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3000000002

第2章 《官场现形记》(1)

鲁迅认为的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四部谴责小说的合称。即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在旧的社会制度行将瓦解,传统文化、传统观念受到新情况、新问题挑战的条件下出现的。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反映的思想观念,是对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和人们行为方式上的解构和反叛。这些作品直接以社会上的种种弊端构成情节矛盾,把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拿出来示众,用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语言表示自己对这类丑恶现象的憎恶,以激发人们改良社会的决心和勇气。

《官场现形记》原书署“南亭亭长著”。南亭亭长即李伯元(1867—1906年),名宝嘉,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3岁时丧父,由曾做过山东道台的伯父抚养。擅诗文,少年时代高中头名秀才,后几次考举均落榜。1896年到上海办《指南报》,后来又主办《游戏报》《繁华报》。1903年,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陆续写出了《官场现形记》六十回、《文明小史》六十回等书。

《官场现形记》是清末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全书共60回,结构安排与《儒林外史》相仿,以人为骨,串联而成。作品借清末官场为表现对象,描述了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的旧官场之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其中多是实有人物,只是改易姓名而已。胡适曾在为此书做的序言中论说过:“就大体上说,我们不能不承认这部《官场现形记》里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当时官场的实在情形。那些有名姓可考的,如华中堂之为荣禄,黑大叔之为李莲英,都是历史上的人物,不用说了。那无数无名的小官,从钱典史到黄二麻子,从那做贼的鲁总爷到那把女儿献媚上司的冒得官,也都不能说是完全虚构的人物。”

(一)内容简介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击社会黑暗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和佐杂小官钱典史写起,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长吏、省级藩台、钦差大臣以至军机、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们为升官而不择手段,蒙混倾轧,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晚清官吏的丑态图。

作者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官僚形象,他们的官职有高有低,权势有大有小,手段各有不同,但都“见钱眼开,视钱如命”。举人出身的王仁开馆授徒,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他说只有读书才能当官,而这当官的好处则十分诱人:“点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坐堂打人,出起门来,开锣鸣道。”这些是上不得台面的话,而他居然堂而皇之地拿到课堂上宣讲,且振振有词。我们不难想象,在这种思想教育熏陶下的门徒,除了祸国殃民之外,还会有何作为。“读书科举而仕”本是封建社会官之“正途”,但“正途”尚且如此不堪,何况其他。最严重的则是捐官,即用钱来买,按官阶定价,不问买方出身来历,是否有才能,只要肯掏得起银两,即可做官。为铲除太平天国、义和团等起义而出台的另一个为官之道,美其名曰“军功”,即用官位当奖品颁发给打仗立功的人员。而这些有“军功”的人大多是靠着屠杀百姓、镇压起义的刽子手。他们虽各有特点,手段各不相同,但其本质无不是鱼肉百姓,见钱眼开,视钱如命。一部《官场现形记》正是一幅封建社会的官僚百丑图,曲妍尽态,呼之欲出。

(二)一幅清末官吏的丑态图

作为清末最早最有影响的谴责小说,其作品中没有—个中心人物和一个中心事件,而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短篇连缀而成的。作品旨在揭露和谴责晚清社会的政治黑暗和吏治的腐败。书中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封建官吏,这些人有文官也有武将,职位、品级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即“千里为官只为财”。为了钱,他们贩卖人口、克扣军饷、滥杀无辜、鱼肉百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钱,他们不顾礼义廉耻,将人性抛诸脑后,“金钱至上”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保住冒骗来的官职,冒得官逼着17岁的亲生女儿给上司做妾,任人糟蹋;瞿耐庵的老婆为了让丈夫升官发财,竟恬不知耻地拜湍制台十几岁的小姐做“干娘”;浙江署理抚台付理堂,旧衣破帽在身,表面廉洁奉公,实则受贿卖缺,当了一次副钦差,就赚了几十万两银子;胡统领“剿匪”,更是《官场现形记》中描写统治阶级残害百姓最深刻的篇章。原本没有劫匪的严州,只因城里出了两桩盗案,胡统领就虚张声势,率领大队人马前来搜掠抢劫,将村庄洗劫一空,并与地方官勾结,逼迫百姓送万民伞,然后奏凯班师,赚得个“破格保奏”。除此之外,小说还着力描写了这些欺压百姓的官吏在洋人面前奴颜卑膝、妥协投降的丑态等等。《官场现形记》对晚清的官吏做了比较全面的揭露,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主义意识,同时开拓了中国近代小说的现实主义之风。但是,作者错误地认为只要把坏官变好官,天下就太平了。而他写这部书的目的,也是想让官吏读后“知过必改”。这种不触动封建制度的改良,显然是行不通的。另外,对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诬蔑攻击也是这部作品的不足。显然,作者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著书立说的。在艺术表现上,作者善于通过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把生活中的丑恶现象集中起来,运用讽刺和夸张的手法进行渲染,有些细节描写真实生动。但是,由于头绪繁杂,缺乏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所以给人的印象不够深刻。

(三)一代现实主义风格的开拓

《官场现形记》现实主义风格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题材选择与组织的实录性。我们常把某些现实主义的态度广泛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的文学作品称为“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代诗史”“社会风俗史”,那么将《官场现形记》称为晚清官场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官场丑行的“百科全书”应是毫无愧色的。

《官场现形记》对于官场的种种龌龊卑鄙、秽恶无耻、昏聩糊涂的丑行恶德的真实记录进行艺术的集中和突显,昭示于读者面前,并从理性的高度予以观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作家以生动的形象表明,上至最高统治者“老佛爷”,下至中枢重臣、封疆大吏、抚道知县,直到典史、师爷等佐杂底层,几乎无官不贪,无吏不污,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封建王朝统治分崩离析、病入膏肓的末日图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官场现形记》的许多材料有所来历,但它毕竟是小说,若仅仅拘泥于书中史料的“索引”,往往导致诸多误解。而且与《儒林外史》不同的是,《儒林外史》是士流中人自讽儒者之奇形怪状,作者身为士人,熟悉内情,因而凡所叙述,“独多而独详”;而李伯元自己并非官场中人,“对于官场的情形也并不很透彻,所以往往有失实的地方”,加之《官场现形记》最初是在《繁华报》上连载发表的,作者边写边刊,而且不少是急就章,艺术上难免粗糙。作者自己也曾说过:“未作《官场现形记》之先,觉胸中有无限蕴藉,可以借此发抒,迨一涉笔,又觉描绘世情,不能尽肖,颇自愧阅历未广,倘再阅十年而有所撰述,或可免此弊矣。”(语出《谭瀛室随笔》,见《李伯元研究资料》109页)。关于这一点,胡适先生的评价还是很公允的:“虽然有过分的描写或溢恶的形容,虽然传闻有不实不尽之处,然而就大体上论,我们不能不承认这部《官场现形记》里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当日官场的实在情形。”

《官场现形记》在艺术风格上同时具有讽刺小说和社会批判小说的双重特点,因而在表现手法上,冷峻的再现性描写是《官场现形记》现实主义风格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论及《官场现形记》的艺术风格,人们往往以《儒林外史》与之比较。鲁迅先生格外推崇《儒林外史》,他认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确实若以“婉而多讽”的标准来衡量,《官场现形记》未可算作成功的讽刺小说,然而以此来衡量其小说艺术上的优劣,似又流于简单化了。

同类推荐
  • 希望:鲁迅散文

    希望:鲁迅散文

    鲁迅是民族的脊梁,鲁迅散文,是民族的灵魂。本书是鲁迅散文的精选集,是从《野草》《朝花夕拾》和《夜记杂感》三个部分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最有思想而又最有温情散文。选编者钱理群、王得后是鲁迅研究界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 (中国话),调动得(极难凋动)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 今日出门昨夜归

    今日出门昨夜归

    这是一个巨大的超赵人类文明能力的石窟群。但在厂窟周围却生活着群几乎被现代文明摒弃的穷孩子。一个名叫路云天的奇人在这里自筹资金办起了一座初级中学。路云天突然被害而且遗体不翼而飞。同学们在追查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扑朔为离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怪异事件,使大家的探秘过程,变成了对宇宙、对人性、对生命的寻觅和领悟……二十多年前,著名作家竹林曾以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轰动全国,并得到了茅盾、冰心、萧乾等前辈的激赏;二十多年后,她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再度出发,以优雅的、意气风发的姿态行走在科幻、魔幻与现实主义之间,为当代中学生讲述了一个奇妙诡异、大气磅礴而又充满了诗怀画意的故事。
  • 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以前我一直觉得对爱情还是不要太认真的好,不然会伤的太重,但是遇见你之后,什么伤的重不重都不管,我只想用所有来爱你。也许最后我们可能不会在一起,可我还是想把什么美好都给你。70多个爱的故事,10多万字的心灵独白,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感悟,却还远远写不尽你带给我的从未有过的感觉。当我朝你看过去时,发现,你已经在凝视着我,这是最美妙的感觉。《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愿欢喜和困惑交织、告别与告白不断、受伤与成长并行的美好时光在此定格。
  • 失学之谜

    失学之谜

    本书精选了作者有关青少年生活或励志方面的67篇精彩小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既有童年生活的乐趣,少年读书的努力,青年职场的展示,又有友情、爱恋的描绘,父母对儿女无私的付出,更有同学、朋友、老师在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翻开此书,人生之旅尽收眼底;品读此书,生命养料尽情汲取。相信在与书中人物生命的对话中、启迪下,一定会为你的人生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 柳光铎诗稿

    柳光铎诗稿

    柳光铎,1938年生人。退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員。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爱诗词丶收藏丶书法丶艺术刻字丶民间工艺。柳公葫芦是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诗集出版。
热门推荐
  •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追债的月光

    追债的月光

    很久很久以前,在山的那一边,住了一群追债人。。。。。。
  • 云火传奇

    云火传奇

    华夏大学生李天阳,意外穿越异世,还没体验生活,却被迫卷入了一桩桩凶险的事件之中不能自拔,他能否逢凶化吉,拨开重重迷雾,找出事件元凶?五大圣兽,五大凶兽同时现身大陆,引领纷争的高潮,各国为利益你争我夺,国内亦是暗流涌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上古时代未完的棘手事件接踵而来,他能否带领大陆逢凶化吉,让天道回归正途?两个世界,两种文明,却被数股腐化之气纠缠在了一起,不能善存,这背后到底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重生异世,步步为营,且看天阳翻云覆雨,对抗各路猛人,踏足巅峰,成为神之所在!
  • VIP老公吃定你

    VIP老公吃定你

    他所有的好都给了她。她所有的恨都给了他。一年前,爱恨交织的沐苏杭一刀扎进顾淇奥的胸口,他没死,她疯了。友人问:“她差点杀死你,你还要在她这棵歪脖子树上吊死?”顾淇奥答:“所以我要娶她。”“报复?”“那像是我做的事吗?”沉默片刻,友人不得不承认:“真的不像……”人人都羡慕沐苏杭,不知烧了几辈子高香,才遇到一个顾淇奥。沐苏杭长叹一声:“如果一个男人知道你所有的黑历史,你觉得离了他还能有好日子过吗?”这是一个由爱生恨,后又爱得死去活来,最后终于修成宠婚的故事。
  • 那树下的孩子

    那树下的孩子

    本书用流畅清新的语言记录了一个叫慕容星的小女生和她的老师、同学的小学校园生活,抒发了作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真挚情怀。
  • 宿命漩涡

    宿命漩涡

    追溯无尽的源头,黑暗遮蔽乾坤,被束缚的光深藏于阴霾之中。岁月的泉水滋养万物初始的萌芽,大道的火焰引爆神秘的灵魂力量,挣脱命运枷锁的第一缕曙光凿开天际的裂痕,并由此诞生出禁古生命的奇迹...天命所归,造化渡劫。宿命的牢笼,九颗预言之星的对决。尘封的裁决之刃,究竟谁才能逃脱执刑者的杀戮之眼...而最终,悲剧命途的篡改又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 插班生的秘密

    插班生的秘密

    夏陌因为一场比赛而被妈妈带到了日本,真巧,龙马也来到了日本,两个从小就和龙雅玩儿的很开心,双越喜欢夏陌的舞蹈和钢琴演奏,夏陌喜欢双越的兄弟情义和玩儿弄中的网球,根据XF的原著所改编,我这个脑洞特别大的作者会让他们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先声明我可能会把一些角色性格写偏,所以对不起哈!!
  • 渣夫当道:毒妻哪里跑

    渣夫当道:毒妻哪里跑

    虽出身为官门嫡女,却天煞孤星,一出生就克兄克母,府内人人避之。虽嫁为宦门正妻,却是替妹代嫁,夫君嫌恶她顶替了他的心上人,婆母憎恨她克死了公公,众宠妾更是将她看成眼中钉,就连丫鬟都敢爬到她头上骂丧门星了。今儿若不让你们个个屁股开花,恁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女巫,少将大人狠狠爱

    重生女巫,少将大人狠狠爱

    前世,她拥一生荣耀,却被渣男贱女害死,她不甘心,生为一代女巫,她用尽死前最后的精神力,凤凰涅槃,再次回生!又意外获得至尊空间!里边上古灵书数不胜数,最最重要的是,她又获灵眼,灵眼乃是进入空间的第一层通道!那么,前世害过她的人,你们准备好了么?某男:没准备,也不想某女:(砸)你还想被砸胸?某男:想啊!
  • 月经病患者怀孕指南

    月经病患者怀孕指南

    本书为指导月经病育龄女性怀孕及妊娠期防治月经病的通俗科普读物。作者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笔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女性生理特征和月经病的基本知识,从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育龄女性常见月经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常用药物、中西医治疗方法以及对胎儿健康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同时介绍了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辅助生育技术的内容和应用前景。内容丰富实用,叙述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适于患有月经病的育龄女性及其家属,各级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基层人员和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