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8700000017

第17章 报恩于万一(1)

“恩”是债,必须还。但是,在日本,一谈到报恩就被看作是堕落到了另一种与“恩”全然不同的范畴。日本人发现,在我们的伦理学中,在我们的诸如“责任”和“义务”这样的中性词汇中,往往混淆这两个道德范畴。正如我们会觉得,某个部落中的生意经是非常奇怪的,因为那个部落在金钱交往中所使用的语言不分“借方”和“贷方”。对日本人而言,称作“恩”的,是原有的、常存的债务,与“报恩”是两回事;后者是主动的,有如绷着的弓弦,要用一整套其他的概念来解释。受恩不是美德,而报恩是。美德始于你全力以赴的感激行为。

要想理解日本人的所谓美德这回事,我们必须牢记把他们的那套伦理与金钱交易进行类比,并且想到,在美国,实物交易中如有欺诈行为,后面就会面临一系列的制裁,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把人牢牢控制住,当某人拿了不属于他的东西,我们不会考虑环境因素而减轻对他的处罚。我们不允许一个人仅凭一时冲动来决定他是否去银行还款。借方要对他所借的本金负责,同样要对自然产生的利息负责。我们认为,爱国或爱家与这一切截然不同。在我们看来,爱关乎心灵,最好是无条件奉献的。爱国的含义是要把国家利益置于其他一切之上,爱国主义被认为是唐·吉诃德式的狂想,在美国被敌军武装攻击之前,它与人类易于堕落的本性是不相容的。日本人的伦理有一个基本原则,即男男女女生来就受了父母的大恩大德;我们美国人没有这样的原则,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同情并帮助需要帮助的双亲,不应该殴打妻子,应该给孩子提供生活保障。但是,我们对这些行为不能像对债务一样斤斤计较,也不能指望它们像做成生意那样得到回报。但在日本,它们几乎被看作美国人心目中的还钱行为一样,其背后的制裁也很严厉,相当于在美国你有能力还分期付款的本金和利息,而故意不去还时所受到的制裁。它们不是那些只在危急关头才必须注意的事情,诸如宣战或父母病危等。他们是一直跟着你的影子,就像纽约小农担忧其抵押贷款,或华尔街的金融家在卖空之后要紧盯市场的攀升一样。

日本人把“恩”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规则,有的报恩在数量上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有的则在数量上与所受的恩相当,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有期限。无限的报恩叫作“义务”,他们是这样解释的:“永难报恩于万一。”日本人的义务又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报答父母的恩,叫“孝”;报答天皇的恩,叫“忠”。这两种义务都是强制性的,是日本人普遍的命运。事实上,日本的初级教育被称为“义务教育”,因为没有任何其他词能如此准确地表达“必须”之意。生活中的一些偶然事件可能会更改义务的细节,但义务是自动加在所有人身上的,而且超越于所有偶然的情境。

日本人的义务及相应的报答包括:

1.恩:被动招致的义务。“受恩”“负恩”的“恩”都是被动接受的义务。

皇恩,受于天皇的恩。

亲恩,受于双亲的恩。

主恩,受于主子的恩。

师恩,受于老师的恩。

还有一生中与各色人等接触时所受的恩。

注:所有这些对某人有恩的人都成了他的“恩公”“恩人”。

2.报恩。向恩人还债,有报恩的义务,这样的义务被认为是主动的报答。

A.义务。只能部分偿还,永远不可能全部还清,而且没有时间限定。

忠,对天皇、法律和日本国的义务。

孝,对父母和祖先的义务(连带着对子孙的义务)。

任务。对自己工作的义务。

B.情义。这样的人情债被认为是必须偿还的,而且在数量上要与所受的好处相当,在时间上则有限定。

(1)对社会的情义。

对君主的义务。

对姻亲的义务。

对非亲属的义务。由所受之恩而定,如送钱、好意、送工(作为工作互助的一种形式)等。

对并非近亲的义务(如姑妈、叔父、堂兄、侄子等),并不是因为受恩于他们,而是因为来自共同的祖先。

(2)对自己名声的情义。这相当于德国人说的“名誉”。

当一个人的名声受到侮辱或因为失败而受到损失,他就有洗刷名誉的义务,如报复世仇家恨的义务。(注:这种算账行为不算是侵犯。)

一个人有不承认自己专业上的失败或无知的义务。

一个人有义务遵守日本的各种礼节,即观察所有表示尊敬的习惯做法,不要超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属的地位,在不恰当的场合克制自己情绪的外露,等等。

这两种形式的义务都是无条件的。日本人把这些美德极端化了。在这一点上,他们的对国家尽忠和对家庭尽孝的义务概念与中国的不同。从公元7世纪之后,日本人不断地借鉴中国的伦理体系,“忠”和“孝”本是中国字。但是,中国人没有提倡说,这些美德是无条件的。中国人假定了一种超越一切的美德,它是忠和孝的条件,那就是“仁”,它往往被翻译成“仁慈”;不过,它几乎意味着西方意义上的一切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必须有“仁”。如果统治者不“仁”,人民就有正当的理由起来反对他。“仁”是忠的前提条件。皇帝及百官是否能保住职位,取决于他们是否施行仁政。中国的伦理把“仁”用做所有人际关系的试金石。

日本人从未曾接受中国的这一基本伦理准则。朝河贯一是日本的一位大学者,他谈到中世纪时期两国的这种对比时,说:“在日本,因为这些观念与天皇制明显不相容,所以一直没有被全面接受,哪怕仅仅作为理论也没被接受。” 实际上,在日本,“仁”成了一种非法美德,失去了它在中国伦理体系中所拥有的崇高地位,被彻底降格了。在日本,“仁”被读作“jin”(写法跟汉字一样)。事实上,哪怕是在社会最高层,“行仁”或“行仁义”也远不是一种需要具备的美德。它已被日本的伦理体系所摒弃,成了某种法外的东西。除非让自己的名字列入慈善捐赠名单,或者对罪犯施与仁慈,“行仁”才可能是一种值得赞扬的行为。但它完全是职责以外的事儿,意即,不是必备的品德。

说“行仁义”是“非法”行为,还有一种含义,即它在不法分子中是一种美德。在德川时代,那些抢劫杀人的盗贼和暴徒就是把“行仁义”看作是一种荣耀——他们都身佩单刀,以与横行霸道的武士有所区别。当某个不法分子请求另一个他不认识的不法分子窝藏自己,后者为了确保此人的同伙将来不会找上门来报复,就会给他提供庇护,于是乎被认为是“行了仁义”。在近代日本,“行仁义”的用法更等而下之了,频繁地出现在关于要受处罚的行为的讨论中。日本的报纸会说:“普通工人,仍然在‘行仁义’,他们必须受到惩罚。警方应该关注这种行为,应该取缔这种在日本的犄角旮旯里依然盛行的‘仁义’。”他们指的就是那种“盗贼中的光荣行为”,它在惯于敲诈勒索的黑帮世界里是很盛行的。在近代日本,有些小工头像世纪之交美国码头上的意大利籍工头一样,与没有技术的劳工订立契约,建立非法关系,把他们租出去,以获取利益,并因此而发财。在日本,这样的行为被说成是“行仁义”。中国的“仁”这一概念降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日本人彻底篡改了并且贬低了这一中国伦理体系中的重要美德,又没有用其他能成为“义务”的条件的概念来代替它。于是,在日本,“孝”成了一项不得不履行的义务,哪怕那意味着要赦免父母的罪孽和不公。只有当它与忠于天皇的义务发生冲突时,才会被取消;某人的父母哪怕不足取,哪怕破坏他的幸福,他也不能不尽孝。

在一部近代日本电影里,一位母亲偶然看到一笔钱,那是她已经成婚的儿子从乡民那儿筹集来的;那儿子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那笔钱是要用来去赎取他的一个小女生的。那女生的父母因为荒年挨饿,所以想把她卖到妓院去。那母亲经营着一家属于她自己的有名的餐馆,并不缺钱,但还是从儿子那儿偷了那笔钱。她儿子知道是她拿的,但不得不自己扛起这罪孽。他妻子发现真相后,留了张纸条,把丢钱事件的所有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然后带着孩子投河自尽了。随后大众都知道了这事,但这桩悲剧中母亲的罪责却没有得到追究,甚至没有受到传唤和质询。那儿子尽了孝道,然后离开家乡,独自去了北海道,打造自己的性格,目的是让自己强壮起来,以应对将来出现类似的考验。他是个秉有美德的英雄。作为美国人,我的显而易见的裁决是:应该为这个悲剧负责的,是偷钱的母亲。我的日本朋友却极力反对我的裁决。他说,孝道往往跟其他的美德冲突,假如作品中的主人公足够明智,他可能会找到一种妥善的方法,不至于失去“自重”。但是,假如他责备他母亲,哪怕只是在心里责备,他不可能不失去“自重”。

小说和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尽孝的义务,年轻男子在结婚之后,就要承担这些沉重的义务。除非是在某些“摩登”圈子里,一般可敬的家庭都会想当然地以为,要由父母给儿子选定媳妇——往往是通过媒人的牵线搭桥。考虑什么样的媳妇才是好媳妇的,主要是整个家庭,而不是儿子本人,这不仅是因为婚姻与金钱交易有关,而且是因为那媳妇将被列入家谱,并且通过生育儿子使香火绵延。媒人的习惯做法是:给两个年轻的男女主角安排一次见面的机会,但并不交谈。他俩似乎是偶然撞见,但有双方父母在场。有时,父母会为儿子选定一门有利的婚姻,在那样的婚事中,女方父母会在金钱上获利,男方双亲则可与某个有清誉的家庭联姻。有时,他们决定选择某个女孩,是看中她本身具有的某些能让人接受的品质。善良的儿子因为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不可能对他们的决定表示疑问。结婚之后,他要继续报恩。如果他是家业的继承者,那么他要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众所周知,婆婆一般不喜欢儿媳妇。她总能找出儿媳妇的各种各样的毛病,哪怕年轻的丈夫跟妻子在一起很幸福,只要能跟她厮守,就别无所求,但婆婆还是可能把她赶走,破坏这姻缘。日本的小说和个人传记中,妻子和丈夫的痛苦都会得到强调。循规蹈矩的丈夫因为要尽孝,会服从母亲解散婚姻的要求。

有位“摩登”日本妇女现住在美国,她曾把一个怀孕的小媳妇带到自己在东京的住处,那小媳妇是被婆婆逼迫离开自己痛苦的丈夫的。她身体病了,心也碎了,但她没有责备自己的丈夫。渐渐地,她对自己即将生下来的宝宝有了兴趣。但是,在孩子出生时,那婆婆在一声不吭、唯唯诺诺的儿子的陪同下,赶来要抢孩子。孩子当然属于夫家,所以婆婆把他带走了。然而,婆婆随即把孩子送到了孤儿院。

所有这一切都包括在孝道之内,都是子女应当还给父母的人情债。在美国,这样的故事会被看作是外人干涉个人幸福权利的例子。由于日本人把那种人情债视为基本前提,他们不会想到这种干涉是“外面的”。日本的这类故事很像我们美国的一类故事,后者讲述的往往是老实人通过难以置信的个人努力,还清债务。美国故事讲述的是真正的美德,如某些人争取自重的权利,或竭力证明自己足够坚强,以承受特别的人生挫折。这样的挫折尽管能磨炼美德,但自然会留下怨恨痕迹。亚洲关于“可恨之物”的谚语值得我们好好注意。比如,在缅甸,依次分别是“火、水、贼、官僚和恶棍”,而在日本,则是“地震、雷霆和老人(一家之主、父亲)”。

日本的孝道和中国的不同,不包括几百年前的列祖列宗,或由祖上传承衍生而来的庞大家族。日本人只崇拜晚近的先辈。墓碑上的文字必须年年重写,以保其前后一致。当活人不再记得某位祖先,他的坟墓也就被忽略不计了,家里的佛龛中也不会再保留其牌位。日本人着重尽孝的,只是那些被活人记得的先辈,他们关注的是现时现地,没有兴趣进行抽象思维,也没有兴趣构建不在眼前的物体的形象;对此,许多作家都曾做过评论。日本的孝道与中国的正好形成对比,可算是对那些评论的另一个例证。然而,日本孝道最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于,它对活人中的尽孝义务进行限制。

同类推荐
  • 庄子一日一讲

    庄子一日一讲

    本书充分吸收和阐释了庄子关于“自由、无为、生死、智慧、养生、有用与无用”的思想,尤其是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平实而深刻的阐述。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本了解和理解庄子思想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读本和参考读物。
  • 中华典故(下)

    中华典故(下)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民俗文学心理学

    民俗文学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民俗、文学、心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民俗中的心理学、灵异传奇、作家与文学心灵等内容。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热门推荐
  • 瓜洲闻晓角

    瓜洲闻晓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绯色的约定

    绯色的约定

    我,王肥猫,学习倒数第一,性格调皮捣蛋又怎样?不过是去菜市场买个蔬菜,没想到就“捡”到了一个帅哥!哎?等等,为什么我“捡”到的这个家伙不断地讨好我?当黑色信封向漆黑夜幕寄出时,被隐藏的愿望是否已倾诉?绯色幽香改名为绯色的约定,因为腾讯文学不让改名所以再注册一个号码~我是彼岸幻香~
  • 灵狱之神戒西游

    灵狱之神戒西游

    神戒穿越,异世传说,六道轮回,真神不灭。转念之间,地狱天堂,二元归一,虚无太上。一草一木,皆为我身,万事万物,皆在我心。逆转阴阳,颠倒乾坤,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 血祭冰澜

    血祭冰澜

    万年之前,一场旱灾,使得生灵涂炭,鲜血之下,光阵之中,衣袂飞扬,一片大陆就这样开启,因大陆之门位于南极冰渊之上,故此大陆唤名冰澜……
  • 网游之邂逅星缘

    网游之邂逅星缘

    邂逅之地,星际情缘,这是一场有关于宿命的邂逅!遭遇家庭巨变的谢小峰心灰意冷,进入到虚拟网络游戏《星际》中逃避一切。然而,宿命却如影随形,一只和谢小峰曾经养的非常相似的白猫,背叛而离开的女友,他意图逃避的亲朋,再一次出现在他的身边,父母留下来的财富又一次让他陷入漩涡的中心。
  • 奕剑奇缘

    奕剑奇缘

    人生如戏,似棋对弈,若问仙路,苦求无益。纵长生,存天地。亦不抵嫣然一笑倾万里……少年王尘对修真界天才美少女韩雪冰一见钟情。在面对来自其背后势力的讥讽嘲笑时,他才明白,自己引以为傲的实力,在这个世界如同蝼蚁。于是他顿悟了!在这强者为尊的九州大陆,若不君临天下,又何谈守护?若不苦寻仙路,又怎配拥有?沧海不问风云路,奕剑奇缘苦追逐。若是佳人相伴时,不求长生踏仙路。
  • 闺密时代

    闺密时代

    一个霸道富家女,一个元气小太阳,一个苦情灰姑娘,一个清新邻家妹。四位不同性格的女孩子聚在一起不说气质不同,就连给人的感觉都不同。别说好闺密了,就算是在一起说说话也让人感觉不可置信。可就是这四位不同的女孩子,发生了一段让世人为之动容的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不知道的前方

    不知道的前方

    过年回乡,父亲母亲的故事萦绕在脑海中,他们的生活争吵、暴躁,但也平凡温和。一江说:去旅行吧,你会忘掉这些。孙延说:就像做菜,每一个细节都得认真,才能活得好。
  • 九霄神龙

    九霄神龙

    讲述小家出身的黎阳以一废柴之躯,小开金手指,不断努力,平复家族风波,勇闯大陆东西南北界,经历众多悲哀人事,爱恨情仇,勾心斗角,热血激战,最终在一次惊世奇遇之下,夺得龙所留下的传承,成为世间第一强者,穿梭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