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0100000005

第5章 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与艺术成就(3)

黄慎在花鸟画题材方面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扬州画派大都以花鸟画表现而闻名于世,如板桥的兰竹、金冬心的梅花、边寿民的芦雁、黄慎的人物等。花鸟画在当时社会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题材,在书画市场的价格上,便出现了“金脸、银花卉,要讨饭画山水”的民谣,所以花鸟画是画家所主要表现的对象。黄慎的花鸟画大多数为写意或兼工带写的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风格特征。他在画面所绘的物象不多,有的一花一叶或一蝶一蝉都可让他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如《墨笔荷花》表现的是一片荷叶、一个花朵和几枝荷叶杆子,画面物象简单明了,用笔、用墨有浓淡、虚实变化,采取的是边角构图形式,使画面有空旷宁静之感,《荷雁图》的画面表现以荷叶和芦雁为主,作者抓住了荷叶种种变化的姿态,以泼墨的形式加以突出主体物象、墨色浓淡层次分明,用笔泼辣。两只芦雁以浓线条勾出,形象准确生动,在做戏水状态,使画面产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和谐美。白描的鸟与荷叶的大笔墨块形成点、线、面的构成对比关系,使画面主体形象更加突出;大面积的草书更加增添了画面的气氛,强化了黄慎的书画一体的风格特征。同时也可看出是在继承青藤、八大笔墨技法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在黄慎的绘画作品中,人物画最能代表他的艺术形式与风格。在他青少年时期创作的人物写生肖像画,对他以后的艺术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黄慎的人物画表现内容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历史故事,多取自小说、历史典故、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如伯乐相马、廉颇负荆、伯牙鼓琴、苏武牧羊、东方朔盗桃、关公读书、陈子昂碎琴、杜甫诗意、李白醉酒等等。其二是民间传统和仙道人物,也占据很大的比重,较多的是洛神、钟馗、寿星、八仙、菩萨、醉僧等等。其三是描绘平民阶层的生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融入画面之中,来表达对贫苦平民疾苦的同情及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丝纶图》《有钱能使鬼推磨》《群乞图》等。

黄慎的绘画艺术,无论是人物、山水或花鸟作品,其画面表现都具有完美的统一性。在构成的物象间,总是讲究一种和谐的美感。同时奇妙地以书法结体的疏密、笔墨的浓淡、枯劲用于作品之中,使作品表现极为生动、鲜活,达到“笔有神”而“墨无痕”的境地。

(五)高翔的生平与艺术

高翔(1688—1753年),江苏扬州府甘泉县人,字风冈,号西唐,又号山林外臣。高翔生于普通的读书人家,父亲高玉桂是扬州府江都县的贡生,能诗会画,是一位手不释卷深居巷内的饱学之士。高翔从小就受到家庭父辈的文章、翰墨的熏陶,涉足诗文尤早。

高翔在44岁前,除去过浙江外,极少远行。有人说他:“避客年来高风冈,扣门从不出书房。”高翔与八怪中的其他画家不一样,其他人大多经历了生活的艰难与漂泊的坎坷,而他则平静地生活在扬州平民巷子中,过着衣暖食饱、不世俗也不浪费的生活,是一位物质生活平淡而精神追求波澜壮阔的人。

高翔在青少年时期虽未远游,但他在扬州天意安排般地结识了石涛,这在他一生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结识了安徽祁门的盐业巨子马日琯,成了他日后的忘年之交。

高翔住在扬州城西北,距离来扬州两年的著名和尚画家石涛的大涤草堂不足一里,这样高翔便成了石涛画家的邻童。高翔的母亲独具慧眼,认为这位和尚画家石涛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于是在高翔十几岁时,母亲便带着儿子再三央求石涛收留为徒学画。石涛无奈,同时也觉得这孩子天资聪颖,于是便收他为徒。从师后的高翔便起手不凡,石涛对于高翔一生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艺术法眼和出手宏大的气度。当时跟随石涛学画的,还有洪陔华、程鸣等。石涛对待高翔是一种真诚传授的师徒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真挚深厚的友谊。石涛曾给高翔一幅谈论艺术的隶书轴,作为对高翔赠送印章的答谢,足见两人感情之深。

在晚年多病又孤独的境况下,石涛为自己修了最后的栖身之所,绘有《墓门图》,并题写了一首诗道:“谁将一石春前洒,漫洒孤山雪后坟。”当时他在长叹之余所问的这个“谁”,内心里是茫然不知的,也曾想到会是20岁左右功名未就的学生高翔。在石涛作古后,高翔年年为恩师扫墓、祭奠。数十年如一日,承担了一个传人的责任,不仅仅表达了这位沉默寡言的画家对老师的笃厚情谊,同时也证明了他善良忠诚的高尚人品。这一行为令本地诗人感动。后来诗人闵华在石涛的《墓门图》上补题过一首七古,其中有:

石公之性不可闻,

石公之笔今徒存。

北丘累累多秋坟,

西风何处招孤魂?

可怜一石春前酒,

剩有诗人过墓门。

以此祭奠石涛。可见当时的高翔在同辈心目中,是一个很重信义的人。高翔在15岁时结识了盐商马日琯,并开始交往。两人年龄相同,相居为邻,可谓是志同道合,情谊甚深。马氏崇赏诗书风雅,结交天下文士,家中藏书丰厚。高翔自然也是马宅的常客,而马日琯也为结识高翔而自豪,他写诗道:“举世竟纤靡,惟君摈浮俗。举世尚夸毗,惟君务盹挚。出言每恂恂,持身常惴惴。”敬佩高翔具有高士之风。

扬州八怪由于志趣相同,彼此之间感情越加深厚。高翔、金农、汪士慎三人同是布衣,同擅画梅花,又同住广陵一隅。诗社灯火,砚田生计,同命相怜,三人共嗟技艺,相互勉励。高翔为金农治印,金农每每为高翔题画,题画诗言辞精练、中肯,没有极深的感情是做不到的。当金农返故里时,高翔以作山水惜别。二人一是“布衣雄世”的旷世奇才,一是孤商独秀的“山村外臣”,都是当时画坛瞩目的人物。

高翔与汪士慎关系更加密切,汪士慎来扬州能结识马日琯,主要是由于高翔的引荐,汪士慎生活困窘之时,高翔多方谋求接济。汪士慎嗜茶,高翔为他作《煎茶图》;高翔擅山水,汪氏为之作《西唐先生画山水歌》。两人经常结伴同游,“相交相爱垂垂老,朝朝过从风雨中”。他们互相寻访,成为终生相投契的一对朋友。

高翔有着生性高洁、无意于功名、落拓高怀的品格,其诗画所表现出的是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乾隆七年,在小玲珑山馆诗友雅集,高翔朗诵《雨中集字怀人诗》十二首。乾隆八年冬,与汪士慎合作《梅花帐》巨幅画作,又一次表明汪、高间的真诚友谊。

乾隆十八年(1753年),高翔病卒于扬州故宅,终年66岁。《南斋集》卷四《哭高西唐》有:“衣物兼忘我,如君古亦稀。忽随清气化,空见野云飞。”赞其平生清雅、淡静,其情操高洁,是一位品学才情的高贤之士。

高翔的传世绘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绘画题材也是很宽泛的,只是花卉比起山水的成就要大一些。高翔的艺术成就得力于他师从石涛艺术风格思想的影响。高翔拜师时,正值石涛48岁,也是他艺术创作逐渐成熟与兴盛时期。石涛是清初四僧之一,在清代画史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一画论“我自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思想及创作实践为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崇尚开拓革新独创的艺术风格立于大江南北;同时也是扬州画派形成的先声,几十年后才有八怪的兴起并形成主流画派。

高翔自少拜师于石涛门下,继承并发扬了石涛在绘画艺术中的别开生面、不落俗套的构图;气象万千的墨韵,笔墨的浓淡干湿、纵横变化及以革新意识的艺术思想融入天地山川间的气魄与精神;加之对古代的唐宋元传统绘画笔意的研究,使高翔的绘画艺术呈现出独立表现形式与特点:即以诗境立意,以逸笔作画,追求诗书画的完美结合,是高翔的书画艺术的重要特征。在继承石涛技法的基础上,高翔对于绘画有着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并题诗道:

掷笔跌坐露双时,厚有一言真不朽。

先生作画各书余,两字流传昔未有。

从未画法本书法,曲折淋漓在身手。

他的画作可谓是书意、诗意融入画意的完美体现,这些在他的作品中得到突出的表现。高翔遗留下的作品有许多,《春山云起图》气势磅礴,不仅运笔苍润,山石皴法细腻,而且笔墨韵味十足,有着明显的石涛笔意,是一幅优秀的代表作品。

《弹指阁图》是一幅园林风景写生画。画面的阁前是几棵郁郁苍苍的老树,老树上曲折缠绕着的藤蔓异常醒目。弹指阁作为主体物出现,阁内佛像一幅,香炉一尊、榻案各一。两间简朴的瓦房,屋侧面种有芭蕉,树下老少二人闲谈。此幅让人体验到一种禅意,动与静、生与灭、繁与简、有为与无为组成一幅极富有宗教色彩的画面。这幅画着墨不多,用笔简练,韵味十足,清疏而秀逸,在人物刻画上栩栩如生,可以看出是高翔的优秀作品之一。

《黄园图》描绘的是扬州南方霍家桥畔杨茅堂。画幅中心是一片野水,对岸有无数间小屋,以极简淡的笔墨,描绘了清淡旷远的景色。

高翔的山水作品“广陵逸士高风冈,画笔直欲追倪黄,萧然门巷无堵墙”,说明他善于继承诸家之长,在继承的基础上往往有所创新和发展。

高翔善画梅花,在他仅存的少数诗作中,探梅占相当比重,可见其爱梅成癖。他“画梅皆疏枝瘦朵,气以韵胜”,清人又说他“枝萼不多,俗手莫及”。他还善于画人物肖像,即写真,金农诗集开篇作者47岁时的肖像即高翔所绘,高翔还为汪士慎画过一幅《燕茶图》。

高翔对书法也有很深的研究,《国朝书画家笔录》称他“精八分,工缪篆”。晚年右手残废,以左手作书,字奇古,可惜流传至今的很少。他对篆刻也很精通,陈章曾说:“老友高西唐,铁笔追往轨,……所贻仅数颗,宝若秦汉玺。”他不轻易为人刻印,金农与郑板桥都评价他制印的水平极高。

(六)郑板桥的生平与艺术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理庵,祖籍江西,祖辈世居苏州,在明代初年祖辈做官,后流落到苏北。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0月,出生在兴化东门外古板桥的一个清寒的书香家庭(在扬州的东南处)。“兴化有三郑氏,其一为铁郑,其二为唐郑,其三为板桥郑”,他是板桥郑一系的,因他喜欢这一名姓,故号板桥、板桥道人、板桥居士。他是中国清代的画家、书法家,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板桥生于书香家庭,祖辈三代都是读书人,生活比较富裕,并有不少良田。到板桥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变得比较清贫。其父以教书为业,幼年的板桥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书,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在他4岁时,其母去世,由乳母抚养,乳母善良、勤劳,对板桥十分疼爱。板桥天资聪慧,在幼小时就表现出来了。在兴化民间有一则传说,说夏甸有个叫夏四的农民请郑先生写一张契据,说明要卖一部风车给郑五,请郑先生在契约上写明风车的情形。先生说要写五六百字,要板桥磨墨。小板桥听了摇头说:“二十字够了,何必五六百字呢?”众人诧异,问他二十字如何立据,这时,只听小板桥脱口说道:“夏四有风车,卖给郑五家,竖起转三转,一件也不差。”众人大惊,叹为神童。在板桥5岁时,父亲娶了继室,继母郝氏夫人是一位贤惠慈爱的母亲,为了让板桥继续读书受教育,将他带到族叔郝梅岩那里,接受写字绘画的训练,学习一些花鸟画和书法的基本技法。板桥16岁时,父亲将他送到一位叫陆震的先生那里学习诗词。陆先生诗词清新疏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对板桥在诗词方面影响很大,以至于后来板桥还常常在诗中提起这位老师。

在板桥22岁左右,他才开始进入绘画创作时期。从作品自题中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创作活动,在乾隆二十八年一幅《墨竹图》自题为“今年七十有一,不学他技,不宗一家,学之五十年不辍”,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从二十多岁开始绘画创作的。他23岁时与同邑徐氏结婚,婚后生二女一子,这时板桥所追求的是一名知识分子所向往的仕途生活,第二年他参加乡试,中了秀才。在此后十多年中再未能中举。为了生活,他不得不设立私塾,赚钱养家。几年的私塾先生的生活,使他感到厌倦。赚钱不多,地位地下,自觉伤感,于是他把兴趣转移到研究书画上,开始了书画艺术的创作。

郑板桥30岁时,父亲去世,生活更加困苦,教书所赚已难以养家糊口,于是他开始以卖画为生,成了职业画家,与当时扬州的金农、黄慎、李鱓等画家在一起探讨书画艺术。雍正九年,妻徐氏病故,其子犉又不幸夭折,家庭的不幸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在板桥40岁时,赴南京乡试,得中举人,但怀念亲情之心难以表达,常常在诗中表现出来。在乾隆元年二三月,中第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中进士后,板桥盼望朝廷尽快授以官职,以施展抱负。但一等就是六年,这期间生活来源自然还是靠卖画为主。由于身价提高,求画者也多起来,由此板桥与达官贵人、书画名家交往日益密切,也为他日后步入官场奠定了基础。

板桥在50岁时才任山东范县县令,这个官职与他的才能相差甚远,使他大为失望,但毕竟进入仕途,可以为民做点实事。他上任后,体察民情,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深得民心。54岁那年被调任山东潍县知县。上任之时,遇到灾荒之年,数十万百姓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他请求朝廷赈粮救济灾民,并决定开仓放粮,以各种办法迫使粮商、富豪捐资振粮,并带头捐资,令大户轮流开厂煮粥,救活数万灾民,深受百姓的爱戴,被潍县人民称为“郑青天”。然而,种种爱民措施,却得罪了当地不法高贾、劣绅,又因长期任小小七品芝麻官,使他成了山东年纪最长、在县知时间最久的老官吏。他自知再不能有所作为,再因年迈花甲,体弱多病,于是再三辞官,终于得到批准。郑板桥辞官归里,离开潍县时,百姓再三挽留。他为官十二年,临走时只有三头毛驴,自己一头,书童一头,另外一头驮着一筐书。走后老百姓将他的画像贴在家中供奉,还为他立了生祠以示纪念。

回到扬州后,他重新过着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卖画生活,前来求画的是王公大人、卿士大夫、山中老僧、豪商富贾,都以得到他的书画为荣耀。盐商们更是不择手段地想得到他的书画作品。板桥平生对那些贪婪吝啬的富商豪绅十分厌恶,无论他们出多高的价钱也难买到板桥的画,他为自己定了一条准则:“索我画的不画,不索我画的偏要画。”他曾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供天下之安享之人也。”他经常为穷人百姓、文人作画,并且用卖画得到的钱施助百姓。晚年的板桥一边以作画为生,一边以书画会友,饱览名山大川,有好多文人、画家、儒贾成了他的知己朋友。晚年归兴化,与李鱓相邻而居,于乾隆十三年(1765年)逝世,终年73岁。

同类推荐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相声,是曲艺的一种,起源于北京,一般认为在清朝同治年间由民间笑话演变而成,以引人发笑给人愉快为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 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古化石(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一念初心冷少的禁宠妻

    一念初心冷少的禁宠妻

    他是法国暗组织的首领,也是掌管着全球金融运势——MK的总裁,然而称为撒旦的他,一次因缘巧合,他认识了她。他囚她,禁她,不为任何理由,固执霸道。她哭着求他放了她,他不为所动,一字一句的对她宣誓,“你是我的。”理不清的疼痛苦楚怎么烟消云散。是多了伤感,凉了时光,还是疼了心脏?她说,她不是任何人的过客,却独独是他的过客。冥冥中已经注定的情深缘浅,死心塌地的不肯放手,到最后只是添了伤口。
  • 最后的抗争

    最后的抗争

    2018,人类的历史开始了一段黑暗的篇章
  • 吸血鬼族

    吸血鬼族

    一个沉睡已久的王者,重获力量,奇异的吸血鬼王国,即将再现。。
  • 寰宇倾颠

    寰宇倾颠

    一次军训却成了拉开一场求生之战的序幕,往日以平和面孔示人的世界露出了其狰狞的獠牙。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主角们没有退缩,在这个不再熟悉的充斥着未知的绝望与恐怖的世界里,唯有强者才能令寰宇为之一颠。
  • 青春荷尔蒙之霸道总裁王俊凯

    青春荷尔蒙之霸道总裁王俊凯

    王俊凯,A市的大boss,没有人敢来触碰他的底线。而,夏颖微,一个家中虽略有点钱,但和王俊凯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的女孩儿,居然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翻他手机,抢他零食,抢电视看……但,他就是这么宠她。(本文不是王俊凯本人,不要混了哦)
  • 无限动漫的旅行者

    无限动漫的旅行者

    主角晓辰在看动漫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穿越了,到了动漫的世界,开启冒险之旅。
  • 大侠云飞扬

    大侠云飞扬

    侠之小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侠之中者除暴安良惩恶扬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拯救苍生。这是一段异国武侠的故事,有你熟悉的门派,有你熟悉的武功,还有你熟悉的侠之大者。希望喜欢本书的书友能够收藏关注一下,无双感激不尽!其实无双希望什么时候点击能和字数一般多那就心满意足了!
  • 腹黑妖孽小姐别骗我

    腹黑妖孽小姐别骗我

    她是在25世纪的杀手,在黑道几乎只手遮天她是元帅府不受宠的废材小庶女当废材变天才,白痴变腹黑。看她如何玩转大陆你自认为很漂亮?我告诉你什么叫胎记一除风华绝代你有男票我有妖孽满大街追你自认为很高贵?我告诉你什么叫身份在手天下我有
  • 魔法藏云世界

    魔法藏云世界

    藏云世界是一个魔法的世界,这里几乎每一个人拥有一种魔法,金,木,水,火,土,光是魔法的六种元素,有一个少年他拥有着最难修炼得光元素…
  • 中天战纪

    中天战纪

    倒霉大学生秦明被雷劈无故走进时间夹层穿越至中天界,这是个奇幻的世界,魔兽、灵兽、凶兽横行,广袤无垠,种族林立,神级召唤者唤万兽,天眼者照苍穹,玄阵师镇天摄地,神皇统万界无敌;它是空间夹层里万界的中心点,中天界封闭则万界封闭!上古万界之战,中天界被封印,无奈如今结界即将破碎,等待中天大陆的是万界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