚一个月,每天晚上,老公固定的程序是:断电、上床、玩恩爱。而她竟然连他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只是听传言说:他很丑,而且还不温柔。终于,她忍无可忍每晚的无休止,找了个小鲜肉演戏,绯闻满天飞。满心以为老公会跟她离婚,却在那个月黑风高的日子,他没有断电,进了她的房间。她诧异的瞪大双眼,看着眼前这个颜值爆表的男人,“你你你!我老公怎么是你!”“如果你是爱小鲜肉的年轻有活力,那么,今晚让你看看我成熟男人的魅力。”
  • 守护甜心之复仇的公主

    守护甜心之复仇的公主

    亚梦竟然是一个公主,她会复仇吗,她会成功吗?
  •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创作了大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观念的作品,包括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长篇小说《堂吉词德》。他对小说艺术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拓,被狄更斯、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誉为现代小说之父。本书作者陈凯先为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教授。他依据丰富的外文资料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以独特的学术视角和个人体验,结合本人和学术界塞万提斯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塞万提斯的生平及创作进行全面而精辟的叙述和评论,布局匀整,文字清新,充分展示了塞万提斯及其创作的巨大魅力和深远意义。
  • 浊尘

    浊尘

    红颜扇,白羽衣,只手平尽红尘殇!清风月,浊酒杯,孤身月下青锋舞!盛名传,凶名扰,心中只有红颜晓……月下独饮浊尘酒,笑看红尘万世愁,月下对影待朝阳,谁能伴我赏黄昏……——浊尘忆士这是一个红尘中的故事,一个浊世间的传奇……
  • 我的伯贤很爱我

    我的伯贤很爱我

    其实,也没啥好说的,我也说不好,你们就仔细的看吧。
  • 画皮人偶师:被禁锢的灵魂

    画皮人偶师:被禁锢的灵魂

    我是一个人偶师,是制作手技工艺品的传承者。我一个人偶的费用堪比星辰,所以向我订购人偶的人非富即贵,除了达官贵人甚至还有皇族子弟,所以我从不缺钱。但我的名声却不好,不是因为人偶价钱太贵,而是——我做的人偶名叫画皮人偶,它们会吸收身边人的阳气,长得越来越像那人,最终代替那人,窃取灵魂……看!你身后就有一个与你一模一样的人偶……
  • 有一种选择叫放弃

    有一种选择叫放弃

    本书共分四部分,内容包括:给心灵洗个澡、名人的心情料理、珍惜身边的情感和向快乐许个愿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告诉你,学会放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有时,成功就在于善于放弃不必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