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1300000018

第18章 信仰什么(3)

在实践活动中,人将自己的目的投射于未来,成为一种预设的对象性存在。因为它是人所愿望的,与人的利益需要息息相关,因而它必然为人所强烈地关注;因为它是人活动的归宿,因而它必然对人的实践活动起一种引导和鼓舞的作用;因为它被投射于未来并与人未来的理想生活相联系,故为人所热烈地向往。可见,实践目标是一种价值目标。在实践目标的价值中,首先是物质价值。因为实践是物质实践,是人为了生存而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客观活动。

物质生活和物质利益是推动人从事活动的最早也最强有力的动机。

实践目标的物质价值便是用一定的客观结果去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目标的价值不但首先是物质价值而且主要是物质价值。当然,实践目标在具有物质价值时,也同时具有了精神价值。并且正是由于有物质价值从而才有精神的价值。由于目标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所以人们才对它寄以希望,才将自己的思想感情都寄托于这个目标,使目标有了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安慰和使人精神充实振奋的精神价值。可见,目标的精神价值便是来源于它的物质价值,并保持着对物质价值的依赖。

理想的精神价值对其物质价值也有积极作用。因为物质价值是存在于将来的,无论将来的物质价值多大,但在未实现它以前人们并不能得到它。为了不使人们放弃这个目标,就需要先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精神价值的作用越大,物质价值实现的可能就越大。

因此,在目标的价值中,如果说物质价值首先存在,那么却是精神价值首先实现。在正常的情形下,目标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并不排除在实践进一步发展中二者彼此分离的可能性。特别是信仰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分化出来,而实践的目标成为信仰的对象后,目标的精神价值就越来越突出了。但即使在这时也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因为精神价值的突出,说明物质价值的重大。

实践目标的物质价值越大,其实践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也就需要有对此目标的更坚定的信仰,因而目标就越具有更大的精神价值。

10.理想与利益

追求理想与追求利益是什么关系?

人是有追求的。不要以为只有有理想的人才会有追求,事实上,人们的追求首先是对利益的追求。在多种外文中,利益与兴趣是同一个字。这说明,利益是人们兴趣所在,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利益的追求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功利和超功利的不同。利益是一个功利方面的范畴,它表示的主要是人的需要和通过得到利益而满足需要。用一种稍嫌简单化的概念来说就是所谓“索取”。追求理想虽然也是为了得到理想,为了从理想的实现中有所得而满足自己的需要,但追求理想的重点不在理想,而在追求。而在追求的过程中,在理想没有得到实现的时候,人们往往主要地是在付出,是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即奉献。理想的追求是一种奉献,一种自我牺牲,甚至把自己作为牺牲品献到理想和信仰的祭坛上去,而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则是一种获取。也可以这样说,追求利益与追求理想的不同,也是一种“有我”和“无我”

的不同。对理想的追求是忘我的,而且往往还要牺牲自我,而对利益的追求则是为了我。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信念的特点就在于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越功利的。只有当人们不再只是把眼光盯着自己的物质利益,不再把对自己的利益的追求当作最高追求和唯一追求时,他才谈得上理想信念的问题。

但是,从根本上说,利益与理想、追求利益与追求理想是一致的。

首先,利益不只是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方面的利益。而对精神的利益的追求是一种更高的追求,它与人对理想的追求有更多的相似性和共同点。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超功利的,而人对精神利益的追求也可以说是对物质利益的超越,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超功利。

不能将利益完全等同于物质利益。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们往往把这里所说的利益直接等同于物质利益,这是不妥当的。其实,他讲这个话时所说的利益不只是物质利益,而是包括政治上的精神上的利益。

因为,马克思这句话是他在一篇围绕出版自由的辩论的论文中提出来的。那时他24岁,刚刚大学毕业,还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对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而且,从具体行文来看,马克思是针对个人名誉和政党统治的问题而谈到利益的,显然指的是精神和政治方面的利益。另外,他当时论述的重点不是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关系,而是“细小”利益与巨大利益、利己的利益与公众的利益的关系。他着重说明,不能把利益等同于不变的利己的利益,尤其是个人的细小的利益,而是还应该注意到公共的利益、根本的利益。

就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来说,也不是与追求理想完全对立的。理想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义者不否认理想的作用,但认为人的理想来源于现实,与人的物质利益有密切的关系。邓小平在谈到革命理想和牺牲精神时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既然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那么革命的理想、革命的精神就更是如此了。

在理想中也包含有物质利益的内容。理想在某种意义上是超功利的,但是理想不可能完全地与物质利益相断绝。事实上,在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中,也往往包含有物质利益方面的内容。或从一般意义上讲,理想目标不只是精神的价值,也具有物质的利益。像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虽然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价值,但其中也包含有物质价值在内,因为在这样的理想社会中,首先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物质利益有个人的物质利益与集体的物质利益之分。如果追求的是集体的物质利益,那么这种追求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即他把实现集体的利益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理想的超功利在某种意义上主要是超越个人利益。有理想的人往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惜牺牲和放弃自己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人们为共同的利益或更高的利益而奋斗,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为理想而奋斗。

即使是对个人利益尤其是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也不是完全地与理想的追求相对立的。理想对个人利益的超越不是盲目的否定,不是盲目的排斥,而是通过把个人利益包括在更大的群体利益之中的方式来超越个人利益,通过把个人的需要投入到更大的群体的需要中的方式来超越个人的需要。尽管个人利益和个人需要的满足更为间接了,或遥远了,但它并没有被取消。这是个人对于集体的认同感的基础。尽管这种群体利益的实现和群体需要的满足在实际达成的时候,某个个人可能已经不存在了,不可能实际地得到这种利益和需要地满足了,但是他是带着对于这个更高的利益的认同而追求这一理想的。只有这种超越才是真正的超越。在追求理想如追求革命理想的过程中,人们会作出极大牺牲,但精神上却很快乐。这可以说是在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获得。而且事实上,与获得没有任何关系的奉献,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不能持久。在理想的追求中,要注意使人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当然,如果把广大的革命者参加革命都看成是为了体验精神的快乐,那就不正确了。

既然理想与利益有一致性,追求理想与追求利益也有一致性,所以,应该把理想与利益结合起来。当人们都在追求利益,尤其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时候,就要提倡讲理想,引导人们提高精神境界。当提倡理想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忽略人们的利益,特别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人民群众之所以参加革命,为了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与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完全一致时,他们才真正焕发出无穷无尽的革命斗志。列宁说:“只有那些立足于已被认识的一定阶级的实际利益的战士,才是强而有力的;凡是把这些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起着主要作用的阶级利益蒙蔽起来,都只会削弱战士的力量。”他还说(1895):“如果你不善于把理想与经济斗争参加者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那么,最崇高的理想也是一文不值的。”

11.“共同理想”辨析

现在关于共同理想讲得很多。邓小平有“共同理想”的提法,后来这一提法又写进了党的文献,用来指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但对于这个概念,人们在认识上并没有完全弄清楚。其实,“共同理想”实际是一个复合性的提法,它既是相对于“个人理想”而言的,又是相对于“最高理想”而言的。

共同理想首先是相对于个人理想而言的,它指的是群体的理想。

从这方面说,共同理想比个人理想有更大的广泛性。当一种理想只为个别人所持有而没有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时,它不成其为共同理想。

只有当这一理想为一个社会或一个团体中多数人或至少是许多人所接受而成为他们的行动的目标时,才成为共同理想。当我们说到共同理想时就是从它的广泛性上说的。虽然任何一种理想都是尽可能地力图为更多的社会成员所接受,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理想就能如愿以偿。有的理想还没等成为共同理想,就已经销声匿迹了。当然,一种理想从社会中产生,往往总不至于只有一个人接受它,而是总会成为某些人的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种理想都算是共同理想。这样,共同理想就分为少数人的共同理想和多数人的共同理想。

从概念上讲,两三个人的理想就可以说是“共同理想”,但这样的理想只是在小圈子内,它还是少数人的共同理想。而我们党的文献中讲的共同理想则指多数人的共同理想,指的是我国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接受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这一理想。

共同理想也是相对于最高理想而言的,它指的是现阶段的理想,或最高理想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与最高理想相比,共同理想有更大的现实性。它之所以有更大的广泛性,就在于它有更大的现实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越是高远的理想,其实现的过程也就越长。

在这方面,共同理想是最高理想的现实体现,它与现实条件密切相关,它的实现也比最高理想的实现更容易,也可以说有更大的现实性。当然,共同理想的现实性也反映了最高理想的现实性。

我们当前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共同理想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这个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首先是一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事业对我们来说既是现实,又是理想。一方面,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并实际地从事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作,社会主义对我们来说是现实。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对我们来说也是理想,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还不完善,现代化也没有实现,我们还要为此而奋斗。邓小平指出:

“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而且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中,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的现实,也包括了社会主义的理想。比如共同富裕就是现在人们热切期盼的一种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也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理想和信念。国家的统一和富强,民族的振兴和进步,是几代中国人的理想和信念。它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为此而奋斗牺牲。

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最为坚定的爱国主义理想和信念,并把它与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融为一体。在这个理想信念鼓舞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现在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这个共同理想既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的最高体现。

12.对现阶段理想要满腔热忱

理想有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之别。实现最终理想必须经过各个阶段性理想,因此要为实现一些阶段性理想而奋斗。道理是这样,说起来很简单,但往往不太容易做。主要问题是人们往往对最终目标或最高理想有高度的热忱,而对阶段性理想则不那么热情。之所以会如此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阶段性理想目标不像最终目标那样有更为纯粹的理想性,而且有时在性质上似乎是相反的。比如,中国共产党人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斗。由于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革命并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而是资产阶级革命。这样,中国共产党人所应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是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由于这个目标具有两重性,所以有些党员就对这个革命不那么热心。

就是说,这个革命的胜利并不直接地是无产阶级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理想的胜利,而是资产阶级的胜利。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就有可能觉得为这个目标而奋斗是为资产阶级做嫁衣。但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这个目标同时也间接地是无产阶级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所不可缺少的一个中间目标。所以毛泽东一再强调广大党员要对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满腔热忱。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共产党人要为共产主义最终目标而献身,但在当前情况下也应该为资产阶级革命而献身。他指出:“对于任何一个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如果看不起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对它稍许放松,稍许怠工,稍许表现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这段话说得很有分量,发人深省。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

    本书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来源,纪录片由英国顶级团队制作,制作人兼主持人戴雨果教授是往来于东西之间的著名新闻学教授和清华大学的访问教授。数十年的观察和积累,横跨东西的独特视野,让戴雨果对中国的思考变得深刻而厚重。他惊叹于中国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但对中国人在发展过程中失掉的珍贵之物感到痛心疾首。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搭建起东西方透过媒体了解对方的桥梁,这是他在英国创办中国传媒中心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萌芽。作者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案例呈现现代西方国家几大社会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严肃而犀利,借助受访者之口传达观点,使主题的呈现更加有力。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分析了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开展体育报道的模式与特征,并总结了奥运会、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四大网球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报道的规律,从而使《体育新闻学》成为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体育新闻理论、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必备教科书。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王牌校草的绝对甜心

    王牌校草的绝对甜心

    幕紫蝶与闺蜜白妙惜、田玥、姜雅一起进入了圣雅斯学院。原本以为隐瞒了身份就可以平平静静地在学院里学习,不料因为幕紫蝶的哥哥慕容明,认识了五位王子。然而,阴谋也在此诞生······
  • 逝爱情

    逝爱情

    他一直以为有她在幸福便一直都在,他也一直相信属于他的幸福尽管来的很晚但是一定会很长久,因为他相信属于他的这段感情情比金坚,他是对的,但是感情之外的他想不到,当一切来的时候他才发现他保护不了他的这段感情,他是一个幸福的人,但是也是一个不幸的人!
  • 异界之深渊者

    异界之深渊者

    终极妖魔,黑暗战士,恐怖龙族,铸就一个无敌的混沌魔神!你强,本神只会更强!你是黑暗魔王,我乃万世真魔!你若成再生状态,我便为魔神降世!真正无敌,唯我——混沌魔神!菲迪斯,异大陆“米克其王国”NO1剑士,且看他穿越时空,又如何在异大陆,称雄争霸的故事.....本书群号:“28582615”追书的朋友可以加进来!
  • 原始疯狂世界

    原始疯狂世界

    一群社会底层的青年,因为一个神秘组织的实验来到了远古时期,他们毕生的目标就是回到现在,过程中发生的离奇搞笑的故事。
  • 灵花界上

    灵花界上

    在他眼中的灵花界,就像一朵不会凋谢的花。他没有抱怨、心酸、畏惧、退缩。他知道这个世界剥夺了他多少,迟早都要连本带利还给他。看,世界碎了,谁能说命里的东西大不出这个世界呢?
  • 血型与星座A

    血型与星座A

    血型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本带有神秘科学色彩的《血型与星座A》,将引领你踏上认清自己、了解他人的探索之旅。在轻松的探索旅程中 你将意外发现A型人独特的性格解码、职场潜能的法则、婚姻爱情的视点攻略、健康的养生秘诀以及轻松理财的灵活小妙招。
  • 浮生桎梏

    浮生桎梏

    前世,她独自打理着家族企业。医学院毕业之后弃医从商。是商场上叱咤风云的女杀神,一提文静,对手闻风丧胆。今生,她豁然醒来,被那久违的亲情吸引。留在异世,走云倾城该走的路。温柔乡是毒药,刀刀割人心。沉寂在亲情中的她变得脆弱不堪一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孤燕徘徊

    孤燕徘徊

    这是几个小短篇,用来练笔的,不不不,是我用来找存在感的,长篇实在让我太难过了!φ(..;)
  • 魔神学生在都市

    魔神学生在都市

    引动远古禁咒复活爱人,竟出现意外,落入凡尘域成为一名学生。失去记忆,双腿残废的学生?这让曾经是个魔神的若风如何是好?重修一世,体内旧疾不在,若风势必修己战枪,杀上神域。神血复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