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2400000003

第3章 陆游(2)

第二年春天,南宋中央官署六部之一的礼部复试在临安举行。陆游满怀信心地参加了这次考试。他觉得自己在这次考试中发挥得比上一次要好,对恢复失地、坚持抗金的主张论述得比较透彻。如果能够取得功名,他就可以为国效力了。但事与愿违,满怀希望的陆游又一次落榜了。原来陆游这次考试的成绩本来很好,名列榜首,但录取名单上报后,秦桧一眼看到了陆游的名字,这立刻触动了他的旧恨,于是他公然把陆游的名字划掉了,而把自己的孙子秦埙列为第一名。

这件事给了陆游很大的打击,他不得不又回到山阴故里。当时的陆游“穷山读兵书”,作好了未来报国杀敌的准备。

陆游出头之日终于到了。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死后,朝野人士纷纷议论边疆大事,主张抗金;北方人民也盼望南宋政府早日收复失地。赵构在抗金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暂时斥退投降派,起用抗战派。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秋天,陆游以恩荫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时年34岁。主簿是地方县级小官,掌簿书等事。第二年的秋天,陆游改调福州决曹。决曹是管理刑法工作的,官阶仍然与主簿相同。

宋代官吏任职期限一般为三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陆游奉调回到临安,担任敕令所的删定官。这种官职主要是编辑朝廷公布的法令,事务并不很繁忙。删定官虽是小官,但到底是京官,接近庙堂,对于推动朝廷转向抗金,有直接影响。因而陆游非常重视这一官职。这时的陆游还对宋高宗存有幻想,便开始言事。他希望宋高宗放弃妥协投降的政策,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积蓄抗金力量。

陆游来到临安之后,结交朋友的范围扩大了。他结交了许多爱国志士,与国家民族共生死,他们相互勉励,积极组织抗金力量。但他们的热情不久便受到了打击。绍兴三十一年,陆游被罢免官职,又一次回到山阴。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退位,把皇权交给自己的养子、年已36岁的赵昚,这就是宋孝宗。赵昚做皇帝后,第二年把年号改为“隆兴”,表示要振兴国家。趁金兵南侵溃败,进行北伐,一举收复失地。为此他驱逐了一批误国投降的秦桧党羽,并任命主战将领张浚为枢密使,南宋政府一时又弥漫着浓厚的抗金气氛。

在这时,陆游也调到了枢密院担任编修官。枢密院是南宋王朝的中央军事领导机构。编修官的职责在名义上是编纂文件,实际上就相当于草拟文件的秘书。

宋孝宗认为陆游很有才能,富有爱国热情,又有政治远见,于是特地赐给他进士出身,这时陆游已经38岁。宋代以科举选拔任用官员,对资历看得很重,陆游却是破例以文章进用,担任编类圣政所检讨官,修编《高宗圣政》及《实录》。《高宗圣政》草创凡例二十条,多出陆游手笔。这是陆游第一次担任史官。

南宋偏安以来,已有36年,统治阶级腐化堕落,加上投降派长期得势,纪律松弛。因而宋孝宗的某些改革诏令,在官吏和将帅中遇到很多阻挠。这一年十一月,陆游为了争取北伐的胜利,上书宋孝宗,首先提出了国家诏令的威信问题,要让大小文武官员知道诏令不可怠慢,借以增强抗金力量。同时,陆游劝谏孝宗“爱民”“恭俭”,减轻对人民的聚敛,改善人民的生活,以积蓄国力。

到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曾采纳主战派张浚的北伐意见,对敌反攻。张浚担任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陆游积极支持张浚北伐,提出了“熟讲而缓行”的策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打无准备的仗。对于北伐进军的计划,陆游主张用兵要稳扎稳打,反对孤军深入京东,纠正了张浚重兵深入京东的冒险想法。抗金最终失利,主和派又抬头,孝宗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丞相,罢免了张浚。汤思退正式与金人议和,签订了“隆兴和议”。

在这样的情势下,陆游也受到投降势力的排挤,隆兴二年(1164年),离开临安,调往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虽然已调任镇江通判,但还是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免了官职。这年三月,年已42岁的陆游,从南昌取道回乡。

自从南昌免归之后,陆游在故乡闲居了三年。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从前的侍御史(宋代中央监察机关的长官)陈俊卿做了右丞相,他和陆游在镇江时就相识了,当时陈俊卿还在张浚幕府中的参赞军事。随张浚到镇江时,陈俊卿经常住在陆游的通判衙门里。每次相见,他们都热烈地讨论抗金大业,陈俊卿得到右丞相任命后的第二年,陆游也得到任用,被召用为四川夔州府通判。

陆游在夔州任满三年,恰好王炎来做四川宣抚使,邀请陆游去做他的幕宾,担任四川宣抚使公署干办公事,并兼任检法官。王炎是一个主战派的人物,才能出众,西北一带的军力、财力和人力都集中在他手里。陆游把他比做萧何、裴度,期望他能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当时,四川宣抚使的行政办公地点设在兴元府南郑县(今陕西汉中)。这里是西北的抗金前哨,在地理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军队驻防在这里,北面能够掌握关中地区,南面容易保障蜀中的安全,西面可以控制秦州一带,东面又能直达襄阳。因此,这里不仅成为宋金必争之地,而且也是恢复中原的一个根据地。陆游到南郑前线军事机关供职,想起早年立下的报国志愿终于可以实现了,心里特别雀跃。

陆游来到南郑以后,与王炎意气相投,感情融洽。陆游希望王炎恢复中原,便向王炎献进取之策。陆游认为,关中富饶,又处于敌人的侧面,东面有崤函这样的地势,可以积粟练兵,遇到挑衅也可以反攻;没有战事的时候更可以闭关退守,防御敌人。所以恢复中原应以关中作为根据地。陇右处于长安的后方,要夺取长安,必先夺取陇右。这是陆游到汉中以后所提出的一套完整的恢复计划。

“隆兴和议”之后不久,宋孝宗赵昚也像宋高宗赵构似的患了“恐金病”。他虽然加强边防和筹谋恢复,表面上作着跃跃欲试的姿态,但骨子里还是以防御为主。对于出兵的事,南宋统治集团都是谈虎色变的。作为南宋统治集团重要人物之一的王炎,也必然能体会到宋孝宗的意图,所以虽然他赞同陆游的进取之策,但又不能立即采纳,因为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兵作战。陆游在晚年想起这件事来,仍然感到遗憾。

南郑是西师的重镇,扼踞入蜀的咽喉,南可作巴蜀的屏障,东北可以经略中原,东达襄邓,西控秦陇,且处于西北的最前线。陆游来到南郑之后的那一年秋天,王炎以十万兵力防御金兵在秋高马肥时进犯,这也是每年秋天常有的事。陆游身着戎装,亲自参加了秋防,实现了他多年来为国从戎的志愿。

陆游还经常与士兵们一同巡逻,侦察敌人的动态。军队生活虽然艰苦,但是在爱国热情的支持下,她的心情是愉快的,而且对胜利前途充满了信心。“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段军旅生活成了陆游一生的自豪与光荣。

这一年的九月,宣抚使王炎奉调回临安担任枢密使,幕僚也随之散去,陆游也从此结束了南郑的戎马生涯。

乾道九年(1173年)的春天,陆游在成都安抚官署任参议官。成都府安抚使是地方军民的长官,而参议官则是一个空头衔,没有具体的公务。

不久,陆游担任了蜀州(今四川崇庆县)通判,后来又代理嘉州(今四川乐山县)的政务。宋孝宗抗金意向的不坚决,影响了主张抗金的虞允文的进军。局势的沉闷,使得年近半百的陆游心情异常苦闷,特别希望自己能再次拥有随军远征、打击敌人的机会。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四川宣抚使虞允文逝世,陆游也结束了嘉州的工作,又回到蜀州任通判。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担任四川制置使,召陆游担任参议官,于是陆游又来到成都。

范成大和陆游是好朋友,这次陆游来成都参议戎幕,对范成大抱有很大的希望。陆游以为范成大更能了解他,通过范成大可以实现他的恢复计划,完成驱逐金人的大业,以雪国耻。可是在与范成大的相处中,陆游的希望变成了失望。陆游寄意恢复,主张随时做好军事准备,等待时机北伐,而范成大则是全力守边,无意恢复。范成大始终对陆游很客气,在处理日常公务之外,他们经常饮酒赋诗,互相唱和。从诗的思想内容来看,他们的思想大不相同,范成大的诗多写身边琐事,陆游则寄意恢复。这一年的九月,言官们弹劾陆游“燕饮颓放”,陆游因此受到罢免的处分,担任主管台州桐柏崇道观的闲职。而针对“燕饮颓放”,陆游说:“这个说法别致得很,就作为我的别号吧。”从此以后,他自称“放翁”,后人也称他为“陆放翁”。

陆游受到这次打击以后,心里非常苦闷,也很悲观。漫步在一座驿站的旁边,望着细雨中年久失修、早已破败的驿站,他忽然看到驿站外面断残的小桥旁边开着一株梅花,孤独地挺立在那里,非常冷清。于是他即兴填了一首《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小词寄寓着陆游的深情,他以遭受风雨摧残和群花妒忌的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抗金理想的坚持,也反映了他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气节和孤芳自赏的性格,与其他咏梅的诗歌相比,这首词别具一格,别致深邃。

罢官后的陆游,尽管与范成大的政治观点不尽相同,但两人仍然保持了亲密的友谊。

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奉诏东还临安。陆游感到有些怅然,作《送范舍人还朝》诗一首。在这首诗里,他希望范成大回朝以后,能说服孝宗赵昚,早日举兵北伐,实现先取关中、次取河北的抗金计划。但是,南宋统治者根本不以国事为重。因此,陆游对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妥协投降不能不感到愤恨。他在这一年写下《关山月》一诗,对统治阶级的“文恬武嬉”、醉生梦死的现实作了集中而有力的揭露: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概括了当时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与投降派的矛盾。从多个角度斥责了南宋封建统治者恃和苟安,不修武备,沉湎声色的种种罪恶,抒发了戍边战士报国无门、虚掷年华的愤懑,表达了中原人民垂泪忍死、盼望恢复的痛切心情。诗中对南宋统治者的揭露和批判是很深刻的。

淳熙五年秋天,陆游回到临安,这时他已54岁,孝宗在便殿召见了他,但并未重用,只不过派他到福建、江西做了两任提举(掌管)常平茶盐公事的地方官。

淳熙七年,陆游被罢官回家,闲居山阴。直到淳熙十三年(1186年),他62岁时,才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县)知州。

陆游虽被起用,但由于投降派的专权,他的报国理想始终无法实现。因此,他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如《书愤》一诗,通过追述壮年时“塞上长城”的抱负与“世事多艰”的现实遭遇,抒发了自己壮怀不得实现的苦闷和对主和派误国的愤恨。结尾提到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及其所作的《出师表》,表达了自己想同诸葛亮一样挥师北上、为“兴复汉业,还于旧都”而驰骋疆场的壮志豪情。

严州在临安西南,140年以前,陆游的高祖父陆轸曾在这里做过知州。现在他又来这里做官,他的工作态度是勤勤恳恳的。他办事认真负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民租屡减追胥少,吏责全轻法令宽。”

淳熙十五年(1188年),陆游严州任满,卸职回家,不久奉诏到临安担任军器少监。第二年改任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修《高宗实录》,这是陆游第二次担任史官。这时,孝宗赵昚让位于儿子赵惇(宋光宗)。赵惇即位之初,陆游曾连上了几道奏章,切中时弊,劝新帝励精图治。昏庸的赵惇却把这些当做逆耳之言,再加上朝廷小人的弹劾,陆游又一次被罢免了官职。

从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到宁宗嘉泰元年(1201年)的十一二年中,陆游一直住在山阴,过着田园生活。

陆游的住宅在镜湖边,在家居期间,他和百姓很接近,不但身穿民服,口诵农书,还经常跟农民在一起劳作,参加他们的宴会,同他们共话桑麻,继续愤慨地倾吐自己的满腔忠愤,抒发深厚的爱国感情。

陆游虽然遭到贬斥和迫害,但他抗金的豪气依然如故,时刻准备披坚执锐,奔赴疆场,为收复中原而战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另一首诗中,陆游还为北方人民向昏庸腐朽的南宋统治者提出了有力的呼吁:“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此诗写遗民的心情,实际也是他自己的心情。虽然表现得比较含蓄,但对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已是一个有力的鞭挞。

陆游屡次遭到主和派的压制和打击,但决不同流合污,坚持写诗批判他们:“百战元和取蔡州,如今胡马饮淮流。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表现了他坚持不懈地批判投降派的顽强意志。

嘉泰二年(1202年),韩侂胄把修史的任务委托给陆游,又起用抗战派将领辛弃疾。陆游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不仅自己欣然前往,还力劝辛弃疾为国立功。

韩侂胄虽然起用了陆游、辛弃疾,但并不重用,他所重用的只是一些纨绔子弟。陆游很失望,在史书修完之后,便立刻辞官回家,前后在临安只待了一年的光景。开禧二年(1206年)夏天,朝廷仓促兴师北伐,终因准备不足而失败。以史弥远为首的卖国集团用阴谋诡计杀死韩侂胄,函首金人,订立了丧权辱国的“开禧和议”。陆游不愧为爱国志士,当战争失利,朝廷又要议和的时候,他仍然主张坚决打完这场战争。及至和议已成,陆游的悲愤心情可想而知。

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陆游十分关注,激情也永不衰竭。抗金的主张虽不能实现,但陆游的意气仍是轩昂的。正如他所说的:“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一闻战鼓意志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四)不朽诗篇

嘉定二年,陆游的病情时好时坏,但他的精神还是饱满的。立秋以后,陆游得了膈膜炎,在一个寒冬的日子里,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抱着不曾目睹恢复失地的遗恨与世长辞了。临死的时候,他写下了一首《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充满血泪的绝笔诗,集中地表现了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辛勤地从事文学创作,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文学遗产。现存《陆放翁全集》,通行的有《四部备要》本,内有《剑南诗稿》八十五卷,附逸稿;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其中包括《入蜀记》六卷,词作二卷;还有《南唐书》十八卷,附有音释。《老学庵笔记》10卷等。其他尚有《放翁家训》(见于《知不足斋丛书》)及《家世旧闻》等。

同类推荐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爱迪生

    爱迪生

    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家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其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物的人。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纪伯伦全集(第三卷)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鲜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终身未婚,与父亲关系紧张,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或许就是他最为亲近的人。
  •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热门推荐
  • EXO之恩子啊我爱你啊

    EXO之恩子啊我爱你啊

    本文男主灿烈,或谁可以投票,就酱了嘻嘻,女主为富家千金,因逃婚偶遇EXO,后来。。。。。。
  • 雨航杂录

    雨航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Sunshine Sketches of a Little Town

    Sunshine Sketches of a Little Tow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穿之争夺男配之战

    快穿之争夺男配之战

    (⊙o⊙)哈!这素什么鬼?系统?那又素什么鬼?由于最近女主光环严重,女配们怨气缭绕,怨气太重导致系统濒临崩溃,需要拯救系统。纳尼?那为什么是我?我做了什么好事吗?你说,我改就是。啊!我才不要去那个什么系统世界哩...555...我要回家...偶要回家...me要回家....
  • 徐志摩自选集

    徐志摩自选集

    本书是作者唯一自编自选小说集,包含十一篇小说。中华书局1930年4月初版发行。本书中还有一些以下层劳动人民生活为内容的作品,在徐志摩是难得的。
  • 我的生活有点爆炸

    我的生活有点爆炸

    世界上本该没有什么生物把炸弹当做食物,但很不幸的是:我碰到了一只。不说什么事出反常必为妖,作为过来人的马后炮,我只想提醒你们,最重要的是:要怀疑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虚空星辰!
  • 这样说就对了

    这样说就对了

    说话不当,办事不畅;说话到位,事半功倍。看好场景,说对路的话;瞅准对象,说恰当的话;抓住关键,说准确的话;营造气氛,说动听的话;把握语调,说严谨的话;注重仪表,说得体的话;难以启齿的话婉转说,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把话说到心窝里,说话有分寸讲尺度,怎么说和说得对一样重要。
  • 等等我是男生

    等等我是男生

    夜黑风高我尽然变成女生我表示完全没有压力(不可能的)看“我”如何在男生中混的如鱼得水
  • 我的将军

    我的将军

    一场意外她穿越到了洪荒时期,她经历了人魔的战争,她总是被保护着,面对危险她要活下去,坚强仁爱也在意外中开始修仙,不修而修,走上了自己都不知道的修仙之路。
  • 鬼淘沙

    鬼淘沙

    九龙山中的前朝古镇、苍松闭日,杂草覆盖着流水,小溪间奇异的野生鱼儿追镞着戏嬉。九龙岗中的练兵场、动人心魂的千军布阵,人与灵魂之间的斗智斗勇,千年古墓中的豪华宫殿。让土夫子彻底走进了宫廷生活流沙墓、鬼吹灯、蛇桥、盗洞中琴音,墓中的吹啸人,沾满鲜血的绣球、奇异的迎亲队伍、宫廷封官、逃跑的附马、尽在午夜三更,够胆就看“鬼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