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6100000015

第15章 不朽的书(2)

然而,纸草纸卷并不仅仅有这一个缺点。在通常的情况下,一个纸草纸卷只不过是整部书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这里要印成一册厚厚的书,那在埃及、希腊和罗马就必须要分成好几卷纸草纸卷。所以,在那个时代,书绝对不是一件可以放得进口袋里的东西。假如非要带上一部书,那就得把许多纸卷装进一个像大盒子似的、有皮带的圆桶里,然后扛在背上走。有钱人是从来不会自己背书的,如果他们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里去,就会随身带上一个奴隶,让这个奴隶背着装书的桶子。那个时代的书店,与其说是书店,倒不如说是卖糊壁纸的店铺。在长长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排排的纸卷,就好像糊壁纸卷一样,而且每一卷的上面都附带着一个标签,标记着书名。

在纸草纸上写字所用的颜料是黑色的和红色的,而写字的笔则是一根削得尖尖的芦苇秆。所有的埃及抄录员都会随身携带一个文具盒和一个水杯。这种文具盒,今天在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里还可以见到。下面是一块板子,上面有一条放芦苇秆的长槽和两个盛颜料的洼。墨水是隔了很长时间之后才有的。

那个时候的墨水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墨水是完全不同的,它是由烟炱和水制成的。如果想把这种墨水调得稠一些,使它不会从笔尖滴落到纸上,就得在里面加入一些阿拉伯树胶。

这种墨水远没有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墨水经久耐用。用海绵很容易就能把这种墨水写出的字迹擦掉,而海绵起到的正是现如今橡皮的作用。

有的时候如果手头上没有海绵,他们就会用自己的舌头把字迹舔去。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讲的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在宫廷里举办写诗比赛,那些穷困潦倒的诗人不得不舔掉自己的作品。

要使墨水顺利地从笔杆上流下来,就得在芦苇秆的一端劈上一条缝。所以,这种笔的笔尖上有一条缝,与我们今天用的笔非常相似。

笔尖上没有缝是绝对不行的。你试着用一支折断了半个笔尖的钢笔写写字看——那是根本写不成的。

如果中间有条缝,笔尖就会被分成两半,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墨水能够沿着中间的沟槽又细又匀地流出来。如果想要写出来的笔画粗一些,就把笔尖揿得重一点,把墨水的“河道”扩大些,这样一来,墨水就可以多流出来了。这真是一个既简单又巧妙的方法啊!

直到现在,金字塔的墙壁上还保留着很多埃及抄录员——录事的雕像。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盘坐在地上,左手捧着纸卷,右手拿着一支芦管笔。录事的耳朵上还夹着两支备用的笔,这种做法很像我们现在的很多售货员。

我知道一个关于录事的故事,现在就给你们念叨念叨。

一个录事的故事

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录事手里面拿着的纸卷,我们就会很惊奇地发现:原来写在纸卷上满页满页的字体与我们所认识的象形字一点儿也不同。

这种书法写得非常潦草,与我们常常在埃及的神庙和陵墓墙壁上所看到的那种精细图形一点儿也不一样。

要想弄明白这里面的缘故其实并不困难。原来,在纸草纸上写字,要远比在石头上刻象形字简单。在石头上刻字需要个把钟头,而在纸草纸上只消一分钟就搞定了。这样一来,象形字在纸草纸上失去原本好看工整的外形,也就不足为奇了。写字的速度一旦加快,所有的笔画就都变得潦草了,于是,每一个图形也就变得简单了。

只有那些祭司还一门心思地想要把字写得好看一些,他们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写得非常仔细。然而,那些非神职人员的追求就是越快越好了。

最终,在埃及人之中产生了三种字体:象形体、僧侣体和大众体。

看看吧,纸草纸的发明促使埃及字体发生了怎样的一场革命啊!

我们的故事中所要讲的这位录事所写的就是大众体。当那些身穿白色围裙的工人把稻谷搬运进仓库的时候,他就照例将谷物的分量记录下来。

工作进展得如此之快,接收谷物的工头刚一喊数目,他就必须赶紧飞快地记下来。时间紧迫,他哪有时间每个字都仔仔细细地描画啊!

工人背着盛黍谷的筐子,沿着砖头砌成的台阶一直走到圆顶仓库边的平台上。接着,他们把整筐的谷物送到屋顶上的孔洞里,把黍谷倒出来之后就赶快往回走,以便其他背着满筐黍谷的工人能走上去。

最后,整堆整堆的谷物全部称量过后,便一齐倒进仓库里。工人们把箩筐放在一起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录事把笔放进文具盒,把纸草纸卷好,倒出了杯子里面的墨水,然后就跟其他录事一起走出大门,到街上去了。

有几个录事会在小酒吧里逗留一会儿,和朋友们喝上几杯啤酒,或者是喝一杯棕榈叶酿造的白酒。可是,录事西萨蒙却不能在小酒吧里喝上几杯,只见他闷闷不乐地朝家的方向走去。因为还要等上十天他才能领到自己的工资,而最近一次发的工资早就被他花得精光了。回到家里也没有饭吃,既没有米,也没有油,更没有人可以告借。

当然了,也有不少录事拥有着大量的房产和土地。比如说专门负责国王谷仓的录事纳希穆特,据说他盗用了很多公款,现如今已经成为这座城市里数一数二的大富豪。而老实人却总是要忍饥挨饿!

自从西萨蒙毕业后,已经有整整七个年头了。这七年完全是穷困潦倒、不堪回首的七年!他在学校时别人为他预料的前途并不是这样的。在那个时候,他比任何一个同学都有才华。

他刚一起床,穿上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读书。整天埋头于书本之中,阅读着、抄写着古代圣贤的箴言。

“千万别浪费时间,否则的话,你就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悲伤!用手写字,用嘴读书,倾听长者的忠告。

“孩子的耳朵长在背上,你不打他,他是不会听话的。如果你偷偷跑到大街上去玩儿,我就绑住你的双腿,然后用河马皮制成的鞭子狠狠地打你一顿!”

对于西萨蒙和他的同学们来说,河马皮的鞭子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在那个时代的学校里,它和纸草纸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然而,并不是鞭子把西萨蒙的学习成绩变得比别人好的。父亲送他上学前对他说的话永远令他铭记于心:“我之所以送你去上学,让你跟那些有身份的人家的孩子待在一起,是希望你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后做一个出色的录事。”此外,父亲还再三地叮嘱西萨蒙,在学校里要争取获得别人的同情,要知道,没有哪一家学校是为穷人家的孩子开的。

西萨蒙学习起来无比用功。无论是读书,还是写字,他都要比同班同学快很多。他清楚地知道当新的一章开始的时候要用“红行”,也就是说开头的一行字要用红颜料写,而且永远不会忘记一首诗和另一首诗中间要用红标点分开。他可以把《遇难的船》、《伊普维尔的控诉》、《希特之子致杜亚的训言》等必须要抄写的书背得滚瓜烂熟。他熟读所有的算术和几何教材,书的一开头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一种方法,能帮人揭开所有神秘的事物,揭开所有隐藏在事物中的秘密。”

五个人分一百个面包,其中两个人分得的是其余的人所得的七倍。对于这道算术题,没有人能比西萨蒙更会算了。

然而,他现在必须要相信,不光是在算术教材里会出现不平均,现实生活中的面包分配同样是不公平的。

而西萨蒙呢,他并不是那种得到的比别人多几倍的人。

不过,西萨蒙并没有长时间地沉浸在悲伤的忧思中。他想起了希特的儿子对杜亚说的那番话:“假如一个录事能够在京城里谋个好职位,那他就不会贫穷。要知道,没有哪一个录事不是靠王宫的俸禄吃喝穿戴的。”

西萨蒙迈着矫健的步伐朝自己的家走去。他的妻子和年仅六岁的儿子正在家中等待着他回来。孩子已经上学了,将来也打算做个录事。他现在正用那笨拙的小手在陶器碎片和木片上涂着弯弯曲曲的拙劣的字呢。

蜡书

蜡烛——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然而,蜡书就很少有人见过了。蜡书能够像牛油一样融化,这也许比砖书或者带书更加神奇吧。

几乎很少有人了解,古希腊时期发明的蜡书,差不多一直延续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那个时候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它。

看看这幅图上画的蜡书,你就知道它长得到底是什么样了。它是用一块块像我们的袖珍小本那样大小的板子制成的。在每块板子中间刨出了一个框,里面镶嵌着黄色或者染成黑色的蜡。

每块小板子的两个角上各有一个小孔,孔里穿过一根线绳,把很多块板子订成一本书。第一块板和最后一块板的外面是不上蜡的,如此一来,当书本合拢的时候,就不怕擦坏板内蜡上的字了。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在蜡板上写字呢?

墨水当然是不行了。在蜡板上写字的时候,需要使用一根钢制的小棒——蜡板铁笔,这种笔的一端是尖的,而另一端是圆的。尖的那头用来在蜡板上写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蜡板上刻字,而圆的那一头就用来涂抹掉写错的字迹,这可是我们现在用的橡皮的又一个老祖宗啊!曾经的某一个时期,人们不用铁笔,而是用手指甲在蜡板上刻字。在古希腊,当法官交换审判意见的时候,他们就用指甲在蜡板上划出线条。短线表示“无罪”,长线则代表“有罪”。这样一来,法官的指甲上总会沾满蜡。

蜡板的造价是非常低廉的。因此,人们经常用它来打草稿,记笔记,演算题,开单据,甚至用它来写信。那个时候,纸草纸全是从遥远的埃及输入到希腊和罗马的,所以非常昂贵。因此它仅仅被用在书籍上。

蜡板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它十分经久耐用。罗马人用蜡板把信写完送出去,往往就会收到写在这块蜡板上的回信。一块蜡板甚至可以用上很多次,写过之后还可以用铁笔的圆头擦去,蜡板还可以重新使用。

有一句谚语叫“经常把铁笔倒过来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写文章要多加修改,这是给当时的青年作家的一句忠告。

尽管那样的蜡板和铁笔早就废弃不用了,然而,我们现在还是经常会说某某人的一支“铁笔”非常棒,这就是在夸赞对方的文章写得非常好。

然而,蜡是很容易被磨平的,而这一点也总是使人感觉到很不舒服。有的时候,人们收到了一封非常重要的秘密信件,可是这封信在途中很有可能已经被人擦掉或者涂改过了。为了保险起见,最好在已经写好的信外面再封上一层蜡,并且在这上面写些“你好,最近身体可好?请来寒舍吃饭”等无关紧要的话。在收到这样的一封信之后,收信人就要小心翼翼地刮掉表面上的那层蜡,然后才能阅读写在下面的内容。因此,在那个时候,信就像我们住的房子一样,既有一层楼的,也有两层楼的。

拉丁字母刻在石头上的时候,笔体总是非常挺拔的;写在纸草纸上的时候就会立刻变得圆润弯曲起来;而当被刻到蜡板上的时候,字体就变得十分潦草了。

对于刻在蜡板上的罗马文字,相信只有古文文学家才能够辨认出来。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就很难看懂这一钩一点究竟是在写些什么了。

你也可以试着做一块蜡板,在上面写些字看看。试过之后你就会明白了,要在蜡板上把字写得工整圆滑,尤其是当写字写得特别快的时候,究竟有多么困难。

只有到了现代,到了铅笔和物美价廉的纸张被发明出来之后,我们才可以彻底告别蜡板。然而,就在几百年之前,每个小学生的腰带上还都挂着一块蜡板呢。

在吕贝克城的圣詹姆斯教堂外的垃圾堆里,曾经发现过很多学生们用的蜡板。不仅如此,在那里还发现了很多蜡板铁笔、切修羊皮的小刀以及用来打学生手掌心的木棍。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学生差不多总是要挨打的。因此,人们常用“我挨过打”这句话来代替“我读过书”。

在一本大约一千年前的拉丁语教材中,有这样一段师生间的对话:“学生:我们都是孩子,请老师好好地教我们说拉丁语,因为我们说得都很不好。

“老师:我教书可是要打人的,你们愿意不愿意呢?

“学生:我们宁愿为了学习而挨打,也不愿意总是无知无识的。”

这段谈话就是这样继续下去的。

由此,你可以想象得到,那个时候的学生,盘腿坐在地上,膝上放着一块蜡板,左手扶着这块板子,而右手则逐字逐句地记录下老师口授的字句。

其实,不仅是学生们使用蜡板,僧侣写圣课的程序、诗人写诗篇、商人记账、富家公子给太太小姐写情书或者是找人决斗,也都会用到蜡板。有的人使用的蜡板是由山毛榉木制成的,它的样子很不美观,外圈包着一层铁皮,从而起到加固的作用,中间则涂着搀了油脂的很脏的蜡。还有一些人使用的蜡板是用精致的紫檀木制成的。最后,还有一种造价昂贵、做工精良的蜡板,它是用象牙制成的。

13世纪的巴黎甚至还有专门制造蜡板的作坊。

可是,这几百万块蜡板现在都跑到哪里去了呢?它们早就被人们给烧掉了,或者是丢到垃圾堆里去了,就如同我们今天处理旧报纸一样。然而,如果现在要买一块两千年前罗马人写过字的蜡板,就不知道要花多大的代价了!

罗马人用过的蜡板保留到现在的已经少之又少了,在此之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庞贝城的大银行家则济利亚·尤孔都斯的宅子里找到的。这座城市早在维苏威火山爆发的时候,就和附近的赫库兰尼姆城同时被火山灰湮没了。假如没有那次火山爆发,这些蜡板也就无法流传到我们这个时代了。我们的手中只有二十四卷从罗马人那里传下来的纸卷,而且都是在赫库兰尼姆城的废墟里找到的。如果和漫长的时间相比,即使是最可怕的灾难也显得微不足道了。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它常常会把人类的活动记录抹去,就像铁笔把蜡板上的字迹擦掉一样。

皮书

正当纸草纸处于黄金时代的时候,它的劲敌——羊皮纸出现了。在很久之前,有些游牧民族就曾经在兽皮上写字。后来,等到人们学会制作皮革的时候,皮革才变成羊皮纸,从而成为写字的材料。据说,它的发明过程是这样的: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中,有一座非常着名的图书馆,里面有近百万卷纸草纸卷的藏书。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历代法老都十分关心这座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因此,多年以来,亚历山大图书馆始终保持在世界第一的位置。然而,没过多久,另一个图书馆超过了它,它就是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城图书馆。当时的法老决定采取无情的手段对帕加马图书馆进行报复。于是,他下令严禁把纸草纸输到亚洲。

帕加马的国王采取了应对措施,那就是命令国内最高明的工匠用羊皮制成一种可以写字的材料,用来代替纸草纸。从那个时候起,帕加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全世界的羊皮纸制造工厂。

羊皮纸就是这样被发明出来的,它的原名叫做“帕加曼”,带有很浓厚的诞生地的色彩。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博览(第一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一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节能:从小事做起

    节能:从小事做起

    本书主要介绍了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节能减排的各种小知识。全书分为能源常识、科学节水、建筑节能、日常生活能源4章,内容包括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量和能源、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节能的方法和途径等。
  • 外星人探访记

    外星人探访记

    外星人攻击地球人吗?外星人在改造地球吗?外星人在制造谜团吗?……外星人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他们行踪不定,行动诡迷,人们相信他们比地球人强大而文明,但他们的来历和身份始终是一个谜。你想一睹外星人的真容吗?你想与外星人交朋友吗?本书将去伪存真地将未解之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让读者不仅能够看到科学研究的轨迹与前沿,更能激发读者学习科学的热情。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能源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能源

    本书主要介绍了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氢能——燃料电池、核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并介绍工业与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能源资源利用技术。
  • 实用节日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实用节日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我历史悠久,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育化出丰富多采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主题不同,特色各异。
热门推荐
  • 卿卿我心:王妃别想逃

    卿卿我心:王妃别想逃

    当炽焰王牌之魂穿越成废材,欺我者,十倍奉还!解封印,制灵丹!天材地宝高阶兽宠统统拿下,一人独宠,上天入地,仅为生死相依,携手天下。本故事纯属虚构。
  • 穿越之迷糊记

    穿越之迷糊记

    原茵——一个穿越到火龙国的女大学生!用她那迷糊又机灵的性格博得了火龙国众多帅哥的青睐,不过时事不予她,究竟会何去何从呢?雷煜——天下第一大堡雷风堡的堡主,冷俊却又多情!但对于爱情和恩情究竟怎样取舍?狄晨——天下第一杀手组织追魂门盟主,刀疤无损于他的俊美!但生活于社会黑暗角落的他,却爱上了仇人的女人,是复仇还是放弃?乔翊——火龙国倍受宠爱的三皇子,王位继承人,温文儒雅却又不失贵气,大众情人也倾心于这个迷糊女,但是后宫三千能否再添一人?
  • 夜泊东溪有怀

    夜泊东溪有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治理及规则重构

    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治理及规则重构

    本书共九章,主要内容有:权利扩张与规则重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关系中农民权利的变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挑战与实验、乡村发展中的公共性及其风险等。
  • 《冷炫四公主》

    《冷炫四公主》

    四个小女孩分别在不同的家庭,接受着同样的教养,始终都要送出国外历练,而琉璃雪却无意地毁约了!小男孩的反应却是去她家找她,而不是乱发脾气。十年后,她和他再次在机场相遇,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 腹黑王爷爱妃拒承欢

    腹黑王爷爱妃拒承欢

    无缘无故就穿越了~老天啊,你穿越也给个好点的角色啊!偏偏成了宰相府里最不得宠的庶女,娘亲无能爹爹不爱,看我如何闪瞎你们~~~~~
  • 素女经

    素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喜欢你,没有道理

    喜欢你,没有道理

    五洲有个叫做“双华琉璃眼”的传说。传说拥有这双眼睛的人,一定是旷世奇才,聪明绝顶。宫九卿也知道这个传说,只是他不知道,他的眼睛便是那权谋家必挣的双华琉璃眼。宫九卿只知道孤墨浅永远不会骗他。可是当着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刨开后,剩下竟是如此露骨,如此残忍的真相。当心,当身,当命都交付此人之后。如今的我,还有什么呢?宫九卿说:“你要这眼睛?好,我给你。”当着一双血淋淋的眼珠呈到自己的面前时,孤墨浅,你会是什么表情呢?可惜啊,我看不见,也不想看见了……
  • 傲男炼心记:涩爱

    傲男炼心记:涩爱

    “我不可能喜欢你。”他对着蓝瑟说了八年。终于在第八年妥协了,这个女人成功的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并且扎根。不顾一切的选择爱她,这个女人却嫁给了别人,而自己的梦想也被粉碎,原本相爱的两个人,从此陌路。。。
  • 亡灵门徒

    亡灵门徒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用命来换钱,有的人却能用钱换命。当阴暗使者亡灵门徒改变了游戏规则,是一无所有的人找到了出路,还是拥有一切的人开始恐慌?用生命在卑微的人生中换取一朝的光芒,用仇恨来垫足报复的勇气。成为亡灵门徒,这不是选择,而是生命最后的豪赌。