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论语·颜渊》
子贡向孔子问交友的原则。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他不听就算了,不要再自取其辱。”
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朋友有缺点,或做了不对的事情,该不该直言相告,说了会不会影响彼此的友谊。如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朋友不接受你的忠告,你是不是还坚持劝他?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子贡问孔子,怎样对待朋友。孔子回答: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另外,孔子也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也。”意思是说:应该和朋友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样做会失掉朋友。
细想一下,这两句话其实是我们处理大部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朋友间是这个理,夫妻间难道不也还是这个理吗?作为老师,用之来处理师生关系,同样也很受用。
李嘉诚说:那些私下忠告我们、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孔子与学生交谈时,从来都是温文尔雅,非常谦和的。所以师生之道便是朋友之道。每个人都是独立个性的主体,“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这是对个体的尊重。要想让一个人能够真正地进步或纠正错误,要靠个体自己的认识,而不是别人强制措施。看到朋友做得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
对待朋友的错误或不足,教育的前提是“忠告”,而关键则是“善道之”。劝告的态度要诚恳,不能讽刺挖苦,而要让被劝告的人受用。忠告是要有方法的、合理的、巧妙的、恰当地说出。因此忠告还是一个方法的问题,光有好心好意未必就听你的劝,领你的情。
孔子回答子贡的交友问题,没有泛泛去谈沟通人际关系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而是直接提出解决朋友间问题的具体方法:朋友相交于道义,坚决树立是非观念。朋友有错,要勇于进言。如果朋友不听从,一意孤行,你就要适可而止,不必强硬坚持己见。这就是孔子懂得变通的地方,也是儒家处世中的中庸原则的体现。儒家所谓的中庸并不是指通俗理解中的无原则的油滑态度,而是指行为做事懂得变通,任其自然,随时发用,懂得审时度势,因时变通、不固执却又合乎自然之道的含义。这不同于常人的庸俗市侩的误解。
孔子的这段话是对人们的苦心劝导,这段话是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说的,二千五百多年来许多人知道和做到却是两回事,也有人因为没有做到,不仅自取其辱,还丢了身家性命。
三国时代当袁绍已经打定主意铁了心要讨伐曹操时,田丰却不知进退,死谏袁绍不可对曹操用兵,并指出了袁绍一连串弱点。
袁绍对众文武说:“我许久就打算进兵许都讨伐曹操,一直没有什么合适的时机,眼下正好赶上春暖花开之际,恰是出兵的大好时机呵!”于是就跟众文武商议破曹之策。田丰没等众人开口,当即劝谏道:“前一时期曹操攻打徐州时,许都很空虚,那时咱们没去袭击许都,已错过用兵良机。如今徐州已被曹操拿下了,曹操的士气正盛,咱们可不要轻敌啊!不如再好好观察一段时间,等发现了漏洞再乘机夺取。”
袁绍眨巴眨巴眼睛说:“让我考虑考虑。”其实袁绍考虑什么呢,他不是考虑田丰的建议,而是在考虑怎样反击田丰,他扭头一下子看到了坐在旁边的刘备,心想刘备的家眷在曹操手里,他肯定赞成我攻打曹操,于是便问刘备说:“田丰劝我固守,你有什么看法!”
刘备说:“曹操是个欺君的恶贼,明公您如果不出兵讨伐他,恐怕有失大义于天下啊。”袁绍一听马上赞扬刘备道:“你说得太好了。”当即就准备部署用兵之事。田丰一看自己的良苦用心没好使,立马又加以规谏。
袁绍没等他说完就勃然大怒,说:“你这等文弱书生就是轻视和害怕用兵,这是害我失去大义啊!”田丰一听袁绍已完全拒绝了他的建议,还不肯停止,进而捶胸顿足地说:“你如果不听我的建议,出兵必败无疑!”袁绍闻言大怒,当时就想把他杀了。经刘备劝止才没有杀他,把他囚于狱中。《论语·乡党》:“不多食”。宋代朱熹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这就是成语适可而止的出处。
田丰的意见不可谓不中肯,本来田丰也是为其江山社稷设想,可是由于袁绍主意已定,想听的要么是好听的话,要么就是为他出点子如何作战、如何取胜的谋略。对于反复的阻谏,袁绍初时能忍能容,终于不堪忍受,便下令将田丰关入大牢听候发落。
后来战局果然如田丰所料,袁绍战败而归。当田丰听到狱卒兴冲冲跑来告诉他:“我军大败而回,他定会记起先生先见之明而重用先生。”田丰却叹道:“吾命休矣,因为袁绍外宽而内忌,定会羞于见我,必杀而后快。”袁绍回来后真的就把田丰给杀了。
相比之下,同处在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就聪明多了,是田丰没法比的。在《后出师表》中自称“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应该是位硬骨头的好汉,可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而举国伐吴时,却不见他硬生生非要阻拦,其实他也是知道刘备伐吴必败无疑,但他知道劝也是劝不住刘备的,便在适当劝谏之后,预先做好战败的补救工作。两相对比,诸葛亮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何其明智也。认真不必太认真,适可而止;看透岂能全看透,有所作为。
这个故事就说明长官与部下或者朋友相处,都要恰到好处。如果过分,那么朋友都变成冤家了。人生交一个朋友是很难的,所以孔子告诉子贡,劝朋友时要适可而止。
孔子的“中庸”是适可而止、恰如其分;是“殊途同归”、“百虑一致”,是处理事情时的分寸感,“不要使行动突破质的规定性”。企业领导者进行管理决策就要体现为热爱和追求“共赢”的模式。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更要注意。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很多,知道实不可为,只好明智地走开,走了以后,起码还能保持朋友的感情。如若不然,恐怕以后连朋友都做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