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2500000042

第42章 参考文献(2)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79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81页

〔34〕袁祖社,《权力与自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361页

五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4页

〔2〕袁祖社,《权力与自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2页

〔3〕密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02、199页

〔5〕理查德·布隆克,《质疑自由市场经济》,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93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六 参考文献:

〔1〕卡西尔,《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33页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殊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8页

〔3〕马尔库塞,《单面人》,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9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页

〔5〕陈中立,杨楹,林振义等,《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637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8页

〔7〕《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5页

〔8〕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61页

〔9〕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第370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7页

〔11〕袁祖社,《权力与自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5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3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181页

〔14〕同上,第63页

〔1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年,第66页

〔1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97页

〔17〕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年,第100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74页

七 参考文献:

〔1〕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8页

〔2〕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0页

〔3〕斯宾诺莎,《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4页

〔4〕边沁,《政府片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15页

〔5〕安东尼·德·雅塞,《重申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8页

〔6〕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50页

〔7〕安东尼·德·雅塞,《重申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52页

〔8〕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16页

〔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244—245页

〔10〕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0页

〔1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288—289页

〔1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36页

〔13〕同上,第176页

〔14〕同上,第323页

〔15〕同上,第52—54页

〔16〕同上,第82页

〔17〕同上,第83页

〔18〕同上,第12页

〔19〕海涅,《论法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37—338页

〔20〕转录自薛华,《自由意志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51页

〔21〕郁建兴,《自由主义批判与自由理论的重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114页

〔22〕〔23〕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5页

〔24〕同上,第258页

〔2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274页

〔2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65页

〔27〕〔28〕同上,第173页

〔29〕同上,第253页

〔30〕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页

〔31〕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8页

〔32〕同上,第29页

〔33〕同上,第30页

〔34〕同上,第130页

〔35〕同上,第141页

〔36〕转录自同上,第143页

〔37〕同上,第354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46页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59—260页

〔40〕同上,第326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7页

〔42〕同上,第246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68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3页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9页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17页

〔4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4页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34页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44页

〔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73页

〔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48页

〔52〕同上,第359页

〔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0页

〔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67页

〔55〕同上,第267页

〔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63页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08页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1页

〔59〕同上,第121页

〔6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3页

〔6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74页

〔62〕〔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45页

〔64〕卢梭,《爱弥尔》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676页

〔65〕卢梭,《爱弥尔》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103页

〔6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29页

〔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63页

〔68〕汉娜·阿伦特,《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伦理的现代困境》,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页

〔69〕安东尼·德·雅塞,《重申自由主义》,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80页

〔70〕同上,第87页

〔71〕同上,第110页

〔72〕同上,第117页

〔73〕同上,第135页

八 参考文献:

〔1〕鲁品越,《实践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位一体”体系》,《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第13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8页

〔3〕〔4〕〔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页

〔7〕同上,第562页

〔8〕同上,第76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62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11〕同上,第14页

〔12〕同上,第8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77—378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页

〔15〕同上,第4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3页

〔1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33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 页

〔19〕王守昌,《西方社会哲学》,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297—298页

〔20〕萨特,《存在与虚无》,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第708页

〔21〕参见桑志达,《自由面面观》,《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第1期,第66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4页

〔23〕〔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38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4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9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97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22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0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54页;

〔3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17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94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3页;

〔35〕同上,第221页;

〔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576页

〔38〕《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761页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73页

〔40〕《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20页

〔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页

〔42〕同上,第24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63页

〔44〕《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70页

九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0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6页

〔3〕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页

〔4〕参见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761页

〔5〕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42—143页

〔6〕同上,第411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页

〔8〕同上,第122页

〔9〕转录自张汝伦,《历史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9页

〔10〕参见李火林,《实践方式与实践——精神方式》,《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1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6页

〔12〕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94页

〔13〕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页

〔14〕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43页

〔15〕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0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6页

〔17〕郑家栋,《理性与理想:中国现代人文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5页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4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0页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7页

〔2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6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35页

〔24〕转录自王炳书,《实践理性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76页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5页

〔26〕同上,第128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1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15页

〔29〕同上,第85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3页

〔31〕黑格尔,《美学》,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20页

〔3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6页

〔33〕拉兹格,《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87页

〔34〕安信能成,《康德实践哲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9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35页

〔36〕同上,第436—437页

〔37〕同上,第437—442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页

同类推荐
  •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做纯洁的共产党员:谈谈入党动机

    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入党前固然要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后更要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端正入党动机需要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不懈努力。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端正入党动机是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首要问题;正确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第一个关口;错误入党动机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现阶段影响入党动机的环境因素分析。等等。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入党积极分子、新老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各级干部。本书有助于大家思考“我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这些问题,也就是说,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合格党员。
  • 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主脉,以对问题的坦诚关注与直率揭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对教育理念的自我审视、自我追问中,作思想道德教育活力的追寻,在对思想教育中的诸多观点、疑点、盲点、争议点作深度剖析、理性甄辨中,作激活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求索,其意在于热切呼唤教育者从权威世界走向对象世界,从理念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以自己的博大胸襟与开放视野,提升自己正视问题的勇气与破解问题的智慧,从而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意蕴与社会强力,一展理论创新的锐气和思想开放的清新,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时代俱进的时代风采。
  •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基于私营企业主兴起的视域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基于私营企业主兴起的视域

    本书在意识形态所关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内,选取了私营企业主兴起这一视角,来研究中国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型问题。
  • 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情是相互交往的交换媒介。人和人初识之后,通过深入交往,彼此之间的情义会在“输出”和“输入”中得以延续和强化,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在重视人情的社会环境下,人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人脉”这个概念多少有些江湖气,不免让人觉得有点俗。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就是“不择手段拉关系,呼朋唤友为利益”,这的确落入了俗套。其实,细究下来,“人脉”非但不俗,反而是一种有品质、需要智慧和方法、充满阳光的深层次交往。
  • MPA教学案例汇编(一)

    MPA教学案例汇编(一)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应了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性和多样化人才的迫切需求,从1991年我国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试办,到目前为止,经过近16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有了16种专业学位。
热门推荐
  • 暖暖的幸福

    暖暖的幸福

    《暖暖的幸福》主要分为5辑,行善是栽一棵无花果、不辜负每一颗纯洁的心灵、有一种爱是那么怯弱、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把爱画在岁月的脸上。爱,是一种需要不断被人证明的虚妄,就像烟花,需要被点燃才绚烂到极致。
  • 造化无敌

    造化无敌

    苍天之上,天穹之下,云莫从天荒中崛起。站在世界的尽头,前人的累累白骨造就前进的阶梯,无尽血海凝聚着无边的血泪,迷雾重重留下永久的传说。
  • 女神的贴身龙少

    女神的贴身龙少

    远离都市的龙族部落的少族长龙辰,为了振兴荒废的血脉,一个人来到都市寻找一位皓月印记的美女。这一切看起来都太过简单了,于是便出现各种奇能异士想要夺取龙辰身上的龙血。苗疆的蛊术美女,西域来的幻术美女,以及四面八方来的绝世美女都想从龙辰身上得到龙血。想得到龙血?统统都到怀里来吧!
  • 穿越之搞笑修行

    穿越之搞笑修行

    大家好,我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迷糊虫。我的第一本小说《穿越之搞笑修行》已爆笑来袭。还等什么?赶紧拿起你的小鼠标戳进来吧!让我带你happy带你飞。
  • 姻缘劫之前世

    姻缘劫之前世

    在盛京有一家姻缘馆,专测前世今生,重忆被孟婆汤所遗忘的前世情缘。悲欢离合,情关难过。
  • 安步之行

    安步之行

    那是一段难以忘却的回忆……冰冷的暴力!官场的博弈!热血的少年!一切都交织在一起,拼接成浩瀚的画卷。神秘的家庭!复杂的关系!幕后的黑手!让他不得不离开挚爱,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如今,他回来了。那让让人三缄其口的真相,究竟埋藏了多少秘密?那些念念不忘的红颜知己,谁还在魂牵梦絮,念念不忘?那些断片一样的七年时光,是付出了多少血汗,遭受了多少苦难?拨开重重迷雾,查询真相的途中,是否还能执子之手,安步前行?
  • 纠葛几世的情仇:冤魂校舍

    纠葛几世的情仇:冤魂校舍

    我是一男生,大前天晚上一屋子的人都觉得没什么事做,又睡不着,就决定打骚扰电话。然后就随便拨了一个女生寝室的电话。在电话中我以一种非常郁闷的口气说我现在背透了,直想自杀。以下是一部分实况录音:
  • 毁西游

    毁西游

    陈光蕊与殷温娇绣球结婚,次日赴任江州,半路死了,意外喜当爹!如来为何要让唐僧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目的为了什么?妖怪既然抓到了唐僧,为何不直接吃?等着被救嘛?菩提老祖说过,不论鬼神,每五百年都要渡劫,躲不过就要死!!!***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 我说我愿意

    我说我愿意

    “如果我让你做我女朋友,你愿意么?“你问道,”什么?你没逗我吧?“我有点震惊,感觉这是一场梦,一场醒不来的梦,天台上的你和我互相看着对方,好像可以从对方的眼睛中看出什么...........
  • 冥妻凶猛

    冥妻凶猛

    在一次不经意间看见一个送葬队伍吹的是喜乐后,各种诡异的事儿朝我涌来,还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美女妻子,不过我的妻子可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