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4500000035

第35章 朱元璋慨叹过的事

据说,朱元璋杀了很多贪官后,看见仍然不断有人扑进贪污的染缸之中,慨然叹息:“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换句通俗点的话说,朱元璋觉得杀了很多贪官污吏,反腐的力度挺大的,为什么贪官还敢前赴后继呢?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几百年后,我们面对朱皇帝的慨叹,不能不说,那声叹息除了表达皇帝本人想彻底剪除贪官的良好愿望外,那种无可奈何的情愫没有什么意义。说没有意义,不是否定朱元璋反腐措施所起的积极作用。从历朝历代出现的清官数量来看,明朝官吏中,清廉的人要比其他王朝多。《明史》“循吏传”共收有明一代 270 余年清官 40 人,而其中正统以前 81年的清官就达 30 人,占总数四分之三。可见明朝前期清官的数量要比中后期清官多得多。这种官吏清浊结构,和朱元璋重视吏治分不开。然而,朱元璋的反腐败措施不适于人性和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那种种措施随意性极强,人亡政息,注定长久不了。

苦大仇深的平民皇帝朱元璋,与那些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世袭帝王不同,他从小就深刻感受到物质匮乏对人的戕害,对贪官污吏吸食民脂民膏的各种招数相当熟悉,对官员腐败可以造成怎样的恶果,看得也极其清楚。他说:“我以前在民间时,见到州县官吏多不爱民,往往贪财好色……如今要严立法禁,官吏凡是蠹害百姓的,严惩不恕。”

贫民色彩浓厚的个人经历和独到的眼光,使朱元璋成为封建帝王中反腐败最坚定的一位,坚定到对贪官的刑惩可以用“残酷”来形容。他为了留给子孙一个强大、清明的皇朝,在反腐中制定了各个方面的措施,惜乎除了给后人留下了很有意味的经验和教训,朱家王朝还是灭亡了。有人提到朱皇帝反腐败时,特别乐意说,朱皇帝此举,不过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因此不可能成功。这也算是一种意见吧。不过这种观点让人越看越糊涂,因为反腐不是为了维护统治的范例,在地球上是找不出来的。

出身寒微的朱元璋,为了社会稳定使用了各种反腐措施,绝不是只一个“杀”字所能概括。素常我们多见明政府对官吏贪污受贿的严刑处罚。如朱元璋敕谕刑部:“官吏受赃者,并罪通贿之人,徙其家于边。”

明政府还规定:“凡官吏人等犯枉法赃者,不分南北,俱发北方边卫充军”;贪污“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受财枉法者,一贯以下杖七十,每五贯加一等,至八十贯绞,受财不枉法者,一贯以下杖六十,每五贯加一等,至一百二十贯杖一百,流三千里”等等。其实,刑惩只是其一。统括而言,制定刑律,思想工作,奖罚分明,大义灭亲,以身作则,发动群众,但凡能想出来的招数朱皇帝都想出来了。

屈指数来,这样用心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他还先后颁布《祖训录》、《资世通训》、《臣诫录》、《省躬录》、《至戒录》、《御制大诰》四编、《武士训诫录》、《武臣保身敕》、《昭鉴录》、《醒贪简要录》、《永鉴录》、《稽制录》、《世臣总录》、《皇明祖训条章》等敕令文告和申诫公侯铁榜、府州县条例八事、到任须知三十一条等条规章程,对诸王和各级官吏所应遵守的事项加以详细的说明,使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据《朱元璋研究》)后世有人将其视为暴君,可能与他杀人太多有关吧。不过公平来说,使用重典,与他的处世感悟大有关系。他曾慨叹说:“朕清晨方处罚数人,至晚又有犯同罪者;今晚方罚此处过犯,次晨彼处又有犯者。前尸尚且未移,而后继者又接踵而至。罚之愈重,犯者愈众。朕昼夜无暇休息,局面已然无望,若轻罚之,此类人依旧作奸犯科。如此非公,门中人如何得致太平?如此局面甚为艰难!若处罚此类人等,朕会被视为暴君;若朕宽待于彼,则法失其效,纲纪荡然,而百姓视朕为无能之主矣。”(伊佩霞《中华文明史资料》)开始他也不那样残酷地杀人,可能现实与他期望的反差太大,后来就寄希望于重典了。有明一代社会有股戾气,不能说与朱皇帝没有关系。

朱元璋处理贪污案是从重从快的,决不拖泥带水。凤阳临淮知县张泰、县丞林渊、主簿陈日新、典史吴学文及河南嵩县知县牛承、县承毋亨、主簿李显名、典史赵容安为勾补逃军,接受逃军钱钞而逼令他人代充军役,案发后“两县官员尽行典刑”。福建右布政使经常下乡扰民,被“拿赴京师,斩首于市”。朱元璋还曾一点也不打官腔,非常实在地对新上任的官员说:“国家俸禄如井泉之水,常流不止,汲而不竭。那些贪官污吏见利忘义,欺人欺天,贪图赃利,都不能保有长流之俸禄,虽然积钱满屋,然而一旦事发,皆非己有,且遭诛灭之祸。你们应该以此为鉴,克己奉公,则永远能移保有官位、俸禄和性命。”在专制的封建社会,除了这些,好像也没什么好办法杜绝腐败。他在临终遗诏中说:朕受天命做了三十一年皇帝,心中总是忧虑戒惧,每天勤政而不敢懈怠,力求给百姓带来好处。无奈朕出身贫寒低微,没有古人的深远智慧,在好善憎恶方面差远了。他过谦了。实际而论,那些贪赃枉法的人,读的圣贤书可能比谁也不少,但在钱和权面前,却什么也不顾了。因此说,朱家王朝有前赴后继的贪污分子不算奇事,原因也不是朱元璋自认的“没有古人的深远智慧”。

朱元璋为了建立清明社会,连发动群众这一招都使用了。发动群众,是颇具风险的策略,弄不好会引起社会动荡。在《大诰》中朱元璋申明:地方官有廉能造福民众者,当地百姓必定深知详情。若被不才同僚捏造罪名,排挤陷害,允许本地耆宿之人赴京面奏,保全其人。要想除掉所有民间祸患,最好的办法是让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或一百人,或五六十人,或三五百人,或千余人,在年终之时,赴京面奏,详述本地

祸害民众和造福民众的官吏姓名和人数。朕一定凭其所奏,奖善去恶。

如果各地耆民能够按照朕意行事,天下即可达到太平盛世的局面。(《明太祖——朱元璋》)。好在朱皇帝没有忘记主旨,最终这一策略没有导致混乱的局面。这使监督多了一种渠道,在“上对下”之外另开了“下对上”的窗户。比如常熟县民陈寿六率弟与甥三人擒拿恶吏顾英赴京面奏,朱元璋称赞说:“陈寿六岂不伟欤!”特“赏钞二十锭,三人衣各二件”,并免陈寿六杂泛差役三年。有些论者说朱元璋的反腐没有奏效,越反越腐,这不是实情。《明史》载:“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涣然丕变矣。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余年。”书写《明史》的清朝人没必要使用虚饰之词。可见,只凭朱皇帝一声叹息便觉得严法无用,便认为各种反腐措施无效,是轻率的做法。

以我这个不懂历史的草民来看,洪武皇帝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活动,留给后人的遗产中已明确地说明了“谁来监督”的“谁”字最有意义。

任何法律、规则和条例的执行都要靠人,如果一条律令,找不到执行它的人,那么就如同没有律令,甚至更糟。说找不到责任人,那是就实质而言,表面看来,谁是责任人一清二楚。我国监察制度创立的准确时间,虽然学术界观点不甚一致,但都认为隋唐时期已经比较健全了。侯河清先生认为中国封建时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秦汉是开始阶段,魏晋南北朝得以最后确立,隋唐至宋日臻健全,至明清达到完备阶段。封建时代的监督者们虽然都是对皇帝负责,但使用极致手段完全置官员于皇帝的掌控之中,则由朱元璋始。明代特务猖獗,人人皆知,不必赘说,但那只是监督的一部分。对官吏的监督主要依靠御史台(后改为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及给事中六科等监察机构。当然,还应该包括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通政司。除了这些固定监察机构,朱元璋还经常派人巡视各地,了解官吏的政绩。朱元璋对监察官吏的要求非常严格,反复教育他们要“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监察官吏一旦违法犯禁,处罚都远比一般官吏为重,如《大明律》规定:“凡风宪官吏受财及于所按治去处求索、借贷人财物,若卖买多取价利,及受馈送之类,各加其余官吏罪二等。”为了使官员绝对服从朝廷的命令,明律规定在朝官员受皇帝差遣及调动职务而托故不行者,官吏无故擅离职役者,官员赴任无故过限者,均治重罪,大臣私自选用官员者处斩,滥设官吏、擅自传唤属官,均严加惩处。《大明律》和四编《大诰》对各级官吏的行为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也就是“有法可依”,官员违反这些律令时又有具体的眼睛来盯梢,形成“有法不敢不依”的环境,最终使官员“守令畏法,洁己爱民”。

可惜的是,朱元璋的这些措施是救得了一时,却难救一世的策略。

史书载,由于刑戮过甚,官吏惶恐不安,士人不愿仕进。“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为了保全身家性命,许多人做官从政,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唯唯诺诺,无所作为。士子们更视仕途为畏途,“以溷迹无闻为福,以受玷不录为幸”,因而“多不乐仕进”。整肃吏治对治国安邦而言,对老百姓安居乐业来讲,确实是好事,但如果弄得举国上下恐怖气氛弥漫,整肃就脱离了常态而堕入病态之中,人性极大程度的扭曲了。在病态的环境中,不管朱皇帝怎么严厉,他的那些措施也逃脱不了“人亡政息”的命运。虽然洪武时期制定的《大明律》一直在整个明王朝都起着作用,但朱元璋的子孙在明太祖去世后就慢慢减弱了执行力度。朱元璋本想建立一种制度,使他的子孙万代永践帝祚,为这个目的,他用尽了各种方法,比如曾举办背诵《大诰》比赛,然而这本身并不是建立制度,而只是一种“花架子”。

制度建设不是制定几条律令那样简单,也不是发布几道禁令就算万事大吉,而是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能保证具体的律令、规定不折不扣地执行,不随掌权人的更替而发生大的变化。“不折不扣地执行”不

难,朱元璋就可以做到;不随权力的更迭而出现“人亡政息”的现象,朱皇帝万万做不到。形成这种机制,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封建帝王如朱元璋怎么也不会走这一步。

封建帝王最怕的是大权旁落,想方设法诛杀功臣,剥夺他们的权力,怎么会容忍卧榻之侧有他人存在呢?因此我们可以说,封建社会缺乏的并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也不是大公无私、铁面无私的官员,更不是遵纪守法的老百姓,而是集体执政的民主精神。以“一言堂”始,恶性循环,末了乃以“一言堂”终。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后不久便要称帝,与其说袁某的个人品质有问题,毋宁说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把袁氏熏透了。

这种民主机制不是朱皇帝所能接受的,同时任何封建皇帝都不能接受。所以,不管这些封建帝王建立清明世界的愿望多么强烈,治国安邦的策略多么详尽,到头来只有王朝没完没了的更替,却始终不能良性循环。当然,没有民主的参与,一个人说了算,社会也可以前进,也会有发明创造,遇到好皇帝的话,老百姓甚至可以生活得不错,但它难以消弭王朝更替带来的动乱。惧怕权力受损,是朱元璋们建立民主制度的障碍,当他无力掌控他的王朝时,新的掌权者便诞生了,但那个障碍仍然存在于新王朝。

同类推荐
  • 三国之梁山群英传

    三国之梁山群英传

    王好一个现代游戏程序编写员,带着自己刚刚建好的水浒游戏人物模型穿越到三国荆南。初入贵地的王好发现自己拥有一个可以召唤水浒好汉的系统,从此展开了与天下英雄争霸的路途。
  • 大汉定远侯

    大汉定远侯

    定远侯威行西域,其智勇已然是历史名人中的顶尖水平了,率三十六人平三十六国,更是开挂般的战绩。若是再为之随便开点儿外挂,那会变成怎样的情景呢?
  • 大秦盛衰四十年:破译大秦帝国密码

    大秦盛衰四十年:破译大秦帝国密码

    大秦帝国,一个神秘的王朝: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统一的建封王朝;它有着亘古未有的辽阔疆士;它奠定了延续十五个封建王朝或时代的统治基础;然而就在短短四十年间,大秦帝国经历了从崛起到灭亡的历史变迁,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一辉煌而又短命的王朝?它的主人、一代大帝秦始皇又为何给后世留下了种种难解的谜团……
  • 李黑

    李黑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漫步西关,风流少年征伐前尘,激起刀兵水煮江山,社稷宏图李黑一介布衣臣民,如何在即将没落的文明中再造不世传奇,如何抵抗来自位面界的入侵...........................(看过的好朋友别急着走,收藏一下呗,书架撑下几千本书不成问题)
  • 汉末之纵横天下

    汉末之纵横天下

    他,当今武术界年轻一代的翘楚,声名鹊起、前途光明。然而,一场莫名的大雾却将他送到了烽火四起的汉末!没有刘备、刘表的皇家血统;没有袁绍、袁术显赫的世家背景;也没有曹操一样强大的家族势力,在这个乱世之中,他又应该何去何从!
热门推荐
  • 开山门

    开山门

    赵星,一个风华绝代、特立独行的少年郎,一个矢志复兴荣耀的少年郎,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念念不忘的少年郎。在刻着“封魔宗”三个大字的山门石碑上,永恒地残留有他划出的两道交叉的剑痕,剑痕里激荡着他浩然无匹的剑意:封!在封魔宗前辈门人们归墟的墓园前,永恒地立着一块他用剑刻下的石碑:替天行道,万死不辞!在封魔宗刑台所在的山峰云雾间,永恒地飘荡着他铿锵有力的宣言:不自由,毋宁死!
  • 苍山七染

    苍山七染

    十年的宠爱我以为只是一场梦,终究梦醒了。沧海以北,桑田以南,在梦里我是不是见过你。我沿着河堤一直走一直走,满心欢喜以为终于可以看见彼岸,可是不管走了多远,始终见不到我梦里的少年。我趋于现实,和在你眼里我的影子。
  • 剑外有剑

    剑外有剑

    魔教教主重楼为复情仇,立誓血屠天下。九天玄灵恰逢百年天劫,渡劫失败,苍生陷入血海。传说只有寻到三把上古神剑的主人,才能抵挡这场千年浩劫。紫云村惨遭屠村,一少年云景夕绝境忽然爆发出强大力量,逃离紫云村。这是一场苍生的劫难………
  • 边伯贤之梦境

    边伯贤之梦境

    金圣娅,一个拥有着幸福家庭的人,因为妈妈的逼婚,成了伯贤的未婚妻。因为一个梦,让她珍惜身边的人,又经过怎样的磨砺使他们走在了一起
  • 恋上黑道王子

    恋上黑道王子

    淑明女中的林恩姬与大家心中的“钢琴王子”李民宇因篮球结仇。出于报复,在众目睽睽下,李民宇指定她作为自己的女朋友,于是恩姬可怜地成为众人追杀的对象。两人开始了所谓的“约会”,恩姬也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民宇。正当两人的感情火热发展的时候,恩姬忽然发现了李民宇的秘密。而李民宇也在母亲的强压下离开了恩姬,逃避了自己心中真正的感情。半年后,一个人的出现,突然改变了一切…… 该书讲述了一个典型的韩国爱情故事,浪漫的情节,帅气的男主角,青春洋溢的对白,可爱的表情符号,具备当下流行的各种元素,配合势头不减的韩流,对青少年有很强的吸引力。
  • 守护甜心之复仇姐妹花

    守护甜心之复仇姐妹花

    她们与他们本是好友,只因几个转校生而发生了改变。曾经的友情已逝去,亲情已消失不见,她们又该何去何从?再次回归,惜日天真活泼的她们,蜕变成了冷漠的少女,欺我的,负我的,定要他们后悔……
  • 叶念笙凉伤

    叶念笙凉伤

    你说当初,我没有认识过你该多好一阵风,掠过。一片叶,落下。其实人生就像风、叶。吹过了。落下了。就被再妄想能重来了兜兜转转,恍恍惚惚,时光流年匆匆流逝什么,才是我和你的结局呢?回忆。渐渐遗忘你可知道,我最轻浅的念想不过只是想为你唱起最后一首离歌。
  • 豪杰演义

    豪杰演义

    田和一梦回到数千年前。灵士、羽士、大妖!远古神话的神秘面纱在田和这个混蛋的面前被粗暴撕开。征伐杀戮、国国兼并!名不聊生的惨况怎会如此真实?百家争鸣豪杰并生的乱世吗?“看我凭依《夺天奇册》的威能,悟彻六大神通的秉性,潇洒纵横人世间!”田和躺在脂粉堆中,单手撑头大言不惭。嗯,是该搞点事出来的时候了。
  • 古剑奇谭:幻梦残缘

    古剑奇谭:幻梦残缘

    “苏苏,我们说好不分离的,你一定要等我。”晴雪口中呢喃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经流年

    经流年

    曲未终,人已散,情未了,缘已断。你我之间,根本就是玩玩而已,我们八年的感情,你全都当儿戏。我今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爱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