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2600000007

第7章 著名面塑(1)

北京面塑

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根据所需,用这些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搓、揉,用小竹刀点、切、刻、划,塑成人的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有衣裙飘飘、婀娜多姿的美女,有天真烂漫、稚嫩无邪的儿童,有各种神话故事、戏剧中的角色和历史人物。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人们都为艺人那娴熟的技艺和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称北京面塑为“中国的雕塑艺术”。

北京面塑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

清朝大才子刘墉(刘罗锅)虽在北京做官,但他并不是北京人,他的老家在山东,家里的管家、差人大多数都是从山东老家带来的。

刘墉家厨房里有个大师傅也姓刘,是刘墉的同乡。有一年,从山东老家来了个亲戚,姓王,有四十多岁了,大家都叫他老王,是山东菏泽人,因为家乡年景不好,想到京城的刘师傅,于是就来投奔他了。

老王帮刘师傅干些杂活。有一天,老王帮助揉馒头,干着干着来了兴致,他照着山东人过年节的习惯,把馒头揉成了各种形状,有的成了仙桃,有的成了一朵花。他又用小木梳在揉好的面团上一压一挑,一会儿做了一条小鱼,一会儿又做了一只蝴蝶,蒸好后往饭桌上一端,引得刘府的家眷们拿在手里反复地看,竟舍不得吃了,刘墉问老王怎么学的这么好的手艺,老王回答说:“俺家乡穷,过年节时家家要互相走动走动,总得带点礼物啊!可哪买得起点心呢,就把面捏成各种玩意儿,蒸熟了当礼物。”刘墉问他:“你还会捏别的吗?”老王回答说:“能,不知大人喜欢什么样的?”刘墉指指墙上的挂画《八仙上寿》说:“这上面的人物你能捏吗?”老王认真地看了看画上的人物,点点头说:“可以试试。”老王回到厨房,用心地捏了两三天,把八个仙人捏出来了。刘墉一看,十分高兴地说:“老王啊,你不是想找个营生吗?我看你就专心做面塑吧,拿到大街上、庙会上去卖,也能赚钱啊!”刘墉给他出点子说:“为了能保存长久,可以在面里加上蜂蜜,再加上三成的江米。”他还让老王用冲好的各种颜料的水和面,这样面本身就带色,比捏好了再上色可能要好看得多。”老王心窍大开,回到厨房按刘墉教的办法去做。他又试着做了几件工具,用竹子做圆拨子、扁拨子,用铁片砸成的各种小剪子。有了可手的工具,干起活来方便多了。不到一个月的工夫,老王技艺大进,捏了一套带色的八仙,用盘子托着送给刘墉看。八仙人物面目清晰,神态各异,又加上配上的各种颜色,更显得活灵活现。江米面蒸熟后本身就发亮,再加上蜂蜜,简直是半透明,八个仙人赛过牙雕玉刻的了。刘墉拿起面塑端详了好久,连连夸道:“好,好,太妙了!”猛然间,他想起一件事:不久皇上的寿辰要到了,往年皇上庆寿,大臣们都纷纷献寿礼,一花就是上万两银子,刘墉为这事伤透了脑筋。他想,这回我何不就用面塑作寿礼,既好看又省钱,于是,他对老王说:“我想把你的手艺派个用场,你能不能再把这八个仙人捏大一些?”刘墉用手比画着:“有尺把高就行。”老王说:“好,我去试试。”老王又回去捏,三天以后就捏出来了,而且还别出心裁地捏了个老寿星,漂亮极了。

乾隆皇帝上寿那天,刘墉命人准备了一个朱漆描金的大抬盒,把九个面塑摆在里面,上边盖了一块大红绸子,由两个家人抬着直奔皇宫而来。刘墉来到乾隆面前拜寿,命家人把大抬盒放到大案旁,然后一件件取出放在桌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九个仙人光彩夺目,压倒了所有的寿礼。

等乾隆皇帝一走,王亲贵戚、众大臣一窝蜂地围了来,对着面塑赞叹不已。有个驸马想给老娘送寿礼,要出高价买一套八仙面塑。刘墉回府后,叫老王到外面租处房子,做起面塑买卖。老王喜出望外,除了捏八仙之外,又琢磨着捏出了许多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关羽、张飞……花样越捏越多,手艺也越来越精。后来,老王年纪大了,就把手艺传给了儿子,还收了几个从老家来的穷乡亲的孩子做徒弟。于是,面塑这门手艺就在北京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北京面塑艺术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吸收其他艺术之精华,广采众长并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面塑艺术风格,最著名的有“面塑汤”、“面塑郎”、“面塑曹”。逢年过节时,艺人们用面粉做“饽饽”、“枣花”、“月糕”、“面鱼”、“面羊”,这些面食蕴含祝福意义,又可作为祭祀的供品,既好吃,又好看,还蕴涵着求吉纳福的祝愿,深受人们的喜爱。

清朝末年,北京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面塑大师汤子博。汤子博生于1882年,自幼心灵手巧,尤喜绘画,学画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当时,往来通州的艺人极多,其中山东曹州艺人所塑的面人生动古朴,所用工具又很简单。汤子博一见面塑便爱上了,于是自制竹针,试捏面人,反复制作,不久便成功了。于是,他身背木箱,开始以捏面人为生。他曾向通州著名画匠田凤鸣学习写意画和工笔画,后又到北京向张竹轩、胡竹溪学习,涉猎金石、泥塑、木雕、油画、漆雕、水彩画等多门造型艺术和实用美术,将其与面塑的技艺融为一体。从此,他的面塑风行大江南北,被人称为北方第一面塑大师,人送艺名“面塑汤”。他创作的题材分三部分:佛教人物、古典文学人物和戏曲人物。汤子博能在极小空间内捏出“独钓寒江”、“竹林七贤”、“三战吕布”等故事。在“三战吕布”中,虎牢关的景象历历在目,纵骑挥刀激战的情景栩栩如生。他塑的老人,能使人感到老人丰富的经历和世态的炎凉。他塑制的钟馗身着红袍,面部呈红褐色,须发蓬松,瞋目怒视,表现了为正义而战的豪情和勇气。

汤子博的面塑人见人爱,连名人刘半农、梅兰芳的家里都摆着他的作品。

天津三益公司经理李道衡喜欢面塑,特地把汤子博请到天津,做了一批面塑拿到天津手工艺品展览会上去展览,以后又拿到巴拿马艺术品展览会上去参展,都获得了金奖。

山东面塑

山东面塑源于山东菏泽,菏泽古称曹州,而曹州面塑源于穆李村,有“天下面塑出穆李”之说。

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豫、皖、苏三省接壤,自古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美誉。

菏泽面塑是在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的“花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生面塑、熟面刷色塑和熟面染色塑三种。曹州面塑采用可塑性较强的白面和糯米面为原料,染成黑、白、蓝、绿、红、黄、紫等多种颜色,由塑动物、瓜果发展到塑人物,使面塑成了人见人爱的艺术品。

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影响所及,遍布全国,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三派各具特色,而山东菏泽李派一直独占鳌头,其代表人物先后有李俊兴、李俊福等。

菏泽面塑驰名全国,声扬世界。李俊兴曾挑着担子走遍中国各地,还到过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十几个国家。

济南面塑俗称“捏面人”,以糯米面为主料,调进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小刀、小篦子、竹针等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中国面塑发源地在山东,山东面塑源于菏泽,而济南面塑正是菏泽面塑的正宗传承地。

济南面塑创作讲究快、准、色彩搭配协调,面塑水平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准,而且从远古至今,济南的面塑工艺没有中断过,这在全国是罕见的。

山东冠县郎庄的面塑统称“面老虎”,是民俗中不可缺少的辟邪物,多由妇女捏制。传说郎庄的“郎”和“狼”谐音,而狼吃人畜,必须做面老虎吃掉狼,人畜才能平安兴旺,所以郎庄的面塑是从做面老虎开始的。于是,当地各种面塑便统称“面老虎”了。

冠县位于山东省最西部,地处鲁西北平原。这里是全国“鸭梨之乡”,曾是清末义和团起义之地,是一座古老的县城,在春秋战国时即已有名了。冠县郎庄只有三四十户农家,男女老少、家家户户一年四季都在制作面塑,大的高四五寸,小的只有一二寸。全家老少齐动手,在面案上用剪刀、梳子、擀面杖及菜刀等简单工具,熟练地捏塑出世间百物,经过蒸熟,上胶着色,最后晒干,美丽的小面塑就完成了。

郎庄面塑取材广泛,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戏曲故事、十二生肖、花鸟虫鱼、蔬菜水果,样样俱全。其中刘海戏金蟾、哪吒闹海、猪八戒背媳妇、关公、八仙、金鱼、蝉、青蛙、公鸡、老虎、猴、春燕等十分受欢迎。

郎庄面塑“武松打虎”中,武松一手举哨棒,一手提虎,眉毛倒竖,作击虎状。人物矫健有力,表情刻画生动自然,十分精彩。色彩的运用艳丽而沉稳,在大面积的红色和黄色中以深绿色调剂,同时以淡绿色点缀头巾和哨棒,极为醒目。

郎庄面塑多为扁平浮雕造型,易于平放和吊挂。涂色强烈夺目,以红、黄、绿等原色为主,再用钴蓝和白粉点缀花骨朵和梅花点,像珍珠翡翠般闪烁着。最后以墨线勾画眉眼和头发,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传统郎庄面塑技艺只传儿媳不传闺女,每代都有新的创意。

山西面塑

山西民间每逢春节,都要用面塑,祭祀天、地、神和祖先,祈祷丰衣足食,万事如意。

春节的面塑在造型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很大,称之为“米面成山”,传说开始时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作的。

春节时,祖灵前要供一只面羊,表达对祖宗的虔诚之意。长辈送儿孙后辈的面制“钱龙”,是一种类似于蟾的三足理想动物,寓意钱龙入府,招财进宝。同时,家家都要捏制大量的点彩的花馍,用于酬宾待客。

晋北人家供神所用枣山是颇为讲究的,因为它是作为一种祭物而出现的,人们认为它有某种超越自我的神秘力量,是人与神之间交流的桥梁。制作时把发好的面擀成扁平的大三角形,在上面铺一层红枣,再用面做成盘云、盘龙、盘兔和如意纹样,间或点缀上连理枝、元宝、下山虎、上山鹿、瓜果之类,再以五谷杂粮点眼睛,镶鼻子,蒸出锅来,洁白的面与深红的枣、五彩粮豆形成对比效果,在大年初一迎神时供于神位之前,表达对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霍州位于山西中南部、临汾地区北部,太岳山主峰和汾河横贯其地,扼山西南北交通之要冲。这里群山环绕,境内东北高、西南低,平原、丘陵和山地各占三分之一。霍州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极多。

春节来临前,霍州农家妇女要用家庭自磨的精粉按当地习俗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巧公、巧母等面塑制品,象征万事如意,多福多寿。

寒食时节,霍州人上坟祭祖用的面塑“蛇盘盘”,分单头蛇、双头蛇两种。祭祖时,晚辈吃掉“蛇头”,表示“灭毒头,免灾祸”。

农历七月七日是乞巧节,传说这一天妇女吃了针线、顶针之类的面塑就会心灵手巧。

农历七月十五日,霍州面塑种类最多,如狮子、老虎、狐狸、猪头、羊头、针线、箩筐、顶针、剪子以及造型为女子坐于莲台之上的坐饽饽等。

婴儿满月时,由姥姥家制作直径一尺多的“囫囵”送给外孙(女),谁来看孩子,便把“囫囵”切一块送给来人享用。这是一个圆形面圈上再置放精细的十二属相的面塑。有的在大“囫囵”里还捏有小的“囫囵”,中间放龙凤或虎头造型的面塑,名曰“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

新媳妇过门第一年,娘家要给女儿送“羊羔儿馒头”,有的一次送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馒头造型多种多样,“牛羊”造型象征六畜兴旺,“麦秸集”造型象征五谷丰登,石榴造型象征多子多福。

霍州面塑造型朴实,不尚修饰和着色,一般只用红色点彩。

阳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凤凰城”之美誉。这里有名扬华夏的灿烂文化,阳城传统面塑根据制作方法不同,有生面塑、焙面塑和炸面塑。

焙面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材于传统故事的有《八仙过海》、《三仙姑下凡》、《刘海戏金蟾》、《明月和尚戏柳翠儿》、《嫦娥奔月》等,以戏剧人物造型的有《过江杀督》、《武松打虎》、《时迁偷鸡》、《打金枝》等,其他造型的有《胖娃娃》、《蛤蟆驮兔》、《人首鱼》、《蛇盘兔》、《金蟾》、《蝴蝶》等不下百种。大者尺余,小者三四寸。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娘家给女儿送焙面娃娃,极受关注,亲戚多去观赏,评头论足,代表着娘家的声誉。如今,焙面塑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焙面塑是用霍州特制的一种砂锅烤制而成,配料由上等白面、杏仁水、糖稀带色水、黑豆、花椒等配制而成,看着美,闻着香,吃着脆,是阳城最有特色的面塑,俗称焙面娃娃。

河南面塑

逢年过节,河南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面塑的习俗。在众多的民间面塑艺术中,以豫西的灵宝面塑和豫东的沈丘顾家面塑最为有名。

灵宝位于河南省西部,在豫晋陕三省交界处,北濒黄河,与陕西潼关接壤。灵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资源丰富,境内有老子著《道德经》的圣地函谷关。

灵宝面塑是伴随着当地民俗活动应运而生的,叫“窝窝花”,是当地群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赶庙会用来“祭神”的贡品。据老年人说:凡参加庙会的人,都要到庙里拜神。对神特别虔诚的人便达成协议,轮流主持每年一度的大祭。轮到谁,谁就要负责筹资,并在进入腊月后,把当地有名气的巧媳妇请到自己家里捏面塑。这些人心灵手巧,又格外虔诚。她们沐浴吃斋,精心捏出龙、凤、狮、虎、花、鸟、鱼、虫和“十二生肖”等面塑,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面塑做好后,分别插在用麦草绑成的草塔上。到了庙会这天,鞭炮齐鸣,香烟缭绕,主持人把“草塔”摆在庙院当中供神享用,求神保佑乡民们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面塑由供神的祭品演变成民俗活动中馈赠亲友的礼品。如青年男女订婚,小孩“作满月”,乃至建屋上梁,都要制作面塑馈赠亲友,俗称“糕花”,用于祝贺。

同类推荐
  • 连环画(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连环画(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包括;连环画探源、连环画中的图画、连环画的图文并茂、古代连环画赏析、近代连环画的发展等共六章内容。
  •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从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引领我们进入“十年动乱”之后,大陆传统艺术复苏,歌仔戏音乐传统得到恢复和渐变的1980~1990年。紧接着李晖以学术的眼光分析了1990~2000年,随着大陆经济步伐的加快,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戏曲在日渐式微的时候,歌仔戏音乐人无法回避地把流行音乐的思维引入歌仔戏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中产生出了创新的潮流。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环境艺术纵横谈

    环境艺术纵横谈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应该如何经营,环境艺术是什么?本书将为你揭示环境艺术。
  •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精选14幅西洋传世名画,均为印象派到现代派美术史中的代表作,包括《撑阳伞的少女》、《呐喊》、《亚威农少女》等,从 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创作意图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解读画作本身及画家生平,带你看懂每一幅画,分享喜悦与感动。 图文并茂的解构带你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热门推荐
  • 不轻易说,喜欢你

    不轻易说,喜欢你

    听说她失恋了,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她的号码,对她说道,“来我在的城市吧,这里没有忧伤只有阳光。”她无力的笑了笑,挂了他的电话。双手抱膝,看着窗外依旧明朗的天空,想起自己曾经也对另一个人说过同样的话。
  • 涅磐成凰,王爷的宠妃

    涅磐成凰,王爷的宠妃

    上穷碧落下黄泉,有些人,一眼万年。璟王,一场谋杀,她被人算计,从此万劫不复。一纸婚书,她被人杀害,死无葬身之地。大雨夜,她的“尸骨”被人带回,从此形同蝼蚁,苟且偷生。待我凤凰涅磐,屠尽天下叛我之狗,——篱落她以为自己可以算计一切,到头来却发现、唯有璟王与爱情不可算计。从签订谋约开始,她早就在与璟王的这场较量中,满盘皆输。
  • 五星魔斗

    五星魔斗

    大魔法师与女王有一个孩子,但把她送到人类世界生活,隐瞒她有魔法的事实,因为她与别人不一样,拥有五星的魔法,没有善恶,一旦变成恶势力,便造成世间混乱,本书主要是说她在初中的事情,相信还是学生的看了一定有同样的感想,不是的,也一定回想起学生时代
  • 美人颜

    美人颜

    一觉醒来,她成了祭祀贡品。突生异变,她黑发腿尽,只留一头银丝,一双紫眸。从此,她被成为妖女!他是古罗最尊贵的圣,世人尊他为古尊!唯有他,看到了世人唾弃的她的流光溢彩!
  • 都市之深夜食堂

    都市之深夜食堂

    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更不知道自己应往何处去,他的存在仿佛是从天而降般。他永远不老,永远不死,这样一来那他岂不是就如同神一般?然而他并没有任何呼风唤雨的神通,只是不老,只是不死。四百年来无始无终的岁月,让他一度认为自己仿佛是堕入了阿鼻地狱。
  • 皇妃回忆录

    皇妃回忆录

    沉静四季,马车轱辘咋咋作响,紫禁城承载着每个女子的梦。惊世容华,一身红衣,苏小鱼离开松江,孑然一人来到诡谲的京城。这个炎热盛夏,皇妃满目苍凉,不尽疲惫席卷而来。盛开的双面花,早不进你我的心里。“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梁史稿》
  • 寻梦修仙传

    寻梦修仙传

    在宇宙之间有一个叫做梦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叫做无心的人所造。后来,这个世界的原型已经完善了,这个世界也就被无心命名梦的世界。世间所有有思想的生灵都会有梦,他们认为那是梦,其实他们自己也不过是生活在梦里的梦中生灵。一个世界,一段人生,一个故事,追寻那属于他自己的梦……
  • 逆战——死地生还

    逆战——死地生还

    这里兄弟间有cp,男女中有暧昧,要欢乐有逗逼。嗨,兄弟,就差你啦!猛戳鼠标,还不快到碗里来!QQ群28665207《逆战———死地生还》,等你参战!!!
  • 乡村孩子的求学

    乡村孩子的求学

    被知识文化遗漏的地方,驻扎着一群渴望被知识熏陶的孩子
  • 温柔校草爱上单纯校花

    温柔校草爱上单纯校花

    13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到底说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