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9800000005

第5章 相声表演详述

(一)四大基本功

1.基本内容

相声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曲艺形式,这门艺术中最为人熟知的四大基本功,即“说”“学”“逗”“唱”,亦被相声艺人用来当做培养相声演员的“四门功课”。对于这四方面,罗荣寿在《相声表演漫谈》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相声占‘说’、‘学’、‘逗’、‘唱’这四门口技,就是模仿曲艺‘八角鼓’里的特点……这个曲种从它的形成上讲,是以唱为主,以说当先。不管它是学或者是唱,在它的正题开始之前总是先说一个铺场的小段,说完之后才进入正题,所以它占有‘说’字。它的‘学’是双学一人,名为‘双簧’。前面也使铺场小段,学是主科。‘逗’是用熟练的艺术语言技巧,引出丰富多彩的幽默笑料。‘唱’是它能唱出各地不同的各种曲调……相声用不着乐器伴奏,所以它只是用‘八角鼓’里的‘说’、‘学’、‘逗’、‘唱’这四门口技来充实和丰富台上表演的节目。”我们可以看出,这四方面基本贯穿了整个相声演出。

前面提到,这也是培养相声演员的必修功课,如“绕口令”或“贯口”,由于绕口令通常会穿插大量较为拗口的音,如平舌、翘舌音等,读起来对舌头反应的灵敏程度要求很高,而贯口中的一气呵成又对表演者记忆内容和语气调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样通过练习这两种技艺

则可以练习语言节奏,矫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通过模仿飞禽鸟兽的声音,则是用来训练模拟生活的本领的能力;在实际表演中,通过你来我往、舌剑唇枪的打诨逗趣,又可以提升临场表演的反应能力。如此可见,要想完美地演出一个相声表演,这四大基本功都得打下扎实的功底。具体说来,“说”“学”“逗”“唱”的内容是这样的:

(1)说

“说”在相声表演中处于首要地位,此“说”不同于生活中的“说”,要字正腔圆,有轻重缓急,它指讲故事,还有说话和铺垫的方式。主要包括“说”“批”“念”“讲”四种手法。

(2)学

“学”的概念比较明确,就是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的。“学”包括各种口技、双簧、模拟方言、各种鸟兽叫声、火车声、汽车声、枪炮声以及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风俗习惯礼仪等。

(3)逗

“逗”指制造笑料,就是抓哏取笑。作为“笑的艺术”,表演中的“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相声艺术的灵魂。表演时由甲乙二人,一宾一主,一智一愚,以滑稽口吻互相捧逗,褒贬评论,讽刺嘲谑。清末,英敛之《也是集续篇》中就曾经说过:“该相声者,每一张口,人则捧腹,甚有闻其趣语数年后向人述之,闻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动力亦云大矣!”这形象地描绘了“逗”的艺术魅力。

(4)唱

“唱”是对滑稽可笑的各种曲调进行演唱,引人发笑,经常演唱“发四喜”“弦子书”“太平歌词”以及“农家乐”“算了又算”“十二月探梅”等民间小调。实际上,“唱”最主要是指演唱“太平歌词”,太平歌词是相声的基本功唱。例如侯宝林唱京剧、师胜杰唱评剧等,都是成功的范例。

2. “说”“学”“逗”“唱”的发展与相互联系

“说、学、逗、唱”是相声艺术的四门基本功夫,它既贯穿了相声艺术的经络,又蕴藏于相声艺术的每个细胞,而这经络和细胞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彼此共用的。因此只有这四种因素完整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这种独具风格的相声演出。

“说、学、逗、唱”在内容上各有所指,侧重不同,然而在整个相声表演中,四者又相互呼应,彼此交织、渗透,因此不可简单地理清它们的关系,文章将尝试从这四方面在相声表演中的不同作用这个角度出发,来探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目前我们对其历史脉络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初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1)“说、学、逗、唱”之间对相声艺术形成的功用分配不同。在表现方式上,“说”统领着“学”“逗”“唱”,在这四种因素里居于统治地位,赋予相声艺术以基础,确立了相声演员和观众交流感情的表演方式,如果脱离了“说”的统领,脱离了相声演员对事物的分析和评价,孤立地“学”或“唱”,那就不成其为相声艺术,而是口技或戏曲了,因此是“说”将其他三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为相声表演服务。相声演员经常强调“以说为主”,就是肯定“说”是相声艺术的首要因素;在内容特点上,“逗”又制约着“说”“学”“唱”。它赋予相声艺术以幽默讽刺的风格,形成相声的具有喜剧风格的语言艺术这一基本特征。相声艺术历来是以“说”为“逗”,“逗”阐述并补充了相声艺术“说”的特点,“说”的目的是为了“逗”,“逗”又是以“说”的方式来表现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鱼和水,密不可分。

“学”和“唱”的地位远远逊于“说”和“逗”,它们只是相声的艺术手段,为“包袱”服务,必须依附于“说”和“逗”,才能发挥其作用。“学”和“唱”相比较,似乎“学”又更重要些。从相声艺术的形成过程来看,它不仅赋予相声艺术以名称,而且使相声艺术成为立体的表演艺术。“说”和“逗”必须辅以立体的表演,特别是相声艺术的喜剧风格,更离不开声情之态的模拟。

(2)“说、学、逗、唱”,各有其历史内容,相互独立。首先,四者在不同类别的相声表演中分布不同:“说”主要集中于单口相声以及对口相声里“一头沉”;“逗”在对口相声里的“子母哏”的段子应用广泛;“学”“唱”则主要发挥在单口相声或对口相声的“柳活儿”。这种相对独立,为相声流派和艺术品种的不同风格提供了可能性。其次,这些内容对相声历史发展作用不同,有的是直接影响,有的则是间接影响。“说”包括民间笑话、“说话”艺术和语言文字游戏三个方面,其中“说话”艺术对相声艺术影响最大,民间笑话为相声艺术提供营养,对相声艺术的影响是间接的,语言文字丰富了相声的素材。“逗”,包括“俳优”、参军戏和宋代“滑稽戏”三个方面。其中与相声艺术关系最密切的当推参军戏,它以其幽默讽刺的内容,滑稽搞笑的形式,虚拟跳跃的情节,对后世的相声艺术内容和形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俳优”虽然具有明显的幽默讽刺的特点,但就艺术形式来说,还在萌芽阶段,很不完整。宋代“滑稽戏”角色增多,内容趋于复杂,向戏剧艺术过渡的因素比较明显。因此,可以这样说,参军戏是推动相声艺术发展的主力军,为相声提供了主要动力;“俳优”是相声艺术形成的源头,为相声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宋代“滑稽戏”则为相声的发展添砖加瓦,起到促进作用。

(二)相声表演常用道具

1.醒木

来自评书,经常在长篇单口相声中用到。单口相声开场时,敲击醒木,用来提醒观众,引人注意。醒木长约6厘米,宽、高均为3厘米。大多是红木、花梨、紫檀、乌木制成。竖放于演员右手扶案处,便于使用。多用于长篇评书、长篇鼓书或相声、双簧等曲种。旧时相声行话称之为“穷摔”,原因是因为旧时艺人无钱便只能出去给人说书讲相声,“穷摔”是相声艺人的自嘲。

2.折扇

折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虚拟为其他物品,用处较多,在演员的手中,扇子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刃全在扇子上;同时扇子也是烟枪、烟袋、鼓槌、喇叭等,扇子几乎可以扮演舞台需要的所有道具。

3.手绢

可以在化装时作为道具使用,包在头上,男的可以扮成女的,有时候是为了丑化演员而达到喜剧效果的一种装扮工具。如在相声段子《学四省》中,手绢包在头上,用来表明捧哏演员的砍头疮。

4.桌子

传统相声中常用的道具,表演对口相声时逗哏站在桌外,捧哏站在桌内侧。表演柳活时则以桌子区分前后台和上下场门。

5.御子

也称“御板”。唱太平歌词时伴奏的乐器,一般是两个竹板。演唱太平歌词时,只用打击乐器“御子板”(据艺人传说因是皇帝御赐而得名)击节而唱,并无其他管、弦等乐器伴奏。

(三)相声术语

1.逗哏

“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逗哏即逗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负责逗哏的演员。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群口相声增加“腻缝”,其作用与“捧哏”基本相同,逗哏可以算是相声表演中的主角。

2.捧哏

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又称“量活儿的”。

3.包袱

指相声中的笑料,一般是经过细密组织、铺垫,而达到的喜剧效果。相声的“笑果”主要来自“包袱”,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同时“包袱”也是矛盾的集中和强调。它有时也可以不要情节,而以语言的艺术魅力取胜。实际上,相声演员在所表演的故事里外穿梭,一会儿是故事中的人,一会儿是表演者,相声的“包袱”才能形成,进而在矛盾失调的揭露中突然迸发。

4.柳活

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专指学唱相声内的艺术形式,即京剧、评剧、地方戏、歌曲等表演形式,如《农家乐》《算了又算》《十二月探梅》等。一般学唱戏曲叫“戏柳”,学唱歌曲叫“歌柳”。在表演柳活时演员一定要做到“似”,即学唱什么像什么,不但要体现出原唱的优点,甚至还要体现出原唱的弱点,只有这样观众才能认可你的表演,经典作品如马志明的《探晴雯》。

5.腿子活

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的段子,这种相声段子行内叫“腿子活”。其代表作品有《汾河湾》《武松打虎》《乌龙院》等。

6.贯口(活)

又称“趟子”,也叫“背口”,“贯口”的“贯”字是一气呵成的意思。为将一段篇幅较长的说词节奏明快地一气道出,似一串珠玉一贯到底,演员事先把词背得熟练拱口,以起到渲染抒情、展示技巧乃至产生笑料的作用。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一说。

7.怯口活(怯口)

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找寻不同方言之间的误说,以及因误听而造成的误解,从中调笑或讽刺。如《豆腐堂会》《山西家信》等。

8.现挂(砸挂)

指相声演员在实际演出中,联系当地发生的事件,这种表演形式主要考察演员的临场发挥能力和扎实的演出功底。在提到现挂时,过去的老艺人们常说:“相声演员得脑子快,讲究抬头一个见识,低头一个主意,往往‘当场撞出来的包袱’,有时比常演节目里的包袱效果还好。”

9.抓哏

演员往往现场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指相声、评书等曲种演出时,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的可笑内容,用以引起观众发笑。

(四)相关表演形式

1.双簧

相声双簧是双簧的标准形式,双簧附属于相声,正式的双簧都是由相声演员演出,故在双簧之前加上相声二字。曲艺中的双簧,多由相声演员兼演。由甲、乙二人表演。甲化装在前,模拟动作口型,称“前脸儿”。乙在后说唱,称“后背”。传统相声都是甲智乙愚,演双簧则反之,吃亏的多是甲。双簧演员上场,先用相声垫话铺场,甲找包袱,乙捧哏。演双簧开始,前脸坐在桌后椅子上,先向观众咧嘴眯缝眼不发声音地大笑,然后紧急收敛笑容,面目严肃,拍醒木给信号,后背说唱,前脸学其动作口型,术语称为“发托卖像”。再演一小段,故意露出破绽找笑料抓包袱,甲站起离桌露出乙。二人对口说几句,接着再学双簧。

2.口技

古代称口技为“相声”,取仿声之意,是一种仿声艺术,至今仍流行。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模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其中还有腹语术,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3.开场小唱

过去相声艺术的活动场地多半在露天设场,与各种杂耍技艺分别演出。相声开演前,演员们借用当时流行的小调,唱些能够吸引观众的时兴词句,以招徕观众,后来称之为“开场小唱”。各地区相声演员对唱词也有不同选择,《问答歌》等较为流行。

4.太平歌词

20世纪20年代就有艺人在露天演唱,它一直被视为相声的基本功,也是相声艺人招揽观众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的演唱形式为“干板数唱”,即演员一边数唱,一边用左手持两块竹板击节。击节处为每小节的板,右手间或以手势辅助演唱。体裁有大段、小段两种。大段百句左右,小段一般二三十句。唱词为上下句对应形式,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通篇为一辙。除竹板外,无伴奏乐器。20世纪50年代前比较流行,有许多著名艺人如吉坪三、荷花女、秦佩贤、王光麟等。其中王光麟对太平歌词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强了旋律性,使其脱离了相声,进入了杂耍园子,成为一个独立的曲种。太平歌词的著名曲目有《劝人方》《饽饽阵》《韩信算卦》《太公卖面》《堆兵做梦》等。

太平歌词在地场上演出的时候,有三种演出形式。第一种是边撒字边演唱;第二种是一个人独唱,进入杂耍园子演出以后,也有人演唱过;第三种是两个人对口唱,大多是在地场上加演的时候演唱的小段,曲目有《一文钱》《世态炎凉》等,节奏较一般曲目快,有些接近上下句交复的快板。如《一文钱》完全反映了当时相声艺人卖艺是为了养家糊口的现实,所以强调一切向钱看,词中唱道“一文钱到手难,里边四方外边园,上手到有几个字,元宝流通铸在上边,大人为钱高官做,小人为钱常见官……拉洋车的也为钱,抄起车把一溜烟,一毛钱拉到山海关”,它采用了相声手法,甩出逗人乐的笑料后,宣告结束。

同类推荐
  •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史

    本书讲述了我国在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等各个方面的艺术成就。
  • 生肖集邮概说

    生肖集邮概说

    本书内容包括.生肖集邮的文化底蕴、生肖邮票的发行、生肖集邮的兴起和发展、生肖邮品的收藏、生肖邮集的编目与评审、生肖集邮的社会功能。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选取了这些年我写的一些影评。尽管它们只占观影总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但仍旧能代表我的观影轨迹。经典的电影值得收藏,浪漫的爱情电影让人落泪,无意间偶得的电影令人惊喜,还有代表台湾的城市电影和代表香港的警匪电影。我们热爱电影,更尊重像伍迪·艾伦和彭浩翔这样的天才电影人。我一直认为,对电影的好感来自非常私人的个人感受,源于一种生活的积累、审美的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你可能无法完全爱上我的电影院,但望你能重新审视电影,重新爱上电影这门艺术。别忘了,电影是我们每个人的异想世界。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热门推荐
  • 青少年智力开发宝典

    青少年智力开发宝典

    《青少年智力开发宝典(彩色插图版)》专门为青少年朋友而编写,全书共分为智力开发和智力检验上下两篇。上篇智力开发,先是通过对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判断力等几个方面来训练智力,开发青少年的左半脑,提升青少年的智力水平;然后通过动手能力把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右半脑也进行开发,从而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最后综合能力则是训练青少年的判断、分析、推理、想象等方面全面思维的能力。下篇智力检验,是通过一些智慧故事,来全面检测青少年运用本书后智力的提升情况。总的来说,青少年儿童在运用本书时,就好像进入了一个超级训练营。
  • 物炼法则

    物炼法则

    改变世界的‘book’,一个生物智能!开启了全新的世界领域……尘封的古宅,神秘莫测的火山之地,拥有灵异力量的矿洞,惊悚的水下宫殿……古老,封建的历史渐渐从人们的视野当中消失。黎明刚刚升起,银白色的羽翼闪耀着迷人的光辉,前方,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哦,求推荐票,收藏,点击,打赏,(づ ̄3 ̄)づ)
  • 重生之嫡女毒妃

    重生之嫡女毒妃

    顾冉瑶被嫡妹顾冉茹与新皇赫连烨陷害致死,一尸两命。黄泉轮回时得知自己上一世为世间大善之人,且这一世阳寿未尽,地府开恩,如果顾冉瑶肯融合一道没有意识的残魂,便准许她重活一世,顾冉瑶报仇心切,便答应,此后便多出另一份记忆......
  • 朝来寒雨晚风急

    朝来寒雨晚风急

    父亲离世以后,母亲将她抚养长大,当她终于长成窈窕淑女,却成为了孤儿,大家族的生存,亲情许多时候被物质所淹没,不论如何,生活得继续
  • 误入豪门:唐少的替身娇妻

    误入豪门:唐少的替身娇妻

    她们拥有一样的面孔,一个如天使般善良,一个却像魔鬼般邪恶。当穆卿看到苏洛的第一眼便知道,她就是那把救她出牢笼的钥匙,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将苏洛推入了唐家,而苏洛并不知道,等待她的竟是一场一年的牢狱之灾……嫁入豪门,并不是她所求,但她不得不去;违背真心,并不是她本意,但她不得不做;放弃爱人,并不是她所想,但她不得不从。他身家富可敌国,黑白两道通吃,连市长都要让他三分;他出手阔绰,一掷千金,只要一个招手,女人们就趋之若鹜;他高傲自负,手段狠毒,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原本一辈子都不会有关系的两个人,因为一个女人而有了交集……他们始于假意,终于真心。
  • 慑宫之君恩难承

    慑宫之君恩难承

    临死之前,她才知道是心爱的夫君将她送上了绝路。一世情爱,于君王而言不过是权衡之术,是掣肘之法。于她,却是万劫不复。重生之后,她有想过舍爱弃恨远远逃离这红墙深宫。岂知厄运重临,似乎成为年贵妃才是她唯一的出路。从反抗,到挣扎,从逃避,到重拾旧恨,年倾欢历经两世,却摆脱不掉同样的心魔。难道就因为爱上了这天下最薄情的君王,世世要为他锥心刺骨?
  • 菇凉易懒

    菇凉易懒

    菇凉被门槛绊成个右手骨折的情况下,遇见了腹黑高智商的大明星易千尘。他步步走近,危险磁性的声音响起:“哦?你去约会怎么不叫上我?”懒菇凉回答:“因为是和校园大Boss啊!”他看着她的眼睛眯了眯:“好巧。我也是!不如你和我约会吧。”懒菇凉起义不成乖乖受降!他一念之差、她家破人亡。自此姐妹反目,幸福全部终结!她却依旧雪中追逐:“你曾在乎过我吗!”“从未有过!”他脚步微顿片刻决然离去。她说好要忘记,可是心中那个位置从未变过。他说着不在乎,分离过后却帮她披荆斩棘。一息若存,希望不灭。【喜剧结局】【先宠后虐】【全本免费】
  • 末世神之怒

    末世神之怒

    末世?神、魔、人。人类能否在弱肉强食中活下去……
  • 梦念移凉:雨霖铃

    梦念移凉:雨霖铃

    他亲手用暝幽剑了解了她的生命。她的心,在那一刻死了。她勾唇冷笑,一字一顿地对他说,若有来世,她再也不会爱他。*再度苏醒,她,已然不同。她发誓,一定要让他血债血偿!*他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复仇。她一笑,说这是她活下去的信念。*大牢内,她失声痛哭,说她什么都不要了,就只想和他在一起!他欣慰一笑,说他的锦璃终于长大了。她哀求,问他可不可以不要走,不要离开。他的表情变得缥缈,他说,锦璃,在那一次,你拒绝我之后,我就知道,再没有机会了。可是,她是真的后悔了,真的——就不能挽回了吗?
  • 暖可可de微笑

    暖可可de微笑

    贝可的母亲宁乐是一个基督徒,贝可却从不相信神灵。但在见到靳安的时候,她愿意相信这个世上有神灵的存在。面前这个人虔诚的模样,就像超脱人世的神一样。后来,他是她的病人,他是她的心理医生。再后来,他们成了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