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6800000005

第5章 传统评书

(一)传统评书概说

评书表演艺术源远流长,广义地说,几千年前中国就有民间说书,而现代意义上的评书,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评书在明末清初形成了以扬州评话和北方评书为代表的南北两派。评书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进行说演,在中国华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均很流行。北方评书因为用普通话表演,不受地域限制,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是风靡全国。

评书的表演形式是一个人坐在桌子后面或站立在台上进行说演。早年,评书本是说唱兼而有之的,有如现代的西河大鼓、乐亭大鼓,说与唱相辅相成。只因光绪年间听书的多为一班太监。因此,被宫中慈禧所闻,传其入宫。在禁地演唱诸多不便,遂改“评讲”,仅以桌凳各一,醒木一块,去掉弦鼓,用评话演说。于是,说评书这种表演形式就被确定下来了。

评书表演的道具很简单,只有一套桌椅、一块醒木、一把折扇、一方手巾。醒木也叫惊堂木,是一块方寸大小,可敲击桌面的木块。醒木常在开始表演或中间停歇的当口使用,作为提醒听众安静或警示听众注意力的道具,以加强表演效果。醒木可以渲染气氛。折扇作为道具可以表现出文人气度,也可以作为兵器、船桨等。艺谚云:“扇子古时有,指点分文武。假笔可代书,兵刃借它舞。”“扇子原本古有,刀枪棍棒凭它。文武九流各有20世纪中叶,也有篇幅较小的中篇书和适于晚会组台演出的短篇书,但仍以长篇大书为主流。

评书界一般认为王鸿兴是评书的创始人。他是清初活跃在北方燕京地带的“三红”(另“二红”是陶宏玉和周弘亮)说书艺人之一。当时三红鼎立,他们在舞台献艺时,各展所长,相互比艳夺魁,争夺书座(即听众)。一开始王鸿兴说书并没有陶宏玉和周弘亮好,后来他刻苦钻研,将说书的旧方法以及书中的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把说书技艺提升了一个层次。王鸿兴针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发挥,把书说得有评、有讲、有论、有叙述、有比喻、有联想、有书内书、有书外书等。使听众能够获得更多的趣味和知识。因此颇受当时各界人士的欢迎,听众异口同声地赞誉他为评书名家。

不少喜爱评书的人,在征得了王鸿兴的同意后,投到他门下做弟子。然而,差,唯我不分冬夏。”扇子还能代表各种器物,以不同姿势代表刀、枪、笔、纸。比如,折扇横在桌上就是桥梁,竖着往桌上一戳就代表房屋。手巾可作书信、布告等。这些道具使用得当,可使讲述大为增色。早期的评书艺人说书时要身着传统长衫,20世纪中叶以后,衣着不再固定为专穿长衫。除此之外,演员的道具也有所简化,甚至略去不用,表演形式仅为站立说演。

评书以长篇大书为主,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到了也有一些事先没有得到王鸿兴允许,却自称是王鸿兴门徒的说书人,希望借王鸿兴的声誉来提高自己的身价。于是,王鸿兴建立了门徒制,即门庭传艺制度。因此,他的门徒都尊称王鸿兴为评书创始人,立之为评书始祖。

北京评书经过了短暂的初创期,到了明末清初,迎来了评书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书目繁富,书棚书馆遍及全城。当时著名的评书艺人有双厚坪、潘诚立、群福庆、田岚云、徐坪玉、奎道顺等。

到了1916年,北京评书研究会成立。研究会对经常上演的四十余部大书进行了一次修订整理,确定了二十九部可改正上演的书目,其中袍带书十三种、公案短打书十三种、神怪书两种、谈狐说鬼书一种。这次修订整理,对评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北京有一百多名说书艺人,经过艺术实践与竞争,从中又涌现出一批造诣精深的评书家。他们继承了先辈的说书艺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广播的兴起为评书提供了新的阵地。评书从书馆走进了电台。全国各大广播电台竞相邀请著名评书演员为其播讲评书,兼播商业广告。用收音机听评书成为当时人们热衷的休闲娱乐形式。

1949年,连阔如率先编演了短篇新评书《横渡乌江》。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各书馆上演的新评书已经占上演书目的三成以上。

1985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将长篇评书《杨家将》搬上电视荧屏,开电视评书艺术之先河。这部书在全国评书界和广大听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后,中央及地方电视台相继开办电视评书栏目,一些经过认真整理的传统评书也陆续在电视上播出。北京书坛在这个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电视评书在追求传统评书表演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调动电视艺术手段,使之与电视画面语言相结合,通过以实补虚的手法,将评书的虚拟、写实、时空自由与镜头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电视评书发展至今,已经走向了电视与评书的“双赢”阶段。电视与评书互为条件,水乳交融,共同提升。

2008年,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评书艺术,已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扬州弹词、长沙弹词、杭州评词、杭州评话、绍兴词调、临海词调、四明南词、北方评书、湖北评书、浦东说书、厦门讲古等各地评书类艺术都榜上有名。这意味着有上千年历史的评书艺术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

(二)现状与展望

评书是中国民间优秀的口头文学艺术形式之一。长期以来,评书吸引着众多的听众,让人们如痴如醉,这和评书自身的优秀艺术传统是分不开的。2008年,评书已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娱乐元素多元化的今天,曲艺节目正面临着各种综艺节目的正面冲击,危机日益严重。当曲艺文化似乎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之时,评书却能长期占据电台、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拥有较高的收视率、收听率,并培养出大批青少年听众,颇有一枝独秀的味道。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科学技术正不断催生出新的艺术样式。各种说唱艺术形式为了生存下去,都在谈改革创新,然而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从现状来看,评书无疑是创新最成功的。它被认为是最富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说唱艺术形式之一。

评书艺术因不断创新而取得成功。纵观整个评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变革的历史,传统评书更是如此。评书艺术创新有四种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继续开掘传统题材的宝藏,赋予传统的故事和人物以新的思想内容,价值观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对多数听众来说,评书讲的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至少开头、高潮、结局的大架子,是我们都知道的。但为什么听众还是那么爱听评书呢?因为评书演员能不断地对传统题材进行内容上的深入和丰富,思想上的开掘和翻新。人物名字一样,但性格有变;性格一样,但经历有变;经历一样,但故事有变;故事一样,但情节有变;情节一样,但细节有变;细节一样,但细节所代表的意义有变。借用相声的术语,就是“一遍拆洗一遍新”。

第二个途径是拓展新的领域,表现新的时代内容,创造新的题材,如革命历史题材、公安题材等。一个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反映这个时代的面貌,也就是说,能反映时代面貌的艺术作品才是好作品。

第三个途径是改进评书的结构。由于评书观演方式的变化,听众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也要求艺术表演紧凑高效,同时,大书篇幅变长也对演员减少拖沓、增加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在长篇评书的结构安排上下工夫。

第四个途径是翻新评书的艺术手法。评书的表现力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艺术手法丰富,从大处的“草蛇灰线”、“龙蛇笔法”,误会与巧合,到小处的赞、赋、开脸、“摆砌末”,各种手法都在随着观众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更新,同时又有一些新的文学表现手法被引入评书艺术。正是这些细节处的匠心独运,才使长篇传统大书充满了生趣,与听众沟通起来,丝毫不显得隔膜。

现如今,评书艺术已进入一个平稳繁荣的时期。当今评书名家纷呈,题材范围之大,作品数量与听众数量之多都是空前的。更可喜的是,与其他说唱门类“能把师傅的东西学下来就不错了”的情况不同,评书演员在继承的同时还不断在艺术上探索新的空间。传统大书在反复挖掘之中被不断赋予新的思想内容,产生新的“听点”。

由于媒介的革命性进步,评书的观演方式发生了改变。作为第一个将评书引进电视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对于评书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过去一个人说书,每场的听众也就几十人至多上百人。现在,可以几千万人同时通过电视看一个人表演,每个演员面对的观众数量大增。从发展走向看,评书已经在悄然中改革了。

评书艺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无数次变革与创新,也保留下不少独有的技巧与表现方法。其“于说法之中现身”的表演方式,“说书唱戏劝人方”的艺术旨归,动容动心的感染力量,生动曲折的叙事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其他艺术门类取代不了的。在今天,评书的艺术特征已经被许多艺术品种吸取,比如现在电视上有很多故事会形式的节目,收视率很高。虽然它们不是评书,却学习了评书的许多形式和内涵,这其实是评书艺术的向外延展。

评书属于口头语言,它以讲故事为己任。只要人们用以交流和交际的口头语言不消失,评书就不会消失;只要人们还有听故事的愿望,评书就有存在的必要。虽然评书根植于民间,能深入民心,但评书是曲艺中的弱势项目,而曲艺又是文艺界的弱势项目,因此,评书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

学术界对评书的研究工作要继续深入,尽可能多地发现评书艺术的优点及长处,寻找它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评书如何充分表现自身的审美内涵,如何更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吴文科在《中国曲艺——当下困境与发展对策》中认为,缺少具有经典品格的新节目,缺少高素质的创演人才,艺术传承的传统机制被破坏,对曲艺传统的误读和专业知识的缺失,对曲艺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不够以及曲艺理论和评论的薄弱等问题都是评书界目前亟待解决的。另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国家政策扶持、兴办各级各类曲艺学校、营造正确舆论等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意见和建议对于评书的保护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同类推荐
  •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

    《黄苗子说黄苗子》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色铅笔的静物手绘

    色铅笔的静物手绘

    飞乐鸟最顶级的画师专门打造的色铅笔精品,适合不同熟练度的画手参考学习。这本《色铅笔的静物手绘》中加入了专门针对静止事物的手绘技法,以及如何把静止的事物画得充满生命感,又惟妙惟肖,还富有古风的味道。比起画移动的事物,其实画静止的事物更难把握,因为移动的事物有轮廓曲线,而静止的事物需要体现生命感来,所以对线条和上色都增加了难度。这本书从线描开始,到具体的素描构图,再到完美的上色,扎扎实实一步一步教你画出有质感的事物,让你真真切切掌握色铅笔的技巧。只要你动动手,轻轻松松就能画出想要的感觉来。
  • 收藏入门

    收藏入门

    “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这原是一曲脍炙人口的爱情歌词,可是用它来形容收藏者错失一件心爱的藏品却是再生动不过。当然错失的情形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是因为吃不准“货色”不敢拿,有的人是因为囊中羞涩“拿不动”,而更多的人则是因为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于是只有落寞惆怅、一声叹息。
  •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 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

    电视剧城市意象研究

    本书不仅考察了作为“器”的物质城市意象元素,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小巷等,还考察了作为“道”的非物质城市意象元素,如不同时期的北京的“皇城根下的张扬与猥琐”、上海滩的“搏杀与婉约”、珠江边的“殖民与反殖民”等。
热门推荐
  • 龙之谷:冒险

    龙之谷:冒险

    作者玩龙之谷的历险过程,交往的朋友,发生的事情为线索
  • 鬼才医仙

    鬼才医仙

    纵你权势滔天,坐拥四海,也难逃生死轮回,一针定生,一针断死。得上古传承,一身医术惊天地,敢与阎王争生死。一针百病消,二针断生死,三针定魂,四针逆阴阳,五针洗髓,六针脱轮回,七针仙。超脱生死,唯我鬼才医仙。
  • 明天心情

    明天心情

    曾经的爱故事是那么悲微。难道说爱就是放弃一个人去成全自己的幸福吗?她做不当放弃他
  • 隐龙将

    隐龙将

    龙隐于市,非潜沉,非红尘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此祸之始也。观尘世之百态,以养余年。数运未尽,体渐佳矣。风波未平,而红尘劫将至也。起起落落,身心具惫,冬戚戚然也。待尘埃落定,乃隐龙再现,腾飞九天之时!
  • 罪龙罚天

    罪龙罚天

    极寒龙神只因误放千万妖重而受罚,但因其有种种不甘心,而去破坏一切,最后悟道,拯救世人。
  • 潘宫的预言9:消失的地底巨舰

    潘宫的预言9:消失的地底巨舰

    波塞冬的先头部队出现在城市的上空,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正式浮现,美丽的地球将遭受严峻的考验!被人施咒的恶魔猎车、山林间突然蹿出的变异怪兽、深埋在地底的骇人巨舰……在神秘的通天塔内,伙伴们先后走失,隐藏在暗处的骸骨人化身成身手矫健的强大军团,纷纷跃上洞壁,朝他追来。这股力量令人畏惧!如愿见到纳西塔家族,斗鱼能否从长老口中获知自己的身世?面对和人类有隔阂的好斗一族,冒险小队是否可以成功说服他们,加入进保卫地球的行列?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侵略者的身影,现在该轮到我们反击了!冒险小队集结,向着最危险的地方,冲啊!
  • 废柴逆天:传说神之女

    废柴逆天:传说神之女

    前世被人追杀,穿越到这世界,历经艰险,徘徊于生死之间,她们终于蜕变成为最闪耀的存在。收灵兽,炼丹药,修秘籍,她们一步一步,升到世界的最高峰。
  • 瓦洛兰传说之守望者悲歌

    瓦洛兰传说之守望者悲歌

    这是一个YY小说的年代。我相信你看过许多LOL的同人小说。如穿越竞技卖萌。然而,你有没有看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以写实手法构筑瓦洛兰的奇幻小说。如同魔戒、冰火一样浩瀚,剧情紧凑,章节层次有序,人物刻画细腻。你可曾想过,两国殊死厮杀,疆场鲜血染红天边夕阳,一如艾欧尼亚的守望者悲歌。故土沦陷铁骑过境。民众几尽屠戮,家国烈焰焚天。你可曾想过,血色精锐横扫艾欧尼亚,山河化泪哀嚎遍野。故乡行将沦陷之际,总会有英雄力挽狂澜,吹响反抗号角。誓言卫国之战令你热血贲涌!真实还原瓦洛兰的传说,尤其是那一场为后人传颂的史诗战役。所有的背景故事都将统统付诸笔下,给所有人呈现出如同魔戒一样篇幅浩瀚、引人入胜的瓦洛兰世界!
  • 唯一战机

    唯一战机

    续写《雷霆战机》的蓝本:从平行宇宙带回一千架先进战机,罗伊成为了人类英雄。可是,就在他晋升为上将的第二天,罗伊忽然被抓了起来,联邦宣布罗伊背叛联邦,背叛人类,被送上军事法庭宣布死刑,当天处决。罗伊的儿子罗德不相信父亲会背叛人类,他根据父亲留下的线索寻找真相。结果,看到了一架超级巨大的恐怖战机。即便月球,也比这家战机小上三分。
  • 末世之第五纪年

    末世之第五纪年

    太阳风暴强烈暴发,地球上各种生物发生变异,病毒不再可以医治,蚁虫不再弱小,枪炮不再能保护自己,末世不期而至,屌丝刘志凭借预知下一秒的异能与一粒种子,在幸存的人类中崛起,但末世仅仅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