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9300000003

第3章 宋代话本小说(1)

(一)宋代“说话”的兴盛

1.兴盛的条件

唐代已经开始专门化的“说话”伎艺,到宋代空前兴盛起来,这种发展变化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原因的。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从后周夺取政权,逐步结束了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国封建社会从此进入后期。

唐末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消灭了士族门阀制度的残余,使中唐以来的封建生产关系完成了由授田制向庄园制的过渡。宋代地主、官僚主要以购置的方式兼并土地,而不再享有按等级占田的特权;对农民的剥削方式以出租田地、榨取实物地租为主,而不再以劳役地租为主。佃农对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较自由的租佃关系成为普遍形式。同时,农民还可以自由购买土地,成为自耕农,劳动果实能较多地属于自己,这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这一时期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科技知识,并使用犁耙、锄锹、镰刀、水车、辘轴等先进农具,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到更高水平,城市迅速繁荣起来。而且北宋长期少战事,也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北宋京城汴梁(开封),到北宋末年,人口急剧增长,而且商业非常繁荣。南宋都城临安(杭州)更是繁荣,从北宋初到南宋,户口数量翻了近十倍,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城内店铺林立,茶馆酒店遍布,有经营不同项目的商业区,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才开始稀少,而五鼓钟鸣,早市的人又开店了。以至杭州有“乐园”之称,西湖有“销金锅儿”之谚。民间更流传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语。

随着商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加强,到宋代,坊市制和传统的宵禁制度完全被打破。从北宋中叶以后,就再也听不到街鼓声了。坊制的破坏,使市民可以随意开门经营商业;市制的崩溃,使市民可以自由进行夜市。商业店铺营业时间依商业的繁华情况而定,一般商店天明后开始营业,天黑息业,而饮食店、酒楼、茶馆的营业时间大都在早晨五更到半夜三更,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坊市制的取消,大大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工商业的发展。市场面貌大为改观,商店临街,到处是商贩和手工艺人。交易时间也没有了限制,形成繁荣的夜市。除都城外,许多城市如长安、扬州、镇江、徽州、成都、广州、泉州等也都十分繁荣。唐代十万户以上的州府城才十多个,到宋徽宗时已发展到五十多个。

城市的繁荣、工商业的兴盛,使市民阶层空前壮大,成为一股可观的社会力量。市民们集中在城市里,不仅需要物质生活,也需要文化生活,而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除了一般市民外,由于宋代推行禁军制度,兵士集中于京城及大都市。据统计,宋仁宗时代,竟有禁军1259000人之多,半数以上散居在京师汴梁附近。这些士兵加入到市民阶层中,除操练武艺外,也需要娱乐。北宋“承平日久,国家无事”,于是大量聚集在都市中的人便在闲暇中寻求享受娱乐,古老的农业大国形成了都市的繁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生动展现了东京汴梁的繁荣面貌。繁华富庶,催化了市民们对文化娱乐的要求。占城市人口大多数的下层市民,是一个文化素质比贵族文人低,但阅历见识又比乡村农民高的社会阶层。他们的生活环境,不是皇宫贵胄的官场,不是高雅的书斋,也不是宁静的山村,葱绿的原野,而是熙熙攘攘、闹闹哄哄、巧营精算、风波丛生的都会商市。在这种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审美趣味可能不高,甚至俗不可耐。他们并不追求典雅的文化诗意、品赏韵味,又不甘冷清孤独、寂寞无聊。他们所倾心的是有生动情节、生活内容的故事,是色调浓烈能满足感官享受、引发笑声的伎艺歌舞。这样,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诗词文赋等雅文学,就不能适应市民大众的口味,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既适应市民口味又反映市民生活的民间伎艺的兴盛便成为必然。可以说,广大市民群众的需要和爱好 ,为“说话” 伎艺的兴盛提供了条件。

同时,宋代统治者也爱好听“说话”,为其发展推波助澜。北宋后期的仁宗赵祯、徽宗赵佶,南宋的高宗赵构都很喜欢听“说话”。当时朝廷还特设专局采访各种伎艺。“说话”艺人中著名者往往被皇帝召到内廷去献艺,即所谓“御前供话”。大都市的游艺场——瓦舍中,常有许多伎艺高超的“说话”人演出。

在这样的条件下,宋代“说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规模、普及程度及艺术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唐代,为历史之最。

2.宋代“说话”的特点

与唐代相比,宋代“说话”有其新的特点:

(1)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瓦舍勾栏

宋代禁止僧侣在大庭广众之中讲故事,所以唐代寺庙盛行的“俗讲”,受到严重挫伤,但民间仍如唐代一样流行“说话”。北宋早期,民间“说话”只是在市井街边旁进行。

后来,由于“说话”等民间伎艺的大兴盛,市井路旁、茶肆酒楼虽仍有人表演,更出现了固定的大型演出场所——瓦舍。“瓦舍”是宋人市语,也称“瓦”“瓦子”“瓦市”或“瓦肆”,是都市中游艺场所的总称。“瓦舍”的中心是被称为“勾栏”的演艺场。瓦舍的范围大小不等,其中往往有若干个“勾栏”,分别上演杂剧、傀儡戏、诸宫调和“说话”等。“勾栏”原是栏杆的意思,用栏杆围成一座演艺场所,后来就习称“勾栏”,也称“勾肆”。“勾栏”内有“棚”,也称“邀棚”或“乐棚”,张开巨幕用来遮避烈日风雨,也可遮外人眼目。一切伎艺多在“棚”内表演,游人出钱进去欣赏。

北宋时,京城汴梁的瓦舍勾栏就更多了。到南宋就更为盛行、更为普遍了。瓦舍第一次把大量民间伎艺和市民群众稳定地聚集在一起,提供了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渴求和审美需要的固定场所。瓦舍的出现,是市民文艺兴起的标志。在封建文化高度发展的宋代,文、诗、词、画,把贵族文人高雅的审美趣味发挥到了极致。宋代理学则阐扬“内圣”之学,言必称“天理”“心性”,融合佛道,把传统儒学发展到具有精致哲学思辨形态的新阶段,重建礼治秩序以强化对人情人欲的扼制,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在这样的时代文化氛围中,却出现了一个个情调格格不入的瓦舍勾栏。这里嘈杂喧闹、粗鄙浊野、充满市井低俗情趣,以至被认为是“放荡不羁之所”。但正是在这里,这些被上流社会轻视压抑的市井小民,这些从来被认为上不了台盘的小商小贩、“愚夫冶妇”、仆役走卒,却俨然成了这片天地的主人,笑逐颜开地欢聚一堂,随心所欲,纵情享乐。这里的娱乐活动、伎艺表演以他们的兴趣爱好为转移,而市民们高涨的热情,也促进了民间伎艺的兴盛。瓦舍在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催生出市民文化,“说话” 伎艺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得到蓬勃发展。而且,与唐代“说话”盛行于寺院,多在参加宗教集会(如斋会)时进行不同,瓦舍勾栏中的“说话”等伎艺完全是娱乐性的。

当然,宋代“说话”还不仅仅限于瓦舍勾栏,有的还在茶肆酒楼、城镇市集、宫廷寺庙、私人府第、乡村田舍等处作场,可见“说话”伎艺在宋代的繁盛和普遍。

(2)有很多专业化的“说话”人

“说话“发展到唐代,在百戏中独立专门化了,而发展到宋代,在极度的繁盛中涌现出了许多专业化的“说话”艺人。胡士莹先生《话本小说概论》中有“两宋说话人姓名表”,将《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书中出现的“说话“人作了一次统计,共129人,除去重复的情况,仍有110人。这是见于文献的,不见于文献的无法统计。这些“说话”人一般出身于小商小贩、城市贫民,也有落魄的知识分子,而且多是男性,少有女说话艺人。可以说,“说话”是男性的天下,而从事其他说唱、戏曲表演的则多是女艺人。

(3)成立了“说话“人的行会组织——雄辩社

宋代工商业繁荣,手工业工人和商人分工细致,出现了行会组织。各种伎艺人员,为应付官府差役和保护同行利益,也成立了行会组织。“说话者谓之‘舌辩’”,所以其行会称“雄辩社”。雄辩社是“说话”艺人磨砺唇舌、训练伎艺的组织,纯粹是一种职业性的团体。说话人经常在这里交流经验、切磋伎艺、取长补短,提高“说话”的技巧。其中名位高、年辈长、伎艺精湛、有学问的职业艺人称作“老郎”。“京师老郎”就是南宋临安说话人对汴京前辈艺人的称呼。

(4)有了编写话本的团体——书会

“话本”是说话艺人用来“说话”的底本。除了继承以前流传下来的话本表演外,由于“说话”的兴盛,对“话本”的需求量大为增加,于是要编新的,这样就出现了专门为说话人编写话本的文人。这些文人拥有自己的行会组织——书会。当时较大的城市都有书会组织,如永嘉书会、九山书会、古杭书会、武林书会、玉京书会等。书会成员一般称作“书会先生”,也叫“才人”,少数名重才高者则被称作“名公”。“才人”多是从士大夫阶层分化出来的文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平,有较娴熟的文字表达功力和较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他们沦落为书会先生,熟悉市民生活,谙熟人情世故,与艺人合作,既为他们编写新的话本,又依据他们的讲唱,把流传的话本加以整理提高。书会先生以此谋生,本身已转化为市民阶层之一,成了市民阶层的代言人。

(5)“说话”人的水平大大提高“说话”的兴盛和受到广泛欢迎,对“说话”人的要求也高了,为了竞争,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大大提高。“说话”艺人必须广泛学习、积累知识、提高水平,能从现实生活中经常发掘题材。正因为宋代“说话”艺人已是专业化的,经过了广泛学习,又在雄辩社中得到提高,所以“说话”艺术达到了很高水平。具有讲说流畅、随意据事演说的本领,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6)“说话”分了门类

宋代说话门类,即所谓“家”“家数”的形成,是“说话” 伎艺高度发展的标志。分工的细致、说话艺术的风格化,是市民欣赏水平提高以及同行竞争的结果。关于宋代“说话”门类,历来说法不一,至今认识仍不同。

北宋汴京瓦子中的说话门类,成书于建炎十七年(1147年)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条,提到的有:讲史、小说、说浑话、说三分、五代史五个门类。但“说三分”与“五代史”都应属“讲史”,只是因为这两类“讲史”特别发达,所以独立出来。从门类看,只能算三个。

到南宋,说话分为“四家”。最早谈到说话“四家”的是成书于端平二年(1235年)灌圃耐得翁的《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

同类推荐
  •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 风吹树响

    风吹树响

    面对世界与人,作者放弃一味抒情,而是固执地追寻事物的真相。让其中的人自己说话,或是让其中的一棵树,他的帽子自己说话,一点也没有夸张的风景描写和人物描写,却小处着眼,大出落笔,折射出一个作家,对于人类的悲悯与关怀,从而把作品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 文楼村纪事

    文楼村纪事

    本书收录的诗篇包括:福莱轩咖啡馆点燃火焰的姑娘我想看见光词语的变迁墙根之雪我们那儿的生死问题等。
  • 毛泽东读《水浒传》

    毛泽东读《水浒传》

    本书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毛泽东对《水浒传》文本的阅读,对小说作者和点评者的评论,以及对《水浒传》版本的关注;第二单元是毛泽东对梁山好汉革命精神、斗争艺术、经验教训的提炼、阐扬和运用;第三单元是毛泽东对小说人物的漫议、分析和引证;第四单元是毛泽东解读和运用《水浒传》在政治生活中受到误解的辩驳以及晚年他发表谈话引起“评《水浒》”运动的评析。总之,本书把一位革命家解读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整个情况和新鲜见解全部展示在读者面前。
  • 裸舞

    裸舞

    本诗集已于2004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星星》诗刊系列文集之一。
热门推荐
  • 灵莺浩卷

    灵莺浩卷

    寻星伊始,三十六灾降世,堕浩卷江山,善与恶交融,正与邪混杂,世事飘摇多变。何以变,听我言。
  • 无极圣主

    无极圣主

    要想不被人打趴在地上,自己就必须要吃得苦,忍得下,实在忍不下,就打到别人忍下。胡仙灵本是人灵境三品的死修为,在被人欺负后,他便决心回去举石头练体魄,可是不巧,他滑倒了摔了下去,却不曾想这一头撞上石头后,他的命运就从此改变了。拥有“天道传承”之力的他,势必将走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线来,他幽默却又不屈,他搞笑却又很认真,一路上用他的实力和智慧,终于纵上九天,完成了一个特别的使命,成为无极圣主。PS:喜欢本书的朋友,请多多支持,谢谢大家,群号:488151050
  • 寒岁

    寒岁

    一次莫名其妙的野外生存,令一群从小到大只知刻苦学习的高三学生,误入群山。浓郁的雾气,湿润的山风,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夜幕的降临变得不同寻常。
  • 远方.南方北方

    远方.南方北方

    人生之感,怕是竟无处落笔。点滴生活,诉尽人生之苦乐。随笔。
  • 人间之天降

    人间之天降

    升仙一个困惑了世间千百万年的谜题,自太古以来,诸般奇异之事,如天崩地裂,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让世间百姓死亡无数,哀鸿遍野,绝非人力所为。故有人:九天之上,有诸般神灵,九幽之下,必是银魂聚集,阎罗所在。于是世间众人纷纷诚心叩拜,向着自己心中所想的神灵,真心膜拜,祈福祈祥,诉苦诉难,因此世间香火鼎盛。当今之世,正邪鼎立,正派诸家多居中原,中原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香火鼎盛。其中以三清门,少林,焚香谷,古剑派,各分据东南西北。邪教之人多聚中原之外的三千大山,深山老林之中.故事就是从一个隐居世外的小山村开始的.?
  • 仙剑长恨歌

    仙剑长恨歌

    又名《七杀修罗记》。不入地狱,不成修罗。平凡少年秦歌偶得圣人李青衣赏识收为门徒,带着他取得七杀剑,于北冥海八方强者之中救下鲲鹏神鸟。并拜入道家圣地三清门,得习青云峰残缺剑诀‘九曲剑歌’,暴殄天物用来砍柴。七大仙门会武盛会,却传来北方的噩耗,魔族出世……并扬言交出那名取走仙剑的少年……滔天惊变,瑶池仙子不惜以身挡剑,心中悲鸣怒问苍天仙为何物。只为情故,持一柄三尺青锋与整个世界为敌,纵死无悔!剧情慢热,不喜勿入~
  • 颜晕玉玉染颜

    颜晕玉玉染颜

    颜苡潜伏多年终报旧时仇,与举世人共同沉沦死亡,死后为反攻略反派系统绑定,进入快穿世界,遇到那个她最想囚j的人。至于这场爱的囚禁游戏里,究竟是她还是他呢?〔病娇的盛宴,迎君观阅〕
  • 对幸福我怎能麻木

    对幸福我怎能麻木

    本书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恋爱、结婚、生子的过程,曾在天涯社区“舞文弄墨”连载,当年引起轰动。它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只是用优美的文字诚挚地记录生活,结果拨动了在情爱生活上茫然失措的现代人的心弦。它以现身说法的方式,鼓励人们勇敢地追求自我的幸福,并始终保有一颗不曾麻木的感恩的心灵。数十万网友点击阅读了它,数千名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他们的喜爱和感动。它的读者对象,是“所有平凡而心中有爱的女人们,和那些懂爱并理解女性的男人们”。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巨大,生活节奏加快,流动性增强……总总因素使得婚姻的变数也加大了。但人的天性都是向往幸福的,对两情相悦、幸福婚姻的向往是人性中不变的追求。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悠悠回乡情

    悠悠回乡情

    本书是一部描述和表现回族民俗与文化的散文集,共收入116篇有关回族风情民俗的散文,把回族风情、习俗讲述出来。
  • 极限血溅

    极限血溅

    她一个人为了前世的爱,不惜轮回千载,只是为了证明爱的存在永不垂朽。天使的外表散发的却是深渊的背叛和仇恨,上天要她失忆忘记所有,她却偏偏拼凑残碎的记忆来,再次爱上他。一直都生死未卜的他在地狱饱受着思念的痛苦,身为主宰生死的死神,却主宰不了自己的生与死。奈亚璐璐能不能忘记前世的爱?他究竟是谁?为何前世如此爱得深沉?她哭着说“我以为我努力过就可以,为何到最后得到的只是回忆?”他轻轻抱着她说:只要回忆中只要有你就好,哪怕我已经不在你身边,只要你幸福,我愿意让你忘记我,这样你就会幸福,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