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4900000005

第5章 国内外产业理论综述(4)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在20世纪30年代论证了不同产业的区位结构之后,将规模经济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就任何一种产业来说,都有:(1)单个区位单位(工厂、商店等)的规模决定的经济;(2)单个公司(即联合企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3)该产业在某个区位的集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而这些经济各自得以达到最大值的规模,则可以分别看作是区位单位最佳规模、公司最佳规模和集聚体最佳规模。产业集聚存在一个最佳的规模,如果集聚企业太少、集聚规模太小,则达不到集聚所能产生的最佳效果,如果集聚企业太多,则可能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使集聚区的整体效应反而下降。

区位理论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中的空间选择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论,它是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区位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两个阶段。古典区位理论产生于19世纪初,代表人物是冯·杜能(vonTh俟nen)、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克里斯塔勒(W.Christaler)和廖什(A.L觟sch)。现代区位理论的形成是以艾萨德(Isard,1956)的《区位和空间经济》和贝克曼(Beckman,1968)的《区位论》的出版为标志。

1.古典区位理论

(1)冯·杜能(vonTh俟nen)的”孤立国“区位理论。许多区位理论的研究者把杜能视为区位理论研究的鼻祖,他的”孤立国“区位理论是西方区位理论产生的主要标志。他的理论主要研究单一运输因素,并以运输因素确定其配置定向,同时依据运输距离的远近确定最佳配置点,形成了”杜能环“的区位理论。

(2)威廉·劳恩哈特(WilhelmLaunhardt)和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的工业区位理论。劳恩哈特利用几何学和微积分,将网络节点方法应用于工厂的布局,第一个提出了在资源供给和产品销售约束下,使运输成本最小化的厂商的最优定位问题及其常识性的解法。他因研究运输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而建立了”劳恩哈特漏斗“,为解决异质双头垄断问题而建立了后来被称之为”劳恩哈特霍特林“的解法。韦伯在1909年的出版的《工业区位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关于工业区位理论的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理论著作。韦伯理论的核心,就是在工业配置时,要尽量降低成本,尤其是要把运输费用降到最低限度,以实现产品的最终销售。由此,韦伯的理论被人称之为”最低成本学派“。韦伯的区位集聚理论认为,影响工业地方性积累和分布的因素除了运输成本和劳动力外,还有集聚要素和分散要素,分散要素是集聚要素的相反倾向而已。所谓集聚要素是使某一点集中产生优势,或成本降低的集聚,而分散要素是使生产分散化产生优势的要素。并且一般原因对于工业集聚比特殊原因起更加重要的作用。韦伯以后的区位理论研究者在分析韦伯理论的缺陷的同时,都给予韦伯理论以极高的评价,认为韦伯在西方区位理论研究中起到了奠基作用。

(3)沃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Christ覿ler)的中心地区理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区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城市和城市职能、经济发展于经济增长、城市大小与区域结构的学说。在中心地区理论中,克里斯塔勒提出了”中心地“、”中心度“、”中心货物与劳务“等概念,并提出要有效地组织生产和流通,必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的区域市场结构,并说明了优越的区域结构对产业集聚会产生强有力的拉动效应。尽管中心地区理论因过于严格的模型假定而受到批评,但克里斯塔勒毕竟首创了以城市聚落为中心进行市场面与网络分析的理论,因而受到理论界的重视。

(4)奥古斯特·廖什(AugustL觟sch)的市场区位理论。廖什在克里斯塔勒和韦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市场需求,建立了一种精致的经济活动区位理论。与韦伯不同的是,廖什从最大利润原则出发分析区位问题,并将这一原则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结合起来。与杜能、韦伯相类似,廖什也在一系列假定条件下运用抽象和演绎方法探讨了企业区位的决定因素。他认为,如果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么其合理区位主要是由产品的需求量大小决定的。如果企业建在能够吸引足够数量的消费者的地点,有足够的消费需求,企业就能获得利润;反之,这样的地点就不能成为合理区位。他还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消费者需求量的种种因素。廖什主要突出了需求因素对企业最优区位的决定作用,因而被称为区位理论中的市场学派。他还将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于空间,从区域均衡的角度分析整个区域产业的配置问题。同时,廖什在其市场区位理论中,提出了区域产业集聚和点集聚的问题。他的产业集聚和点集聚的提出以及产业地带和产业区的划分,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区域产业和市场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2.现代区位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空间相互作用模式、各种规划模式网络和扩散理论、系统论及运筹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使区域论获得迅速发展,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动态性、总体性研究促使地域空间结构理论、现代区位论逐渐形成。

现代区位论的区位决策目标不仅包括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而且包括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战后区位理论的发展主要是由美国学者推动的,其中,艾萨德(Isard,1956)把古典区位论动态化、综合化,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要求,把研究重点由部门的区位决策转向区域综合分析,建立区域的总体空间模型,研究了区域总体均衡及各种要素对区域总体均衡的影响。

现代区位论使区位研究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区域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推导,发展为建立接近区域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同时,使区位决策的研究对象扩大到了第三产业。

1.新经济地理学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新经济地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克鲁格曼(Krugman)、沃纳伯尔斯(Venables)、瓦尔兹(Walz)、藤田(Fujia)、森(Mori)、马丁(Martin)等。他们都对产业集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克鲁格曼认为,企业和产业一般趋向于在特定的区位集中,然而,不同群体和不同的相关活动又倾向于集结在不同的地方产该模型从一个地区需求结构变动对产业链条的扩展影响角度解释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隔等原因,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也说明了现实中产业区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

瓦尔兹(Waltz,1996)则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导致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和创新产品的区域性集中,区域经济增长源于产业部门的地理集中及由此所产生的持续的生产率提高。

沃纳伯尔斯(Venables,1996,1999)把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作为区际贸易新类型的基础。他通过研究发现,在高收入的工业”核心区“与农业”外围区“的分化过程中,市场规模扩大的驱动远远超过区域一体化增长的驱动力。此外,沃纳伯尔斯还把运输成本纳入赫克歇尔俄林的区际贸易模型(HeckscherOhlinmodel),发现贸易方式和生产成本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和要素密集度,而且依赖于运输成本,后者与国家或区域的地理位置有关。新贸易活动的区位选择相对于已有的贸易活动密度而言,依赖于要素密集和运输密集度。

藤田和森(FujitaandMori,1997)研究了多制造业经济体系中的运费与规模经济差异,认为经济体系会自动发展为一个中心地体系。他们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构建基础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后,发现人口增加会引起新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在一个长而狭窄的经济体系内产生,并沿着一条线逐渐向外扩展,形成多城市空间。与古典区位论一样,这些研究都强调经济活动聚集所带来的外部经济对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所不同的是,克鲁格曼更强调由经济活动聚集所带来的、与市场供求相连的金融外部性的作用。

马丁(Martin,1999)研究了聚集经济条件下的区位竞争问题。他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在最初的区位竞争中获胜的区域对其他企业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参与最初区位竞争的第一个企业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激励,但随后的其他企业却能够从该区域的产业聚集所形成的外部竞争中获益。对在区位竞争中获胜的区域而言,更重要的利益在于为随后进入的厂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同一区位的厂商数目会随着外生的相对成本优势和内生的聚集优势的增加而增加。

2.迈克尔窑波特基于企业竞争力的集群理论

迈克尔·波特将产业集聚嵌入到一个包含了成本战略、差异战略、静态的效率以及动态的升级和创新等更为广泛的动态竞争理论中,他认为世界是由全球要素和产品市场组成的。波特将集群看作是一个自我增强的系统,这一系统刺激了集群内企业的竞争战略以及集群本身的竞争力。他认为,这些过程部分地依赖于人际关系、面对面的交流、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等,所以集群理论将网络理论与竞争联系起来。他认为,企业竞争就是集群竞争,就是国家竞争。

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他认为产业集聚需要需求环境、要素条件、关联与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竞争与战略四大要素的相互促进与配合。产业的地理集中可以使产业的生产率和创新利益进一步放大,一个国家要提高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国内创造最有生气、最富有挑战性的创新环境,建立地区内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政府机构结成的研究和开发合作网络,推动产业聚集,减少企业成本,增强创新能力。波特从竞争经济学家的角度研究产业集聚,其成果”竞争三部曲“①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引发了产业集聚研究的热潮。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可以看作是增长极理论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结合形态,对知识经济增长极理论起了奠基的作用。

2.基于知识创造的产业集群研究

分别来自德国、瑞典和丹麦的经济地理学教授贝谢尔特、马尔伯格、马斯科尔(Bathelt,MalmbergandMaskell,2004)从知识创造的角度研究了集群。他们认为,知识的创造不仅需要本地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知识交流,而且需要建立全球的交流渠道。梅拉特(Mailat,1991)也提到,在一个地方环境中的行为主体应该和外界信息资源建立系统的联系,以保证外部的重要市场和新技术信息流入该环境内,否则,该环境会有淤塞的危险。布热斯那翰、加姆巴德拉和萨克森尼安(Bresnahan,GambardelaandSaxenian,2001)进一步发现,在集群的最初发展阶段,外部效应、集聚因素和结网协同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而显著的企业家活动、他们对承担风险并建立新企业的愿望、他们进入现有技术和市场新领域的能力,对于这些集群的产生是决定性的。

五、产业竞争力理论

产业竞争力是一国的某一产业能够比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各国同产业或同类企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生产力。从一国特定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看,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是该产业相对与外国竞争对手比较生产力。在现实经济中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下面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来对产业竞争力理论进行综述。

最早解释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世界上各国生产成本最低的是出口品。一个国家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在某个产品上的劳动生产率更高或生产成本更低,那么,该国就在这一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但亚当·斯密是从完全的自由贸易角度去阐述的,而现在各国都在实行关税以保护本国生产,实现自由贸易还比较遥远,所以绝对优势理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李嘉图后来将其发展为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市场机制会把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到那些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率的产业中去。一个国家即使所有产品均不具备绝对优势,但仍然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而实现贸易利益,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但该理论没有指出相对优势的来源,国家间的差异性越大,则贸易的可能性越大,比较优势原理主要用来解释不同国家进行产业间贸易的原因,是从各个国家的生产率差异来解释成本和价格的差异。

同类推荐
  • 好奇者的经济学

    好奇者的经济学

    这是一本由1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面向普通读者而撰写的普及性经济学读物。经济学大师们从自己认为有趣而实用的经济学问题入手,撇开深奥的术语和乏味的数据分析,将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讲述给读者。作为著名的经济学人,这12位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各个分支领域都颇有建树。在本书中,他们用各自成型的经济学理论,以精到的语言分析了经济的萧条和衰退、可持续发展、就业、养老保障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直面了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这些挑战无论出现在商业周期的哪个阶段都值得我们注意。
  • 现代经济伦理背景下的企业财务文化学

    现代经济伦理背景下的企业财务文化学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导言、企业财务精神文化、企业财务制度文化、企业财务行为文化、企业财务物质文化。
  • 税收未被解读的密码

    税收未被解读的密码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税眼看世界》、《中国传统赋税文化批判》、《税和它的另一半》、《税有善恶中性之分》等。
  •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862年,晚清经济改革拉开序幕,在执政集团与汉族武装集团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两大军工项目上马。衙门化的国有企业运作效率极低,在1872年开始的一场国企反腐运动中,改革的大门向民营资本开放。自此,1872年成为国有向民营、局部向整体改革的一个起点,也是晚清王朝为自己埋下隐患的起点。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张之洞为首的官方实力派成为改革的主角,以唐廷枢、胡雪岩、盛宣怀、郑观应为首的新旧商人成为改革的先锋。朝廷与商人的较量,国退民进、民进国退的多年交锋,最终使经济改革倒逼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场商业势力助推的宪政改革中,1911年晚清走向灭亡。
  • 人文旅游(第3辑)

    人文旅游(第3辑)

    休闲与人的生活品质、生存境界内在相关,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所谓休闲,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体验状态,自在、自由、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其最基本的规范,人生境界的休闲与社会状态的和谐内在相关。休闲文化即是人的休闲体验、休闲活动、休闲境界,社会的休闲方式、休闲状态、休闲理念所体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就广义的层面而言,休闲文化可以涵盖休闲理论和休闲学科;就狭义的层面而言,休闲文化的涵义侧重于社会的、现象的领域,休闲理论侧重于意识的、思辨的领域,休闲学科则侧重于规范的、系统的教育领域。
热门推荐
  • 双语之恋

    双语之恋

    温柔王子型or冷漠霸道型?到底如何抉择?当爱变成多人行,该何去何从呢?
  • 休战公会编年史略

    休战公会编年史略

    魔兽十年,同人自娱,闲散连载,聊以纪念。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闭上眼旋转

    闭上眼旋转

    柔依,文静贤淑,对待事业一丝不苟,对待爱情认真专一,随着5年的爱情的冰封瓦解,在无奈之下放弃了蒸蒸日上的工作,恋人变脸,她将承受怎么的情伤.....在两重打击下她会做如何的选择?当她终于找回了自己情感的依托,她又会做如何的选择?是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听从心灵的选择
  • 闪婚强爱,娇妻送上门

    闪婚强爱,娇妻送上门

    他是她救下的路人,她是他闪婚的挂名妻。领证时,他再强调:“我或许终其一生都不会爱上你!”她笑得轻松明媚:“我知道,我也是!”这是一场无关乎爱情的婚姻。说好的婚后互不干涉,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某男开始嫉妒每一个出入在她身边的男人,疯狂地嫉妒曾经出现在她生命里的男人。更不放过任何在她身上贴上‘韩太太’标签的机会。说好的一生都不会爱上呢?
  • EXO曾经的承诺

    EXO曾经的承诺

    如果恨我,我可以从你的世界中彻底消失------许静怡我爱你,爱到不可自拔------鹿晗只要你回头,我永远为你敞开双臂-----XIUMIN不喜欢没关系,我会一直等------灿烈我只想默默的守护你------伯贤你不可以和他在一起,他不值得你去爱------金泰亨
  • 我要当传奇

    我要当传奇

    “我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现在我要变得更叼!”日天,这个伟大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了一个小镇上:我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现在我要变得更叼……爱恨离愁,金钱美女,李日天究竟是何人?我们拭目以待……
  • 猎空星云

    猎空星云

    破凡人之躯炼本身之魂以通灵达到一身极限参悟两仪衍生八卦通晓阴阳而参悟生死入轮回定当成就不灭!!欢迎加入猎空星云,群号码:607392323
  • 废材毒妃

    废材毒妃

    她是医学世家的嫡女,也是不折不扣的废材。当千年之前的灵魂在废材身上苏醒,伤她者,百倍奉还。说她废材?是不是傻?见过能和寒王过招的废材么?说她貌丑?是不是瞎?见过她解毒后比她还貌美的人吗?说她花痴?你脑抽吗?对美男排行榜上的美男视若无睹的人哪里花痴了?人说一技在手,天下我有。我说医术在手,你命在我。毒术在手,暗杀有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体育百科知识博览

    体育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历史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