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4300000053

第53章 水库移民启示录(7)

一位移民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却发人深思。他说,政府干吗把移民回流的事情看得这么严重呢?只要移民没有回家要田要地,你管那么多干嘛?管多了说得不好听就是限制人身自由。我们三峡移民舍小家为国家,是懂道理、讲章法的,外迁到了新的家乡,已经给他分了田地,人有脸,树有皮,再回老家三峡来分田分地,别说政府不会分给你,就是邻里乡亲们也不会同意啊。

他说,如果不正常看待移民回流问题,就是对移民的一种歧视。特别是一部分移民为了骨肉能多团聚些日子,回老家住在亲朋好友家也不是不可以,如果对这种事都要干预,无论怎么样都说不过去,一句话,不要神经质嘛。

奉节县移民局副局长程功勋告诉我说,回流的外迁移民中,可以说95%以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干吗看得那么严重呢?

一位移民说得更是直截了当,把部分移民回到库区看成是移民工程的成败,帽子就扣得太大了,这是我们移民决不能答应的事,我们背井离乡就是为了三峡工程。如果我们不搬、不走,就赖在本地,水库不能按时蓄水,电站不能准时发电,那才是移民工作的失败,那才叫三峡工程的失败!

移民渴望的生活能安稳些,总是编着法儿多弥补些搬迁的损失。这也是移民普遍的心态。

一位回到库区的移民说:“政府教育我们移民不做’特殊公民‘,但我们最起码也应是公民,应该享有公民的自由。不过,像我们三峡移民这个’特殊群体‘更需要特别的关心。”

话题之五:两支“特殊部队”

2006年的阳春三月,我到库区了解城镇移民的就业情况,有一件事使我感到痛心不已。

春天的太阳,晒得人身上直痒痒。这天上午10点左右,我来到一个移民小区。库区的移民小区都是很漂亮的楼房。居民们陆陆续续出来了,大部分是老大娘、老大爷,他们端着座椅、板凳,牵着小孩,来到院坝中坐了下来。他们相互打着招呼,称赞着惬意的天气,晒着太阳聊天、玩麻将。

奇怪的是,一个年轻人打着哈欠也坐到院坝中,坐在躺椅上看着一本皱巴巴的书。这个年轻人怎么会和老太太、老大爷一块玩?我感到有些好奇,就走了过去,和他聊了起来。“兄弟,你看的是啥书?”“是《三国演义》。”“看这样的书,你文化挺高的嘛。”“惭愧、惭愧,高中读了一学期,这是借的书。”“看到哪里了?”

“三……三顾茅庐。”“小伙子20多岁吧?”我问。

“30都出头了,你是……”他对陌生人保持着几分警惕。

“我是到这儿来走亲戚的。他们上班去了,我就闲逛逛。”我没说我是移民局的干部,撒了个谎,向他递过一支烟。“哦,你坐坐,来的都是客嘛。”他随手从旁边拉过一条板凳。“兄弟,你没上班?”

“没有,吃低保。”“吃低保?你这么年轻,不会吧?”“骗你是小狗。”

“看你有一副好身板,一身好力气,不去打工挣钱,却在这里晒太阳,是不是生病了?”“我没病。实话给你说,我不是不想上班,就业机会也不是完全没有,我就是不太习惯上班。”“为什么?上班不是可以挣更多的钱吗?怎么也比吃’低保‘的钱多啊。”

“这你就不清楚了。我算一笔账给你听,我在本地找工作,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四百块钱。上下班的路费一天最少要花两块钱,一个月下来就要花60元左右;中午不能回家,吃一餐盒饭要花四五元钱,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就要吃掉120元;再加上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还要花去50元,这样算来总共要花掉200多元。工资也就剩100多元了。上班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一遇堵车就会迟到,老板他妈的还要扣掉几文钱,一个月扣除这些上班的开支’,除了锅巴就没了饭‘了。唉,算来算去,我觉得还是吃低保合算。别小看吃低保,一个月的收入看起来只有100多元,最低生活保障还是可以的。可以不上班,用不着早出晚归,用不着受老板的窝囊气,八小时内外的时间全都由我自己安排。”

小伙子突然把《三国演义》伸到我面前笑呵呵地说:“你看这一段,刘备去找诸葛亮,他还在睡懒觉,睡醒了还说’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说得多好啊。我现在的日子跟诸葛亮差不了多少,也是一觉睡到自然醒,喝茶、看报纸、打打牌,多舒服啊。”

“兄弟,你是不是太过分了哟,诸葛亮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他干工作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怎么能和诸葛亮相比?你要真是我兄弟,我可能会给你一拳!”我说着挥了挥拳头。

“哈哈,都是睡懒觉,有啥比不得?”“兄弟,我不明白,打工总比吃低保挣的钱多,你为啥呆在家里?

人越耍越懒散。”我说。

“打工有了收入,低保就吃不成了,这就是关键的关键。现在企业不景气,好多企业发不出工资,拖欠民工工资多得很。还是政府最稳当,给我们及时发放低保救助金,一分钱都不会拖欠,政府真好啊!”

“可你还年轻啊,就这样吃下去,孩子老婆怎么办?”“无钱夫妻难度日,早就离婚了。我现在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等到那一天再说,你放心,船到弯处自然直嘛。”“你以前住哪里?靠啥生活?”“以前的老房子在河边的街上,靠门面的租金过日子。房子要淹,就搬到了这个移民小区。”“像你这样吃低保的年轻人多不多?”我问。“老实说,年轻人吃低保还是不多,我也有些不好意思。做生意又没本钱,去打工又吃不到低保,我心里也很矛盾。”“兄弟啊,气力使了气力在,不使力气不自在,趁年轻,还是找点事做吧,这样混日子总不是个办法啊!”我临走时有些生气,真不知该对这位兄弟说些什么。离开移民小区后,只要想起这位晒着太阳、享受着低保救助金、还自比诸葛亮、念着“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移民兄弟,心中像塞进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我想起一句老话:劳动光荣,懒汉可耻。

与这位躺在椅子上晒太阳、吃低保的年轻人相比,万州区周家坝的移民刘天碧则是另外一种秉性。她虽然年近半百,面对坎坷的命运却显得坦然、自信。她本是政府已安排吃低保的城市移民,但她却毅然地退掉了低保金,自己凭劳动的双手打工挣钱。她主要是做“家政钟点工”,给三家人做清洁,一个月下来,也有400多元的收入。

刘天碧说,人不做事是不行的,只有参加劳动才心安理得。眼下还准备另接两家人的清洁来做,一个月挣到600元肯定没问题。从刘天碧这位勤劳、善良的移民身上,我似乎感到一丝欣慰。涪陵区敦仁移民办主任老冉对我说,冬春天,每当太阳出来,看到小区移民坐满一坝子晒太阳,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农村移民多少还有一块土地耕种,城市移民如果不就业,就无事可干,这的确令人担忧。

在三峡库区,让移民就业,有事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库区,移民中有两支“特殊部队”是政府最为头痛、最为关心的特殊人群。移民局就经常把这两支“特殊部队”挂在嘴边。一是库区“10079部队”,这主要是指农民中的农村移民。“1”就是扁担,“00”就是两只粪桶,“7”就是锄头,“9”就是粪瓢。

这是象形文字之解,也是形象思维。重庆库区共有农村移民40万人。

巫山县与湖北库区的秭归相邻,从1992年就开始安置移民。巫山地处三峡核心地带,山高坡陡,是典型的峡谷地貌。移民们种了几百年的肥田沃土淹掉后,只有到山上去耕种贫瘠的土地。巫山的碚石、青石、跳石三个地方移民后靠生产可以说困难重重。

碚石与湖北临界,人均只有两分薄地。土地离移民居住地近一点的有3公里,最远的有6公里远,挑一桶粪去淋庄稼要走半天,很不便于管理。县里正在考虑解决这部分移民的生计问题。

二是“4050部队”,主要是指城镇40岁、50岁左右的人群。这部分人在三峡工程兴建时只有二三十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龄。2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就变成了四、五十岁的“半蔫老头”、“半老徐娘”。在重庆库区70多万城镇移民中,20多万人属于“4050部队”。

涪陵区移民局李林副局长告诉我说,移民年龄过大,学技能很是困难。就是学到技能有时也无“用武之地”。现在搞市场经济,招工都是市场行为,用人单位一般都有自己规定的年龄限制,30岁左右才录用,上了40岁就基本上“没戏”,何况还有文凭、身高、长相等条件的限制。在库区,不少大学生就业都很困难,有的工厂招工,扫地做清洁、守门人员也要求30岁以下,更何况是“4050部队”?

据长江委移民工程监理公司对库区156户移民样本监测,在适合就业的362人中,通过各种方式就业的有188人,占52.05%;未就业的有174人,占47.95%。

2006年12月,重庆市移民局就业办公室一份资料表明:重庆库区工矿企业破产关闭947户,16.2万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拿钱走人。除4.1万人退休和提前退休有所保障外,其余12.1万人,只有3.01万人实现了再就业。通过非固定就业和短期就业方式实现再就业的为总人数的19%。

库区产业支撑不足,就业门路就更窄,这是横亘在库区经济发展的两大难题,也是短时间难以迈过的两道沟壑。

2005年12月,汪洋接替黄镇东担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上班的第一天,他没有进办公室,而是风尘仆仆地赶往库区调研移民问题。经过几天调查,这位书记认为库区发展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移民安稳致富的任务十分艰巨。他说,到了库区,才知道库区太特殊、太重要,才感到什么叫“切肤之痛”。

“部分移民满足于有低保、移民补偿和后期扶持,甚至希望’无限补偿‘,子子孙孙依赖国家。衣食无忧则可,温饱度日即安。这样的观念和心态,无论什么样的政策,多大的力度支持,也绝不会使库区走上致富的道路,更不会形成参与市场竞争的强大能力。”

汪洋认为产业空虚是目前库区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要求全市必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库区产业发展攻坚战,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倾力解决库区的就业问题。

“就业乃民生之本,库区城镇尚有20多万劳动力,其中移民劳动力11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也相当庞大。就业,是库区群众最大的心愿,最强烈的要求……”

市委书记刚一上任,就深切感受到肩上的重荷。

五、水库移民备忘录

“年年苦,年年补,苦了还要找政府”,这是我国一位资深移民官员对水库移民现状的喟叹。水库遗留的移民问题比较复杂,也是各地政府的一块心病,因为这些年来,贫困就像魔影一样紧紧纠缠着我国许多地区的水库移民。

周一川是万州区移民局发展扶持科科长,是一个资深老移民工作者,由于长得精瘦,七尺男儿竟不到50公斤,一看见他就特别容易想起移民和移民工作的艰辛。

周一川研究移民后期扶持问题很有见地。他告诉我说,从万州来看,城区移民搬迁后,生活水平下降的移民也不是少数。不少失地移民成了城市居民后,几十年的生活技能除了会种地养猪,还是种地养猪。迁到城里,搬进新房,高兴了几天,但问题很快就来了,生活来源怎么办?有一个移民实在没办法,就在居民楼上养猪,这一下就像捅了马蜂窝,一家人养猪,臭味在居民楼弥漫,整幢楼都不得安宁。后来,好不容易才劝说移民不要在居民区养猪。

这个例子说明,移民中什么人都有,由于文化不高,也不会经商,你就是给他一份工作,他也不知该怎么做,还别说现在就业特别困难。用经济学家胡鞍钢的话说,就业竞争已发展成为一场“世界大战”。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的一块隐隐作痛的心病。

20世纪,水利专家李伯宁说过:建国以来修建了86000多座大小水库,在所安置的1000多万移民中,大约有1/3安置得较好,生活稳定;有1/3平平常常,一般化;有1/3安置得不好留有后遗症……几十年来,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水库移民中遗留下来的问题。

不少水库移民搬迁之后生活清贫而艰辛,这是多年不争的事实。

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水库多,移民自然不少。钟祥市的柴湖镇,是除三峡之外,我国外迁移民集中安置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地方。“在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年到1968年,是移民搬迁“最听话、蛮乖巧”的年代。丹江口水库46000多移民很快成建制地被移到了柴湖镇,安置在狭窄的225平方公里的围垦区内。到现在,这批移民已发展为8万多人,号称10万移民。

丹江口水电站于1974年建成。移民10多年后的1983年,湖北省农业厅调查组进驻柴湖进行调查,不看不知道,一看睡不着觉。柴湖移民这些年举步维艰的生存状态,使调查组的官员们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调查组的成员怀着沉重的心情,向省政府呈上了一份报告:“农户生活之苦,不亚于三年自然灾害,在全省农村欣欣向荣的今天,这里却有万户农民生活在饥寒之中,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使人心寒……”

这份报告真实地记录了移民情绪波动、集体上访、聚众闹事时有发生等等不安定因素。

同类推荐
  • 大地美容师

    大地美容师

    《大地美容师》主要内容包括:上山下乡、农家书屋督察笔记、陕南农民减负检查日记、三赴大荔“三下乡”、三赴关山“三下乡”、三上二龙山、商州三日游记、四顾龙泉造山林、万紫干红总是春、故乡大荔三日游、三顾故乡选书记等。
  • 对错都是为了爱

    对错都是为了爱

    30多个故事,30多种不同的人生,30多次直面爱与生命的本质后才得到的透彻感动。在这本书里,历尽世事的刘墉不再传授如何披着铠甲识破假丑恶,反而用一双慧眼和一颗柔软的心,来帮我们认识被淹没在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爱的面目。明明可以有更“精明”的选择,却义无反顾地选了“愚蠢”的那一项;明明爱本身一点也不公平,却从未想过舍弃;明明在心里深爱了一辈子,却无法说出一句简单的“我爱你”……在爱里,我们每个人都不那么聪明,却因为不聪明而幸福着。刘墉用朴素而干净的文字让我们明白,在爱里,不只是爱的形式没那么重要,就连对错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颗颗真挚的心。
  • 闻一多散文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闻一多散文诗歌(学生阅读经典)

    《学生阅读经典:闻一多散文诗歌》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
  • 新世纪诗典(第二季)

    新世纪诗典(第二季)

    诗歌,生命中意外的美好由北岛、余光中、多多、食指、郑敏、洛夫、王小妮、蓝蓝、杨炼、巫昂、臧棣、沈浩波、雷平阳、洪烛、王家新等两百余位诗人联袂呈现。
  • 庐隐作品集(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三)(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北方的天气真冷,现在虽是初春的时序,然而寒风吹到脸上,仍是尖利如割,十二点多钟,火车蜿蜒的进了前门的站台,我们从长方式的甬道里出来,看见马路两旁还有许多积雪,虽然已被黄黑色的尘土点污了,而在淡阳的光浑下,几自闪烁着白光。屋脊上的残雪薄冰,已经被日光晒化了,一滴一滴的往下淌水。背阴的墙角下,偶尔还挂着几条冰箸,西北风抖峭的吹着。我们雇了一辆马车坐上,把车窗闭得紧紧的,立刻觉得暖过气来。马展开它的铁蹄,向前途驰去,但是土道上满是泥泞,所以车轮很迟慢的转动着。街上的一切很逼真的打入我们的眼帘
热门推荐
  • 仓帝传说

    仓帝传说

    雀门掌门仓煌,偶得怪异刻刀,重生为洪荒少年仓颉。三皇隐退,人族百关,岌岌可危,尚不自知。妖族横行,撕天裂地,凤族不死,麒麟不灭,龙族永生,在众强环顾下,他该何去何从?
  • 回忆高中

    回忆高中

    秦叶萧是一名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当他老了时,他就对着他的孙女说起了他以前在高中时后发生故事。
  • 影双子

    影双子

    棋子还是卒子?亦或是其他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有谁是真的值得相信的……
  • 霸力圣天

    霸力圣天

    一个穿越了的特种兵,在这个异世的圣冥界引起了新一番的变革,在强者之路上,多变的人生和情感纠葛,最终塑造了一个坚毅,勇敢,实力非凡的异界王者
  • 身为学生的我喝的忧郁咖啡

    身为学生的我喝的忧郁咖啡

    一个名为东里玄采的奇异少年,天生一张比女生还要漂亮的面容,理所当然的时不时会被误会,而不仅仅如此。自身的怪异是他一出生就有自身年龄不符合的常识与知识,和负面的情绪,严重孤我的性格,使他与众不同,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孤僻境界,但与一个怪异相遇后,他开始渴望某种事物,促使发生了往后的故事。
  • 大民共和演义

    大民共和演义

    当历史系高才生王俞夏穿越清初的那一天起,那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便渐渐朝着未知的轨迹开始滑行。。
  • 圣女研究日志

    圣女研究日志

    因为姑姑是圣女,所以我混进了修道院;又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我接任了圣女之位。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不是哪里不太对劲?就这样乔昭以男性的身份,成为了智慧神教的圣女之一。“宗教的明争暗斗,是最残酷而冰冷的……”尽管身处在梦幻般的修道院。但乔昭作为唯一的男性——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维持着光辉的圣女形象。“愚民们,我就是正义!正义你怕不怕!”
  • 霸炼九天

    霸炼九天

    这是一片充满天之力量的大陆,生灵通过吸收天之力提升修为。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只有天之力量,却没有地之,火之,水之力量?且看偶得天之碎片的傻小子杨白为你揭开谜底!我本心善,却善有恶报!我若疯狂,便势不可挡,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我虽坏蛋,却拯救苍生,完成补天大业!
  • 少女的剑舞

    少女的剑舞

    “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一直战斗下去,我的身体,我的意念,我的灵魂都是我战斗力量,来吧!战斗!”——夜沧心诡异的噩梦,狂乱的游戏,悲伤的唤神……明明是个无神论的世界,为何如此之多的灵异事件发生在一个少女身上,少女不知道,但她知道另一件事,那就是:战斗!
  • 校园之护身强兵

    校园之护身强兵

    特种兵带着小萝莉潜入校园,武能揍人把校花,医能救人迷老师,于是越来越多的大萝莉出现。“老师好,我叫秦问,我的愿望就是在这校园里帅出一片天。”“学姐学妹你们别这样,我只是一个纯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